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现代化进程差异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09692729 上传时间:2023-09-13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0.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西现代化进程差异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中西现代化进程差异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中西现代化进程差异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西现代化进程差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西现代化进程差异(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西现代化进程的差异现代化常被用來描述现代发生的社会和文化变迁的现象。根据马格纳雷拉的定 义,现代化是发展中的社会为了获得发达的工业社会所具有的一些特点,而经历 的文化与社会变迁的,包容一切的全球性过程。从历史上來讲,它主要指近代以來,世界各国一种向以西欧及北美地区等地 国家许多近现代以來形成的价值为目标,寻求新的出路的过程,因此常与西方化 的内涵相近。一般而言,近代化包括了学术知识上的科学化,政治上的民主化, 经济上的工业化,社会生活上的城市化,思想领域的自由化和民主化,文化上的 人性化等。现代化是人类文明的一种深刻变化,是文明要素的创新、选择、传播和退出 交替进行的过程,是追赶、达到和保持

2、世界先进水平的国际竞。由此可见,研究和学习现代化的理论和进程对于当今世界各国发展的重要性。 而中西方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乂存在着种种差异,从而导致了当今世界各国力量的 不平衡。以英国作为西方国家代表。一、现代化起步时间的不同。英国是最早进行工业革命的国家,也是现代化进程最早起步的国家,英国的 社会转型大约从15世纪末开始。1485年英国建立都铎王朝,这是一个重要的标 志,表明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出现,民族国家形成,此时,现代化就开始酝酿了, 而作为现代化助推器的资产阶级革命,也最早出现在英国,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 开始于17世纪四十年代,圈地运动、殖民掠夺、贩卖黑奴,提供了大量资本和 劳动力,资产阶级

3、政权的确立为国家资本主义发展铺平了道路,而轰轰烈烈的工 业革命则是现代化的强劲力量,渐进的改革保证了国家的和平发展。18世纪 末,英国发生工业革命,率先走向工业社会。工业革命为什么首先在英国发生? 原因可能很多,但合适的社会环境是关键。在当时的世界上,只有英国存在一个 宽松、平和、自由、可以由较多阶层参与政治过程的社会环境,从而有利于发挥 个人的创造力。由于工业革命,英国成为世界最强国,领导了现代化的潮流。而此时,当世界正处于资本主义火热的上升阶段之时,古老的中国却还在沉 睡,腐朽的清王朝正沉浸在天朝上国的美梦中不肯醒来,当突如其來的炮声打破 了东南沿海的安静,当耻辱的战败条约证实了落后,一群

4、清朝的官员才开始意识 到问题的严重,于是它们开始向西方学习,1840年,中国在西方船坚炮利之下 被迫打开国门,清朝政府中的有识之士,如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等人,为了 振兴图强,向外国学习,建立枪械厂、购置军舰、建立船坞,向海外派遣留学生, 这就是所谓的洋务运动。其中李鸿章是代表人物。最后在1895年,中日甲午战 争,清朝北洋水师的全军覆没为标志,最终洋务运动失败了,就其失败的原因, 落后的封建体制不能容忍现代化因素的产生。我认为,19世纪70年代开始的 洋务运动,尽管它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体制下,最终以失败告终,但他毕 竟是中国人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的一次尝试,同时也是古老的中国走向

5、现代 化的第一次尝试。洋务运动是中国现代化的的开始,与西方国家相比,中国的现代哈起步时间 远远晚于西方,这至少近两个世纪的时间距离也是造成现代社会中西现代化程度 不一的重要原因。二、现代化进程方向相反中西文化现代化的发展进程是截然不同的。欧洲中世纪的封建文明,经过中 世纪初、中期的黑暗之后,逐步被新的资本主义文明所取代,从而顺势自然地 发生了中世纪末期的文艺复兴运动,被恩格斯称为“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 大的进步的变革。”的最大成就和特征是入的自我意识、入的个体性与主体性的 觉醒.是人类自我内在力量的爆发,进而实现了人的思想观念的革新与解放。随 后的18世纪的启蒙运动进一步发展了理性主义,激

6、发了社会革命,完成了社会制 度文化的变革,保障和促进了思想自由、人权观念与自由竞争的思想,终于使精 神的解放演变为物质生产的发展,促使了科学技术的大发展,以惊人的速度创造 出丰富的物质文明。因此,西方现代化的轨迹可以描述为:文艺复兴(精神文化 的变革)一启蒙运动(理性主义的成熟与制度文化的变革)一科技大发展(思想变 革的成果)一现代社会(物质文明的高度发展)。鉴于这样的变革起源于内部的矛 盾,所以具有自然发展的和谐性,这一过程可被称为“顺向”的过程。返观中国文化的现代化进程与西方有截然的不同。如果说“洋务运动”是西 学东渐以來中国向现代化迈进的第一步,那么,值得注意的有以下两个方面。其 一,洋

7、务运动是帝国主义列强用炮弹“炸”出來的;其二,洋务运动学习的是“船 坚炮利”,是表层的东西,或者说只是物质层面的文化。中体西用”这一方针, 比较恰当地反映这一特征。随后的变法维新派意识到仅仅吸收西方的物质文化是 远远不够的,他们认识到进行政治制度改革的根本作用,和挖掘西方物质文明的 基础的必要性。然而,经历浴血奋战换來的改朝换代以后,他们期待的结果并未 出现。于是,他们继续寻根求源,这才认识到最重要的是思想观念等精神文化的 变革。新文化运动的发生,马克思主义的传人中国是人们思想意识改变的直接结 果和成 就。改革开放以后,中国进行“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思想解放大讨论。 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

8、大锅饭不是社会主义”,“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來”。这 些论述实际上是肯定了个人在社会中的价值和主体作用。后来党中央乂提出“先 进文化”、“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等理念,把人权和私 有财产的依法保护写进宪法,我国因而也逐步完成了人文主义观念这一深层的根 本的变革和精神现代化的进程。因此,中国文化现代化的轨迹可以描述为:洋务 运动(追求物质文明)一改良运动(制度文化的变革)一新文化运动(精神文化的启 蒙)一现代社会(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反思、改革开放的思想解放与物质文化的 发展)。可以看出,在与西方现代化过程相比较中,中国的现代化是“逆向性”的,呈现由末返本、由表及里、由浅人深、由物到人这样一个反向过程。三、影响不同方文化的现代化,是由人的主体意识的觉醒激发产生的,其进程是顺向的。 而中国的现代化是在外部力量的冲击下,被迫发生的逆向过程。这种发展轨迹导 致了不同的后果。在西方,文化现代化是多方面整体推进.理性发展,从而激发 起了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创造了丰富的物质文明。而中国文化现代化进程中, 理性发展迟缓失衡,社会和科学技术发展受到阻碍,因而导致了科学技术和物质 文明的滞后。过程中两种迥异的进程及其造成的影响。以期对中国当前和谐社会 的营造和发展有所启迪。2010年12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