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考试题汇编复习进程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09602048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53 大小:1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考试题汇编复习进程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考试题汇编复习进程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考试题汇编复习进程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考试题汇编复习进程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考试题汇编复习进程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考试题汇编复习进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考试题汇编复习进程(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习资料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考试题汇编(一)阅读文言文,完成9-12 题。( 13 分)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于是入朝见威王,曰: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

2、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9请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4 分)( 1)形貌昳丽( 2)暮寝 而思之( 3)王之蔽 甚矣( 4)时时而间 进10请选出下列句中加点的“之”与“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中的“之”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3、(2 分)A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B朝廷之 臣莫不畏王C吾妻之 美我者D暮寝而思之11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 4 分)(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12齐威王善于纳谏的做法, 对于今天的人们又什么借鉴意义?请结合你身边的实例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3 分)(一) 9.( 1 )昳丽:光艳美丽( 2 )寝:寝,躺,卧(3 )蔽:蔽,蒙蔽,这里仅供学习与参考学习资料指受蒙蔽( 4 )间:间或,偶然10.B11. ( 1 )我与城北徐公相比哪一个美。( 2)满一年后,即使想说也没有什么可以进谏的了。12. 课文通过邹忌借用自己家庭亲友间的事情和切身感受,讽劝齐王纳

4、谏除弊的故事,从而说明国君必须广泛采纳各方面的批评建议,兴利除弊, 才可以兴国的道理。这个故事明确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一个人在受蒙蔽的情况下,是不可能正确认识自己和客观事物的。作为领导, 更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防止被一些表面现象所迷惑;不要偏听偏信,要广泛听取他人的批评意见,对于奉承话要保持警惕,及时发现和改正自己的缺点错误,不犯或少犯错误。(二) 2004 年四省(区)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试验区(山西省曲沃县、内蒙古乌海市海勃湾区、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宁夏自治区灵武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联考试卷比较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5 9 题。( 10 分)甲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5、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之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乙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

6、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5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 分)仅供学习与参考学习资料由此观之, 王之蔽 甚矣。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 先帝遗德。()6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2 分)7下列句中 “ / ”表示朗读时的停顿,其中读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1分)A臣 / 诚知不如徐公美B皆以 / 美于徐公C今齐 / 地方千里D先帝创业未半/ 而中道崩殂8劝说君主纳谏,使之广开言路,是甲乙文段共同的话题,但幼说方式各不相同,邹忌采用了 _ 的方式,诸葛亮采用了_ 的方式。受此启发,绿茵中学的学生想建议李校长开设“校长信箱”,假如你是学生代表,见到李校长后,你将要说的话是

7、:(不超过30 个字)( 3 分)9进谏难,需要勇气和智慧;纳谏也难,需要气度和胸怀。甲段中邹忌和齐威王,你更欣赏谁?请简述理由。 (4 分)(二) 5受蒙蔽;发扬光大。(2 分,一词1 分。)6 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想有求于我,所以,都认为我比徐公漂亮。(2 分)7 C。( 1 分)8 委婉劝说(口头劝说类比、隐喻、婉谏),直接劝说(书面劝说直谏),后一空略。(3分,一空 1 分。)9 邹忌:有勇气;说话讲究技巧;忠诚;有自知之明等。齐王:胸怀宽广;虚心纳谏;有富国强兵的愿望等。(2 分)(三) 2005 年浙江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国家级实验区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16联系学过

8、的课文,解释下面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4 分)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臣诚 知不如徐公美()尝求 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今诚 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17写出下列句中加点的“之”所指代的内容。(2 分)与坐谈,问之客曰:孰视之 ,自以为不如:18邹忌认为“王之蔽甚矣”的原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3 分)(三)( 11 分) 16 ( 4 分)索求探求确实如果17 ( 2 分)自己与徐公哪个更美的问题;徐公仅供学习与参考学习资料18 (3 分)因为:其一,齐国是一个大国,齐王位高权重;其二,齐王身边的人偏爱或者害怕齐王;其三,举国上下的人都对齐王有所求。(答对一点得1

9、 分,抄原文扣2 分)(四)江苏省扬州市2005 年(课改区) 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1 14 题。( 14 分)【甲】(邹忌)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乙】帝(唐太宗)尝作宫

10、体诗,使世南(虞世南)赓(g ng ,连续)和( h ,照别人诗词格律或内容写作诗词)。世南曰:“圣作诚工(精巧),然体非雅正。上(皇上)之所好( h o ),下必有甚者,臣恐此诗一传,天下风靡。不敢奉诏。”帝曰:“朕试卿耳!”赐帛五十匹。帝数出畋(ti n 打猎)猎,世南以为言(对此提出批评),皆蒙嘉(赞美)纳(采纳)。1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在文中的意思。(4 分)臣之妻私 臣()面刺 寡人之过者,受上赏()能谤讥 于市朝()上(皇上)之所好,下必有甚者()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字的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 分) )A、由此观之投诸渤海之尾(愚公移山)B、皆以 美于徐公以其境过清,不

11、可久居(小石潭记)C、乃下令:“群臣吏民 。”乃重修岳阳楼(岳阳楼记)D、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 王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 树醉翁亭记)1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两个句子。(4 分)臣诚知不如徐公美。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仅供学习与参考学习资料14、甲乙两文写的都是臣子向君王进谏并被采纳的故事,这两位臣子的进谏方式有什么不同?现实生活中如果要向同学提意见,你认为应该用什么方式?为什么?(4 分)(四) 11 偏爱,指责,讽刺,爱好、喜好(计4 分,每小题1 分)。12 C( 2 分)13 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漂亮。这就是所谓在朝廷上战胜别国(或这就是 (人们)所说的在朝廷上就能战胜别的国家的事情。

12、)(计4 分,每题2 分)。14 第一问, 邹忌是设喻 (委婉) 进谏,虞世南是直言进谏。( 2 分,每点 1 分。)第二问, 关键是考虑提意见的效果,围绕这个中心选择恰当的方式;选择时应该考虑到对象的性格、提意见的场合等相关因素。(2 分。)(五) 2005 年吉林省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回答问题。(15 分 )7本文选自,文章题目中“讽”意思是。(1 分)8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2 分 )邹忌修 八尺有余 () 朝服 衣冠 ()私我也()王之蔽甚矣()9请就课文第二自然段的内容或写法写一段评注性的文字。(3 分 )10面对妻、妾、客的不同程度的赞美,邹忌从“不自信”到“暮寝而思之”,反映出他怎样的品质 ?(3 分)11威王一“善”,政局迥异,初时“门庭若市”,后来“无可进者”,请根据“无可进者”写出“门庭若市”的反义成语。“门庭若市”体现了威王的“广开言路”,在我们学过的古文中,还有哪一篇文章也提到了“广开言路”的问题?(2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