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渊阁《四库全书》史部提要与《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差异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09605956 上传时间:2022-09-1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渊阁《四库全书》史部提要与《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差异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文渊阁《四库全书》史部提要与《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差异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文渊阁《四库全书》史部提要与《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差异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文渊阁《四库全书》史部提要与《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差异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文渊阁《四库全书》史部提要与《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差异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文渊阁《四库全书》史部提要与《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差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渊阁《四库全书》史部提要与《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差异(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渊阁?四库全书?史部提要与?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差异摘 要文渊阁?四库全书?史部提要与?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并非完全一致,其差异表现主要有体例不同、书名卷数不同、排序不一、评价不一,本文将其差异按成因进展分类,并进展简要分析。关键词?四库全书?;?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差异一、对象不同造成的差异对象不同造成的差异主要有两类。第一类:体例上的不同。?总目?凡例中明确规定:在提要之首,先云某朝某人撰,再详作者爵里生平,后点评文章得失。而阁本提要之首皆云“臣等谨案,某书多少卷,末尾皆云“乾隆多少年多少月恭校上,总纂官臣纪昀臣陆锡熊臣孙士毅总校官臣陆费墀,校之?总目?皆无此语。又?总目?凡例规定,如某人已

2、有某书被?总目?著录,那么不再详其爵里,仅云其有某书,已著录。校之阁本提要,那么与此不同。如?敬乡录?,阁本提要云:“元吴师道辑。师道字正传,婺州兰溪人,至治元年进士,仕至礼部郎中。2而?总目?仅云:“元吴师道撰。师道有?战国策校注?,已著录。3第二类:书名的不同。?总目?提要与阁本提要著录书名不一致者颇多。如阁本著录?前汉书?、?前汉纪?、?唐创业起居注?、?资治通鉴外纪?、?纲目分拾遗?、?九朝编年备要?、?资治通鉴前编?、?圣祖仁皇帝亲征平定朔漠方略?、?平定两金川方略?、?钦定剿捕临清逆匪纪略?、?钦定平定台湾纪略?、?钦定重订契丹国志?、?钦定重订大金国志?、?萧氏续后汉书?等。?总

3、目?那么依次著录为?汉书?、?汉纪?、?大唐创业起居注?、?通鉴外纪?、?纲目分补遗?、?宋九朝编年备要?、?通鉴前编?、?亲征朔漠方略?、?钦定平定两金川方略?、?钦定临清纪略?、?钦定台湾纪略?、?契丹国志?、?大金国志?、?续后汉书?等。通过两提要著录的书名,我们可以发现?总目?著录书名有从朔从省的特点。之所以产生以上提要体例和书名的不同,应是两书的对象不同所导致。?四库全书?在一部书校对完成后会撰写提要进呈乾隆帝御览批示,提要及书名较为严谨、庄重,而?总目?提要那么是将阁本提要聚集成目录,面向群众,并非专供一人,自然要将格式套语删除,也就导致了两者体例和书名上的出入。二、誊录手误造成的

4、差异誊录所造成的差异主要是个别字词和卷数的不同。四库馆负责誊抄的“誊录,前后达数百人之多,其抄录程度自然不一,且“誊录每日以致少一千字为限,为赶进度,不免有疏略之处。如阁本?新五代史?提要著录为七十四卷,而?总目?提要著录为七十五卷,检校原书实为七十四卷,疑?总目?提要在誊录之时将“四字误为“五字。又如阁本?钦定平定两金川方略?云:“臣等谨按?平定两金川方略?五十二卷,乾隆进凡,御制?序文纪略?一卷、?天章?八卷冠于前,臣工?诗文?八卷附于末。4而?总目?云:“臣等谨按?平定两金川方略?一百五十二卷,乾隆进凡,御制?序文纪略?一卷、?天章?八卷冠于前,臣工?诗文?八卷附于末。5笔者查原文为一百

5、五十二卷,?总目?提要无误,而阁本提要那么脱“一百二字。三、编排体系不一造成的差异?总目?提要排序与阁本排序之间也有些许出入。如阁本?滇考?排在?明史纪事本末?之前,与?总目?提要顺序相反。查?滇考?作者为顺治戊戌十五年进士,?明史纪事本末?作者为顺治丁亥四年进士,凡例云:“其余概以登第之年、生卒之岁为之排比。或据所往来倡和之人为次。无可考者,附本代之末。6馆臣在编修?四库全书?之始,其编排思想是比较朦胧的,并没有一个详细的、完好的编排体系。而经过长期的理论之后,在编?总目?时就有了明确的、完好的编排体系,如凡例所云:“至于列朝圣制、皇上御撰,揆以古例,当弁冕全书。而我皇上尊崇昭代。特命个从门

6、目,弁于国朝著述之前。7“诸书次序虽从其时代,至于笺释旧文那么仍从所注之书而不管作注之人。8四、不同编者导致的差异?四库全书?前后阅十年乃成,?总目?更是历十七年定稿,前后参与编修人员数不胜数。首先,编者的不同知识体系会导致提要评价上的差异。如阁本对?文献通考?以“特足千古为评,称别人续作为狗尾续貂,可见对其书极其重视。而?总目?提要那么用了许多纸墨论证书的得失,考察全书,善善恶恶,更加全面。又如阁本评价?唐创业起居注?云:“凡此之类,皆疑此书为得其实,未可与寻常稗史一概而论。9将其与“稗史相比较。?总目?那么云:“那么凡与?唐史?不同者,或此书反为实录,亦未可定也。10与正史相提并论,可见其

7、对该书史料可信性的肯定,两提要决非出自一人之口。再次,不同的编者对书籍卷数的统计方式不一。如阁本?史记疑问?提要著录为三卷,而?总目?提要著录为一卷。查阁本?史记疑问?分为上中下三部分,故可著录为三卷,亦可著录为一卷。又如?钦定石堡纪略?原文二十卷,冠有御制诗文。阁本提要著录时将御制诗文作为一卷著录为二十一卷,而?总目?提要未将御制诗文作为一卷仍著录二十卷。五、修改不同步造成的差异再如阁本?辽史?提要著录:“臣等谨案?辽史?一百十五卷。元托克托等书成。为本纪三十卷,志三十一卷,列卷四十五卷。16而?总目?提要著录:“?辽史?一百十六卷。元托克托等书成。为本纪三十卷,志三十一卷,表八卷,列传四十

8、六卷,?国语解?一卷。17其著录卷数差异在于“?国语解?一卷,按:?辽史?原附有?国语解?一卷,后删去,作?辽金元国语解?一书,阁本提要及时做了调整,而?总目?提要未及时修订。其中志十七分为上下两篇,计为两卷,志应该为三十二卷,两书提要均误。六、小结由于对象不同、誊录手误、编排体系不一、屡次修订、编者不同等原因,导致了?总目?提要与文渊阁?四库全书?提要之间在体例、卷数、书名、排序、内容等方面存在有大量的差异。正如余嘉锡先生所云:“古人集毕生精力,专著一书,其间抵牾尚不自保,况此官书,成于众手,迫之以期限,绳之于考成自不免因陋就简,仓促成篇。18笔者以为,对于如此卷帙浩博的丛书而言,有所抵牾在所难免。虽有差异,但?总目?提要与阁本提要分类体系一致,内容大同小异,思想大体相符。?总目?是在阁本提要根底上进展调整加工,修正阁本提要的些许错误,不涉及主要思想观点。在整个思想体系方面并没有大的打破,仍属于同一思想体系。对于其中的差异部分,我们在引用两种?四库?提要时需慎重对待,先进展比照,发现差异后结合相关的资料,严加考证。本文档【文渊阁?四库全书?史部提要与?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差异】更多文档欢迎访问wendang.chazidia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