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车行说课稿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09622803 上传时间:2023-09-2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兵车行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兵车行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兵车行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兵车行说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兵车行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兵车行说课稿(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兵车行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我的说课篇目是杜甫的兵车行 。下面,我将从八个方面谈谈我对这篇课文的理解、教学设计及其设计意图、依据。一、 说教材和学情。(一) 说教材地位和作用 兵车行是人教版必修教材第五册第五单元第三课。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杜甫的许多诗歌,这为本课题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因此在讲解这篇课文时,我把体会诗人深切的忧国忧民的感情作为了教学重点。在教学过程中我希望通过朗读,特别是配乐朗读来引导学生去触摸诗人的内心世界,在实践中把握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二) 说学情 高三年级的学生已经积累了相当多的诗歌学习基础,对诗歌的理解也有一定的基础。因此,对于本课的学

2、习,不仅是要学习诗歌的写作手法,更多的是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对世界和历史要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与把握。二、 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高三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一) 知识与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学生自己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及有关背景知识;教师引导学生把握全诗感情基调。能力目标:品味语言探究深意;选择角度描摹形象。(二)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名家范读,学生齐读,把握诗歌的基调;运用合作探究的方法,共同理解语言深意,体味诗歌情感;与李白诗歌比较,分析不同的诗歌风格(李白是浪漫主义代表,杜甫则是现实主义代表)。(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透过历

3、史现象看到盛世辉煌背后的百姓苦难;同情苦难中的人民,对和平世界的呼唤。依据:1、新课标: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2、单元要求,在反复的吟诵的基础之上,联系已学过的作品,着重领会二者诗歌的不同艺术风格。三、 说教学重点、难点(一) 说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诗作,掌握诗意。 品味语言,探究诗作深意。(二) 说教学难点:把握诗歌基调和深意。选择角度描摹形象。 依据:1、 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审美创造力是语文学科的任务。2、根据新课标要求,诗词教学要以培养学生鉴赏诗词的能力、理解诗词的内容为主。四、 说教法和学法(一) 说教法 美读教学法:分为名家范读、自读、齐读等多种朗

4、读方式。 探究式教学法:赏析语言美、理解诗歌语言。 发现法、比较法 依据: 1、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老子 2、新课标对诗歌阅读的要求:加强诵读,在诵读中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获得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共鸣和精神的陶冶。(二) 说学法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学习的真正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整体感知法、共同探究法、总结反思法。依据:1、 王国维:一切景语皆情语。2、 叶圣陶: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五、

5、 说教学过程(一) 导入图片导入:为了使学生更好的感受诗歌的感情基调,更容易体会作者的情感,我将采用战争图片导入,图片所展示的是战争的残酷景象,配以解说词,让学生产生视觉冲击,内心受到震撼。词,让学生产生视觉冲击,内心受到震撼。 依据: 铁匠在打铁前,必须先把铁烧热。(捷克)夸美纽斯 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美)心理学家布卢姆(二) 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简要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强调作者是现实主义诗人,诗歌内容是真实的历史事件。 依据: 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孟子(三) 整体感知1、 初读全诗,整体感知。学生自由朗读全诗,获得初始体验。2、 名家范读。让学生聆

6、听,体味诗歌的景和情。朗诵完后,提问学生有什么样的感受,进一步提问归纳感情基调(低沉、压抑、怨愤),并理清全诗主要事件(家人送别、役夫申恨)。3、 反复吟咏,熟读成诵,边读边思。依据: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中突出整体感知。(四) 课文赏析 因为本课文是写实的叙事类型的诗歌,诗歌大意很好理解,但是有一些字词和典故仍需讲解,所以在引导学生自己通过课文注释理解外,还要补充讲解。语言的探究赏析大概的就有如下四点:1、 循文探意知“妻子” 先说“妻子”的古今意义是否一样,再联系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却看妻子愁何在”对杜甫的语言运用及爱国情怀进行赞扬。2、 咬文嚼字话“惨别” 首先提问说明全诗开头勾勒一幅悲戚又撕

7、心裂肺的画面,一个“走”字是写“行人”还是写“送行人”,还是另有他意;再提问“尘埃不见咸阳桥”中的“不见”是写“行人”远去了,还是写“行人”“送行人”之多;最后问牵、顿、拦、哭四动词的巧妙运用,要求学生具体描述。3、 数词列举究根底 对文中的几个数量词“十五”“四十”“二百州”“千村万落”以及方位词“北”“西”说明战争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作用进行探讨。4、 反常之语见深意 提问学生封建社会重男轻女观念属于“正常”,那么重女轻男则是最大的“反常”,是不是封建观念的真正改变。再问,即使观念改变,生女是不是真的好? (五) 概括全诗大意 在对全诗的字词和诗句进行深入探究后,接下来就是对全诗大意进行概

8、括,使学生能更好的理解全诗,把各个深意串联起来,形成新的认知系统。 依据: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马克思六、 说归纳总结 诗是诗人用最精炼的语言,表达内心的情感。最后会对这篇诗歌进行总结归纳,全班同学齐读全诗。七、 说拓展训练和作业1、 与李白古风(其十九)比较,说明二者的艺术风格的不同。2、 选择角度摹形象。引导学生展开合理想象,将兵车行改写成一篇记叙文。3、 背诵全诗。 依据: 学习目的全在于应用。毛泽东八、 说板书设计感情基调:低沉、压抑、怨愤主要事件:家人送别、役夫申恨场面:出征场面、送行场面依据: 板书直观系统,及时体现教材知识点,便于学生理解掌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