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是自己的事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09694558 上传时间:2023-12-0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长是自己的事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成长是自己的事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成长是自己的事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成长是自己的事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成长是自己的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长是自己的事(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孟芳霞】成长是自己的事7月23日,我第一次参加了“李镇西教育思想研究所第三届年会”。在这次年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13位老师讲了他们的教育故事。尤其是听了山东麻雀校长张学勇的成长是自己的事,让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在讲座中,张校长用包含激情的语言讲述了自己从刚参加工作时的迷茫悲观,碌碌无为到初遇名师,叩问心灵,再到豁然开朗,决意改变自我到现在的硕果累累。张校长用用自己的教育经历向我们说明成长是自己的事,只要你愿意改变与坚持。听着别人的故事,反思自己的教学经历。我只有自惭形秽。99年参加工作,分配到仅有9个老师的基层学校,因为年轻和刚出校门的工作激情,教学工作得到师生们的一致好评。渐渐地,随着课

2、改的进一步推进,我的“老资本”也渐趋亏空。对此,我心中的危机日甚一日,便强迫自己看一些教育书籍,学习新课改理念,但也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没有坚持下来,更别说思考和写作了。写文章在我是一件多么神圣的事情啊,因为神圣,我只能在内心顶膜礼拜。也许是自卑,也许是无法战胜自己,看着教育杂志上同行们发表的教学论文,我除了羡慕,自己从来没有尝试过。课堂上,我依然用十年前的“旧船票”支撑着今天的“新客船”。昨天,我在读李镇西教育讲演时,李老师在说反思型教师这一话题中,举了这样一个例子:同样两个大学毕业生分到学校工作,同样兢兢业业地上班,三年后,一个无甚进步,而另一个却硕果累累,这是什么原因呢?原因就在于,前

3、者每一天的兢兢业业都是盲目而麻木的,他表面上工作了三年,其实只工作了一天,因为他每天都在重复昨天的故事;而后者则的的确确工作了三年,他每一天都带着一颗思考的大脑在工作,而这就是反思型教师。读到这里,我感觉脸红心跳,李老师似乎就站在我面前,指着我说,你就是工作了三年如工作了一天的老师。是啊,李老师不说,我也不得不承认,我就是工作了14年如工作了一天的老师。但愿我的醒悟不是太迟。去年,调入新的学校,从没当过班主任的我担任了六年级的班主任,面对领导殷切的期望,学生明亮纯净的眼睛,我默默的告诉自己:要当一位好班主任。于是,没有任何班主任经验的我,向身边的老师学,向名师学,我读魏书生,李镇西,王晓春,班

4、华。并现学现用,但困惑也接踵而至,比如,魏书生在做班主任工作时,有一个原则就是,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具体做法就是班上的每一件小事都责任到人,想到我在班级管理中,事事都要亲力亲为,自己劳累不说,班级工作还一塌糊涂,看到这个方法,我如获至宝,第二天,我立即实施,其他事情效果确实很好,但有一件事,可以说,根本就没有任何作用。针对教室里经常有同学乱扔垃圾这一现象,我专门指定了两个同学监督,一旦发现,扔垃圾的同学值日一周。我心里窃喜,终于解决了这一大难题。结果第二天,教室里垃圾照旧,询问监督的同学,说没看见,其他同学也是没看见、不知道。我就不明白了,同样的方法,在魏书生那里屡试不爽,为什么我用起来,

5、就不起任何作用呢?可以说,这个问题困扰了我好长时间。直到有一天,读到苏霍姆林斯基的这么一句话:“某一教育真理,用在这种情况下是正确的,而用在另一种情况下就可能不起作用,用在第三种情况下甚至会是荒谬的”,我才如醍醐灌顶,豁然开朗。说到底,教育是一种创新,而不是照搬。李镇西说:“教师应该有四个不停,不停地实践,不停地阅读,不停地思考,不停地写作。”我想这应该是李镇西老师向我们提供了一个自我成长的方法和途径。是啊,成长是自己的事,也许其它的事别人可以代替,但在前进的道路上,没有人替你思考,没有人替你成长。成长,也没有捷径,坚持是唯一的路径。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做不成一件事情,并不是这件事真的很难,而是我们不愿意踏出第一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