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营养学复习资料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09698223 上传时间:2023-10-29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2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植物营养学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植物营养学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植物营养学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植物营养学复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植物营养学复习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植物营养学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植物营养学复习资料(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二章本章复习题:1. 影响植物体中矿质元素含量的因素主要是 和 。2. 植物必需营养元素的判断标准可概括为 性、 性和 性。3. 植物必需营养元素有 种,其中 称为植物营养三要素或肥料三要素。 4. 植物必需营养元素间的相互关系表现为 和 5. 植物的有益元素中, 对于水稻、 对于甜菜、 对于豆科作物、 对于茶树均是有益的。 三章1、截获 定义:是指植物根系在生长过程中直接接触养分而使养分转移至根表的过程。2、质流 定义:是指由于水分吸收形成的水流而引起养分离子向根表迁移的过程。影响因素:与蒸腾作用呈正相关 与离子在土壤溶液中的溶解度呈正相关3、问题:植物的大量矿质元素各通过什么途径迁移到根系

2、表面?1. 截获:钙、镁 (少部分) 2. 质流:氮 (硝态氮)、钙、镁、硫 3. 扩散:氮、磷、钾 4、质外体和共质体的概念对于植物的吸收和运输而言,植物体可以分为二部分:(1) 质外体(Apoplast)指细胞原生质膜以外的空间,包括细胞壁、细胞间隙和木质部导管。(2). 共质体(Symplast)指原生质膜以内的物质和空间,包括原生质体、内膜系统及胞间连丝等。(3)胞间连丝:相邻细胞之间的原生质丝,是细胞之间物质运输的主要通道。5、影响植物吸收养分的因素一、介质中养分浓度 二、温度 三、光照 四、水分 五、通气状况 六、介质反应 七、离子理化性状和根的代谢作用 八、离子间的相互作用 九、

3、苗龄和生育阶段(植物营养的阶段性)6、被动吸收定义:膜外养分顺浓度梯度 (分子) 或电化学势梯度 (离子)、不需消耗代谢能量而自发地 (即没有选择性地)进入原生质膜的过程。7、主动吸收定义:膜外养分逆浓度梯度 (分子) 或电化学势梯度 (离子)、需要消耗代谢能量、有选择性地进入原生质膜内的过程。机理(2) 离子泵假说 (Hodges,1973) 离子泵(ions bump):是位于植物细胞原生质膜上的ATP酶,它能逆电化学势将某种离子“泵入”细胞内,同时将另一种离子“泵出”细胞外。 离子泵假说较好地解释了ATP酶活性与阴阳离子吸收的关系,在离子膜运输过程方面(如反向运输)又与现代的化学渗透学说

4、相符合。另外,离子泵假说在能量利用方面与载体理论基本一致,并且指出授课:XXXATP酶本身可能就是一种载体。近年来离子泵假说已逐步被证实。Kurdjian 和 Guern (1989) 发现,在植物细胞原生质膜和液泡膜上均存在ATP酶驱动的H+泵(质子泵)。它们的主要功能是调节原生质体的pH,从而驱动对阴阳离子的吸收。目前发现的离子泵主要分为四种类型 H+-ATP酶: Ca2+-ATP酶; H+-焦磷酸酶;ABC型离子泵。(1) 载体解说 载体(carrier)指生物膜上存在的能携带离子通过膜的大分子。这些大分子形成载体时需要能量(ATP)。载体对一定的离子有专一的结合部位,能有选择性地携带某

5、种离子通过膜。 载体转运离子的过程磷酸酯酶ACP磷酸激酶ACPIC膜 外内未活化载体载体离子复合物离子活化载体ATPADPPi线粒体 载体的酶动力学理论 (E. Epstein, 1952) 载体学说能够比较圆满地从理论上解释关于离子吸收中的三个基本问题: 离子的选择性吸收; 离子通过质膜以及在膜上的转移; 离子吸收与代谢的关系。8. 植物营养临界期:定义:是指营养元素过少或过多或营养元素间不平衡,对植物生长发育起着明显不良影响的那段时间9 植物营养最大效率期:定义:是指营养物质在植物体内能产生最大效能的那段时间。特点:这一时期,作物生长迅速,吸收养分能力特别强,如能及时满足作物对养分的需要,

6、增产效果将非常显著。10、叶部营养(或根外营养)植物通过叶部或非根系部分吸收养分来营养自己的现象叶部营养的特点1、叶部营养具有较高的吸收转化速率,能及时满足植物对养分的需要用于及时防治某些缺素症或补救因不良气候条件或根部受损而造成的营养不良授课:XXX2、 叶部营养直接促进植物体内的代谢作用,如直接影响一些酶的活性用于调节某些生理过程,如一些植物开花时喷施硼肥,可以防止“花而不实”3、 叶部喷施可以防止养分在土壤中固定问题:叶部营养可否代替根部营养?叶面施肥的局限性:叶面施肥的局限性在于肥效短暂,每次施用养分总量有限,又易从疏水表面流失或被雨水淋洗;有些养分元素(如钙)从叶片的吸收部位向植物其

7、它部位转移相当困难,喷施的效果不一定好。 因此,植物的根外营养不能完全代替根部营养,仅是一种辅助的施肥方式,适于解决一些特殊的植物营养问题。4. 叶面肥的分类纯营养型:主要包括氮、磷、钾和微量元素生长调节剂型:不属肥料,但可调节植物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增加产量营养与生长调节剂综合型3. 叶面肥的优点针对性强、肥效好、避免土壤固定和淋溶、省肥方便11、施肥方法施肥时间目的作用肥料情况有效施法基肥播种或定植前培肥改良土壤供给作物养分占全量的2/3有机肥为主结合深耕施用条施或穴施多种肥料混合种肥播种或定植时供给幼苗养分改善苗床性状少量腐熟有机肥速效性化肥菌肥拌种、蘸秧根浸种、盖种、条施或穴施追肥

8、生长发育期间及时补充养分适量速效性化肥腐熟有机肥深施覆土撒施结合灌水随水浇施法根外追肥本章复习题一:1. 植物根系的类型丛整体上可分为 和 。2. 理论上,根系的数量(总长度)越多,植物吸收养分的机率也就 。 3. 不同植物具有不同的根构型, 由于其在土壤表层的根相对较多而更有利于对表层养分的吸收; 则相反。4. 水稻根系的颜色较白,表明根系的 较强,亦即根系的 较强,因此,吸收养分的能力也较强。5. 根系 较强的作物在石灰性土壤上生长不易缺铁。6. 根际是指由于受 影响而使其理化生物性质与 有显著不同的 。厚度通常只有 。 授课:XXX7. 植物根系吸收阴离子(a.大于; b.等于; c.小

9、于)阳离子时,根际pH值有所将上升;8. 水稻根际的Eh值一般 (a.大于; b.等于; c.小于)原土体,因此,可保护其根系少受(a.氧化物质; b.还原物质) 的毒害。本章复习题二:1. 植物吸收养分的全过程可人为地分为 、 和 等三个阶段。2. 土壤中的养分一般通过 、 和 等三种途径迁移至植物根系表面。3. 被动吸收和主动吸收的区别在于: 浓度梯度或电化学势梯度 代谢能量 选择性 被动吸收 主动吸收4. 我们学过的主动吸收的机理有 和 。5. 植物吸收有机态养分的意义在于 和 。 本章复习题三:1. 影响植物吸收养分的环境因素包括 、 、 、 、 和 等。2. 介质中的离子间存在着 作

10、用和 作用,从而影响着植物对养分的吸收。3、植物需肥的关键时期有 和 。4. 植物叶部吸收养分的途径有 和 。5. 影响叶部营养的因素有 、 、 、 和 等。6. 叶面肥的类型一般可分为 、 和 等三类。7. 根据施肥时期的不同,施肥方法一般分为 、 和 等三种。四章1、再吸收含义:溶质在木质部导管运输过程中,部分离子可被导管周围的薄壁细胞吸收,从而减少了溶质到达茎叶数量的现象。结果:使木质部汁液的离子浓度自下而上递减影响因素: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和离子性质2、释放含义:木质部运输过程中,导管周围的薄壁细胞将吸收了的离子重新释放到导管中的现象作用:维持木质部汁液中养分浓度的稳定性3、养分的再利用含

11、义:植物某一器官或部位中的矿质养分可通过轫皮部运往其它器官或部位而被再度利用的现象。授课:XXX经历:共质体(老器官细胞内激活) 质外体(装入轫皮部之前) 共质体(轫皮部) 质外体(卸入新器官之前) 共质体(新器官细胞内)只有移动能力强的养分元素才能被再利用本章复习题:1. 养分的横向运输是指养分沿根的 、 、 ,最后到达中柱 的过程。2. 养分的短距离运输可通过 和 等2种途径进行。3. 养分通过横向运输从外部介质到达中柱的木质部导管至少穿过原生质膜 次。4. 养分的纵向运输是指养分沿 向上,或沿 向上或向下迁移的过程。5. 养分在植物的木质部导管与导管周围的薄壁细胞之间存在着 和 的相互关系。6. 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在轫皮部中的移动性与其再利用程度大小有关,如 的移动性较强,故其再利用程度也较大,缺素症会先在 出现;而 是最难移动的元素,故其再利用程度很小,缺素症会先在 出现。7. 在植物体内, 较强的养分可通过 和 在植物的地上部和根部之间循环移动。8. 养分的再利用经历了从 的过程。六章(一)植物对硝态氮的吸收与同化1. 吸收:旱地作物吸收NO3-N为主、属主动吸收2. 同化(1) NO3-N的还原作用过程:NR Mo NiR Fe、MnNO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