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发展史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09695508 上传时间:2022-12-1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报纸发展史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报纸发展史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报纸发展史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报纸发展史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报纸发展史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报纸发展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报纸发展史(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7. 中国女报:中国女报于1907年1月在上海创刊,通俗月刊,由秋瑾创办并自任主编 兼发行人。该报以妇女为主要读者对象,以争女权、争独立、争解放为宗旨,把提倡女权和宣传民 族民主革命相结合,出版了两期即由因秋瑾被捕就义停刊。18. 神州日报:是于右任创办的第一家报纸,也是革命派在国内创办的第一家大型日报,1907 年4月2日创刊于上海。地位:填补了上海缺少革命报纸的空白,深受读者欢迎,销数过万。 新闻增量大增,成为名副其实的“新闻纸”内容:该报比较注意宣传策略,对清政府的抨击多 采用旁敲侧击的方式。借口“有闻必录”,大量报道革命党人的武装起义等活动,并全文照发起义 军的文告。大量刊载暴露清政

2、府腐朽残暴的新闻与评论,并对侵华列强进行抨击。结局:创刊 80 天后,报馆遭火灾,于右任无力恢复故退出, 杨毓麟接办。该报言论较为驳杂,成为当时上海 有影响的报纸,直到上海光复前,但仍被认为是革命派的言论机关。19. “竖三民”:同盟会成立后,为了宣传革命思想,革命派在国内创办了大批报纸,在上海影响较 大的是于右任创办的几家报纸。1909年5月15日,于右任在上海租界创办了民呼日报,该报 以“为民请命”为宗旨,革命色彩鲜明,内容以报道荒灾为重点,大量揭露清廷统治下民不聊生的 事实,出版92天后被封。1909年10月 3日,于右任又创办了民吁日报,该报风格与内容和前 者一脉相承,集中报道并声援正

3、在开展的抵制日货的运动,出版一个月后被封。1910 年 10 月 11 日,于右任创办民立报,得到孙中山的支持,成为是上海同盟会总部的机关报和联络机关,是 辛亥革命时期国内最有影响的报纸。该报重点宣传“三民主义”,公开预言革命胜利的到来。民呼 日报民吁日报民立报都用“民”字打头,都由于右任创办,时间相衔接,风格和基调协同, 被人称为“竖三民”。“竖三民”在上海地区为革命派的舆论宣传做出了很大贡献。20. 大江报案:”清末著名报案,发生在武汉。大江报是武汉地区的一份革命报纸,1911年 由詹大悲创办,詹大悲、何海鸣任主副主笔。该报两大特点是:以新兵士兵和下级军官为主要读 者对象,向他们宣传革命思

4、想。旗帜鲜明,敢发惊人之语。1911年7月17日,该报发表何海鸣 时评亡中国者和平也,引起清廷注意。7月 26日,该报又发表黄侃撰写的评论的大乱者救中 国之妙药也。这两篇短评抨击清政府的立宪骗局及立宪派的改良主张,指出中国已病入膏肓,“和 平改革”已无济于事,只有“大乱”才能救中国。实际上是在公然号召革命。这两篇引起了湖北当 局震恐,遂将主编詹大悲逮捕,何海鸣自行投案,查封报纸。此事经各地报纸轰传,全国舆论哗然, 纷纷声援大江报。当局慑于民情,只好从轻发落,轻判处詹、何二人18个月监禁。21. 中兴日报:同盟会新加坡分会机关报,也是同盟会在东南亚的主要宣传阵地之一。1907 年创刊,由陈楚楠、

5、张永福等主办。尽管困难重重,该报仍与当地保皇派报刊仍进行了论战,推动 了革命力量的发展。22. 章太炎:章太炎是中国近代著名国学家和报刊政论家、革命家。戊戌变法时期,参加强学会, 曾为时务报撰述和主笔。1900年在中国日报等报纸发表文章排满,反对保皇立宪。1902 年后,为苏报撰稿,宣传革命,在“苏报案”中被捕入狱,成为举国闻名的革命志士。 1906 年出狱后赴日本任民报主编,继续宣传排满和保存国粹,成为民报最主要的政论作者和革 命宣传家。他有很好的古典文学素养和丰富的历史知识,但好用生字、奇字,文章常难于通晓,限 制了读者范围。他的政论逻辑严密,气势充足,陈古论今,在当时产生重大影响。23.

6、 官书局报:1896年强学会被禁,清政府将其改为官书局,作为官方出版机构,大学士孙 家鼐管理,官书局报是第一次政府出面办的报纸,可以说是最早的中央官报。半月一期,样式 与京报同,内容近似于中外纪闻,载谕旨,奏折,路透社电报等国内外新闻,原文抄录,不加 评论,拒载议论时事,臧否人物的言论。24. 于右任:辛亥革命时期革命派报刊活动家。1907年在上海创办神州日报;1909年在上海创 办民呼日报、民吁日报;1910年在上海创办民立报;他为报刊写了不少评论和诗词,感 情炽烈,文辞丰腴,名噪一时。25. 梁启超的新闻思想:26. 资产阶级革命思想:高度重视报刊宣传在革命斗争中的作用。公开承认报纸的党派

7、性,明 确提出为革命办报的主张。党报要重视舆论的制造和指导。党报重视民意。27. 新闻业务工作的改进报刊的形式,开始由书册式逐步向单张印刷的近代西方报纸靠近,1904年以后,采用白报 纸两面印刷的对开日报越来越多。为了提高新闻的时效性,一些报纸对重大的突发事件开始发行“号 外”。报纸一般兼有新闻、评论、副刊和广告四方面的内容。在版面的安排上,新闻专电开始成为报纸的重要内容。专电、论说或重要的消息和通讯都可 以上头条。编辑水平也有很大提高,横栏由3栏变成5栏至7栏,字行缩短,版面也灵活起来。报 刊字体根据内容重要程度使用不同字号字体。栏目设置越来越细致,新闻标题出现了大字题和主题、 眉题、副题等

8、多行题。重视报刊评论的写作。新闻的质量开始提升。新闻摄影图片开始被广泛运用。这一时期,报纸文艺副刊也有了一定的发展。第五章民国初年的新闻事业1.民国初年新闻事业大发展的原因:旧的禁令的废除。新的新闻自由法律体系在中国的建立。 1912年中国民国成立后,以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立即通过立法手段建立起与西方先进国 家接轨的自由新闻体制,保障人民的言论出版自由权利:将言论出版自由的原则载入国家的根本 大法中;颁布有利于新闻事业发展的法律、法令,促进新闻事业的繁荣。革命党对新闻自由的 保护和推动。民国“暂行报律”事件的影响。国人与业界对报刊和报人的过高期待和自诩。民国暂行报律:1912年3月,南京

9、临时政府内务部制定了简略的中华民国暂行报律,在正 式宣布废除大清报律的同时,与新闻界约法三章。具体内容有:出版报刊必须履行登记手续;“流言煽惑,关于共和国体有破坏弊害者”应受惩处;“调查失实,污毁个人名誉者应受处罚。 但在当时民主、自由气氛空前高涨的报界,此报律受到了报界的一致反对,孙中山明令撤销。2.新闻业的短暂繁荣和政党报纸的泛滥:民国初年的各种报刊风起云涌,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 景象。据统计,武昌起义后的半年内,全国的报纸由十年前的100多种,猛增到近500多种,总销 售数量达4200万份,这两个数字都突破了历史的最高纪录。其中,仅1912年2月以后,到北京民 政部门登记要求创办的报纸就

10、达到90多种,被称为“报界黄金时代。”3. “癸丑报灾”袁世凯用残暴的手段对报界实行专制统治。他迫害新闻界,捣毁、查封报馆,逮 捕、驱逐、杀害报人的事件时有发生d913年袁世凯刺杀宋教仁,为了推翻袁的统治,再造共和, 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发起讨袁的二次革命。二次革命失败后,袁世凯政府借军事胜利对国民党系统 的报刊以及其他异己报刊大肆摧残,凡国民党系统的报刊一律扣以“乱党报纸”的罪名而查封。到 1913年底,全国继续出版的报纸只剩下139家,较之民国元年的500家锐减300家,北京的上百 家报纸也只剩下20余家。报刊减少至三分之一,报人大批被捕被害。1913年是农历癸丑年,因而 在中国新闻史上把“

11、二次革命”失败后袁世凯对新闻界的大扫荡称为“癸丑报灾”4. 报纸条例:为了使摧残舆论暴行合法化,袁世凯在执政时期先后颁布多条法律、条例来限 制言论出版自由。1914年4月2号,袁世凯政府以清楚报界“败类杂种”等理由,以比前清报律 “稍严”为主旨,制定与颁布了教令第43号报纸条例,从政治、经济两个方面限制新闻事业的 发展。该条例共35条,其中规定:禁止军人、官吏、学生和25岁以下者办报;报纸出版须到警察 机关登记并交纳保证金;禁止报纸刊登“淆乱政体”、“妨害治安”和各级官署禁止刊载的一切文字; 每天的报纸在发行前呈送报样给警察机关备案。5. 出版法:为了使摧残舆论暴行的合法化,袁世凯在执政时期先

12、后颁布多条法律、条例来限 制言论出版自由。1914年12月5日,袁世凯政府颁布了法律第18号出版法,共23条。该法 对包括报纸在内的一切文字、图画印刷品,即所有的出版物都作了类似报纸条例中的规定,而 且更为苛刻。各地官府在执行过程中又层层加码。6.民国初年新闻法律制度的特点及其反动本质:在形式上采用自由新闻体制。带有浓重的半封 建半殖民地色彩。滥用军法,惟军阀意志是从。7. 新闻业务的进步:新闻通讯开始崭露头角,受到更多的重视。报纸开始了由政论时代向新闻时 代的转变。副刊有了大的发展。鸳鸯蝴蝶派小说在报纸上大行其道。图片报道的改进与发展。一些有实力的大报申报、新闻报等,开始增加摄影图片的刊载量

13、。这一时期还创办了一些以 摄影图片为主的刊物。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创办的城报,是中国第一个报纸型的新闻摄影画刊。为了加强新闻报道,通讯社开始发展起来。这一时期较有影响的两家通讯社是:邵飘萍创办的新 闻编译社和国闻通讯社。8. 黄远生:(1885-1915)是民国初年出现的名记者中最杰出的代表,中国新闻史上第一个因采写新 闻通讯而负盛名的记者。戈公振先生在中国报业史一书中称之为“报界之奇才”远生是他的 笔名,江西九江人。1904 年中进士后,东渡日本官费留学,专攻法律。1909 年回国后,黄远生被 清政府任命为邮传部员外侍郎兼参议院行走、编译局纂修官,经常为京、沪报刊撰写国际时事评述。 辛亥革命后

14、,黄远生全身心从事新闻工作,先是创办和主编少年中国周刊,后又编辑过梁启超 主办的庸言杂志,并担任上海时报、申报、东方日报驻北京的特约记者和北京亚细 亚日报的撰述,还经常为国民公报、论衡和东方杂志撰稿。新闻业务上,他以擅长写 新闻通讯而著称于世,特点是:题材重大,内容翔实。分析深刻,见解独到。文笔生动,亦 庄亦谐。被誉为中国新闻通讯的奠基人;新闻思想方面,提出著名的“四能”说,即“脑筋能想, 腿脚能奔走,耳能听,手能写”主张报纸应主持公理,指斥时弊。新闻报道要客观、公正、真实、 全面。1915 年,黄远生在旧金山被刺客暗杀。他死后,友人将他发表过的文章编为远生遗著 行世,这是我国第一部报刊通讯文

15、集。9. 邵飘萍:是民国时期非常著名的新闻记者,以善于采访著称,常能采访到独家新闻。他既办通讯 社又办报纸,既精通采写业务又善于管理,既从事新闻实践又从事新闻教育,并在这些方面都取得 了卓越成就。早在学生时代就被聘为申报通讯员,1912 年协助杭心斋创办汉民日报,兼任 浙江军政府公报,从此开始职业报人生涯。1914 年报纸被查封,邵被捕,经营救出狱后逃亡日 本,在东京创办东京通讯社。1915年底回国后,受聘于申报、时报和时事新报,撰写 时评。袁世凯死后,申报聘他为特派驻京记者,期间为之撰写的北京特别报道很受欢迎。 1916 年 8 月在北京创办京报,自任社长,以“铁肩棘手”为座右铭。同时他还兼任北大新闻研 究会导师。所著实际应用新闻学是我国最早的新闻采访专著之一。1919年因触怒段祺瑞政府, 报纸被查封,被迫再次流亡日本,应聘朝日新闻。1920 年下半年,段下台,邵回北京恢复京 报。1926 年在北京受反动军阀杀害。10. 刘少少:民国时期著名记者,人称怪杰,笔名少少取自“少年中国之少年”之意。曾任帝国 日报编辑,也曾拒绝亚细亚日报的收买,发表文章反对帝制,1918年于北大任教,研究道 教。政治上,较为保守,然其问独辟蹊径,庄谐杂出,时有新意,为一部分旧知识分子所欣赏。11. 徐彬彬:原名凌霄。民国初年的著名记者和剧评专栏作家,曾任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