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式作文教学7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09613563 上传时间:2023-08-27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活动式作文教学7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活动式作文教学7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活动式作文教学7》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活动式作文教学7(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活动式作文教学”的课前指导模式活动式作文教学,旨在借助“活动”这种积极、主动的课堂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获得体验,并转化为知识、情感、意志、行为等要素。活动式作文教学模式,通过有意义的课堂活动实践,调动学生对某一种社会现象的深刻,多元的认知,或者是对某种情感形成更加自我,切实的体验,甚至某种推己及人的情感同质化方法,达到道德的升华,人格的养成。所以,活动式作文教学的着眼点虽在“活动”,指向“作文”,但终极目标却是关注人的养成,即“立人”旨归。活动式作文教学的课前指导模式,是指在写作之前,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课堂教学环节,引发学生的参与兴趣,激发学生体验动力,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并且获得写作经验,

2、最终完成作文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一般来说,分以下三个步骤:第一,设计活动。针对写作主题设计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活动,以此来挖掘学生的认知潜能,引导学生注重体验过程,并在活动中获得思维、情感、技法等方面的经验。活动式作文教学中的“活动设计”,既是作文课前指导模式的引子,也是活动深入开展的伏笔。所以,活动设计要凸显科学性、趣味性、有效性的特征,并且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认知水平,情感经验等,充分保证活动能够“活”起来,能够发挥积极的导向作用,能够引起学生思维的发散,体验的深入、情感的升华。活动设计,最主要的目的是引发学生的“体验活动”。如小小日记,大有文章的课堂活动设计,就是发给学生一张名为“一年来

3、我玩了些什么”的总结。针对初一学生的身心特征,着眼于“好玩”的活动,既引发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又将活动引向了课堂的主题。能够形成有效的“活动”模式,产生积极的“活动”效果。第二、体验活动。活动式作文课前指导模式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就是体验活动的过程。体验活动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只是体验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以及必要的引导者。体验活动分“内在体验”与“外在体验”两种。内在体验活动,侧重于学生调动其知识经验、思维经验、情感经验,借助回忆、想象、联想、发散思维、比照反思、头脑风暴的多元的形式,激发学生对精心设计的活动产生自主的、独特的认知、体验,并形成一种重要的思维过程以及情感经验。比如,在以“爱”为主

4、题的写作指导课上,就要激励学生调动知识经验、生活经验来回忆,联想,品味各种各样的爱,并且在活动中设计容易引起深思的“道德两难”情境(如“爱之深、恨之切”的话题),将学生对这一主题的体验引向深入。外在体验活动,则侧重于学生在实际生活的过程中获得认知体验、情感体验,注重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察”,然后将自身参与的活动体验,转化为写作的素材。如以“道德滑坡”为主题的作文指导课,就让学生在社会上去发现各种各样的“道德滑坡”事件,并形成自我的认知、情感,转化为作文中所需要的素材,情感,以及观点、态度、价值观。第三,体验技法。活动式作文课前指导模式,不仅仅通过内在活动和外在活动引导学生形成知识、情感、

5、态度、立场等宏观的作文元素,还要回归作文课堂的主题,即通过体验获得写作的知识,技能、布局、铺排等写作策略。这是“活动”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知情意行”诸多思想、情感、观点得以表达的前提。在这个环节中,体验无疑还是至关重要的过程,但我们采取的模式是“生活经典生活”的三维模式。其实,学生从内在体验活动和外在体验活动中收获的知识经验、思维经验、情感经验的过程是自主的,但同时这些经验也是零散的,缺乏甄别的,于是便需要知道学生比照他人的相关经验来梳理自身的经验,而最好的比照对象就是经典。语文课堂的经典则多位文学经典。在这一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回忆与写作主题相关的经典文章,或者给学生提供与写作主题相关的经

6、典文章,通过体验作家表达自身经验的方法,来梳理学生的相关经验,并且获得作文的技能技法。如以“爱”为主题的写作指导课,就可以重温莫怀戚的散文散步,学习其中对“爱”的感悟,以及表达“爱”的技能技法。然而,重温了经典的最终目的,却是回到现实,借助文学经典的表现技法来表达自己在生活中的感受,从而完成写作活动。值得注意的是,这三个步骤不能完全隔离,是相互牵引,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过程。设计活动的过程,就是预设学生体验活动的过程;选择文学经典的过程,就是有意识地指导学生获得写作技能的过程。活动式作文教学的课前指导模式,正是通过这一系列的、不同形式的活动,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增加学生的写作经验,影响学生的写

7、作思维,激发学生的写作冲动,完善学生的写作技法,最终完成写作,达成作文课堂教学目标。而学生的体验过程也是交叉进行的,如唤起学生内在体验活动的过程有可能要运用文学经典,以及文学形象,而体验文学经典技能技法的过程,也不可避免地要设计思想、内容、情感、立场等问题,所以二者是相互关联,相辅相成的。真正经典的作文指导模式,是三者相互融合,相得益彰的教学模式。总之,活动式作文的课前指导模式,既是相对稳定的课堂结构,又是相对灵活的课堂内容。步骤相对固定,但内容却不能僵化。要精心设计能够激发学生体验热情的活动,并有效地组织好学生的体验过程,注重“知行合一”,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学生在体验中获得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经验,并且借助文学经典的技能技法有效地表达,完成作文教学。这种课堂教学模式,既具科学性、有效性,又具可操作性,是一种能够充分推广的作文课堂教学经验。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