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第一次月考模拟检测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09614795 上传时间:2023-11-2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3.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上第一次月考模拟检测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七年级上第一次月考模拟检测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七年级上第一次月考模拟检测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七年级上第一次月考模拟检测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七年级上第一次月考模拟检测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上第一次月考模拟检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上第一次月考模拟检测(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年级上第一次月考模拟检测姓名: 班级:一、积累与运用: 1、给加点字注音、给拼音填汉字 分 q ( ) tn( )痪 诀( )别 一霎( )时 徘 hu( ) 匿( )笑 j( )角 沐( )浴 脸颊( ) 磕( )头 焚( )烧 搓( )捻( )譬( )如2、下列各组词语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 )A .熬过、信服、分岐、各得其所 B .喜出忘外、委屈、瘫痪、诀别 C .央求、寒战、自做主张、形影不离 D、匿笑、沐浴、祷告、荫蔽3下列句子中划横线处,应选哪一项词语依次填上才恰当( ) 我们俩 ,语文老师管我俩叫“合二而一”。 母亲 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 她憔悴的脸上现出 般的神色。A形影不离

2、 无奈 乞求 B不离不弃 信服 乞求 C形影不离 信服 央求 D不离不弃 无奈 央求4、判断下列语句运用的修辞手法: 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色的花热烈。 ( )可是,这能全怪我么?(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每次上体育课,看见她裤子那长长的伤疤,我就觉得对不住她。( )5、写出下列刻画人物的手法。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的神色。( )“爸爸不是说给我了么?”我小声的说。( )我想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总不愿意。( )6、下

3、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会不会用心观察,能不能重视积累,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关键。B.他的语文成绩不仅在全校很突出,而且在我班也名列前茅。C.学校开展的“防震演练”活动,可以提高同学们的自我保护能力。D.为了避免城市道路交通不拥堵,县政府出台交通管理新措施。7、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想再回想起来,她那时有十八、九岁。B.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C. “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我大声说:“快走吧!”D第一次月考的篇目:散步 秋天的怀念 羚羊木雕 散文诗两首 两则 我的老师 再塑生命的人等。8下面说法不正确的

4、一项是( )A.散步的作者是莫怀戚,本文是一篇散文,写了一家人一起散步的故事,是对中华传统美德中尊老爱幼观念的形象诠释。B.秋天的怀念选自史铁生作品集。那个秋天,母亲病故了,“我”终于懂得了母亲未说完的遗言,领悟出“好好儿活”这句话的意义和分量。C. 金色花主要写了”我”四次变成金色花与母亲嬉戏的情形,让读者感受到母子情深,感受到母子之爱。D.羚羊木雕作者张之路,选自东方少年,本文原题为“后悔” 。9、仿写下边句子: 母亲是烦恼中的一曲古筝,当你意志消沉时,她会使你眼前飘荡一片青翠;母亲是 , 当你 ,她会 。 7、用课文原句填空。 (8分) ,志在千里。龟虽寿山光悦鸟性, 。题破山寺后禅院(

5、过故人庄中写出了农村的优美自然风光的诗句是 , 。运用丰富的联想,借月抒情表达对远方朋友的担忧和挂念。与曹植七哀中“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此时相见不想闻,愿逐月华流照君”意境相似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夜雨寄北中由实际景物转入想象,虚写,设想别后团聚场面以安慰彼此。语句是 , 。二、语文综合运用1、繁星 春水是 (作者)在印度诗人 的 的影响下写成的。它们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主题):(1) (2) (3) 。2、请写出你喜欢的课外名著及主要故事情节(不少于两个)。如:三国演义,情节三顾茅庐、草船借箭、火烧赤壁等。名著 ,情节 。3、为创建平安校园,学校将举行一个相

6、关活动,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写一条宣传语。 三、阅读理解(一)课内文言阅读: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1本文出自 作者是南朝宋时期的 。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陈太丘与友期行( ) 尊君在不( ) 相委而去( ) 下车引之( )太丘舍去( ) 入门不顾( )3、根据语句意思,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期日/中 B对/子骂父 C下

7、车/引之D元方入门不顾4. 把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2) 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3)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5、元方是从哪两个方面去反驳他父亲的友人的?从中可知元方是个怎样的孩子? 6、读罢本文,说说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3分) (二)阅读下面文字,回答文后的问题。 一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和话,就象小时候我很听她的话一样。 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的太迟,太迟了,有一

8、些老人挺不住。但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绿芽也密了;田野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使人想起一样东西生命。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边,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

9、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 这 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1、下列哪个细节表现我对母亲的孝敬( )A、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B、我

10、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C、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D、“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2、“母亲”改变主意,说明了这个家庭的关系是( )A、老人总爱迁就孙子,原则性不强。B、老人本来没什么主见,总爱听别人的。C、表现祖孙三代相互谦让团结和谐的关系。D、母亲想看看荷塘美丽的景色。3、对“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中的“熬”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冬天很冷,许多老人都无法度过。B、“熬”是忍受艰苦的生活之意,融入了作者对母亲含辛茹苦的感激。C、写出了儿子的愧疚,没能让母亲过上好日子。D、写出了日子的漫长,春

11、天来得太迟,有度日如年之感。4、“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对“整个世界”的正确理解是( )A世界就是由“母亲”和“儿子”构成的。B“我”上有老,下有“小”,因此责任极其重大。C在家庭生活里,“母亲”和“儿子”是最重要的两代人。D“母亲”是老一代,“儿子”是新一代,他们代表了人类的过去和未来。 5、第四段作者着力描写了南方初春田野的景色,其用意是什么( )A、描写初春的田野充满生机勃勃,烘托了一家人的和谐美满。B、表达了对南方春天的热爱之情。C、交代了一家人散步的原因。D、为下文走小路作铺垫。6、选文的感情基调是( )A、欢愉沉郁的 B 、 欢愉深沉的 C 、悲凉沉郁的 D 、悲凉深沉的 二无价的奖赏当她猛然发现身边的手提包不见了时,吓得冷汗涔涔。那手提包里的钱和银行卡都在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