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科学上册《病毒》教教学设计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09617085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六年科学上册《病毒》教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小学六年科学上册《病毒》教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小学六年科学上册《病毒》教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小学六年科学上册《病毒》教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小学六年科学上册《病毒》教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六年科学上册《病毒》教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六年科学上册《病毒》教教学设计(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题病毒课标陈述1、科学探究:能针对病毒提出问题;能提出适合自己的问题,通过查阅资料,学习分析和辩证认识事物的能力。2、情感态度价值观:想知道、爱提问,喜欢大胆想象,愿意合作与交流,知道科学是不断发展的。3、科学知识:了解病毒的主要特点和对人类正反两方面的作用,知道病毒不属于动物也不属于植物的一类生物。教材分析病毒是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微小的生物”里的第一课。本单元由病毒细菌和食用菌三个课题组成。本单元课与课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前两节课,存在着并列关系,每课都探究一类生物体。病毒是多种多样的,如流感病毒 、乙肝病毒、病毒等等。病毒十分微小,人们只有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到它们。本课

2、就是让学生通过课前对病毒资料的搜集和课上的交流、讨论,认识病毒这一特殊的生物类型,了解病毒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事业的热情。学情分析学生对病毒的认识只能停留在概念和文字图片上,当学生在病床上呻吟的时候,并不知道他们的病是由种种病毒引起的。即使他们知道了一点点,由于病毒的特性所限,也搞不明白病毒到底有什么特点,有哪些种类。这是学习本课的最大困难。教学目标、通过搜集病毒资料,学会查阅、整理从各种途径获得的科学资料。2、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与交流研究结果,愿意合作与交流。3、全部知道病毒是一种特殊的生物,4、98%了解病毒性传染病的特征和防治。评价设计1、通过教学环节(一)(

3、二)“探究病毒与各种疾病的关系达成目标1、4。2、通过教学环节(三)“探究病毒的特点和分类”达成目标33、通过教学环节(二)、(三)、(四)、(五)达成目标2、3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评价活动个性备课情境激趣提出问题一、 导入新课,激发求知欲望上课伊始,教师播放非典时期相关内容的录像资料。(教师)看完这段视频,你有什么想法和问题吗?提出问题:病毒能引起哪些疾病?都有什么症状?病毒性疾病怎样传播的?我们应该如何预防?学生简单交流汇报。学生提出想研究的问题,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有:病毒是什么样的?都要哪些病毒?等等。设计意图:播放该视频,能让学生直观地解病毒性疾病巨大的危害性。并能提出

4、与病毒有关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为后面能顺利探究做好铺垫。通过学生的交流,了解他们已掌握的知识。学生自由交流。通过播放非典时期相关内容的录像资料。导入新课。探索体验解决问题拓展延伸应用创新二、探索体验,解决问题(一)参观展览,认识病毒老师提前把许多关于病毒的资料粘贴在墙壁上。要求:1、同学们参观展览,边看边记录。2、解答心中的疑问,了解有关病毒性疾病的知识。(二)交流汇报,深入探究1、先小组交流汇报参观展览的收获2、集体交流汇总(1)师根据学生提到的有关疾病展示搜集到的图片(课件播放)如流感、狂犬病、脊髓灰质炎和麻疹等,使学生更直观地认识这些疾病的外显症状和传播途径。 (2)老师引导学

5、生概括出预防病毒性疾病的措施病毒虽然能人类带来很多疾病,但是只要我们好好地预防还是可以避免一病毒性的疾病的产生、传播的。通过刚才的交流,你们觉得我们都有哪些预防措施 师随机板书:切断传播途径、注射疫苗、注意卫生、锻炼身体等等。 3、小测:病毒能使人、动物和植物生病,那电脑病毒跟它一样吗?(三)认识病毒 进一步探究提出问题:病毒到底是什么样?1、学生查看资料,解决问题2、汇报交流(课件出示)(1)病毒的形态和结构体积微小,无细胞结构;球形、杆形、蝌蚪形等。最小的病毒只有20毫微米,最大的病毒有300毫微米,只有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示电子显微镜下的病毒挂图或幻灯片)。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有由蛋白

6、质组成的外壳和核酸组成的核心,其结构是很简单的。(2)病毒生命活动的特点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其它生物的细胞(寄主细胞)内,才能表现生物活性。病毒在寄主细胞中,利用寄主细胞的物质进行繁殖,对寄主构成危害。(3)病毒的类型根据病毒寄生的生物细胞不同可分为三类动物病毒:例如流行性感冒病毒、肝炎病毒。植物病毒:例如烟草花叶病毒、马铃薯纺锤体病毒。细菌病毒:例如大肠杆菌噬菌体、痢疾杆菌噬菌体。(四)探究病毒与人类的关系提出问题:病毒与人类有什么关系?1、小组讨论引起植物、动物和人类的疾病。例如:鸡瘟、猪瘟、人的脊髓灰质炎、烟草的花叶病等等。可以用来治疗细菌性疾病和防治农业害虫。例如:用来防治松毛

7、虫。2、共同得出结论:病毒有害处,也有益处(五)交流收获 制作看板 1、师出示标题为“疾病的预防措施”、“病毒的特征”和“病毒的种类”三块空看板,然后把墙壁上的所有资料分发给学生。2、要求:小组讨论自己手里资料应该贴到哪一块看板上,然后按顺序贴上。四、作业设计 拓展活动 “以病毒和人类”为主题制作一份手抄报或剪贴报学生了解观察材料学生小组合作,观察,记录学生讨论交流观察实验的做法以及实验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为接下来的观察实验做好铺垫。生各小组讨论,制定出观察方案学生班级交流。学生进行观察活动学生联系生活进行讨论交流。生观看。生交流发言。生1:保护鸟巢,不打鸟,不伤害小鸟,看到别人伤害小鸟要制止。

8、生2:你什么鸟也不要养!因为没有一只鸟不属于自然 笼子不是它们的归属!生3:拒绝吃任何非饲养的鸟类、鸟蛋!不买任何用野生鸟类羽毛做成的东西。生4:在树上给鸟搭个鸟窝。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准备展示作品各小组代表展示自己的作品设计意图:通过参观展览让学生了解关初步认识病毒与疾病的关系、病毒的结构特点、病毒的分类和病毒与人类的关系等相关知识设计意图:通过参观展览,每一个学生都对病毒有了新的认识,在这一环节,老师配以精美的课件,能让学生深刻理解病毒性疾病的相关知识。小测试让学生区别病毒与电脑病毒,同时过渡到下一个环节设计意图:学生已经了解了病毒与疾病的关系,他们迫切希望认识病毒的样子。在这一环节让学生根

9、据搜集的各种材料,查找并认识病毒的各方面的特点,激发了他们的探究欲望,创造了生机勃勃的课堂氛围。设计意图:让学生认识病毒的多面性,它有害处也有益处。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这实际上是学生交流收获的一个环节,继续突出人人参与学生能准确地把手里的资料分类贴好,说明他们已经对病毒有了深刻的认识。而这样的检测方法又别出心裁,学生主动投入,收效显著。设计意图:通过制作手抄报,鼓励学生课后积累资料,丰富相关的的知识。通过观察学生互相讨论、交流的观察方案,来评价学生。交流观察中应注意的问题。评价学生驾驭实验的能力。小组合作,评价学生的合作能力。学生进行观察,展示观察是否合理。学生汇报展示观察结果。评价观察成果。评选出倾听之星、发言之星、观察之星。让学生亲自查看资料,解决问题学生汇报观察结果。课堂总结四、课堂总结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收获了什么?生1:知道了病毒是什么样的。生2:知道了病毒的一些特征特征。板书设计:检测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