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在冠心病护理中的实践运用分析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09631591 上传时间:2022-07-24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20.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优质护理在冠心病护理中的实践运用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优质护理在冠心病护理中的实践运用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优质护理在冠心病护理中的实践运用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优质护理在冠心病护理中的实践运用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优质护理在冠心病护理中的实践运用分析(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本word文档 可编辑 可修改优质护理在冠心病护理中的实践运用分析【摘要】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在冠心病护理中的实践运用方法此次分析研究选取100例冠心病病患,均为2011年1月份至2013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患者,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名,对照组主要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方案进行护理,最后通过对两组病例的资料回顾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观察组对护理的满意程度高达98%,而对照比组的满意度仅为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500:1004-7484(2014)-06-3397-02冠心病是我国当前较为常见的疾病种类之一,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均构成了严重的伤害在进行积极治疗的同时,对冠心病

2、患者进行优质护理,可以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起到很大程度的辅助作用本文选取从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我院进行冠心病治疗的100例病患,并根据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种形式进行划分,每组50名病例,观察组采取优质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对照组则采用常规方式进行护理,最后对病患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分析结果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对比分析选取的冠心病病例共100例,其中男病患51例,女患者49例,患者年龄在56至80岁之间,平均年龄(65.6士8.8)岁,均符合WHO制定的冠心病诊断标准,并且都通过冠状动脉造影检测证明,患者中心绞痛患者53例,心肌梗死30例,无症状的心肌缺血患者17例,并根据护理

3、方案的区分,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之上,进行全面优质护理,对比组则采用常规护理方案,优质护理的主要方法如下1.2.1主动微笑服务病患对于医院环境较为陌生,并且加之自身疾病等原因,通常伴有恐惧等心理此时医护人员应当主动对患者接待,并保持微笑在与患者的沟通中,了解其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根据患者的兴趣喜欢性格心理状况等进行有针对性地心理疏导,尽量减少患者情绪对疾病造成的不良影响,使其具有乐观向上的心态,消除不良情绪并多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让家属明确冠心病的病理成因及其并发症的识别方法,增强防范1.2.2专科

4、护理对患者的疼痛进行评估,包括疼痛期间的反应持续时长等,并以此制定有针对性地缓解方案,积极进行心电监护此外注射诸如利多卡因等特殊药物时,要注意慢滴,同时具有特殊体质(肥胖吸烟酗酒糖尿病等)的患者更应加强巡视护理1.2.3饮食护理护理期间应选取容易消化且低热量低盐的饮食,并注意营养的摄入,尤其是蛋白质钙等对身体健康恢复有积极作用的营养成分调整原本不良的饮食习惯,可多食用芹菜香蕉等粗纤维食物,有助排便1.2.4观察指标护理干预之后,分别对两组患者的生理功能以及社会功能的恢复情况,和用药饮食的状况等指标进行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1.3统计学分析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卡方检验,以p2结果最终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高达98%,对比组的护理满意率为80%,差异学具有统计学意义(P3讨论此次对比分析将百名病例分为观察组和对比组,通过对观察组实行优质护理方案,并对其进行心理等干预,最终对比显示,优质护理不但提高了病患对护理的满意度,而且在患者的身心恢复等方面,明显好于普通护理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而言之,将优质护理加入到冠心病患者的护理中,可以明显减少患者的负面情绪,在身心健康等恢复等方面明显好于常规护理,十分具有实践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医学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