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研究方法-名词解释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09619253 上传时间:2022-08-11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研究方法-名词解释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社会研究方法-名词解释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社会研究方法-名词解释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社会研究方法-名词解释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社会研究方法-名词解释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会研究方法-名词解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研究方法-名词解释(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社会学研究方法 名词解释1、 社会研究:一种以经验的方式,对社会世界中人们的行为、态度、关系,以及由此所形成的的各种社会现象社会产物进行科学的探究活动。进而理解我们周围的社会世界,预测社会发展,变迁的趋势,其方法体系包括:方法论、研究方式、具体研究方法与技术。2、 方法论:方法论所涉及的是规范一门科学学科的原理、原则和方法体系。社会研究中的方法论所涉及的主要是社会研究过程的逻辑和研究的哲学基础。包括两种基本的,同时又相互对立的方法论:实证主义方法论和人文主义方法论,其中实证主义方法论一直占主流位置。3、 实证主义方法论:认为社会研究应向自然科学看齐,将社会现象当做纯粹客观的想象来测量分析,通过

2、对社会想象进行具体可观的观察,对经验事实做客观的研究结论。在研究方式上,定量分析是其最典型的特征。4、 人文主义方法论:充分考虑人的特殊性,要发挥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的主观性,深入人的内心世界去理解其行为及社会后果。人文主义者结合人类主题对社会世界的认识能力和能动特性、思维和意志等来描述或建构研究对象的经验世界。在研究方式上,定性研究是其典型特征。5、 研究方式:指研究所采取的具体形式或研究的具体类型,包括贯穿社会学研究的全过程的程序、策略、方法等。通常有四种类型:调查研究,实验研究,文献研究,实验研究。心理学者通常采用实验研究;社会学者采用调查研究;人类学者采用实地研究;传播学者采用文献研究。

3、6、 (社会)理论:是以一套加以系统陈述的,以可靠地经验资料为基础并在逻辑上相互联系的命题。其基本要素包括:概念、变量、命题与假设。/理论是一种系统化的方式将经验世界中某些被挑选的方面概念化并组织起来的一组内在相关的命题。在世纪社会研究中,理论通常指的是“一组具有逻辑关系的假设或命题”。在社会研究中,研究者通常将之划分为三个层次:宏观理论、中管理论(中层理论)、微观理论。(袁方)7、 概念:它是研究范围内同一类现象的概括性表述。8、 自变量:在一组变量中能够影响其他变量发生变化,而又不受其他变量影响的变量。自变量是对所研究现象的一种解释。9、 因变量:依赖于其他变量而又不能影响其他变量的变量。

4、因变量一般是我们所希望解释的现象。10、 中介变量:指的是出现在更为复杂一些因果关系链中的第三个变量,它在自变量与因变量的联系中处于二者之间的位置,表明自变量影响因变量的一种方式或途径。有三种情形:1)复杂因果关系链中,一个变量通过其引起其他变量变化2)抽象层次较高的概念向操作层次的概念转换时,作为演绎的中间环节3)作为“无法直接观察”的概念代替变量出现,如对动机、智力、敌意、态度、思想、情绪、习惯、兴趣、需要及价值观念等的测量需要测量的中介变量。11、 命题:指的是关于一个概念的特征或者多个概念间关系的陈述。在社会研究中,最常用的命题形式是假设。12、 假设:一种变量间关系的尝试性陈述,或者

5、说是一种可以用经验事实检验的命题,是命题的特殊形式。一般而言,假设有三种陈述方式:条件式陈述、差异式陈述和函数式陈述。13、 思辨理论:并不关注解释具体的现象,它主要以哲学角度探讨理论的核心概念和基本假设。缺点:仅仅停留在哲学问题的争辩上会使社会理论的建设停步不前。14、 分析理论:侧重对人类社会做出类型学的划分,它试图建立一套概念体系和分类框架。其中,每一概念都用以指明人类社会的一种基本的社会现象,分类框架用于把社会分解,使每一经验现象都在分类体系中有一个明确的位置,一个经验现象一旦被归入某一类型,就可以用这一类型的性质对他做出解释。15、 演绎理论:也称形式理论,是试图仿效自然科学的公理或

6、理论而发展起来的。这种理论在形式上是由一系列不同抽象等级的命题构成的,从高层次命题中可推演出低层次命题,他们可以用以解释具体的经验现象。16、 模型理论:一般是由经验概括而来的,抽象层次较低,社会领域中大部分模型是依靠数学和统计学的方法通过对经验变量的因果分析建立的。17、 假设检验(法)/假设演绎法:从理论推导出研究假设,然后通过观察来检验假设。假设如果被证实就可以对被观察到的具体现象做出有效的理论解释;假设如果被证伪,就要对理论作出修改或推翻原有的理论,发展新理论。18、 工作假设:假设有不同的抽象层次,由理论直接演绎来的假设一般比较抽象,研究者可由这种抽象的理论假设推论出具体而特殊的经验

7、假设,成为工作假设。19、 经验概括:指对现象反复出现的规律或特征的总结,或者是对变量之间反复出现的某种相互关系的一种说明。它是对一种有经验数据证实了的变量特征或变量间的关系的一般性阐述。它适用于所研究的整个一类变量而不是其中的某一种具体情况,所阐述的事整个一类变量的或然性而非必然性。20、 列举归纳:通过简单枚举建立经验概括。21、 排除归纳:在许多命题中,排除不符合客观事实的命题,保留违背事实所反驳的命题以建立经验概括。22、 统计概括:依据概率原则的一种经验概括,他说明只要样本是以总体中随机抽取的,那么在样本中发现的现象或变量之间的关系也可以在总体中观察到。23、 扎根理论:名为理论,实

8、际上是一种通过分析实地调查的资料来建立理论的方法,是使用一整套系统的程序,建立或发展出归纳理论的定性研究方法。(扎根理论是一种事后解释,即它在收集到事实之后所做的主观解释。)24、 逻辑推演:从公理推演出定理(或理论假设),也称命题逻辑推演。25、 经验推演:把理论假设中的概念与经验变量和指标联系起来,然后在经验层次上建立工作假设。在社会研究中,经验推演与逻辑推演是相结合的。26、 简单证伪法:寻求否定研究假设的经验证据可说明在什么条件下研究假设不成立,并说明理论解释的局限和缺点所在。简单证伪法需要在不同地点、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社会条件下收集反例,并以这种反例来怀疑或否定某一理论解释的真实性。

9、27、 理论证伪法:是对多种理论解释进行检验,以便选择一种更有说服力的解释。28、 个性解释:指对某一独特事件或个人行为的解释,即对其特殊性或独特性的解释。历史学、人类学、法学常采用这种模式,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也常采用这种方式来理解周围的事件,包括类型:发生学解释,意向性解释,倾向性解释和多因素解释。29、 共性解释:这种解释方式是试图找出对某一类型的行为或现象都有影响的最主要因素。旨在用最少的原因变量去最大限度的解释因果关系的一般模式。主要有两种类型:因果解释和功能解释。30、 范式:库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1962)一书中提出了科学研究范式的概念,它是指各门学科的科学家共有的研究模式和理论框

10、架,包括基本假设、专业术语、理论范畴、研究方式、解体模式等。31、 中层理论(中观理论):介于微观、宏观理论之间,以某一方面的社会现象或某一类型的社会行为为对象,提供一种相对具体的分析框架,只涉及有限的社会现象,它由几个有限的几组假定所组成,通过逻辑推导可以从这些假定中产生能接受经验研究证实或证伪的具体假设。如社会学中常见的社会流动理论、社会分层理论、角色理论、参照群体理论等。32、 研究问题:指一项社会研究所要回答的具体问题,它是一个可以通过研究来进行回答的问题,它与人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问题”或“现象”既有相似又有不同。往往更具体、更集中、明确。其主要来源:社会现实生活、个人特定经历、各种

11、文献资料等,如生活实践、社会问题、新的社会现象、他人的研究、社会政策的需要等。33、 研究主题:社会研究所涉及的某一类现象领域或问题领域。与问题相比显得更广泛、更一般,如婚姻、家庭、人际关系、社会流动等。34、 社会问题的明确化:通过对研究问题进行某种界定,给予明确陈述,以达到将最初头脑中比较含糊的想法,变成清楚明确的研究问题;将最初比较笼统、比较宽泛的研究范围或领域,变成特定领域的特定现象或特定问题的目的。通常是将主题变成问题。35、 文献回顾:又称文献考察或文献评论,指到目前为止的,与某一研究问题相关的各种文献进行系统查阅分析,以了解该领域研究状况的过程。或者说,就是 一个系统的识别、寻找

12、、考察和总结那些与我们的研究有关的文献过程。文献回顾与选择课题往往是交错进行的。36、 研究设计:指对整个研究工作进行规划,制定出探索特定社会现象或事物的具体策略,确定研究的最佳途径,选择恰当的研究方法,同时它还包含着特定详细的操作步骤及研究方案等方面的内容。37、 探索性研究:对研究的现象或问题进行初步了解,以获得初步印象和感性认识,同时为今后更周密更深入的研究提供基础和方向的研究类型,需要进行这种探索性研究的要求,经常出现在下列两种情况中:一是当研究者准备研究的问题或现象本身十分特殊、十分新鲜,且很少被人涉及是;二是研究者本身对打算研究的问题或现象不大熟悉、了解很少时。38、 描述性研究:

13、是一种对研究总体或者某种现象在某些特征上的分布状况进行描述的研究类型,其关注的焦点通常不在于为什么会存在这样的分布,而在于回答这种分布是怎样的,也可以说,描述性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收集资料、发现情况、提供信息,特别是从杂乱的现象中描述出主要的规律与特征。39、 解释性研究:是探索现象背后的原因,解释现象发生变化的内在规律,回答各种“为什么”的社会研究类型。与描述性研究一样具有系统性和周密性外,比描述性研究更为严谨,针对性更强。40、 理论性研究:指那些侧重于发展有关社会世界的基本知识,特别是侧重建立或检验各种理论假设的经验研究,其关注点主要是在于探索社会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在于增加对社会现象所具有

14、的内在规律的认识。41、 应用性研究:侧重于现实社会问题,有针对性地提供特定的社会政策的经验研究,它的关注点比较集中地体现在迅速地了解现实的社会问题,尽可能广泛地从总体上描述社会现象的状况和特征,并且有针对性地提供政策建议等方面。其主要类型包括社会状况研究,社会问题研究,社会政策研究,社会影响评估等。42、 横向研究:也称横剖研究,它指的是在一个时间点上收集研究资料,并用以描述研究对象在这一时间点上的状况,或者探讨这一时间点上的不同变量之间的关系。各种民意测验和全国人口普查,可以说是横向研究最典型的例子。43、 纵向研究:在若干个不同的时间点上收集资料,用以描述现象的发展变化,以及解释不同现象

15、前后之间的联系,主要有三种类型:趋势研究,同期群研究,同组研究。44、 趋势研究:对一般总体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变化的研究,其目的是通过对一般总体在不同时期的态度、行为或状况进行比较,以揭示和发现社会现象的变化趋势和规律。45、 同期群研究:又称人口特征组或共同特征组研究,它指的是对某一特殊人群随时间推移而发生变化的研究。在这种研究中,每次研究的样本并不同,即每次研究的具体对象可以不一样,但他们必须都同属于这一特殊人群。这种特殊人群通常都与时间和年代有关。46、 同组研究:又称定组研究或追踪研究,它指的是对同一组人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变化的研究。其每次研究是所用的都是统一样本,主要用来探讨人们的行

16、为、态度或者意向的改变模式和变化过程,分析影响这话总改变的各种因素。47、 普查(整体调查):是对较大范围的地区或部门中的每一个对象都进行调查,它通常用于行政统计工作中,如人口普查、工业普查等,其作用是能够对现状作出全面、准确的描述,其目的是了解国情,把握整体的一般状况,得出具有普遍性的概括。48、 抽样调查:从研究对象的总体中抽取一些个体作为样本,并通过样本的状况来推论总体的状况。49、 个案调查:是从研究对象中选取一个或几个个体(如个人、家庭、企业、社区、班组等)进行深入、细致地调查。它的主要作用是详细描述某一具体对象的全貌,了解事物发展、变化的全过程。50、 分析单位:研究者所要调查和描述的对象,它是研究的基本单位,研究的最终目的是将这些分析单位的特征汇集起来描述由它们组成的较大集合体或解释某种社会现象。主要类型有个人、群体、组织、社区、社会产品。51、 区群谬误:又称层次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