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创新、流行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09706451 上传时间:2022-08-18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0.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承、创新、流行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传承、创新、流行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传承、创新、流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承、创新、流行(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传承、创新、流行兼谈中国书法艺术的现状与 展望(1)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而又富有生 命力的艺术。历经三千多年苍桑总以不同的风貌反映出时代的精神,表现出永保 青春的强大的生命力。面临浩如烟海的书法文化,群星璀璨的传统书法艺术宝 库,如何科学衔接传统与创新、创新与流行之间的关系,这是书法文化发展急 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数千年书法艺术的伟大生命力,在其根植于中华民族智慧,根植于中华文 化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根植于中华民族生产力发展的迫切需要,根植于中华民 族文明进步的沃土,所以传承的本质,应从中华文化寻根与发展中寻找答案。当中华文明还处在襁褓中时,作为萌芽状态的书法艺术便诞生在华夏母亲 的摇篮里。古老中华

2、在文明进化之初期,由结绳记事的蒙昧时期到仓吉造字文 化文明的转化,即根植了书法艺术惊人的智慧与灵根。据唐代张怀王灌书断 记载:仓吉 “博采众美,合而为字”,仓吉独具慧眼拮取自然之美造出文字, 这叫作“依类象形”,东汉许慎说文解字把古人造字方法归纳为六种,称 为“六书”。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象形文字象图画一样 再现自然,记载自然,传替自然信息,这种象形之美,就是中华书法艺术的美 的萌芽和灵根,是先人书法美的伟大创造。汉文字是书法艺术的载体之本源,象形与会意是传统书法的艺术本源, 汉文字以象形、会意为特色,在尔后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变化万象,起源于 象形意义的中国初期古文字,“形

3、无定体,笔无定画”,至小篆经省改,才出 现形体方整、笔画圆匀的定型化书体,但仍保留形象痕迹。经过汉代隶书的变 化以后,汉字由繁复的象形文字,趋向于符号化、抽象化、简笔化,但它的象 形性质依然存在,又如鲁迅所说:“将形象改得简单,远离了现实。篆字圆 折,还有图画的余痕,从隶到现代的楷书,和象形就天差地远。不过那基础并 未改变,天差地远之后,就成为不象形的象形字。”(门外文谈).可见中 国书法艺术源于无法,变而有法。创新是结于有,起于无,又承于有,变于 无。但万变不离其综,象形与会意的艺术本源没有变,汉文字的载体本源没有 变。这是其他语言文字所不能比拟的。“象形”或“不象形的象形”,是汉字 最基本

4、的特点,也是继承与发展传统书法艺术最重要的、最核心的内容和规 律。那么如何对待书法艺术继承传统与创新的关系呢?笔者认为:传承和创新 是书法艺术发展历史过程不可分割的链条,继承首先是对先人书法艺术创新精 神与成果的继承。提倡尊崇优秀传统,必须解决继承什么?如何继承?笔者认为继承书法艺 术的优秀传统,首先必须继承先贤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成果,这些是先贤书法艺 术智慧的结晶。只求复写传统的“传统唯美主义”或脱离优秀传统“创新”的 “流行主义”对发展书法艺术都是偏颇的、畸形的、是不可取的,先贤探索的 书法艺术发展规律和创新成果是传统书法的灵魂。没有创新就没有传统,优秀 传统是创新的结晶,创新是传统的发展。

5、只有深刻认识传统书法艺术发展的规 律,才切身感受到创新才是揭示传统书法艺术经久不衰的发展规律的精髓所在。继承传统,在于推陈出新。创新更是渐进中继承,继承中的变革。如石鼓文 是上承西周金文的精粹,下启秦代小篆的楷模,被后人誉为“书法第一法 则”,至今仍引人入胜。大篆、小篆、隶书(如前)都有其传承与演变的轨 迹,小篆都是中锋、藏锋用笔、线条挺劲圆匀,富于立体感,结构整齐对称, 它把庄严凝重与舒展自如统一与于崇高肃穆的气度之中,在书法艺术上折射了 封建中央集权威严统一的特征,这是秦篆反映的时代精神。“隶书”作为书法 史上一个伟大的变革。汉朝“汉承秦制”“秦篆汉隶”,汉朝隶书发展逐渐定 型,与此同时草

6、、行、揩都逐渐从隶书中演变出来。民间习隶书的热情蔚成风 气。定型后的隶书彻底消灭了汉字的象形形态,造成了汉字形体的巨大变化。 汉隶脱胎于篆书又大异于篆书,是从笔画到结字方正平直化的新书体。汉隶具 有波、磔之美,创“蚕头”、“燕尾”笔法,用笔方、圆、藏、露诸法齐备。 同时它又为未来书法艺术的发展前景开拓出广阔的前景,为后来的草书、行 书、楷书的产生奠定了深厚的基础。可见真正意义上的创新,是传承基础上的 创新,继承也是创新基础上的继承。书法艺术的发展史本身就遵循着马克思主 义揭示的辩证唯物主义的发展史观。 流行书风该如何认识啊?笔者认为流行 是传承和创新结合、推进社会文明的结果,流行书风无论从风格

7、上还是从技法 上都是深受社会欢迎的书法艺术极至之法,流行则是传统与创新的交融会合的 “贝多芬交响曲”。历史上流行书风是因其释放了书写的效率,拓展了美的视 野,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方能千年流行。根据社会生产生活需要去创新与发展 是书法文化的生命。流行书风是适应社会生活需要而为社会广泛接受和喜爱的 创新书体书风,脱离社会需要虽标新立异,矫揉造作、即使名噪一时,但终归 不能“万紫千红总是春”。书法艺术流行数千年无一不与适应社会发展,满足 社会需要结下深厚的根源,格调高古的甲骨文取代结绳记事适应人类蒙昧向文 明的起步,小篆适应中华一统的文化文明的需要,是中华大地迈出了书同文的 坚实脚步,隶书、草书都顺应

8、了社会生产生活的书写便利解放生产力的需要, “草书损隶之规矩,纵任奔逸,赴速急就因草创之意,谓之草书。”其后产生 于汉代的草书,西汉黄门令史游作急就章,东汉章帝甚喜爱,因而名 “章”草,章草传承了隶书的笔画形迹,仍有波磔,字字独立不连,实际上是 隶书的草率写法,杜度、催瑗便是东汉章帝时代闻名的章草书法家,汉末张芝 传承章草又进一步“草化”,将上下字的笔势牵连相通对偏旁作了许多省略和 假借,而创今草。张旭,怀素将书法艺术的创造性“心灵之音”得到神灵极至 的发挥。通观古今流行书风无一不是传统与创新相交融的结晶。楷书是数千年书法文化中应用最广与流行最持久的书体,草书是扬弃了汉 隶的规矩追求书写速度,

9、至今的简化汉字无不得益于草书创造性的书写艺术。 魏太傅钟鹞对楷书作了重大的改革,以横代替“蚕头”、“燕尾”又融入篆 书、草书中的圆笔法使楷书定型化,加之其超妙入神的书写艺术,新体楷书很 快得到了推广。又如流行至今的行书据说为汉末书法家刘德升创造的介于楷书 和草书之间的一种书体“其法盖简易,相间流行,故谓之行书”刘书人称“风 瞻妍美,风流婉约,独步当时。”王羲之创造的行草继承古迹中古掘朴质的风 格为妍美流便的新书风格,古人喻之为“清风出袖,明月入怀”,王羲之“博 采众美,熔铸古今”,其神韵超逸的兰亭序倾倒千载书家,可见流行书风 不仅是当代的更是历史和未来的,不仅是书家自娱自乐,更是社会发展的责任 和贡献,不仅是别出心裁,而是高超传统艺术和革新智慧交融的结晶。不是书家冥思苦想的结果,而是适应时代需要的产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