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论6-4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教案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09607341 上传时间:2022-12-0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8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概论6-4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概论6-4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概论6-4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概论6-4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概论6-4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概论6-4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概论6-4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教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商洛职业技术学院教案首页课程名称毛社概论专业班级13级五年护理1-6班,学前教育班、影像1、2班,药学班,机电综合班授课教师张 坡授课序次3授课类型新授课授课学时2授课题目 (章节)第六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第四节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教学目的与要求认识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紧迫性和必要性,理解由经济增长方式向经济发展方式的调整,把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帮助高职大学生明确,保持我国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

2、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筹区域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提问,案例教学相结合。使用教材及参考书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主编:杨学兵,2013年7月第2版;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教学案例,主编:杨军,金伟,李华。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年10月第一版。教 案 续 页教 学 内 容辅助手段 时间分配第六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导入新课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围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立足提高质量和效益、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内容丰富,思想深刻。他关于“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3、”的思想根植于中国实际,是多年积累形成的,并一以贯之不断发展。丰富的工作经历,使他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的认识、如何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及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有充分的了解,对中国经济也有着深刻的理解。讲授新课第四节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一、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方式1、经济增长。狭义指GDP增长。增长属于宏观经济范畴。1-2 经济增长通常是指在一个较长的时间跨度上,一个国家人均产出(或人均收入)水平的持续增加。经济增长率的高低体现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经济总量的增长速度,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总体经济实力增长速度的标志。决

4、定经济增长的直接因素:投资量、劳动量、生产率水平。用现价计算的GDP,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规模,用不变价计算的GDP可以用来计算经济增长的速度。2、经济发展。个国家或者地区按人口平均的实际福利增长过程,它不仅是财富和经济机体的量的增加和扩张,而且还意味着其质的方面的变化,即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的创新,社会生活质量和投入产出效益的提高。简而言之,经济发展就是在经济增长的基础上,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持续高级化的创新过程或变化过程。一般来说,经济发展包括三层含义:(1)经济量的增长,即一个国家或地区产品和劳务的增加,它构成了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2)经济结构的改进和优化,即一个

5、国家或地区的技术结构、产业结构、收入分配结构、消费结构以及人口结构等经济结构的变化;(3)经济质量的改善和提高,即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效益的提高、经济稳定程度、卫生健康状况的改善、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以及政治、文化和人的现代化进程。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是辨证的联系。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没有经济增长就谈不上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是经济增长的目标,经济增长并不必然带来经济发展。对我国来说,一方面,作为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要积极地扩大经济总量,保持国民经济快速增长。没有一定的增长速度,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如就业问题、贫困问题、城乡以及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等等都难以解决;没有一定的增长速度,全面建设

6、小康社会的目标就会落空;没有一定的增长速度,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就难以充分体现。但同时,另一方面,我们所要实现的增长速度是在显著提高经济增长质量、讲求效益前提下的增长速度,是扎实的没有水分的速度,是有过硬的发展后劲的速度。就是说,我们要实现的是速度和效益的统一,我们要走的是一条既有较高发展速度又有较好效益的国民经济发展路子。从转变发展方式这个意义上来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基本精神总体是一致的,都要求从粗放型经济发展向集约型经济发展转化。但是,具体来说二者还是有递进性、发展性的区别的。首先,经济发展方式包含经济增长的内容,但不是简单的等同于经济增长概念。发展是积极的推动,更

7、强调经济发展对社会的正向作用和影响,而经济增长方式更多地强调数字的量度,它对社会既可以产生正向作用又可以产生负向作用。所以,经济发展方式的表述较之经济增长方式的表述,正向作用更清晰更准确。其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较之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角度更高、范围更广,更注重经济质量意识,更注重经济发展的安全度与和谐度。最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注重经济社会综合协调发展的内涵,更全面更直接地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理念,体现了发展的偶合性、关联性、价值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为此,我们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本质上就是要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积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在合理充分利用自然资

8、源、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促进经济的发展。是保持合理适度的人口增长;维护社会秩序,为人民提供安全、公平的社会环境和良好的物质、文化生活条件;努力提升人民群众的身体和文化素质;逐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让经济发展的成果更多地体现在改善民生上,这样的发展实际上就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具体内容。这样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是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新发展,新跨越。3、经济增长方式。(1)含义:一般是指通过生产要素变化包括数量增加、结构变化、质量改善等,实现经济增长的方法和模式。(2)内容: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容既包括经济增长方式的内容,还包括产业结构、收入分配、居民生活以及城乡结构、区域结构、资源利用、生态

9、环境等方面的内容。(3)要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既要求从粗放型增长转变为集约型增长,又要求从通常的增长转变为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经济增长方式转变,首先涉及经济增长方式的概念及其类型特征。以现代经济辞典给出的定义为代表:经济增长方式是“生产要素的分配、投入、组合和使用的方式”。这一定义言简意赅。然而从实际观察出发,这个定义过于狭窄。凡是有助于驱动经济增长的要素组合,均可以称之为经济增长的一种方式。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1、改革开放 30多年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模式亟待转型。改革开放 30多年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直接依托于“低成本竞争”的增长模式。这一模式的要素包括:大规模且日

10、益扩展的市场;低成本而素质较高的劳动力,既包括大量从农村转移出来的普通劳动力,也包括受过良好教育、以智力服务为主的劳动力;相对完整的工业体系;开放条件下国外资本、技术、管理和其他中国短缺要素的引入;稳定的国内政治社会环境,等等。这一模式中各种要素组合所形成的优势,集中体现在“低成本”上,因此可以称其为“低成本竞争”的增长模式。但从2002年开始的新一轮的经济增长中,“低成本竞争”增长模式受到很大冲击。一是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成本上升,收入水平的提高,要素成本的上升。二是能源和其他重要资源、环境约束压力的显著加大。13亿人进入工业化中后期所消耗的资源,规模是前所未有的。我们的资源利用效率不高,

11、比如,2004年中国消费了世界 7.4%的原油、31%的原煤、30%的铁矿石、27%的钢材、25%的氧化铝、40%的水泥,只创造了占全世界 4.4%的 GDP。在许多资源禀赋上处于劣势,人均拥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人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使环境正在成为体现生活质量的一种产品,人们对环境污染的容忍度降低。三是收入差距对增长的负面影响加强。在人均收入水平提高的过程中收入差距扩大,比如, 2005年城乡收入差距达到 3.21,贫富差距加大。这些因素其中多数因素过去一直存在,但在近年的增长中显著加强了。我们面对的基本现实是,一个持续了30多年的增长模式需要出现实质性的改变。转变经济增长模式我们有很多

12、有利条件,大规模生产能力,能够分摊较高的研发成本;跨国公司从接近生产基地和市场考虑,研发机构正在日益增多地转向中国;产业配套条件有长足改善,一些地区形成了为数众多、有较好基础的产业集群,有利于增长模式转型中的分工深化、技术和组织创新;对内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为增长模式转型中的要素重组提供了较大回旋余地;我国的经济实力有较大增强,一批产业表现出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外汇储备增长迅速,有可能在大规模输出产品和输入资源之间建立平衡。更重要的是,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重要理念和举措,为增长方式的转变提供了基本的思想、理论和政策条件。如不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就将难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

13、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也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甚至难以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足。我们一定要有历史责任感和强烈的危机感。2、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现状需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节经济结构。2015以来宏观经济各项数据超预期回落,中国经济处于新常态攻坚期。在“中国宏观经济论坛(2015年中期)”上,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刘元春做了“萧条与泡沫并存的中国宏观经济”的报告,认为一般如果GDP增速在总体持续回落中出现部分区域的塌方式下滑,将成为进入萧条期的标志。稳投资政策释放、股市总体高扬、房地产市场回稳等因素作用下,今年四季度的小幅反弹可能短暂又轻微,2016年一季度GDP还是会出现较大幅度下滑。主要观点

14、:一是GDP增速在总体持续回落中出现部分区域塌方式的下滑,趋势性力量和周期性力量的叠加,使宏观经济面临失速风险;二是过快的债务增长和企业债、地方债过高问题,与生产领域通缩叠加,对宏观经济的内生性紧缩效应更加严重;三是目前财政政策名义积极但实质紧缩,货币条件指数紧缩,金融对于实体经济的渗透性大幅下降;四是经济在疲软中开始孕育新的生机,在艰难中曙光已现,在不断探底的过程中铸造下一个中高速增长的基础;五是宏观经济将在2017年出现稳定的反弹,逐步不如高增长的节奏之中,我们的结论是短期很衰,中期看好;六是股市会不会出现大幅度的波动或者崩盘,一定要看五个指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

15、成就,但基于中国的国情和处在国际日新月异环境的大背景下。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问题,而且还为以后的经济发展埋下了一点隐患。第一、经济发展所带来的资源与环境问题日益显现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对资源与环境带来了极大的压力。中国虽是地大物博,资源丰富的国家,但人口多。再加上过去中国发展经济一直都是靠消耗自然资源,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拉动经济增长,尽管后来政府采取了相关措施来缓解发展与环境的问题,但成效并不是很大,这样的做法只是杯水车薪而已。另外再加上在发展的过程中,资源没有得到合理的利用浪费现象普遍存在。因此时至今日,不难发现在社会和国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资源浪费和环境恶化问题也接踵而来。很多地方都因为环境问题而给当地造成巨大损失,甚至有的地方还严重威胁到人们的生存和人生健康。如云南就有一个小村庄就因为当地工厂乱排放工业废弃物而污染当地水源,导致全村大部分居民里患癌症,成为“癌症村”。因此当我们在强调经济效益的同时,还应注重社会和环境效益,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第二、就业和失业问题日益突出中国是个经济大国,同时也是个人口大国。就业与失业问题长期以来都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问题年年存在,始终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在全球金融危机大规模爆发前,受到人民币大幅升值、取消出口退税,与实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