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活课对小学生创造个性的培养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09693507 上传时间:2024-01-11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7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生活课对小学生创造个性的培养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浅谈生活课对小学生创造个性的培养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浅谈生活课对小学生创造个性的培养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浅谈生活课对小学生创造个性的培养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浅谈生活课对小学生创造个性的培养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生活课对小学生创造个性的培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生活课对小学生创造个性的培养(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生活课对小学生创造个性的培养天津市河西区湘江道小学,王虹二十一世纪的现代化建设需要大批有个性的、有创造力和开拓精神的人才。当今社会是激烈竞争的社会,平庸就意味着被淘汰,守旧就会落伍。缺乏创造个性的学生,其发展就会受到限的。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改革的目标体系其核心内容就是从儿童的发展规律出发,充分开发他们学习与发展的潜能,在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的基础上,强调学生创造个性的培养。综合实践活动生活课是新课程体系中活动课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从学生身边生活中生成活动主题,开展综合的实践性活动,让学生通过亲自做来体验和学习,使学生在实践中获得丰富的直接体验,提升知识经验,能力得到发展。在教学实践中

2、,我特别注重客观地了解和认识学生的个性心理特点,创设适合个性发展的空间。在师生和生生的互动中,激发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从而培养出有创造性思维个性的学生。在教学实践中,我探索了如何启动学生的内在动力,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参与的积极性,以及实践活动的创造性。使学生始终能保持旺盛的精力和主动求知的良好心态的一些方法。一、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引发创造动机:1、 创设活动情境方式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入手,精心创设活动情境,并通过游戏、小实验、竞赛等活动形式,发挥音乐的感染作用,使学生在活动中产生愉悦感,产生情感共鸣,使学生在快乐的情绪体验中学到知识。例如,在认识光和影子的活动中,带领学生在户外玩

3、画影子、踩影子的游戏,使学生对了解光和影的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孩子们提出在室内做看影子,编故事的游戏的建议,孩子们利用手影、实物、卡片等在投影仪上形成的图像创编故事、练习说话。学生在玩中学习知识,在玩中悟出道理,在愉快的心理状态下掌握知识得到发展。2、 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教师的激励性的评价用语要因人而异:对表现突出的学生,鼓励他们大胆创新;对一般的学生要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敢于思考;在学生获得成功和进步时,给予恰如其分的肯定。教师赞许的目光、鼓舞的言语,同学们自发鼓励、称赞以及羡慕的神情,都是对学生最好地鼓励。 利用评价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个人评价:根据各单元内容和活动安排,小组内对学生每次活动

4、的参与情况(如:是否收集资料、上课的表现是否积极以及小组合作的能力等)进行评价。受到认可和表扬的小朋友组长在本次活动相应的格中画上与本单元内容相关的小标记。引导学生可以画上与本单元主题内容相应的标记,于是学生在我上一年级了 单元中画上了铅笔、尺子、书包、书等小标记;在第二单元热爱祖国中画上了国旗、红领巾;在 秋天多美丽 单元画上了象征秋天的叶子、菊花以及秋天的蔬菜和水果;在我的家单元中画上了象征家的小房子。图案由小组自己商量决定,这大大的激发了孩子们的积极性,他们把这些象征着荣誉和赞扬的小标记看得可珍贵了,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愈发高涨起来了。开展合作学习的集体效果评价:在每次活动中,都要

5、开展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最佳合作小组、最佳创意奖等的评选活动,获奖集体的每个成员都可以佩带上象征荣誉的小标志。另外,和班主任联系,将活动课的活动情况与班级的红星评比的内容结合起来。这些不仅促进了孩子们积极参与态度的形成,而且大大提高了同学们合作的意识和能力,集体的创造力被调动起来。3、激发情趣的媒体使用充分的利用电教媒体,将学生课前调查、收集到的实物、照片、编辑的录像片、录制的录音,通过视频投影仪等展示出来,入境入情,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情趣。在我的身体的单元中,学生用火柴、雪糕棒、吸管等材料,摆出各种各样的人体动作的图案,使学生对人的身体及活动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产生乐学的情绪。在保护牙齿的活动中

6、,学生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自己收集到的文字或实物(牙膏的包装和各种各样的牙刷)资料;录像片更直观的使学生理解了龋齿的形成;计算机课件使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刷牙方法;通过实体显微镜学生很容易便理解了应该定期更换牙刷和应该选择什么样的牙刷(看到了有的牙刷刷毛的末端是圆形的、表面看起来干净的牙刷上其实藏着无数的细菌)。学生在与媒体的互动中,增强了参与实践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生活情趣。二、 引导参与,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稳定创造动机:1、 引导学生进行问题探究,提高参与创造的意识在教学活动中,开展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活动,教师将活动的主题提出,学生自主选择研究的方向和内容,并根据各自需要,自由结组,合作开展研

7、究,并将收集到的材料汇总,总结后出对这项内容的研究结果。这项活动学生参与率高,每个人都大量阅读书籍,积极的收集资料,参与到活动中来。每个学生轮流任组长。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同时,提高了管理的能力、合作的能力。在我们的身体的单元中,和学生一起商量,确定了认识我们的身体,保护我们的身体的研究课题分组选择某一器官进行研究的方法,学生有的选皮肤、有的选毛发、有的选牙齿、有的选眼睛、有的选消化系统。选择相同内容或对某一研究内容有兴趣的孩子,自己组成了一组,共同制定研究计划,大胆提出了质疑耳朵是怎样听到声音的?、虫子牙是虫子咬的吗?、天冷的时候为什么回出现鸡皮疙瘩?。同学们拿来了小学生十万个为

8、什么等一本本厚厚的书,热烈地讨论着,互相交换搜集的资料。有的学生想出了用显微镜观察、用自己掉下来的牙齿做实验的方法。在组长的带领下,一份份图文并茂的研究报告应运而生,看着通过自己的努力撰写出来的研究报告,孩子们兴奋不已。2、 引导开展调查活动,提高自主参与的意识 在少数民族知多少活动中,学生自由结组,对自己感兴趣的民族进行深入的理解和调查。在研究结果的汇报中,孩子们扮演成各民族的孩子,展示各民族的文化特色、风土人情、音乐舞蹈等,增强了学生参与活动的主动性,锻炼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开展社会调查等是展示和挖掘学生创造才能的重要途径,在爱家乡的教育活动中,带领学生到墙子河、卫津河、海河及地铁线的改造工

9、地进行调查和慰问活动。学生们以小记者的身份在工地上向施工人员、指挥人员进行有关改造事宜的采访;向周围居民询问他们对改造的想法。调查回来后,将家乡的过去、现在进行对比,展望家乡的未来,描绘了家乡天津的美好未来。三、 教给方法,让学生主动地学习,持久创造动机:1、 培养学生五会在教学中,我特别注重培养学生五会:即会读、会思、会问、会论、会评。会读即会读书,知道怎样选择有用的资料,养成爱书、读书、藏书的好习惯。会思即会思考,让学生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学会去想办法,并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会问即会提问,即对想了解的问题或不明白的问题,大胆质疑,并能通过询问,找到答案。会论即会讨论,能在小组中展示自己

10、的观点、意见,掌握在小组中合作讨论的方法。会评即会评价,学会初步评价自己和他人行为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倾听别人的发言,学会了欣赏和赞美别人,并能开动脑筋提出自己的建议。2、 实践六步学习法在生活课的教学实践中,我创造了适合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实践的六步学习法,即:采用提-选-集-论-评-拓的六步学习法。根据每个单元的活动主题,教师提出要研究的问题(总课题)-学生提出想了解什么?选择研究内容(子课题),选择途径方法,选择合作伙伴-收集资料、信息-讨论研究(反馈信息、交换信息)-评价自己和他人的活动(激励)-得到启发,拓展学生思考的空间,提出新问题,确定新的研究内容,继续深入开展研究。练习写调查报告,是

11、提高学生创造能力有效方法,让学生自由结成小组,设计调查方案,进行实际调查、讨论,最后撰写出图文并茂的调查报告。最大收获不仅是从收集整理信息中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促进了学生创造个性的发展。好奇、质疑是孩子们的天性,没有问题,就难以引发思考,就不会有创造。作为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鼓励学生围绕疑问主动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意识,而且发展了学生的个性,提高了学生的创造实践能力。将新课程、新理念带入音乐课堂-董梅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通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通过特定的音响结构,实现思想和感情表现与交流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形式,是人类精神生活

12、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形态和载体,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人类历史的发展,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要求。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造,是人类基本素质和能力的一种反映!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须课。音乐是积聚灵感、催发情感、激活想象的艺术,它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特别是在激活学生创新潜能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儿童是与音乐最亲近的人群之一。音乐是积聚灵感、催发情感、激活想象的艺术,它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不仅能陶冶情操、提

13、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特别是在激活学生创新潜能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儿童是与音乐最亲近的人群之一,音乐教育的本质是审美教育。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在教学中,要强调学生的情感体验,把音乐基础知识和音乐技能的学习,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为了更好的推动教育改革,深入扎实的实施素质教育,国家实行了新的课程标准。此次音乐课程改革主要有几大变化:一是重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开辟了学生主动参与和探索发现的园地;二是突出音乐的艺术规律,将发展学生音乐听觉放在重要位置;三是不再将识谱和视唱作为孤立的知识点,而是通过听、唱熟悉乐谱,降低了教材的难度;四是重视教材与相关文化的融合。教师要改变过去在音乐教学中的教师、课堂、书本为主体的方式,代之以学生的丰富实践活动。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参与,破除学生对音乐的神秘感,使学生对音乐感到十分亲切,在多听、多唱、多想、多做、多动中进行音乐的学习和创造。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对新课标进行了认真系统的学习,同时指导自己的工作。纵观我国目前的小学音乐实践就不难发现这样一个现象:许多教师把音乐课教学目标的重点放在了音乐知识的认知和音乐技能的训练上。在某些人看来,衡量一堂课成功与否的标准,主要看这节课学生掌握多少乐理知识,唱会多少歌谱?而这些都不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