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开展校企合作教学的探析阶段性总结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09694768 上传时间:2022-08-2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校开展校企合作教学的探析阶段性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学校开展校企合作教学的探析阶段性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学校开展校企合作教学的探析阶段性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学校开展校企合作教学的探析阶段性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学校开展校企合作教学的探析阶段性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校开展校企合作教学的探析阶段性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开展校企合作教学的探析阶段性总结(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校开展校企合作教学的探析(阶段性总结) “中等职业学校开展校企合作教学的探析” 课题阶段总结 2010年3月我申请“中等职业学校开展校企合作教学的探析”上报学校教研部门,一学期来,在主管部门的指导下,课题组成员通力合作,精心准备,缜密研究,现将研究过程总结如下: 一、课题的提出 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核心问题是教学问题的实质合作,是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和运行。现在中职学校的订单班越来越多,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模式呢。这是值得探索和研究的问题。 当前,由于“普高热”和“高学历热”的兴起,社会上对职业教育存在偏见,职业教育本身发展不平衡等原因,不仅人为地造成职业教育生源的相对减少,而且也带来了生源文化程度的

2、参差不齐和整体素质的下降。另外随着国家改革开放和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我国的就业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方面是出现了应届本科大学生大量增加的情况,但社会对学生的需求未能同步增长,就业市场出现了供大于求的现象,造成一定数量的应届本科大学生就业困难,迫使他们在择业时不得不同职业学校学生争夺就业市场,另一方面是农民工或低文化人员的不断涌现,也在不断挤压职业学校学生的就业份额。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状况,职业学校要在生源质量的下降与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要求的提高的“夹缝”中得以生存,就必须改变目前“重理论、轻实践”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围绕市场的需求不断深化改革,改变过去“闭门施教”的状况,建立以全面素质为基础

3、,以综合职业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 1 二、课题研究准备阶段(010年月) 课题立项后,我们成立课题领导小组,制定研究方案,拟定开题报告。组长及课题负责人:王海洪,组员为全体信息技术专业部教师。拟定了课题研究进程: 1.2010年3月立项开题 .010年4月01年6月咨询、调研、资料整理.10年7月阶段总结 .201年月20年12月总结提炼学校与专业部校企合作的相关做法。 .2011年月201年月专业部与企业的“订单”培养。 6.011年3月21年6月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711年7月01年10月校企合作可持续化发展8.2011年11月201

4、1年2月形成论文及立项成果。 三、近期研究成果 (一)“校企合作”的理论分析1.校企合作的定义 我国的众多学者对校企合作也作出各不相同的精辟理解。下面是几种典型的理解内容: (1)有些学者从校企合作进行层面上作了解释,阐述了校企合作可根据不同区域及对象以及合作的深度情况进行适度的校企合作。如:职业学校校企合作可以表现在区域和专业设置等层面,也可以反映在办学模式、服务对象与性质等方面,与教育观念、政策支持、国家国情、地域经济有着密切的关系又如:从校企合作的形式、合作的深度进行层次划分,可分为三个层面:一是浅层次合作。学校专业方向按企业所需确定,并在企业建立实习基地,建立专业专家指导委员会和实习指

5、导委员 2 会。二是中层次合作。学校为企业提供咨询、培训等服务,建立横向联合体,成立董事会,形成多元投资主体。三是深层次合作。企业与学校相互渗透,学校针对企业的发展需要设定科研攻关和经济研究方向,并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工艺技能、物化产品和经营决策,提高整体效益。再如:校企合作可分为物质、人力、文化三个层面。文化层面的校企合作是校企合作的最高层次,也是一种最有效、可持续的、最具实质意义的校企合作。 ()还有些学者从校企合作中要注意的原则、过程和目标等方面来理解和解释校企合作。如:校企合作是指职业院校和相关企业或行业在共同育人方面遵循平等互利的原则进行优势互补的合作,是一种将学校的教育资源和企业的各种

6、资源整合,学校把课堂设置到企业,让学生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进行学习,企业把学生视为正式员工使用,按企业要求进行管理和考核,以培养适合企业或行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教育模式。还如:校企合作是一种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运行机制,是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过程,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重点,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采用课堂教学与学生参加实际工作有机结合,来培养适合不同用人单位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的教学模式。 综合上述种种解释,我们可以把校企合作教育定义为,校企合作教育是学校与企业在资源、技术、师资培养、岗位培训、学生就业、科研活动等方面的合作,利用

7、学校与企业不同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培养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适合企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为目的的教育模式,利用学校与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各自的优势,把以课堂传授间接知识为主的教育环境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与能力为主的生产现场环境有机结合起来,最终实现学校与企业的双赢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是学 3 校解决实验、实训资源、场所不足,学生就业困难,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需要;是企业获得优秀技术人才,零距离顶岗就业员工,解决科研问题的需要。 2.校企合作的特征()多主体的结合 即政府行业学校企业多方的、有机的结合,政府是调控主体,学校和企业是操作主体。应突出学校和企业两个操作主体的地位和作用,通过学校和企业

8、共同参与教学与管理,建立完善的制度环境、组织环境、运行环境,达到互利互惠、共同发展、合作双赢的最佳效果。 (2)多要素之间动态的结合 即理论知识学习过程和实践工作过程相结合;人才培养方式与用人标准相结合;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搭建与企业需求相结合;技能训练与岗位要求相结合;实习基地建设与师资培养相结合;服务企业,拓展学校发展空间与企业发展相结合。 (二)齐齐哈尔地区中等职业学校校企合作现状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以下问题是制约学校校企合作的主要因素:政府缺少有关鼓励、优惠政策的引导;企业因参与人才培养的经济损失得不到补偿;企业无意识参加合作;学校缺乏主动性,校企之间缺乏沟通,信息渠道不畅;校企双方职责

9、不明确。 调查的结果中体现阻碍校企合作的主要因素为校企之间缺乏沟通,信息渠道不畅和政府缺少有关鼓励、优惠政策的引导。这两方面的问题得以解决的情况下,校企合作教育的开展会更加广泛。 从调查来看,目前的校企合作还在比较浅的层次,还局限于企业提供就业岗位及提供学生实习机会的层面上。 (三)我校的校企合作现状 4 1、机械专业部 机械行业的发展需要大规模的有技术的操作工人,导致人才需求增大,尤其是南方的企业需求量更大,这些企业往往欢迎毕业实习的学生,但对我校在校的学习的学生帮助不大。 机械专业部在学生实习实训方面下了大力气,学生在校期间进行工学交替的教学,增强了学生动手能力。如:与齐重数控、建华厂的实

10、习合作等。 、电汽专业部 该部门汽车专业与汽车协会、本市的汽车企业有着良好的联系,解决了学生的毕业实习阶段的教育内容;电子专业与鸿岩灯具厂有密切的合作,为教师实践、学生实习提供了场所。 、商务专业部 该部门与大商集团、大福源、汇源集团等商业企业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些企业能够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满足学生的实习要求。 4、信息技术专业部 该部门计算机专业与北大青鸟集团合作,成立了北大青鸟软件班。与青鸟集团开展了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材、教师培训、学生就业等方面的合作,解决了专业开发校本教材能力不足、教师不断培训新技术的需求。 与黑龙江雪域动漫科技公司开展了就业实习及培训的合作,与齐齐哈尔、大庆、哈尔滨多家电脑公司、网络工程公司有良好的合作关系。 综上,我校的校企合作是以满足学生实习、安排学生就业为主的合作。目前,我们正逐步过渡到以订单式培养为主的合作。 总结人:王海洪200年7月日 5 内容总结(1)另外随着国家改革开放和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我国的就业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方面是出现了应届本科大学生大量增加的情况,但社会对学生的需求未能同步增长,就业市场出现了供大于求的现象,造成一定数量的应届本科大学生就业困难,迫使他们在择业时不得不同职业学校学生争夺就业市场,另一方面是农民工或低文化人员的不断涌现,也在不断挤压职业学校学生的就业份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