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大连2016中考试题语文卷(解析版)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09695905 上传时间:2023-10-12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4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大连2016中考试题语文卷(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辽宁大连2016中考试题语文卷(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辽宁大连2016中考试题语文卷(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辽宁大连2016中考试题语文卷(解析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辽宁大连2016中考试题语文卷(解析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辽宁大连2016中考试题语文卷(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大连2016中考试题语文卷(解析版)(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积累与运用1、请用正楷字将下面的汉子抄写在田字格里,要求书写规范、端正、整洁。(2分)珍爱自然的恩赐【答案】略【解析】试题分析:抄写汉字,要做到:准确,即不要抄错字;规范,即笔划要清楚;端正,即要写成方块字,不要潦草,偏旁部首比例要合适,在格中的位置要正确;整洁,即不要涂改。【考点定位】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A。2、给加点的字注音,改正划横线词语中的别字。(4分)(1)花圃 (2)殷红(3)更胜一畴 (4)左右逢缘【答案】(1)p (2)yn (3)畴 筹 (4)缘 源【解析】【考点定位】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A。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

2、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A。3、按要求完成文后各题。(4分)(1)所谓“工匠精神”,就是一种坚持,是对精益求精的不懈追求,就是一种专注,是不求名利的全心投入。(2)中国自古就不乏鲁班、李春这样的能工巧匠,他们用不可一世的技艺,彰显着“工匠精神”的魅力。(3)这种历经千年铸就的精神早已成为一种情怀、一份责任。(4)我们年轻一代,应把这种精神传承下去。(1)第1句中有一处标点使用错误,你的修改建议是: 。(1)第2句中有一个词语使用不当,应该为 。(2分)(1)请将第4句中的画线句改为反问句,使语气更强烈。(1分)【答案】(1)不懈追求后的“,”改为“;”(2)无与伦比(3)难道不应该把这种精

3、神传承下去吗?【解析】(1)试题分析:分析句子中分句之间的关系,了解常用标点符号的用法,根据标点符号各自的作用,判断标点符号的正误,尤其注意易错易混的标点符号。第一句,两两对应的关列分句间,应该用分号。【考点定位】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2)试题分析:阅读全段,了解语境,根据空处前后语言表达的意思选填最贴切的词语。第二句是赞美中国工匠精神的,句中“不可一世”一词是贬义词,不符合句语境,根据语意应该用褒义的“无与伦比”。【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3)试题分析:变换句式不能改变句子的原意。肯定句改反问句要注意,反问表示一个否定,所以在句中谓语前面要再加一个

4、“否定”,这样才能表达肯定的意思。【考点定位】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4、默写填空。(12分)(1)北国风光, (毛泽东沁园春雪)(2)一鼓作气, (曹刿论战)(3) 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4)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王观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5)在渡荆门送别中,李白用游动的视角写群山渐渐远去,江水向广阔的平原奔腾而去的诗句是: (6)真正的贤人雅士能够安于贫困,即使“短褐穿结,箪瓢屡空”,陶渊明仍能“晏如也”;即使“ ”孔子仍能“乐亦在其中以”。(用十二章中的句子作答。【答案】(1)千里冰封,万里雪飘。(2)再而衰,三而竭。(3)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5、(4)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5)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6)“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解析】【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5、名著阅读。(6分)(1)在一篇题为匪性与奴性的结合的文章中,整理认为水浒中的李逵在宋江面前是一个“缺乏独立人格而甘愿为奴的形象。你是否认同这位整理的观点?请结合原著内容简述你的理由。(4分)【答案】同意:为了朱仝上山,李逵遵命杀小衙内,可见其奴性。不同意:李逵误以为宋江强抢民女,砍到杏黄旗,想要杀宋江,可见【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是开放题,可回答同意或不同意,但要说明理由。可根据小说中人物的行为,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从其行为的主观性或客观性

6、来表达自己的理由。【考点定位】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2)根据你的阅读积累,把下面的句子补写完整(2分)知识就是力量。在海底两万里中,尼摩船长常能运用科学知识带领大家脱离险境:当他们遭遇土著人的攻击时,尼摩船长用电击退了围攻者; 【答案】当搁浅时,尼摩船长靠潮汐知识摆脱困境。【解析】【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名著内容。能力层级为识记A。二、古诗文阅读(18分) (一)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砚师、

7、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6解释文中加点字(3分)(1)余幼时即嗜学 (2)余因得遍观群书 (3)卒获有所闻 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8选文中两次提到“不敢”,分别写出了整理怎样的品质或态度?(2分)【答案】6(1)就(2)能够(3)终于,最终7因此很多人愿意把书借给我。8第一个“不敢”,写出了整理坚守诚信;第二个“不敢”写出了整理对老师的恭敬、谦和。【解析】6本题考查理解文

8、言实词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如本题中“卒”是多义词,要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7试题分析: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翻译要要做到三点,原意不能改变,关键字词要译准确,句子要通顺。本题要注意“是以”是“以是”的倒装用法,“假”是“借”的意思。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考点定位】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8【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二)某孝廉,家贫落魄,无以为生,贷于亲

9、友,皆莫之应。有一博徒,独善遇之,时有馈遗,以资薪米。及公车北上,又为治装,且赡其家。未几,孝廉捷南宫,授县令,感念旧恩,使人招之。谢不往,曰:“吾侪呼卢喝雉,席地帷天,放浪久矣。一入朱门,则束缚欲死,非所以爱我也。使我居君之所仍日日外出从牧猪奴游不于君官声有损乎又非所以爱君也。”孝廉乃使人赠之千金,亦不受,曰:“君虽日赠我千金,亦不过供我博场之一掷而已,徒伤君惠,而无救我贫,不如其已也。”此博徒见识甚高,使淮阴侯能见及此,则无鸟尽弓藏之叹矣。谁谓市井中无英雄哉!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分)A无以为生 贤能为之用(隆中对)B时有馈遗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出师表)C及公车北

10、上 及郡下,诣太守(桃花源记)D且赡其家 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10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2分)1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直线的句子。(2分)12整理为何赞叹“博徒”是“英雄”?(2分)【答案】9B10使我居君之所/仍日日外出/从牧猪奴游/不于君官声有损乎/又非所以爱君也11向亲友们借钱物,(亲友们)都没有回应他的。12这个“博徒”帮助别人不图回报,有自知之明并能维护别人利益,所以,赞为“英雄” 【解析】 9试题分析:先要梳理文字,读懂文章,根据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自己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比较判断各项字词释义,判断答案。B项中“遗

11、”都是“留下”的意思。【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10【考点定位】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11试题分析: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翻译要要做到三点,原意不能改变,关键字词要译准确,句子要通顺。本题要解释清楚“贷”,注意“莫之应”是倒装,翻译后要疏通句子。【考点定位】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12试题分析:阅读全文,读懂内容,找到“整理赞叹博徒是英雄”的语句,根据“博徒”行为表现即“博徒”帮助别人不图回报,有自知之明并能维护别人利益即可解答。【考点定位】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理解B。(三)13这首词蕴含整理哪些

12、情感?(3分)忆王孙【宋】姜燮冷红叶叶下塘秋长与行云共一舟零落江南不自由两绸缪料得吟鸾夜夜愁【注释】忆王孙:词牌名。 绸缪:情意深厚。 吟鸾:暗喻整理的妻子。【答案】蕴含词人孤寂、无奈(悲伤)和对妻子的思念。【解析】试题分析:首先要注意注释中的两个解释“绸缪:情意深厚”“吟鸾:暗喻整理的妻子”,要根据词中最后一句“料得吟鸾夜夜愁”即可理解整理的思想情感。【考点定位】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整理的情感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三、现代文阅读(34分)(一)阅读下列四则材料。(12分)【材料一】从汉唐开始,传统民俗中常以猴为吉祥、显贵、长寿、驱邪纳福的象征。【材料二】在文学作品中,猴形象的内涵有所不

13、同,一方面,它寄托了我们中国式英雄主义的情绪,如西游记中的孙悟空,爱憎分明,神通广大,降妖除魔。另一方面,它隐含了对世人丑态的贬低与讽刺,是喻人醒世的活样板。如猴子捡豆的寓言故事,就讽刺了世人不切实际,因小失大的做法。【材料三】本报讯2月1日,首都博物馆举办了以“大圣归来”为主题的猴年生肖展。此次展览汇集了43件首都博物馆的藏品及几幅上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的经典年画,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各种猴形象,展出吸引了大批观众参观。这已经是首都博物馆连续举办生肖文化展的第九个年头,目的是为了让更多人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展览将持续到3月13日。【材料四】 “嘻哈猴”是由华冠公司于2015年创作的卡通后

14、形象。它以张希和老人的泥猴作品为原型,保留了泥猴造型中的大圆眼睛、大圆点鼻孔及微笑逗乐式的嘴型,又创造性地以头顶火焰,怀揣爱心、尾似祥云为形象,代表了热情、善良、快乐、幽默的性格特征。“嘻哈猴”有互联网用户喜欢的“萌”的特点,顺应了当下青年人追求时尚化、个性化的潮流。【注释】张希和: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70年痴迷泥塑艺术,被誉为“泥猴张”。14在我国的“猴文化”中,人们赋予了“猴形象”哪些内涵?请分条概括。(4分)。15材料三加点的词语有何作用?(2分)16材料四中的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2分)17请依据材料三与材料四,简要说说如何才能更好地传承传统文化。(4分)【答案】14吉祥、显贵、长寿、驱邪纳福;寄托了中国式英雄主义的情节;隐含了对世人丑态的贬低与讽刺;代表了热情、善良、快乐、幽默的性格。15“已经”表程度,强调了首博举办生肖展览的持续性之久。16摹状貌、打比方,具体形象说明“嘻哈猴”的外形特点17多办传统文化展览,让更多人了解传统文化;创新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赋予传统形象;以新的内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