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地面数字广播系统DTTB组成和分析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09611165 上传时间:2023-04-0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77.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地面数字广播系统DTTB组成和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我国地面数字广播系统DTTB组成和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我国地面数字广播系统DTTB组成和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我国地面数字广播系统DTTB组成和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我国地面数字广播系统DTTB组成和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地面数字广播系统DTTB组成和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地面数字广播系统DTTB组成和分析(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国地面数字广播系统DTTB组成和分析摘要我国的电视发展较晚,电视正在以蓬勃的发展趋势高速的发展。我国的 DTTB地面数字电视广播系统也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为中国数字电视的发展提供了坚强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我国的数字电视技术正在飞速发展。主要应用的技术编码复用子系统,包括CA 子系统等;单频网前端同步子系统(对多频网系统不需要) ;发射台站子系统,由多个台站组成,包括天馈、发射、供电、机房环境等;监控系统,包括监控中心和发射台站本地监控系统、收费系统等;节目分配传输系统,由地面传输网络和接口转换设备等组成。关键词 :数字电视, DTMB ,DTTB,多径干扰目录绪论.11地面数字电视广播系统概述

2、.11.1 世界各国地面数字电视广播系统的发展 .11.2我国数字电视系统的种类和发展现状 .21.2.1我国数字电视系统的发展现状 .21.2.2我国数字电视系统的种类 .22DTTB 中国地面数字电视广播传输系统 .32.1 DTTB 系统综述 .32.1.1系统结构 .32.1.2系统组成 .32.2信道编码系统 .42.2.1数据随机化 .42.2.2前向纠错码 .42.3 单载波与多载波模式 .52.3.1基于 QAM调制的单载波模式 .52.3.2基于 OFDM调制的多载波模式 .72.4复帧结构 .92.6频谱特性 .102.6.1基带后处理 .102.6.2 射频信号 .102

3、.6.3基带信号频谱特性 .102.6.4带外谱模板 .112.7抗多径干扰增效措施 .12总结.13致谢14参考文献15绪论地面数字电视广播是广播电视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地面数字电视广播不仅克服了模拟无线电视易受干扰、 图像质量差、 有重影的缺点, 还可以在一个电视频道内传送多达 8 套电视节目,极大提高了无线频谱的利用率。 地面数字电视带来的更大变化是, 可以在移动状态下稳定接收到高质量电视节目信号, 使得车载电视、便携手持电视成为可能。 世界各国政府都非常重视地面数字电视广播的发展,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是地面数字电视广播是公共服务, 数字化过程涉及到大众的利益; 二是频率资源是社会的

4、公共资源, 是由政府管理和控制的不可再生资源;三是数字电视广播发展会对信息制造业产生巨大的影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已经开展了地面数字电视广播,美国的地面数字电视广播覆盖率已经达到199% 。我国的地面数字电视广播正在积极的开发之中, 预计不久的将来将在全国推广应用。1. 地面数字电视广播系统概述1.1 世界各国地面数字电视广播系统的发展1998 年起,北美和欧洲已经开播DTTB 节目,许多国家先后宣布了它们的DTTB 发展和实施计划。美国于1996 年12 月24 日已决定采用以TDTV为基础的ATSC(AdvancedTelevision System Committee)作为美国国家数字电视标

5、准。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 FCC)决定用 9 年时间完成模拟电视向数字电视的历史性过渡。1998年 11 月 1 日开始实施数字电视地面广播( DTV ),有 24 个电视台发送全数字电视,1999 年 11 月 1 日有 120 个电视台播出数字电视节目, 其余的电视台在 2003 年 5 月 1 日播出数字电视。美国的 ATSC 标准是 1997 年国际电讯联盟( ITU )的第一个数字电视国际标准。 ATSC 采用单载波传输调治技术,因此其移动接收效果不好。日本于 1996 年开始启动自主的数字电视标准研发项目,在欧洲COFDM 技术的基础上,增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形成ISDB-T

6、 地面数字广播传输标准,于 1995 年 7 月在日本电气通信技术审议会上通过。2001 年,该标准正式被ITU 接受为世界第 3 个数字电视传输国际标准。新加坡是率先开展数字地面移动电视的国家及城市,1999 年试播以来已有1500 辆公共车辆能接收数字电视信号。2002 年,上海正式推出以公交车辆为主要载体的移动电视商用系统及其相关服务,目前是中国首个、全球第二个普及移动电视的城市。1.2 我国数字电视系统的种类和发展现状我国数字电视系统的发展现状据了解,国家广电总局根据广播影视科技十五 计划和 2010 规划,制定出我国有线电视向数字化过渡的时间表,按年份分为2005 年、 2008 年

7、、 2010年、 2015 年四个阶段。最初以直辖市和包括广东、福建、江苏、浙江、山东在内的东部城市为密集辐射点逐步推广到全国包括广大西部地区。今年,广电总局选定了北京等 33 个城市作为电视数字化的第一批试点城市。广电总局预计,到2005 年全国将初步形成内容丰富、门类齐全的付费广播影视消费市常目前广电总局正在筹划开播 8 个数字电视频道,并计划在年底推出数字电视内容, 这些频道将有可能设置成专业频道, 而收视费将成为其主要的收入。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 我国的数字电视事业采取与其他国家不尽相同的发展策略从有线切入, 全面实施有线数字电视试验工程。 由于我国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的客观条件, 城市有线用户集中且生活水平较高为发展有线数字电视创造了条件;有线数字电视标准的颁布实施, 为有线数字电视试验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标准支持;全国广电干线网的开通, 为全国开展有线数字电视试验创造了硬件基础。我国数字电视系统的种类系统一般由以下 5 个子系统组成,编码复用子系统,包括 CA 子系统等;单频网前端同步子系统(对多频网系统不需要) ;发射台站子系统,由多个台站组成,包括天馈、发射、供电、机房环境等;监控系统,包括监控中心和发射台站本地监控系统、收费系统等;节目分配传输系统,由地面传输网络和接口转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