加强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09708732 上传时间:2023-01-1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加强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加强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加强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加强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加强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加强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强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43. 加强社会管理 促进社会和谐社会管理是政府的重要职能,在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的过程中,加强社会管理职能,既涉及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也关乎社会的安定团结和人民的安居乐业,意义十分重大。随着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市场化和国际化步伐的加快,我们既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社会管理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与挑战,任务更为艰巨繁重。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必须紧紧围绕建设“黄蓝”经济示范区的目标,牢牢把握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的总要求,积极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加强社会

2、管理法律、能力建设,完善基层社会管理服务,要以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突出问题为突破口,通过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化解社会矛盾和深入细致的群众工作,维护人民群众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持社会良好秩序,为在实施国家战略中实现跨越崛起营造更好的社会环境。一、加强社会管理必须牢固树立群众观念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涉及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切实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但是,在发展中存在一些失业问题、

3、劳资矛盾突出、房屋拆迁等社会问题,产生这些问题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有些干部思想上淡忘了群众,感情上疏远了群众,没有真正地站在群众的立场上想问题、作决策、干事情,没有与群众站在一起。要扭转这一局面,必须要解决好三个方面的问题:解决好对群众的感情问题是基础。党同群众的感情,影响党同群众的关系,影响民心向背,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只有与群众面对面、心贴心,感同身受,把群众当成家人,把群众的事当成家事,带着感情做群众的工作,群众才会信任和支持我们,我们的路子才会对头,方法才会管用,效果才会明显。反之,就会事与愿违,甚至一事无成。解决好对群众的观念问题是根本。群众利益无小事、群众利益第一位。近年来,虽

4、然我们经济社会实现了长足发展,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较大改善,但仍有一部分群众生活的还比较困难。做好社会管理工作,必须深入群众、贴近群众,要经常到基层去,到生活困难的群众家中去,了解群众的冷暖疾苦,从看得见、摸得着的事情入手,尽心竭力地把群众最关心、最急需、最现实的就业、住房、医疗、教育等切身利益问题解决好,使发展成果更好惠及全体人民,全力让每一名群众都生活得更幸福、更安康、更有尊严。解决好对群众的工作方式方法问题是关键。坚持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策于民,才能得民心、合民意、集民智、聚民力。近年来,个别地区之所以发生大规模的干群冲突事件,其深层次的原因就是少数干部方法简单、作风蛮横,暴力执法甚

5、至滥用职权造成的,这些不当的方式方法不但不能解决问题,而且很容易将群众推向对立面,导致矛盾升级。我们必须要牢牢把握创新群众工作方式方法这个着力点,学会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疏导等方法,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让群众真正能听得懂、听得进、接受得了。要注意换位思考,凡事想一想,我如果是群众,我盼望什么、要求什么,用群众的眼光、从群众的角度想问题、看问题、处理问题,只有这样,我们的工作才能得到最大多数群众的认可和满意。二、加强社会管理必须突出做好创新工作(一)做好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是形势的迫切要求。当前,我国正处于发展的黄金机遇期,同时也处于矛盾的凸显

6、期,随着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因素层出不穷,特别是因农村土地征用、城镇房屋拆迁、劳动力工资关系等引发的矛盾比较突出,群众反映比较强烈。随着黄蓝两个国家战略的深入实施,垦利迎来了千载难逢的重大历史机遇,但同时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社会管理中还存在许多隐患和问题,如果我们不闻不问,甚至漠然视之,小矛盾就会引发大问题,小问题就会酿成大祸端。新的形势、新的任务,要求我们必须要切实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不稳定的因素,为实施国家战略实现跨越崛起创造良好的环

7、境。(二)做好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根本的是做好对人的服务和管理。人是社会的基本细胞,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对象是人。一切社会管理部门都是为群众服务的部门,一切社会管理工作都是为群众谋利益的工作,一切社会管理过程都是做群众工作的过程。因此,一定要摆正社会管理与群众工作的关系,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贯穿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群众的利益贯穿始终,把群众观点、群众路线贯穿始终。脱离了这些,就什么也做不成、做不好。(三)做好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必须要经常抓、时时抓、常抓不懈。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是一项庞大的社会工程,涉及面广、工作量大、任务艰巨繁重,虽然我县近年来探索出了一些新路子、取得了一

8、些新成果,但在工作理念、体制机制、方式方法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因此,对我们而言,这既是一个“老课题”,更是一份新“新试卷”,要把这份“新试卷”考出高分,不是一朝一夕能实现的,必须要列入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做好长期努力的准备,既要统筹兼顾、整体推进,又要分清主次、重点突破,力争尽快见到更大成效。三、加强社会管理必须以经济发展为基础富裕不一定和谐,但贫困注定不会和谐。只有经济发展了,社会管理创新才有坚定的物质基础。当前,我们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之所以还有许多不到位的地方,除了工作理念、方式方法、机制体制有差距外,很关键的一条原因就是发展还不够快,群众还不富裕,政府没有足够的财力办好社会的事

9、。因此,还要紧紧咬定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不放松,按照既定的思路,围绕建设黄蓝两大经济示范区,着眼于在更高层次、更宽领域、更大平台上推进开发建设,着力抓项目、扩总量,加快实施一批对全局具有牵动力作用的大项目、好项目,不断壮大县域经济实力,着力转方式、调结构,加快改造升级石油化工、机械加工等传统产业,积极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现代服务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尽快把现代农业、新型工业、现代服务业做大做强,全力把经济发展的更好更快一些,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四、加强社会管理必须加快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必须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定不移走共

10、同富裕道路,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使发展成果更好惠及全体人民。为群众谋利益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我们多做贴民心、顺民心、安民心、暖民心的事,群众才会永远跟党走。群众关心的事主要就是衣食住行的事,子女就业、上学的事,这些事都应该作为我们的头等大事抓在手上。一是要高度重视就业。继续抓好创业带就业、培训促就业、开发公益性岗位保就业工作,努力开辟更多的就业岗位,最大限度地让就业困难人员有班上、有工做。二是要高度重视保障。重点抓好新农合、城镇居民、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障及新型农村社会基本养老保险等制度的实施,搞好社会救助,积极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发挥好政府的“兜

11、底”作用,确保应保尽保,应助尽助,实现无缝隙、全覆盖。同时,不断深化教育资源整合工作,深入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努力实现广大群众劳有所得、住有所居、老有所养、学有所教、病有所医。着力解决好群众关心的征地拆迁、食品安全等热点问题,确保群众的合法权益不受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有保障。五、加强社会管理必须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就是要在加强和改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的同时,要更加注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把财力、物力等公共资源更多地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倾斜,把领导精力更多地放在促进社会事业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上。因此,必须克服重经济建设轻社会管理的倾向,树立更加注重社会管理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理念

12、,切实把加强社会管理创新,作为更加紧迫的重要任务,努力补齐这一“短板”,为群众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一)强化服务意识,实现由“管理型”向“服务型”的转变。着力克服重管理轻服务的倾向,树立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理念,寓管理于服务之中,不断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推动政府提速,努力让群众感受到零距离、无障碍的优质服务。一是加大民生性服务力度。不断加大教育、卫生、文化、社会保障等方面的资金投入力度,积极开展面向群众的便民利民服务,变“群众有事上政府”为“群众有事干部下基层”。二是加大基础性服务力度。加快供水、供电、供气、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服务功能,努力为广大群众提供从事生产、生活、发展

13、和娱乐所需要的服务。三是加大经营性服务力度。严格落实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超时默认制,切实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对企业生产经营和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困难想方设法帮助解决,办理的手续千方百计加快办理,坚决杜绝拖着不办、推诿扯皮、故意刁难、吃拿卡要等现象的发生。(二)强化效率意识,实现由“常态型”向“高效型”的转变。在当前激烈的竞争和严峻的发展形势下,要做好社会管理工作,必须大力实施政府提速工程,全面加强政府行政效能建设,提高办事效率,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首先,必须提高干部素质。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引导干部职工进一步增强事业心、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全面提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真正把群众利

14、益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积极主动为人民服务,想群众所盼,解群众所忧,谋群众所需,用实实在在的工作成绩赢得群众的好评。其次,必须精简办事程序。按照“能放则放、能简则简、能免则免”的原则,在不违反国家有关政策和规定的前提下,将能够下放的权限全部下放,依托农村社区建设,把服务向基层、向农村延伸;对依法必须保留的事项,进一步精简工作程序,减少办事环节;在手续办理时要实行一次性告知,压缩办理时限,真正为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第三,必须严格监督检查。要通过明查暗访等形式,对干部工作作风进行定期、不定期监督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通报,采取诫勉谈话、公开曝光等方式,对相关人员进行批评教育,切实改善广大

15、干部职工工作作风。同时,要坚持正面引导,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宣传媒体,大力宣传、表彰和推广先进典型,努力营造高效、务实的良好工作氛围。(三)强化责任意识,实现由“权力型”向“责任型”的转变。作为一个负责任的政府,就要始终坚持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进一步规范和完善行使行政权力的各项程序和制度,促进“权力”向“责任”的平衡转变和协调统一,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一是应规范和完善行政决策程序。坚持科学民主决策,建立完善听证、专家咨询等相关制度,对重大决策、涉及民生和群众利益的决策,都要经过调查研究、公众参与、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等必要程序。二是应规范和完善行政执行程序。将

16、行政执行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步骤都尽可能程序化,最大限度地限制自由裁量权,防止行政工作人员执行过程中的随意性,坚决杜绝不作为、乱作为等现象的发生。三是应规范和完善行政监督程序。既要明确专门监督机构的监督程序,也要明确社会各界监督政府的程序,拓宽人民群众向政府提出意见和建议的渠道。各类行政程序都应向社会公开,所有行政行为都应接受社会的监督,让行政权力按规范的程序、在有效的监督下运行。(四)强化开放意识,实现由“公开型”向“开放型”的转变。政务公开透明,人民群众多渠道、全方位参与政务活动是政府有效履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保障。加强社会管理,必须克服重政府作用轻社会参与的倾向,强化开放意识,树立齐抓共管、上下协作的理念,引导社会公众参与到社会管理中来,形成大社会、大管理、大协作的格局。一是深化政府信息公开。进一步扩大政府信息公开的范围,规范政府信息公开程序,突出把人民群众普遍关心和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作为政府信息公开的重点,从主要公开办事依据、程序和结果拓展为全过程的公开,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要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