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课文内容填空假期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09607746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课文内容填空假期专项练习题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三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课文内容填空假期专项练习题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三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课文内容填空假期专项练习题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三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课文内容填空假期专项练习题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三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课文内容填空假期专项练习题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课文内容填空假期专项练习题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课文内容填空假期专项练习题含答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课文内容填空假期专项练习题含答案班级:_ 姓名:_一、 按课文内容填空。1.绝句这首诗的作者是_代诗人_,描写了_(季节)的景色。这首诗描写的动物有_、_,我会默写绝句中的一句“迟日江山丽,_。”2.一身_,一对_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_,凑成了那样可爱的活泼的小燕子。3.“_,春来江水绿如蓝。”我知道这句诗是出自唐代诗人_作的_(题目)中的一句。二、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通过课文的学习,我们可以感受到春天燕子的_,夏日荷花的_,还知道_、_、_、_等昆虫的秘密。2.鹿角和鹿腿告诉我们的道理是_3.有个叫蔡伦的人,吸收了人们长期积累的经验,改进了造纸术。他把树皮、麻头、稻草

2、、破布等原料_,_在水里_烂成浆;再把浆_出来_干,就成了一种既轻便又好用的纸。三、 积累。1人间四月芳菲尽,_。长恨春归无觅处,_。2漏中,老虎和贼都以为对方是“_”,最后都_,真有意思!3枣核中的枣核不光_还_,他机智地把_从县衙救回来,还惩治了县官。4学习了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我知道了在生活中,我们既不能_,也不能_。四、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童年的水墨画是张继楼的一组诗,表现了_的快乐。其中,溪边描述孩子_的事;江上描述了孩子在水里_的情景;林中写孩子_的事。2剃头大师中的一文以“剃头大师”为题的好处是_。3我不能失信写的是举世闻名的二十世纪的伟大女性_小时候的故事,表现了她_的可

3、贵。五、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绝句的作者是_代诗人_,诗中既有“_”的动态描绘,又有“鸳鸯睡”的静态写照,一动一静,相映成趣。 2.三衢道中是一首纪行诗,写诗人行于三衢山道中的见闻感受。“_,_”写绿树荫浓,爽静宜人,更有黄鹂啼鸣,幽韵悦耳,渲染出诗人_的情怀。 3.惠崇春江晚景是_代诗人_题在宋代画家惠崇所画的春江晚景上的一首_,诗中抓住_、_、_、_、_,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江南春景,表达了诗人对江南春天的_之情。六、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法布尔通过实验证明,蜜蜂有_的能力,靠的不是_,而是一种无法解释的_。2.花钟一课告诉我们,一天之内, _。3.赵州桥是_朝的石匠_设计并参加建造

4、的,到现在已经有一千四百多年了。4._时代,有个叫_的人改进了造纸术。七、 根据所学内容填空。1“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_,_。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免。_,而_。”我知道“因释其耒而守株”的意思是_。2陶罐和铁罐让我明白了_。读了鹿角和鹿腿,我懂得了_。八、 按照课文内容填空。1_,千里江陵一日还。2_,霜叶红于二月花。3灯不拨不亮,_。4两岸青山相对出,_。5仁者爱人,_。6大自然有许多美妙的声音。不一样的树叶,有_;不一样的季节,有_。7我在这学期读过(学过)的童话故事是_,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_。九、 根据课文内容答题。1水,也是大自然的_。下雨的时候,他喜欢玩打击乐器。小雨滴_,一

5、场_的音乐会便开始了。2海滨小城分别描写了小城(_)的景物。(可多选)A公园 B街道 C商场 D庭院3夜书所见是宋朝诗人_写的,从诗句“_”可以看出是“夜”书。4富饶的西沙群岛写出了西沙群岛_和_的两个特点。十、 按课文内容填空。1望着远处两岸的青山和那只从远方而来的小船,我想起了“_,_”这两句古诗。2眼前的洞庭湖水光与夜色交融,湖面十分平静,我想用“_,_。”这两句古诗来描绘此情此景。3富饶的西沙群岛讲述了西沙群岛是_上的一群岛屿,是我国的海防前哨。那里_,_,是个_的地方。十一、 根据课文理解填空。1.人间四月芳菲尽,_。2.学习了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我知道了在生活中,我们既不能_,

6、也不能_。3.方帽子店一文中,从前人们只戴_的帽子,可是小孩子们不喜欢,就用纸做出了_、_、_帽子,这些帽子戴在头上,又_又_。4.漏一文中,_(谁)以为_(谁)是“漏”,_(谁以为_(谁)是“漏”,其实“漏”指的是_。5.枣核是一篇_故事,讲述了一对夫妻如愿有了一个_般大小的孩子。枣核不仅_、_、_、_,而且具有_的精神。十二、 课文内容巩固。1.纸的发明,本文采用_的结构叙述了东汉时期的_总结了前人的经验,发明了_,这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还有三项发明分别是:_。2.赵州桥,是_时期的石匠_设计并参与建造的一座桥,介绍了赵州桥的_、_和_,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_,是我国宝贵的_。举例

7、说出一两个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_等等。3.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这幅画是_,是_时期的_画的,它是我国古代十大名画之一,画的是北宋_热闹的场面,至今有_的历史了,现在完整地保存在_。十三、 课内诵读积累与运用。1乱入池中看不见,_。2大自然的声音一文是围绕“_”这句话来写的,从_、_ 、_这三个方面进行了具体的描绘。3水,也是大自然的_ 。下雨的时候,他喜欢玩_。小雨滴_ ,一场_便开始了。滴滴答答_所有的树林,树林里的每片树叶;_,_,都发出不同的声音。4父亲、树林和鸟一文开头用“_”这句话直接点题,概括了_、_和_三者的关系,文章最后以“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这句话结尾,表现了_。5带刺的朋

8、友一文描写刺猬活动的顺序是_、驮枣离去。十四、 教材回顾。1湿润的东风_,在竹林中_。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上跳舞、狂欢。2秋天的雨把红色给了枫树,_像_,飘哇飘哇,_。3生活中不缺少美,_。4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写出了西沙群岛的两个特点:_、_。5日记记载着我们的日常生活,帮助我们积累素材。写日记要注意格式,正文上面要写_、星期、_。6俗语“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和“_,暖于布帛;_,深于矛戟”所说的意思是一样的。7感受诗句的魅力:从“天门中断楚江开,_”中,我们感受到天门山的雄奇;苏轼的诗句“_,_”用对偶的手法再现了西湖山水的美景;而从“_,芙蓉向脸

9、两边开”中,我们又仿佛看到一位采莲姑娘美丽的形象。十五、 课文精彩回顾。1卖火柴的小女孩描写小女孩_次擦亮火柴,火柴燃烧后她仿佛看到了_、烤鹅、圣诞树、_以及跟奶奶一起飞走了的情景,表达了她对温暖和幸福的渴望。2我和哥哥常常为了一个问题辩论,妈妈却以为我们在吵架,我对妈妈说:“妈妈您不懂,这叫_,_。”3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以理服人,正所谓“_,_”。4凭借一时的力量我们可以获得暂时的胜利,但是想要获得长久的胜利就要靠努力、坚持,也就是人们常说的“_,_”。十六、 根据所学内容填空。1.“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_,_。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免。_,而_。”我知道“因释其未而守株”的意思是_。2.从_这篇课文中,我知道农夫被宋国人笑话是因为_。陶罐和铁罐让我明白了_。读了鹿角和鹿腿,我懂得了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