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案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09620041 上传时间:2023-11-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案小松树和大松树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学会15个生字,田字格上面的6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可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教学难点理解小松树和风伯伯说的话。教具准备小松树、大松树、风伯伯图片。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略)一、看图导入,揭题释题。1出示小松树和大松树的图片。(1)小朋友,你们认识它们吗?(松树)(2)这两棵松树有什么不同呢?2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小松树和大松树这个寓言故事。3读题。注意读准松Song树Shu,两个声母不同。4讲释寓言:这篇课文通过

2、一个故事告诉我们道理,像这样的故事,我们叫它“寓言故事”。二、初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划出生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读课文,注意读顺,标上自然段序号,想想每段写什么。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注意正音。其中“地方、孩子、伯伯、爷爷、朋友”等词的第二个音节读轻音。三、学习第1自然段。1自由读,看看能读懂些什么?2交流,从一节读懂了什么?(两棵松树生长的地方)进一步规范语言训练:(1)山上有一棵什么样的松树?山下有一棵什么样的松树?(突出“小”、“大”)(2)什么地方有一棵小松树?什么地方有一棵大松树?(突出“山上”、“山下”)(3)用“(什么)长在(什么地方)”句式说话。(4)背诵第一自然段。四、学

3、习第二自然段。(1)自读,再看看图,说说这两棵松树长得怎么样?用上“(什么)长在(什么地方),(长得怎么样)”的句式说话。(2)读读小松树的话,想想小松树是这样看自己的吗?(3)出示第二自然段,指导读懂小松树的话。A你觉得小松树怎么样?是从哪儿看出来的?B比较句子,朗读体会。我长得高。我长得多高啊!你看我长得多高啊!小松树认为自己长得高。C比较词语,练习朗读:很远的地方很远很远的地方小松树认为自己看得远。D除了看出他很骄傲外,你还看出他怎么样?从哪儿看出的?( 没礼貌,瞧不起别人)a指导读“喂,朋友”。小松树跟谁说话呢?b理解“你呢”?再读读小松树的话,他想接着说什么?(你有我长得高吗?有我看

4、得远吗?表示看不起大松树。)E指导朗读小松树这时是什么样儿?你能想象出来吗?带上恰当的语气自由练读这两句话。指名读,齐读,背诵。(4)学习最后一句:A听了小松树的话,看图说说大松树生气了吗?(没有,还在微笑呢)B大松树为什么不回答,他在笑什么?他可能会想些什么呢?(5)背诵第二自然段。(6)一二自然段分角色表演读。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1认读生字词。松树,山下,回答。2重点指导松、答。松:左窄右宽,木字旁的第四笔是点。答:人下面不能丢了一横。关于教案设计思路的说明:本课是一则寓言故事。这是学生学习的第一篇寓言。讲的是山上的一棵小松树觉得自己长得高,因而看不起山下的大松树,批评了小松树缺乏自知

5、之明,骄傲自大的行为。全文共的四个自然段。本节课上的是第二教时,主要的教学任务一方面是学习第一教时余下的几个生字,另一方面是在深入理解感情课文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节课的设计思路是:采用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就教师所提供的话题,对课文进行深入的探究研读,从而完成教学任务。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同时也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二者的结合点在哪里?本节课的设计,就试图用教师所提供的话题来体现二者的结合点。在学生对课文有了初步了解的基础上,我设计了这样的一个话题,来引起学生自主学习课文的兴趣:如果让你来说一说小

6、松树,用上“小松树-”的句子,你会说什么?为什么这样说?从课文中找出理由来。让学生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来进一步深入自主探究课文。教师在学生已有的对课文的理解的基础上,对课文中的重点语句加以点拨,使学生通过朗读对小松树的骄傲自大有进一步的体会。在总结阶段,我让学生还用“小松树-”的句式来说学习课文后的感受,来强化对课文的认识。在教材的处理方面,本节课对风伯伯的话有意进行淡化处理。主要的原因和理由是:1、风伯伯的话可谓语重心长,完全是一个长者口吻,对于一年级的学生要体会到这一层,我觉得实在太困难;2、风伯伯的话只要大致了解了意思,并不妨碍学生理解全文。3、这篇课文的主要人物很明显是小松树。对风伯伯的话进行淡化处理所节省的时间和精力可用在反复研读体味小松树这一形象上。即所谓“宁掘一口井,不开一条沟”。这一设想和做法是否可行,还要请各位点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