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宽和增益带宽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09605491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6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带宽和增益带宽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带宽和增益带宽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带宽和增益带宽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带宽和增益带宽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带宽和增益带宽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带宽和增益带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带宽和增益带宽(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带宽和增益带宽2008 年 05 月 06日 星期二 13:01一、带宽的两种概念如果从电子电路角度出发,带宽(Bandwidth )本意指的是电子电路中存在一个固有通频带,这个概念或许 比较抽象,我们有必要作进一步解释。大 家都知道,各类复杂的电子电路无一例外都存在电感、电容或相 当功能的储能元件,即使没有采用现成的电感线圈或电容,导线自身就是一个电感,而导线与导线之间、导线与地之间便可以组成电容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杂散电容或分布电容;不管是哪种类型的电容、 电感,都会对信号起着阻滞作用从而消耗信号能量, 严重的 话会影响信号品质。 这种效应与交流电信号的频率成 正比关系,当频率高到一定程度、令

2、信号难以保持稳定时,整个电子电路自然就无法正常工作。为此,电 子学上 就提出了“带宽”的概念, 它指的是电路可以保持稳定工作的频率范围。 而属于该体系的有显示器 带宽、通讯 /网络中的带宽等等。而第二种带宽的概念大家也许会更熟悉,它所指的其实是数据传输率,譬如内存带宽、总线带宽、网络带 宽等等,都是以“字节 /秒”为单位。我 们不清楚从什么时候起这些数据传输率的概念被称为“带宽”, 但因业界与公众都接受了这种说法, 代表数据传输率的带宽概念非常流行, 尽管它与电子电路中“带 宽” 的本意相差很远。对于电子电路中的带宽,决定因素在于电路设计。它主要是由高频放大部分元件的特性决定,而高频电路 的设

3、计是比较困难的部分, 成本也比普通 电路要高很多。 这部分内容涉及到电路设计的知识,对此我们就 不做深入的分析。而对于总线、内存中的带宽,决定其数值的主要因素在于工作频率和位宽,在这两个领域,带宽等于工作频率与位宽的乘积,因此带宽和工作频率、位宽两个指标成正比。不过工作频率或位宽 并不能无限制提高,它们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我们会 在接下来的总线、内存部分对其作专门论述。二、总线中的带宽在计算机系统中,总线的作用就好比是人体中的神经系统,它承担的是所有数据传输的职责,而各个子系统间都必须籍由总线才能通讯,例如,CPU和北桥间有前端总线、北桥与显卡间为AGP总线、芯片组间有南北桥总线,各类扩展设备

4、通过 PCI、PCI-X 总线与系统连接;主机与外部设备的连接也是通过总线 进行, 如目前流行的 USB 2.0、IEEE1394 总线等等,一句话,在一部计算机系统内,所有数据交换的需求都必须 通过总线来实现!按照工作模式不同,总线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并行总线,它在同一时刻可以传输多位数据,好比是一 条允许多辆车并排开的宽敞道路, 而且它 还有双向单向之分; 另一种为串行总线,它在同一时刻只能传输 一个数据,好比只容许一辆车行走的狭窄道路, 数据必须一个接一个传输、 看起来仿佛一个长长的数 据串, 故称为“串行”。并行总线和串行总线的描述参数存在一定差别。对并行总线来说,描述的性能参数有以

5、下三个: 总线宽度、时钟频率、数据传输频率。其中,总线 宽度就是该总线可同时传输数据的位数,好比是车道容许并排行走 的车辆的数量;例如, 16 位总线在同一时刻传输的数据为 16 位,也就是 2个字节;而 32 位总 线可同时 传输 4个字节,64 位总线可以同时传输 8 个字节 显然,总线的宽度越大,它在同一时刻就能够传输更多的数据。不过总线的位宽无法无限制 增加。时钟频率和数据传输频率的概念在上一期的文章中有过详 细介绍,我们就不作赘述。它等于总线位宽与工作频率的乘积。 例如,总线的带宽指的是这条总线在单位时间内可以传输的数据总量, 对于64位、800MHz的前端总线,它的数据传输率就等于

6、 64bit X800MH右8(Byte)=6.4GB/s ; 32位、33MHzPCI总线的数据传输率就是 32bit X33MH右8=133MB/s 等等,这项法则可以用于所有并行总线上面一一看 到这里,读者应该明白我们所说的 总线带宽指的就是它的数据传输率, 其实“总线带宽”的概念同“电路 带宽”的原始概念已经风马牛不相及。对串行总线来说,带宽和工作频率的概念与并行总线完全相同,只是它改变了传统意义上的总线位宽的概 念。在频率相同的情况下,并行总线比串 行总线快得多,那么,为什么现在各类并行总线反而要被串行总 线接替呢?原因在于并行总线虽然一次可以传输多位数据, 但它存在并行传输信号间的

7、干扰现象, 频 率越 高、位宽越大,干扰就越严重,因此要大幅提高现有并行总线的带宽是非常困难的;而串行总线不存在这 个问题,总线频率可以大幅向上提升, 这样串行总线就 可以凭借高频率的优势获得高带宽。 而为了弥补一 次只能传送一位数据的不足,串行总线常常采用多条管线(或通道)的做法实现更高的速度管线之间 各自独 立,多条管线组成一条总线系统, 从表面看来它和并行总线很类似, 但在内部它是以串行原理运作 的。对这类总线,带宽的计算公式就等于“总线频率x管线数”,这方面的例子有PCI Express和HyperTransport,前者有x 1、x2、x4、x8、x 16 和x32 多个版本,在第一

8、代 PCI Express 技术当中,单通道的单向信号频率可达 2.5GHz,我们以X 16举例,这里的16就代表16对双向总线,一共64条线路, 每 4 条线路组成一 个通道,二条接收,二条发送。这样我们可以换算出其总线的带宽为2.5GHzX16/10=4GB/s (单向)。除 10是因为每字节采用10位编码。三、内存中的带宽除总线之外,内存也存在类似的带宽概念。其实所谓的内存带宽,指的也就是内存总线所能提供的数据传 输能力,但它决定于内存芯片和内存模组而非纯粹的总线设计, 加上地位重要,往往作为单独的对象讨论。SDRAMDDR和DD田的总线位宽为 64位,RDRAM勺位宽为16位。而这两者

9、在结构上有很大区别:SDRA、DDR和DDR的64位总线必须由多枚芯片共同实现,计算方法如下:内存模组位宽=内存芯片位宽X单面芯片数量(假定为单面单物理 BANK) ;如果内存芯片的位宽为 8 位,那么模组中必须、也只能有 8颗芯片, 多一枚、少一枚都是不允许的;如果芯片的位宽为 4位,模组就必须有 16颗芯片才行,显然,为实现更高 的模组容量,采用高位宽的芯片是一个好办法。而对RDRA来说就不是如此,它的内存总线为串联架构,总线位宽就等于内存芯片的位宽。和并行总线一样,内存的带宽等于位宽与数据传输频率的乘积,例如, DDR400 内存的数据传输频率为400MHz那么单条模组就拥有 64bit

10、 X400MH右8(Byte)=3.2GB/s的带宽;PC 800标准RDRA啲频率达到800MHz单条模组带宽为 16bit X800MH右8=1.6GB/s。为了实现更高的带宽,在内存控制器中使用双通 道技术是一个理想的办法, 所谓双通道就是让两组内存并行运作, 内存的总位宽提高一倍,带 宽也随之提 高了一倍!带宽可以说是内存性能最主要的标志,业界也以内存带宽作为主要的分类标准,但它并非决定性能的唯一 要素,在实际应用中,内存延迟的影响并不亚于带宽。如果延迟时间太长的话相当不利,此时即便带宽再 高也无济于事。四、带宽匹配的问题计算机系统中存在形形色色的总线,这不可避免带来总线速度匹配问题,

11、其中最常出问题的地方在于前端 总线和内存、南北桥总线和 PCI总线。前端总线与内存匹配与否对整套系统影响最大,最理想的情况是前端总线带宽与内存带宽相等,而且内存延迟要尽可能低。在 Pentium4刚推出的时候,Intel 采用RDRAMfe存以达到同前端总线匹配,但RDRAM成本昂贵,严重影响推广工作,Intel曾推出搭配PC133SDRA啲845芯片组,但SDRAM仅能提供1.06GB/S 的带宽,仅相当于400MHZ前端总线带宽的1/3,严重不匹配导致系统性能大幅度下降;后来,Intel 推出支持DDR266的845D才勉强好转,但仍未实现与前端总线匹配;接着,Intel将P4前端总线提升

12、到533MHz带宽增长至5.4GB/S,虽然配套芯片组可支持DDR333内存,可也仅能满足 1/2而已;现在,P4的前端总线提升到 800MH,z 而配套的 865/875P 芯片组可支持双通道 DDR400 这个时候才实现匹配的理想状态, 当然,这个时候继续提高内存带宽意义就不是特别大,因为它超出了前端 总线的接收能力。南北桥总线带宽曾是一个尖锐的问题,早期的芯片组都是通过 PCI 总线来连接南北桥,而它所能提供的带 宽仅仅只有133MB/S若南桥连接两个 ATA-100硬盘、100M网络、IEEE1394接口 区区133MB/S带 宽势必形成严重的瓶颈,为此,各芯片组厂商都发展出不同 的南

13、北桥总线方案,如 Intel 的 Hub-Link、 VIA的V-Link、SiS的MuTIOL还有AMD的HyperTransport 等等,目前它们的带宽都大大超过了133MB/S最高纪录已超过1GB/S,瓶颈效应已不复存在。PCI总线带宽不足还是比较大的矛盾,目前PC上使用的PCI总线均为32位、33MHz类型,带宽133MB/S而这区区 133MB/S 必须满足网络、硬盘控制卡(如果有的话)之类的扩展需要,一旦使用千兆网络,瓶颈 马上出现,业界打算自2004年开始以PCI Express总线来全面取代 PCI总线,届时PCI带宽不足的问题将 成为历史。五、显示器中的带宽以上我们所说的“

14、带宽”指的都是速度概念,但对CRT显示器来说,它所指的带宽则是频率概念、属于电路范畴,更符合“带宽”本来的含义。要了解显示器带宽的真正含义,必须简单介绍一下 CRT显示器的工作原理由灯丝、阴极、控制栅组成的电子枪,向外发射电子流,这些电子流被拥有高电压的加速器加 速 后获得很高的速度, 接着这些高速电子流经过透镜聚焦成极细的电子束打在屏幕的荧光粉层上,而被电子束击中的地方就会产生一个光点; 光点的位置由偏转线圈产 生的磁场控制, 而通过控制电子束的强弱和 通断状态就可以在屏幕上形成不同颜色、不同灰度的光点在某一个特定的时刻,整个屏幕上其实只有 一个点可以被电 子束击中并发光。 为了实现满屏幕显

15、示, 这些电子束必须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一个一个象 素点进行扫描,若要完成 800X600分辨率的画面显示,电子枪必须完 成800X600=480000个点的顺序扫 描。由于荧光粉受到电子束击打后发光的时间很短,电子束在扫描完一个屏幕后必须立刻再从头开始 这个过程其 实十分短暂,在一秒钟时间电子束往往都能完成超过 85个完整画面的扫描、屏幕画面更新 85 次,人眼无法感知到如此小的时间差异会“误以为”屏幕处于始终发 亮的状态。 而每秒钟屏幕画面刷新的 次数就叫场频,或称为屏幕的垂直扫描频率、以Hz (赫兹)为单位,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刷新率”。以800X600分辨 率、85Hz刷新率计算,电子枪在

16、一秒钟至少要扫描800X600X85=40800000 个点的显示;如果将分辨率提高到1024X768,将刷新率提 高到100Hz电子枪要扫描的点数将大幅提高。按照业界公认的计算方法,显示器带宽指的就是显示器的电子枪在一秒钟内可扫描的最高点数总和,它等于“水平分辨率X垂直分辨率X场频(画面刷新次数)”,单位为MHz兆赫);由于显像管电子束的扫描过程是非线性的,为避免信号在扫描边缘出现衰减影响效果、 保证图像的清晰度,总是将边缘扫 描部分忽 略掉,但在电路中它们依然是存在的。 因此,我们在计算显示器带宽的时候还应该除一个取值为 0.60.8 的 “有效扫描系数”,故得出带宽计算公式如下:“带宽=水平像素(行数)X垂直像素(列数)X场频(刷新频率)扫描系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