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玉米栽培关键理论与技术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09698359 上传时间:2023-09-0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春玉米栽培关键理论与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春玉米栽培关键理论与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春玉米栽培关键理论与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春玉米栽培关键理论与技术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春玉米栽培关键理论与技术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春玉米栽培关键理论与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春玉米栽培关键理论与技术(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春玉米栽培关键理论与技术一、备耕1. 品种选择 玉米品种产量的实质就是对当地生态条件的综合适应 性(特别是耐密性) ,更好的适应性就是更高的产量。高产 应是在稳产前提下的相对高产,品种的高产潜力在一般生产 田是很难达到的,高产潜力不等于高产。高抗品种一般不如 中抗品种产量高。总之,应选综合性状最好而不是产量潜力 最高的品种。玉米品种的发展方向是:耐密性强、中早熟、 中秆或中高秆(株高2.02.7米为中秆)、中穗或中大穗型、 适宜全程机械化生产。茎秆纤细坚韧、分蘖少、穗柄短、穗 轴细、雄穗小等都是品种的良好性状。紧凑株型主要强调穗 上叶坚挺上冲且窄短、叶距大、叶片少,茎秆下粗上细,雄 穗小。耐密

2、型是紧凑株型和生理耐弱光能力两方面的结合, 更主要的是生理上耐密。除株型紧凑外,耐密型品种应长势 清秀,结实性好(密植时空秆少、秃尖小、籽粒饱满,结实 性是决定穗粒数的关键因素) ,根系发达(有的研究认为过 分庞大的根系会减少产量) ,茎秆坚韧,低穗位,抗倒伏, 抗病性好,生育期较短,耐肥性好,同时还具有低温下种芽 拱土能力强、出苗快而整齐。果穗上部叶片宽大、穗部遮光 严重的紧凑型品种一般不耐密植,果穗上节间长、叶小的半 紧凑型品种也可能具有较好的耐密性。耐密型品种对肥、水 条件要求较高,肥、水充足的地块,宜种植紧凑或半紧凑型 耐密品种。一般高产田多用紧凑中穗或中大穗型品种;在高产突破 中应选

3、用紧凑大穗型品种;在瘠薄但土层深厚的土壤,应选 用对肥力反应较为迟钝的紧凑小穗型品种,紧凑小穗型品种 虽然根量少,但分布在土壤深层中的比率大,对高密度种植 适应性强。同一个品种在同一块地连种不能超过 3 年,否则 将导致品种退化、土壤瘠薄化。果穗越长,干旱造成的影响 越严重,旱地种植玉米应选择果穗大小适中的品种比较稳妥。玉米品种性状关联的基本规律:一般果穗以上各节间的 长短与穗柄各节间长短呈正相关,穗柄长的品种,果穗苞叶 松散,籽粒脱水快,但短穗柄吐丝性好;另外,植株上部叶 片宽厚,则果穗苞叶厚、紧,籽粒脱水也慢。一般棒三叶的 宽度与果穗的粗度呈正相关,棒三叶越宽,果穗往往越粗、 行数越多(穗

4、行多的品种具有丰产性,穗行数是穗部较为稳 定的性状)。果穗穗轴的硬度与植株的抗倒性相关, 穗轴硬, 一般抗倒性强。果穗以上节间总长度与产量呈正相关,所以 植株节间下短上长是高产长相。2. 种子质量测试发芽率时,要明确“萌动”和“发芽”两个概念的 区别:萌动(俗称露白) ,是指胚根刚突破种皮露出;发芽 一般指胚芽鞘至少达到种子长度的一半,胚根达到种子长度, 而且胚根、胚芽必须生长正常。种子活力代表的是在实际大 田各种逆境条件下种子的真实发芽出苗能力,而种子发芽率 则是在实验室最优的温、湿度等条件下测得的,因此,种子 活力比发芽率更能准确地表示出种子质量的优劣。3. 化肥选择及用量 玉米高产栽培应

5、重施底肥,稳施拔节肥,猛施穗肥。没 有条件进行测土配方施肥的, 化肥参考用量: 高肥力土壤: 计划公顷产量1.2万千克左右,每公顷施纯N 200225千克、 P2O5 80100千克、K2O 80120千克;计划公顷产量 1万 千克左右,每公顷施纯 N 150 200 千克、 P2O5 6070 千克、 K2O 70100千克。中肥力土壤:计划公顷产量70008000 千克的中产田,每公顷纯 N 120 160 千克、 P2O5 60 70 千 克、 K2O :50 60 千克。氮素化肥施用分配比例:底肥:拔节肥:穗肥:粒肥 =3 :2.5 : 3.5 : 1。不提倡用尿素做种肥,尿素做种肥每

6、公顷施用 量不宜超过 30 千克。尿素做底肥每公顷不超过 100 千克, 以免烧苗。磷肥除每公顷施用 60 千克左右磷酸二铵做种肥 外,其余全部做底肥。钾肥全部做底肥。高密度栽培应增加底肥的施氮比重,底肥深施,诱使增大深层根系比率,减缓上层土壤“根系拥挤效应”的压力底肥氮肥,应选铵态氮肥;硝态氮肥易流失,不宜做底肥。 连年大量施磷的土壤,磷肥可减量施用,在23年内是磷肥显著后效期。玉米是各种作物中对硫最敏感的作物,硫被 列为玉米氮、磷、钾之后的第四大元素,长期施用氯基钾肥 的地块, 应改施硫基钾肥, 玉米田施硫以 S/N = 1/(12 15) 为宜。氯化钾也可以做种肥。尿素和磷酸二铵适用于一

7、切作 物和土壤。玉米是对锌最敏感的大田作物之一,磷元素和锌 有拮抗作用,磷肥用量大,更容易引起缺锌。每公顷用 15 千克硫酸锌做底肥,一般每 2 年施用 1 次,不可连年施用。 水是肥料的“开关” ,灌溉是增加化肥施用量,提高种植密 度的基本前提, 旱地应适当减少化肥施用量, 减少种植密度。二、整地1. 地块选择 决定玉米高产的前提和必备条件是光照充足和昼夜温 差大,其中丰富的光资源是决定产量的第一要素。甜菜、向日葵、荞麦和白菜茬不是种玉米的良好前茬。 东西行向种玉米比南北行向产量高。2. 整地方法 秋整地最为理想,应做到翻、耙、压、耢连续进行,防 止跑墒。翻后立垡越冬不可取,立垡越冬风化土壤

8、所增加的 养分十分有限,与风蚀跑墒相比得不偿失。一般伏翻或早秋 翻的立垡,目的是为了接蓄雨水,雨季过后也应及时耙压保 墒。间隔深松(深度 3540厘米)对打破犁底层的效果要 优于全面深松,并可形成行间、行内虚实并存的优良土壤结 构和开放式犁底层。旱作农田每 3 年深翻(松) 1 次,灌溉 农田需每 2 年深翻(松) 1 次。砂壤土不宜打破犁底层,以 防漏水、漏肥。玉米高密度栽培,根系横向伸展受限,深翻(松)打破 了坚硬的犁底层,极大地拓展了根系纵深发展空间,是解决 “根系拥挤效应”的有效措施。底肥(包括农家肥和氮、磷、钾化肥)秋施效果好,有 利于土壤和施入的肥料充分相融。秋冬降水少,化肥不会流

9、 失;冬季土壤封冻,化肥也不会挥发损失。底肥以施在种子下 15 厘米左右为宜。 高肥力土壤, 磷、 钾肥在土壤中移动距离短且缓慢,撒施效果更好(因玉米根 系有一定的向肥性,磷、钾肥撒施根系分布更均匀,而条施 根系仅集中于施肥带附近) 。在生产上,做底肥的氮、磷、 钾化肥基本上都是条施, 田间施用方便是其主因。一般在拔节后 7 片展开叶时追施尿素促叶、攻秆、培育壮株, 在叶龄指数 50%左右时猛追尿素攻穗。拔节肥和穗肥分别施 在行侧距植株 10 12 厘米、 15 20 厘米处,水是肥料的开 关,水肥耦合(以肥调水,以水促肥) ,追肥后浇水才能充 分发挥肥效。高密度高产田追肥应本着“前(拔节肥)

10、轻后 (大喇叭口肥)重”的原则,氮肥适当后移或免追拔节肥, 避免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失调,蹲住基部各节间,以获得高 密度、低穗位的理想群体。靠近地面以上第二、第三节间短粗,则根系发育好,这 两个节间与倒伏关系也最密切,其越短抗倒伏能力越强,因 此,栽培上需对其进行调控。化控:化控的前提是密度大、 肥水条件好、 植株长势旺。 普通密度、苗情长势正常的一般中高产地块不宜喷施,否则 将导致果穗变小减产。需要强调的是,化控必须增加种植密 度,这是获取增产的关键,一般株数应增加10%左右。化控需进行 2 次,第一次在玉米有 7 片展开叶时每公顷用 30%胺 鲜酯?乙烯利水剂 100 毫升对水 100 升喷

11、施,可抑制基部第 68节间长度;第二次化控在大喇叭口后期,按正常用量的1/31/2喷施30%芸苔?乙烯利水剂。如果拔节初期只喷施 1 次,药效作用过后穗上节间的“反跳” (补偿性生长) ,最终 株高并未降低。 化控剂喷后 6 小时内无雨即可达到完全吸收, 喷后 3 6 小时遇雨需药量减半重喷,喷后3 小时内遇雨需稍减量重喷。3. 花粒期(抽雄至成熟)玉米雌穗分化与空秆形成关系不密切,而吐丝前 4 天至 吐丝后 4 天这 8 天内是雌穗伸长(败育)临界期,是决定能 否发育成有效果穗(空秆)和果穗大小的关键期。空秆经常 被用来作为鉴定某一品种耐密与否的基础。雌穗授粉后第816天,胚乳细胞分裂最旺盛

12、,细胞数量剧增,是胚乳细胞分裂建成的主要时期,籽粒体积、灌浆 速度和粒重主要是由胚乳细胞数目决定的,授粉后第 10 天 时,胚乳细胞内在细胞核周围开始形成淀粉粒,到授粉后第 12 天,淀粉几乎充满了整个胚乳细胞, 籽粒开始进入乳熟期; 乳熟期历时 1 5 20天,灌浆高峰期出现在授粉后 2225天, 乳熟期灌浆速度直线上升,是决定粒重的关键时期;蜡熟期 历时 1 0 1 5天,籽粒干重增速放慢,但仍保持相当高的水 平。玉米雌穗小花数与穗粒数之间并无显著的相关关系,小 花数不决定穗粒数,因此玉米栽培应把主要精力放在果穗发 育的中、后期,通过减少败育粒, 提高结实率来增加穗粒数。 密植时果穗秃尖严

13、重,主要是由早期败育粒(也叫未灌浆型 败育粒,占败育粒总数的 60%以上,在授粉后的 13 天以内 形成)引起。高产栽培关键是要减少早期败育粒数。 败育花、 未受精小花和败育粒共同构成了果穗的秃尖:秃尖的最顶端 是败育花,往下依次是未受精花和败育粒,败育粒也按形成 的早晚顺序由上往下推进,分别表现为皮膜、秕壳和秕粒。 果穗结实性受遗传和环境双重影响,但栽培措施和环境条件 的影响是主要的,果穗结实性的可塑性很大。不同品种之间 结实性差异是由雌穗的开花习性所决定的:玉米雌穗开花习 性分有限开花型(有限结实)和无限开花型(无限结实)两种;有限结实品种(短果穗品种)的特点是全果穗吐丝同步 性较好,全果

14、穗的籽粒大小差别不大, 败育粒少, 结实封顶, 稳产性好;无限结实品种不论肥水条件如何充足,果穗依然 秃顶。一般中晚熟多花品种籽粒败育率较高,中早熟少花品 种较低。 密植时对果穗行粒数影响最大, 对穗行数影响较小。灌溉:拔节后结合追肥浇第一水,浇水量宜小,如果天 气不太旱,拔节水宜推后灌溉,以免造成基部节间和植株旺 长,拔节至小喇叭口期短时轻度缺水,生长发育和产量不受 影响。从大喇叭口期开始,玉米进入需水临界期,要防止卡 脖旱(伏旱),大喇叭口期要水、 肥齐攻。 卡脖旱危害很大, 距离吐丝期越近,减产的幅度越大。一般认为抽雄前 10 天 至吐丝后 20 天是玉米需水的临界期,但准确地讲,玉米需

15、 水临界期是在抽雄吐丝期,抽雄吐丝期耗水强度达到顶峰, 花期前后的干旱对玉米产量的危害是致命的。吐丝后至籽粒 形成期,耗水强度、对水分的敏感程度以及干旱对产量的影 响仅次于抽雄吐丝期。乳熟至蜡熟期,仍需大量水分做溶媒 进行灌浆。整个蜡熟期仍然要保持适度水分,以养根保叶, 促进灌浆。秋吊(花粒期干旱)对玉米产量造成的损失比穗 期干旱更严重,玉米实现高产的一项重要措施就是增加生育 后期的灌水量和灌水次数。玉米灌溉原则上是大喇叭口期至 蜡熟期土壤经常保持湿润。清晨叶尖不吐露珠,晴天中午植 株下部叶片开始出现打蔫时立即浇水。喷(滴)灌每次每公 顷用水量300400吨(一次透雨的降水量大约是每公顷 25

16、0 吨)。现代化节水灌溉, 玉米灌溉不必浇透 (指与底墒相接) , 只要湿润根区层深度即可, 适宜的湿润层深度为: 拔节前 40 厘米,拔节至大喇叭口 60 厘米,大喇叭口至乳熟 80 厘米, 乳熟至成熟 60 厘米。补追粒肥:从雌穗花丝由红转暗时开始,每公顷用 7.5 千克尿素 +3.75 千克磷酸二氢钾对水喷施, 喷施 2 次。喷后 6 小时遇雨需重喷。约有 50%的果穗干重是在乳熟末期以后积 累的,保持乳熟末期至成熟期的叶片功能,存在着巨大的增 产潜力,目前这一点在生产上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叶片衰 亡应该在果穗正常成熟之后。六、病虫害防治1. 虫害地下害虫:旋耕前每公顷用40%辛硫磷乳油7.5升对水喷施于地表,或每公顷用5%辛硫磷颗粒剂 40 千克均匀撒施。地上害虫:蚜虫,心叶期可用10% 口比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 倍液,或 50%抗蚜威可湿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