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学之和解剂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09608927 上传时间:2023-02-27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42.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方剂学之和解剂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方剂学之和解剂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方剂学之和解剂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方剂学之和解剂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方剂学之和解剂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方剂学之和解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方剂学之和解剂(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网络方剂学之和解剂概念凡是采用调和的方法,以解除少阳半表半里之邪,肝脾功能失调,上下寒 热互结者,表里同病者,统称和解剂,属于“八法”中的,和,法的范畴。 范畴和解剂原为治疗足少阳胆经病证而设。然而,胆附于肝,表里关系至为密 切,无论肝胆受邪,或本身功能失调,常相互影响,并往往累及脾胃,故肝脾 之间失调,上下寒热互结而气机升降失常者,皆可用和解剂治疗,此外,前人 以“疟不离少阳”,多将治疟方剂列入和解剂中。说明1)肝胆病一足少阳胆经与足厥阴肝经互为表里。2 )脾胃病一见肝之病, 知肝传脾。 3)疟疟不离少阴。本剂包括1)和解少阳2)调和肝脾3)调和寒热4)表里双解 分类、配伍规律及适应证和解少

2、阳、阳病:寒热往来 胸胁胀满、心烦喜区、默默不欲饮食、 口苦咽干、目眩耳聋、脉弦。治宜:解表药加清里药、祛邪药加扶正药。调和肝脾一肝脾不和:胸闷胁胀、月经不调、脘!胀痛 大便泄泻、不 思饮食 治宜:疏肝理气药+养血和血药+健脾助运(化)药。调和寒热一寒热互结、升降失常:痞、泄(利)、呕、脘腹痛。治宜:辛 热药+苦寒药、温清药+滋补药(虚实夹杂)。表里双解一表里同病1)表寒里热 表里俱实。2)表热里寒,表里俱 虚。3)表里俱热,表虚里实。4 )表里俱寒,表实里虚。治宜:解表药+治里 药。注意事项1. 凡外感疾病,表邪未解,或邪已入里,阳明热甚者,不宜使用和解剂。2. 凡由劳倦内伤,饮食停滞,气血

3、不足而见寒热者,不宜使用。3. 七情内伤,肝脾不和,治宜配合思想开导方法。和解少阳和解少阳剂适用于邪在足少阳胆经,症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心烦喜呕, 默默不欲饮食,以及口苦,咽干,目眩等。由于邪在少阳半表半里之间,即要透解半表之邪,又要清泄半里之邪,还 要防邪深入,所以常用柴胡或青蒿与黄芩相配为主,佐以益气扶正或行气分利 之品,使邪尽去而无后患。小 柴 胡 汤 方源伤寒论: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 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鞕,或心下悸,小便 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组成柴胡半斤12g、黄苓三两9g、人参三两6g、半夏洗

4、半升9g、 甘草炙三两9g、生姜切三两9g、大枣擘十二枚4枚、用法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 三服。现代用法:水煎二次,分二次温服。方歌小柴胡汤和解供,半夏人参甘草从, 更用黄芩加姜枣,少阳百病此为宗。主治1. 伤寒少阳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 咽干,目眩,舌苔薄白,脉弦者。2. 妇人热入血室。经水适断,寒热发作有时;以及疟疾、黄疸等病而见少 阳证者。病机分析1. (1)少阳为三阳之枢,一旦邪犯少阳,徘徊于半表半里之间(外与阳 争而为寒;内与阴争而为热)往来寒热。(2)少阳经脉为邪所犯,经气不 利,少阳相火郁而为热口苦,咽干,

5、目眩,胸胁苦满。(3)肝热犯胃,胃失 和降,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饮食。( 4)舌苔薄白为邪未入里化热,脉弦为少阳 经气郁而不得疏泄。2. 正值月经来潮或月经将净或产后失血血海空虚,外邪余热乘虚而入, 与正气相博于血室。冲为血海,任主胞胎,肝藏血,肝胆互为表里,因此热入 血室而症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等少阳证。 功用和解少阳方解君:柴胡 为少阳专药轻清升散,疏邪透表。臣:黄芩 苦寒善清少阳相火。两药一散一清共解少阳之邪(上焦得通)。佐:1)半夏 和胃降逆,散结消痞,助君药臣药攻邪之用(津液得下)。2)人参甘草与使药生姜大枣共奏益卫气生津液和营卫,既扶正以助祛邪,又实 里

6、而防邪入(胃气因和)。配伍特点如此配合 以祛邪为主,兼顾正气;以少阳为主,兼和胃气,故 可使“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微出汗而解”。或治不如法,小柴 胡汤证仍在者,服小柴胡汤后,“必蒸蒸而振,发热汗出而解。”重点提示小柴胡汤:柴胡配黄芩,一散一清,升散透邪,清泄除热,为治 少阳病寒热往来之要药,其柴胡用量宜大于黄芩 而方中人参 甘草、大枣, 既可益气和中,扶正祛邪又可防止少阳之邪深犯,并非单纯为健脾而设。 运用1. 本方主治少阳病证。以往来寒热,胸胁苦满,苔白,脉弦为证治要点。 因柴胡升散,芩、夏性燥,故对阴虚血少者忌用。2. 若胸中烦而不呕,为热聚于胸,去半夏、人参,加瓜蒌以清热理气

7、宽胸; 渴者,是热伤津液,去半夏,加天花粉以生津止渴;腹中痛,是肝气乘脾,宜 去黄芩,加芍药以柔肝缓急止痛;胁下痞鞕,是气滞痰郁,去大枣,加牡蛎以 软坚散结;心下悸,小便不利,是水气凌心,宜去黄芩,加茯苓以淡渗利水; 不渴,外有微热,是表邪仍在,宜去人参,加桂枝以解表;咳者,是素有肺寒 留饮,宜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子、干姜以温肺止咳。3. 常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疟疾、慢性肝炎、肝硬化、急慢性胆囊炎、 胆结石、急性胰腺炎、胸膜炎、淋巴腺炎、中耳炎、产褥热、急性乳腺炎、睾 丸炎、胆汁返流性胃炎、胃溃疡等属少阳证者。注意事项1. 服本方后,一般是不汗出而病解,但也有药后得汗而愈者,这是正复邪

8、 去,胃气和降而致。若少阳明病证经误治损伤正气,或患者素体正气不足,服 用本方,亦可见到先寒战后发热而汗出的“战汗现象,此种情况虽属正盛邪 却,但也应严密观察,防其虚脱。2. 肝火偏胜,肝阴虚,肝阳上亢者不宜使用。3. 柴胡用量大于芩、参、草,否则会引邪入里。文献摘要方论程应旄曰:“方以小柴胡名者,配乎少阳取义,至于制方之旨及加减法,则云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尽之矣。何则?少阳脉循胁 肋,在腹背阴阳两岐间,在表之邪欲入里为里气所拒,故寒往而热来,表里相 拒,而留于岐分,故胸胁苦满,神识以拒而昏困,故默默;木受邪则防土,故 不欲食;胆为阳木而居清道,为邪所郁,火无从泄,逼炎心分,故心烦;清

9、气 郁而为浊,则成痰滞,故喜呕;呕则木火两舒,故喜之也。此则少阳定有之证。 其余或之云者,以少阳在人身为游部,凡表里经络之罅,皆能随其虚而见之, 不定之邪也。据证皆是太阳经中所有者,特以五六日上见,故属之少阳。半表 半里兼而有之,方是小柴胡证。方中柴胡以疏木,使半表之邪得从外宣;黄芩清火,使半里之邪得从内彻; 半夏能开结痰,豁浊气以还清;人参能补久虚,滋肺金以融木;甘草和之,而 更加姜枣助少阳生发之气,使邪无内向也。至若迫而不呕者,火成燥实而逼胸, 故去人参、半夏,加栝蒌实。渴者燥已耗液而逼肺,故去半夏,加栝蒌根。腹 中痛,木气散入土中,胃阳受困,故去黄芩以安土,加芍药以戢木。胁下痞鞕 者,邪

10、既留则木气实,故去大枣之甘而缓,加牡蛎之咸而耎也。心下悸,小便 不利者,土被侵则木气逆,故去黄芩之苦而伐,加茯苓之淡而渗也。不渴身有 微热者,半表之寒尚滞于肌,故去人参加桂枝以解之。咳者半表之寒凑于肺, 故去参枣加五味子,易生姜为干姜以温之;虽肺寒不减黄芩,恐木寡畏也。总 之邪在少阳,是表寒里热两郁不得升之故,小柴胡之治,所谓升降浮沉,则顺 之也。蒿芩清胆汤 方源重订通俗伤寒论(作者俞根初,著通俗伤寒论,徐荣斋给予重订, 今存可廉臣校订本):“和解胆经法,俞氏经验方。组成青蒿脑钱半至二钱4.56g、淡竹茹三钱9g、仙半夏一钱半 4.5g赤茯苓三钱9g、青子苓一钱半至三钱4.5g生枳壳一钱半 4

11、.5g陈广皮一钱半4.5g、碧玉散滑石、甘草、青黛、包,三钱9g 用法水煎服。方歌蒿芩清胆碧玉需,陈夏茯苓枳竹茹, 热重寒轻痰挟湿,胸痞呕恶总能除。主治少阳湿热证。寒热如疟,寒轻热重,口苦膈闷,吐酸苦水,或呕黄涎而粘, 甚则干呕呃逆,胸胁胀疼,小便黄少,舌红苔白腻,间现杂色,脉数而右滑左 弦者。病机分析邪在少阳胆经热盛,正邪纷争,故寒热往来如疟,里热较甚,故寒轻热重。 胸胁为少阳之分野,热郁故胸胁满闷。脉右滑为痰浊,左弦为肝胆经又热。肝 胆之火夹痰浊上冲故吐酸苦水或呕黄涎而粘。舌兼现杂色为胃气不正。分析1)湿热痰浊在胆经郁滞郁而化热胸闷胁胀热重寒轻如疟。2)湿热痰浊在胆经郁滞胆脏功能失调影响脾

12、胃,运化失常化生湿 热痰浊呕逆吐出酸苦黄涎。功用清胆利湿,和胃化痰。方解君:青蒿 苦寒芬芳清透少阳邪热;黄芩 苦寒清泄胆府邪热。 臣:竹茹、半夏 清化痰热而止呕;陈皮、枳壳 宽胸畅膈和胃降逆。 佐使:赤茯苓 利水渗湿;碧玉散(滑石、甘草 导湿热下行;青黛 清 泄肝胆经郁热),和中利湿导胆热下行。全方共奏、清胆热、化痰湿、畅气机、和胃气之功。配伍特点蒿芩清胆汤:碧玉散包括甘草、滑石、青黛三药,具有清热利湿,导邪从 小便而出之功,运用本方以寒轻热重为要,若寒重热轻者忌用。可与小柴胡汤鉴别均属和解少阳之剂,均可治寒热往来。但前者治少阳病半表半里之证,配 伍以“和解”为中心,兼以扶正祛邪。后者治胆胃湿

13、热痰浊阻滞之证,配伍以 清热、利湿、化痰为主,无益气扶正之功,且所治寒热往来,有寒轻热重之特 点。i、o运用1本方主要适用于少阳湿热之证,属热重于湿者。以寒热如疟,寒轻热 重,胸胁胀闷,吐酸苦水,舌红苔腻,脉弦滑数为证治要点。亦可用于暑湿时 邪所致之疟疾。2肠伤寒、急性胆囊炎、急性黄疸型肝炎、胆汁返流性胃炎、肾盂肾炎、 疟疾、盆腔炎、钩端螺旋体病属少阳胆与三焦湿遏热郁者,均可用之。 注意事项邪犯少阳,寒重热轻者禁用。文献摘要“足少阳胆与手少阳三焦合为一经,其气化一寄于胆中以化水谷,一发于 三焦以行腠理。若受湿热郁遏,则三焦气机不畅,胆中之相火乃炽,故以蒿、 芩、竹茹为君,以清泄胆火;胆火炽,必

14、犯胃而液郁为痰,故臣以枳壳、二陈 和胃化痰;然必下焦之气机通畅,斯胆中之相火清和,故又佐以碧玉,引相火 下泄;使以赤苓,俾湿热下出,均从膀胱而去。此为和解胆经之良方。凡胸痞 作呕,寒热如疟者,投无不效” “青蒿脑清芬透络,从少阳胆经领邪外出。 虽较疏达腠理之柴胡力缓,而辟秽宣络之功比柴胡为尤胜。故近世喜用青蒿而 畏柴胡也”调和肝脾主治症状调和肝脾剂,适用于肝脾不和的病证。其证多由肝气郁结,横犯脾土,或 因脾虚不充,肝失疏泄,而肝木乘脾,以致脘腹胸胁胀痛,神疲食少,月经不 调,腹痛泄泻,以及手足不温等证。常用疏肝理气药如柴胡、枳壳、陈皮等, 与健脾药如白术、茯苓、甘草等配伍组方。四 逆 散 方源

15、伤寒论“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 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组成甘草炙6g枳实破,水渍,炙干 6g柴胡6g芍药各十分6g用法 上四味,捣筛,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方歌四逆散里用柴胡,芍药枳实甘草须, 此是阳郁成厥逆,疏肝理脾奏效奇。主治1. 阳郁厥逆证。手足不温,或身微热,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痛, 或泄利,脉弦。2. 肝脾不和证。胁肋胀闷,脘腹疼痛,脉弦等。病机分析本方在伤寒论中治,少阴病,四逆”。其证源于外邪传经入 里,气机随之郁遏,不得疏泄,导致阳气内郁,不能布达于四肢末,而见手足 不温。此种,四逆”与阳衰阴盛四肢厥逆有本质区别。如李中梓云:“此证虽 云四逆,必不甚冷,或指头微温,或脉不沉微,乃阴中涵阳之证,为气不宣通, 是为逆冷。故宣透邪解郁,调畅气机为法。功用透邪解郁,疏肝理气。方解君:柴胡 入肝胆经,升发阳气,疏肝解郁,透邪外出。臣:白芍 敛阴养血柔肝。 二药一升一敛,使郁热透,阳气升而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