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达州专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8美丽的颜色教案人教版(02)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09601894 上传时间:2023-08-3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达州专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8美丽的颜色教案人教版(02)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最新达州专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8美丽的颜色教案人教版(02)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最新达州专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8美丽的颜色教案人教版(02)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最新达州专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8美丽的颜色教案人教版(02)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最新达州专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8美丽的颜色教案人教版(02)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达州专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8美丽的颜色教案人教版(0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达州专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8美丽的颜色教案人教版(0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教学资料部编版初中语文8.美丽的颜色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居里夫人工作的环境和提取镭的过程,感受居里夫人的艰辛与快乐。2.分析居里夫人的性格特点。3.体会文中多处引用居里夫人的话的作用。过程与方法通过默读、批注等多种方法来理解作品的内容及作者的情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居里夫人对科学的热爱之情和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学习重点分析居里夫人的性格特点。学习难点感悟居里夫人对科学的热爱之情和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学法指导朗读法、引导法、讨论交流法。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环节一新课导入前段时间,我们学习了一篇消息,题目是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诺贝尔奖是科学界的最高荣誉。那么,大家知不知道世界上第一

2、位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是谁?对,她就是著名的居里夫人。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美丽的颜色,了解居里夫人提炼出镭的过程,感受这位伟大的科学家的人格魅力。环节二自主学习环节二自主学习一、 助学资讯1.作者简介艾芙居里(1904-2007),法国科学家比埃尔居里与玛丽居里的小女儿。法国作家,优秀的音乐教育家和人物传记作家。曾撰写其母传记居里夫人传。2.背景链接玛丽居里(1867-1934),法国著名科学家。1867年出生在波兰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因嫁给法国科学家比埃尔居里,故称居里夫人。1898年在和丈夫共同努力下,发现了新元素钋,同年又发现了镭。1903年居里夫妇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1906年,

3、比埃尔居里遭遇车祸不幸身亡,居里夫人接替丈夫的职位,成为巴黎大学第一位女教授和法国科学院第一个女院士。1911年,居里夫人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由于长时间接触放射性物质,1934年7月3日,这位人生中充满了艰辛和荣誉的居里夫人最终因恶性贫血而去世。二、 字词积累简陋(lu) 炽热(ch) 猝至(c) 窒息(zh) 吹嘘(x)咽喉(yn) 触目(ch) 踱步(du) 镭(li) 沥青(l) 骤雨(zhu)荧光(yn) 轮廓(ku)钋(p)炽热:温度高,极热。 猝:突然。窒息:因缺氧或呼吸系统障碍,导致呼吸困难,甚至停止呼吸。吹嘘:夸张地宣扬。筋疲力尽:形容非常疲乏,一点力气也没有了。和颜悦色:脸色和

4、蔼喜悦,形容和善可亲。小心翼翼:形容谨慎小心,一点不敢疏忽。三、 整体感知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思考本文记述了一件什么事情?本文记述了居里夫妇在棚屋里用四年时间提取镭的过程。2.速读课文,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第一部分(1-7):叙述了居里夫妇极端艰苦的工作条件。第二部分(8-19):具体叙述了居里夫人制炼、分离镭这种工作的艰苦与困难,表现了她热爱科学、痴迷科学,献身科学的伟大精神。第三部分(20-26):写在居里夫妇的不懈努力下,一个新的元素镭被发现了。3.通读全文,思考用“美丽的颜色”作为文题,有什么好处?“美丽”是本文的主线,既指发现的“镭”的颜色的美丽。同时,“美丽”还是

5、居里夫人端庄形象的象征,更是她所体现的坚定执着、淡泊名利、刚毅顽强、为科学献身的精神的象征。环节三合作探究环节三合作探究一、深层探究1.作者着重抓住了居里夫妇工作情景的哪些特点进行叙述的?(“极端的艰苦”和“极大的快乐”。)(1)“极端的艰苦”是指哪些方面?请同学们在书上画出体现艰苦的语句。工作条件艰苦:实验室是棚屋,冬冷夏热,漏雨,取暖的只是一个炉子。试验工作艰难:“烟刺激眼睛和咽喉”“搬运容器”“移注溶液”“连续几小时搅动”“镭要保持它的神秘性”“一个人就是一家工厂”(2)“极大的快乐”体现在哪些方面?请同学们跳读课文加以概括。毫不妥协“工作日变成了工作月,工作月变成了工作年。”顽强乐观“

6、觉得冷的时候,我们在炉旁喝一杯热茶,就又舒服了。”全身心投入“只见很少的几个人”“在黑板前谈话”热爱科学“被新领域吸引住了”“谈的总是他们所迷恋的镭”执着追求“走进他们的领域,走进他们的梦境”2.细读课文,分析居里夫人的形象特点。明确:居里夫人是一个热爱科学的人,“工作日变成了工作月,工作月变成了工作年,比埃尔和玛丽并没有失掉勇气。这种抵抗他们的材料迷住了他们。”“迷住”一词突出表现了居里夫人对科学的痴迷和挚爱。“她小心翼翼地走上前去找,找到一张有草垫的椅子,坐下了。在黑暗中,在寂静中,两个人的脸都转向这些微光,转向这射线的神秘来源,转向镭,转向他们的镭!玛丽的身体前倾,热切地望着,她此时的姿

7、势,就像一小时前在她睡着了的孩子床头看着孩子一样。”“前倾”“热切”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居里夫人对镭的迷恋。居里夫人是一个不怕困难的人,“最困难的,或者说几乎不可能的,乃是离析这极小含量的物质,使它从与它密切混合着的杂质中分离出来。”居里夫人选择最困难的工作,付出艰苦的劳动。居里夫人是一个持之以恒、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人,“工作日变成了工作月,工作月变成了工作年。”在这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中,居里夫人终于提炼出了镭。3.本文在叙事的同时,还多次引用居里夫人自己的话:比如“我们没有钱,没有实验室”“然而我们生活中最美好而且最快乐的几年”“感谢这种意外的发现”等等。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文章在叙事的同时,多次

8、引用居里夫人自己的话,补充了历史细节。展示出传主的心理感受,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变换了文章的叙述节奏,使行文更加生动灵活,跌宕生姿。二、语言赏析1.玛丽居里现在又要在一个残破的小屋里,尝到新的极大的快乐了。突出这种快乐是达到顶点的快乐。2.这是一种奇异的新的开始,这种艰苦而且微妙的快乐,两次都挑选了最简陋的布景。“微妙”是深奥玄妙的意思,在这里修饰“快乐”,说明这种快乐的非凡、深远,其意义是不可言尽的。3.穿过院子,比埃尔把钥匙插入锁孔,那扇门嘎嘎地响着,他们走进他们的领域,走进他们的梦境。“领域”这里指他们的学术范围,“梦境”又将其形象化,将其比喻为美妙的境界,这就将居里夫妇这种爱科学的情怀

9、又一次显现出来。4玛丽的身体前倾,热切地望着,她此时的姿势,就像一小时前在她睡着了的孩子床头看着孩子一样。体现出人物痴迷于科学,面对研究的成果内心无比的快乐和幸福。三、探究写法1. 生动细致的描写叙述。本文最大的写作特色是生动细致的描写叙述。如对残破的棚屋的描写,从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天气和简陋的设备进行的描写,从而反映出工作条件的艰苦,衬托出人物热爱科学、沉醉痴迷科学甚至献身科学的精神。再如对人物的深入细致的描写,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神态进行深入细致的刻画,从而表现出人物的伟大品格。2. 恰当、得体的引用。本文多处引用居里夫人自己的笔录,一方面增强了文中词的可信度,真实性,别一方面更直接

10、地表现了居里夫人的内心世界,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环节四归纳点拨文章主旨这篇文章记述了居里夫妇在棚屋中用四年时间提取镭的过程。作者像一个摄影师,充满感情地将一个个镜头展示出来。我们仿佛置身于那残破的棚屋。看到居里夫妇辛苦忙碌的身影,感受到科学发现的艰辛,也领略到科学家的坚守与乐观。教学板书美 简陋的 条件艰苦丽 旧棚屋 的 精力全用在工作上 科学发现的艰辛颜 居里夫妇 科学家的坚守与色 忙碌的身影 提取镭乐观发现镭闪耀着美丽的颜色环节五拓展延伸1.你读过有关居里夫人的其他作品吗?你觉得居里夫人成功的主要秘诀是什么?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在了解了居里夫人的光辉一生以后,我们从中得到的教益和启迪是深刻

11、而广泛的。第一,处于困境的人们,只要意志坚强,不畏艰难,勤奋学习,勇于攀登,胜利与成功之路是可以走通的。第二,要接受和支持新生事物,要用创新精神去从事科学研究和其他一切工作,并且要有百折不挠的毅力和勇气去完成它。第三,在科学的道路上,有时可能会遇到不应有的压抑和歧视,但只要有信心,有脚踏实地的忘我工作精神,保守的枷锁和禁锢是可以打破的。第四,在科学研究和其他工作中,一定的物质条件是必要的,但是更重要的是要自己动手,自力更生地去创造条件,永远保持艰苦奋斗的精神。2.建议阅读:三克镭跨越百年的美丽居里夫人与镭的发现悼念玛丽居里等。教学反思本课教学先从诺贝尔奖来引导学生认识居里夫人,再通过反复研读课文,加深同学们对课文的理解,使得居里夫人这一人物形象由抽象变为具体。由于进度问题,对课文中的一些字词并未花太多时间去研究,以后应注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