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梁施工组织设计论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09597446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 页数:57 大小:930.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连续梁施工组织设计论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连续梁施工组织设计论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连续梁施工组织设计论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连续梁施工组织设计论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连续梁施工组织设计论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连续梁施工组织设计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连续梁施工组织设计论(5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章 绪论1.1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桥梁是陆路交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交通运输的咽喉。因此,确保桥梁安全、可靠是公路、铁路能否全线正常运营的关键。桥梁的建设者们(设计人员、施工人员、管理人员)为此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在大规模的基本建设中,由于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在桥梁的设计、施工和使用过程中,难免会存在或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和隐患,其中桥梁工程质量事故最常见、最严重。它不仅会影响生产、延误工期、造成工程费用超支,影响正常运输,还会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灾难和损失。作为一名桥梁的建设者,肩负着设计好、建设好、管理好桥梁的重任。如何认识、了解、分析、预防和处理桥梁建设中的各种质量问题,是摆在每一个桥

2、梁建设者面前的重要课题。它不仅是建设者素质和技术水平的标志,是提高企业市场信誉使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立于不败的重要保证,更是搞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本课题试图通过查阅、分析和研究大量的桥梁病害与事故的统计资料,并结合一定的实践经验,了解桥梁工程事故的特点及分类;对桥梁工程事故进行分析,研究其防治措施,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更好地为桥梁建设服务。1.2桥梁工程质量事故的特点及危害(1)特点严重性。工程质量事故有的会影响施工顺利进行,如钻孔灌注桩施工中,掉钻事故的发生,直接导致钻孔施工的中断;有的给工程留下隐患或缩短结构物的使用年限,最为严重的是造成人员伤亡和巨大的经济损失。所以,对已发现的工程质量事故决

3、不能掉以轻心,务必及时进行分析,作出正确的结论,提出恰当的处理措施。隐蔽性。桥梁的施工过程很复杂,尤其水下施工和基础施工,由于水文地质的情况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地质复杂地区的基础施工难免与勘察设计时的情况不一样,一旦发生事故,我们不能直接接触到事故的具体情况,只能用经验和施工技术来判断发生了什么事故,例如:塌孔,岩溶地区的钻孔,灌注水下混凝土等,只能用施工中的其它因素来判断施工是否正常,所以,事故的隐蔽性是施工事故的重要特点,没有一定的施工经验就很难及时处理隐蔽事故的发生。复杂性。为了满足各种特定的使用功能要求,适应自然环境的需要,桥梁结构种类繁多;同一类桥梁,由于地区不同,施工条件不同,可形

4、成诸多复杂的技术问题。尤其需要注意的是,造成质量事故的原因错综复杂,同一形态的事故,其原因有时截然不同,因此处理方法也不同。此外,在使用中,也存在各种问题,所有这些复杂的因素,必然导致工程质量事故的性质、防止和处理都很复杂。如梁体上的裂缝,原因很多,可能是设计构造不良,或计算错误,或地基沉降过大,或温差和干缩太大,也可能是材料的质量问题,或施工质量低劣,以及周围环境变化或使用不当等等诸多原因中的一个或几个造成的。突发性。这里的“突发”指事故发生的具体时间不确定,事故的种类也不确定。如用导管灌注水下混凝土施工中,很难预料什么时间发生导管进水,还是埋管事故。因此,这就要求施工前应做好应付各类事故发

5、生的准备工作,以便事故突然发生,措手不及,延误处理事故的最佳时间。可变性。工程中的质量事故多数是随时间、环境和施工情况而发生变化的。例如:在钢筋混凝土梁上出现的裂缝,其数量、长度和宽度都随着周围环境的温度、湿度和负荷而变化,甚至有的细微裂缝也可能逐步发展成构件的断裂。因此,一旦发现工程有质量问题,就应及时调查、分析,做出判断,进行处理。可预防性。既然是事故,它就与人的本来意愿相违背,就会有与初始设想不一致的条件发生,这就是原因。在施工过程中,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有施工顺序错误,如后张预应力施工中,预应力筋张拉不是对称进行,就可能造成构件旁弯或裂缝;施工结构理论错误,如模板支撑构件强度

6、不足,造成模板工程倒塌;施工技术管理问题,如施工技术人员业务素质不高,也导致一些不应发生的事故;操作质量低劣,如混凝土养护不当,造成强度不足等等。只要杜绝上述原因发生,就有可能避免工程事故。例如:钻孔灌注桩在施工中事故很多,据统计,施工桩总数的5%的桩有质量事故发生,但在芜湖长江大桥桩基施工中,由于技术措施得当,管理到位,所有桩无一断桩事故发生。因此,制定正确的技术方案,提高全体施工人员的素质,加强管理,责任到人,全面预防质量事故的发生是有可能做到的。(2)危害工程质量事故会影响施工的顺利进行,如钻孔灌注桩的施工中发生掉钻事故会直接导致施工的中断。工程施工质量事故会给工程留下隐患或缩短结构的使

7、用年限,例如预应力施工造成的裂缝会加快结构物的老化。最为严重的事故是造成人员伤亡和巨大的经济损失,如桥梁墩台的倾倒,断梁,坍塌等。所以说对已发生的事故的分析决不能掉以轻心,务必及时进行分析,作出正确的结论,总结切实的防治措施。1.3桥梁工程事故处理的一般步骤处理事故的一般工作程序如下:事故调查;(1)事故原因分析;(2)事故调查报告;(3)处理前复查;(4)处理方案;(5)处理设计;(6)施工方案;(7)施工;(8)检查验收;(9)结论。事故调查内容包括勘察、设计、施工、使用以及环境条件等方面的调查,应掌握工程情况、事故情况,并对图纸、资料(包括设计图纸和说明书、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勘察报告、建

8、筑材料的出厂合格证和实验报告、施工中的各项原始记录和检查验收记录,如施工日志、打桩记录、混凝土施工记录、预应力张拉记录和隐蔽工程检查证等)进行检查,此外,在使用阶段发生的质量事故,还应对使用情况进行调查。事故原因分析应建立在事故调查的基础上,其主要目的是分清事故的性质、类别和危害程度,同时,为事故的处理提供必要的依据。因此,原因分析是事故处理工作程序中的一项关键性工作。处理方案应根据事故调查情况和事故原因分析综合确定,同一类型和同一性质的事故可选用不同的处理方案,应遵循各项原则和要求,尤其应重视工程实际条件,以确保处理工作顺利进行和处理效果。事故施工处理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9、进行,认真编写施工方案和施工组织设计,对施工工艺、安全、质量等提出具体措施,进行技术交底,并应加强对施工操作质量检查,尤其应检查接点和新旧部分连接的质量。事故处理工作完成后,应根据规范和设计要求进行检查、验收,为确保处理效果,需做必要的试验、检查工作,如混凝土铅芯取样,混凝土密实性和裂缝修补效果检查等。第2章 基础在施工及使用中常见病害及处理2.1基础在施工过程中的常见病害 浅平基.1基坑浸水(1)现象 基坑开挖中或基坑开挖后,被地下水或地面水淹没基坑槽底。(2)原因 基坑开挖时,防水、排水设施没有考虑或考虑不周;或开挖前,没有进行人工降水,以及人工降水失效,造成基坑浸水。(3)预防措施开挖基

10、坑前,在基坑周围的场地上,设置排水系统,截流地面水,防止地面水流入基坑;在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需在地下水位以下挖土,可以采用明排水和三级深度挖土法挖基坑。即挖土深度、排水沟和集水井始终保持三级深差,每级深差一般为20 cm -50cm。开挖时,先从标高最低处开始,并在最低处设置集水井。(如图2-1示) 图2-1基坑开挖示意图如果基坑开挖后,不能立即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时,可以在基坑设计标高之上预留15cm-30cm厚的一层土不挖,待下一工序开始前,再人工开挖至槽底的设计标高。(4)应对措施已经浸水的基坑,要立即查找造成水浸的原因,并针对原因,采取有效措施消除故障,将水排净。未排净前,不得有人和设

11、施扰动基底土,待晾晒后再用地基处理方法进行处理。非粘质土地基晾晒后,地基土无扰动,可以不进行处理 。.2浅基基坑槽底超挖(1)现象 基坑槽底部分或全部开挖深度超过设计深度。(2)原因 采用机械开挖时,施工现场未设专人盯测槽底标高,造成基坑槽底超挖,简称基底超挖。(3)预防措施机械开挖时,槽底的控制标高应比设计标高提高15cm-30cm,机械挖完后,再用人工清槽;改进机械挖土的铲斗,减小斗齿扰动土的厚度,相应减小槽底的预留厚度,配合专人,随挖随按槽底的设计标高进行人工清槽。(4)应对措施清除超挖部分的松土,按软弱地基进行处理。 .3基坑回填土沉陷(1)现象 桥梁基础等部位的基坑,回填土填筑后发生

12、下沉,产生地面凹陷、开裂等现象。(2)原因基坑溜土坡脚清理不彻底。尤其用机械或汽车往坑内运土或倒土时,坑内人工劳力少,采用简单的夯实机具,造成供土和夯实进度比例失调,从而产生遗漏夯实或夯实不足;基础结构物与基坑壁之间的肥槽过窄,无法用机具夯实,使夯实度不能达标;违反操作规程,带水回填,或者使用推土机推土进入基坑,造成填土不分层压实,超厚填土等现象;基坑肥槽内存在的保温草帘、木块、草袋等杂物清理不彻底,土回填后杂物腐烂而沉降;填方土的含水量与最佳含水量相差悬殊,尤其土过湿难于压实而沉降。(3)预防措施严格执行施工技术规范的有关条款,认真作好土方回填的防水、排水工作,杜绝带水回填;严格掌握填土摊铺

13、的分层厚度,确保充分压实;在施工方案中,预先安排好回填工作的流水步距,调配好与填筑工程量相适应的人力和机械设备,协调好填筑和压实的进度。填土前,必须检查填土土源的土质和含水量的情况。根据土的含水量,在施工方案和技术交底中,明确相应采取的措施,并在施工中从严掌握。如填土含水量过大,可以根据施工进度缓急,采用晾晒或掺石灰粉等不同处理方法。如填土含水量过小,可在摊铺时撒水,待含水量接近最佳含水量时,再压实。必须认真按操作规程把填土范围内的各种杂物及淤泥等清理干净;严禁带水回填。(4)应对措施当回填土的沉陷影响到结构物的正常使用时,如果仅仅是使桥头锥坡、护坡开裂、变形,那就待沉陷基本稳定后,对破损的浆

14、砌进行修补;如果已威胁到墩台的稳定性时,那就必须对基础进行加固。.4流沙(1)现象 开挖基坑时,遇粉、细砂层,由于排水方法不当,粉土粒、细砂粒随抽水而发生“浮扬”状态,前一天挖至设计标高,第二天基底又在设计标高以上,造成基底土层上涌 ,基坑周围坍陷。 图2-2流沙现象示意图(2)原因由于地质资料不清,不知有粉细砂夹层,采取集水坑排水法。在排水的过程中,坑外的水流经过板桩底端从下向上流进集水井,水对土粒施加一种向上 的渗透力,超过了坑底下地基土在水中的浮密度时,土粒被向上的水流“冲”起来,使坑底土挖后回涌。基坑周围,由于其深层土粒流走,产生空隙而沉陷。(3)预防措施开挖基坑前,通过熟悉设计资料及

15、实地探勘访问,尽量详细摸清该处地质、水文情况,然后采用恰当的排水方式,如井点排水或改变为水下施工。(4)应对措施主要是减小或平衡动水压力或在动水压力下,使坑底的土粒稳定,不受水压干扰。常用的处理措施方法有:安排在全年最低水位季节施工,使基坑内动水压减小;采用水下挖土,不抽水或少抽水,使坑内水压与坑外水压相平衡或缩小水头差;采用井点降水,使水位降至基坑底0.5m以下,使动水压力的方向朝下,坑底土面保持无水状态;沿基坑外围四周打板桩,深入坑底下面一定深度,以阻挡坑外水向坑内压入,减小动水压力;采用帷幕法施工;往坑底抛大石块,增加土的压重和减小动水压力,同时组织快速施工;当基坑面积较小,也可采取在四周设钢板护筒,随着挖土不断加深,直到穿过流沙层。说明:所谓井点法就是使水由基坑内向外流入事先埋入的井点管的滤管,然后用泵将水从滤管中抽走。由于滤管周围在埋设时,设有反滤层,不会造成粉、细砂流动,从而消除了发生流沙的可能性。所谓帷幕法是指硅化法、旋喷桩法、地层冻结法和压浆法的运用.5基础顶面高程失控(1)现象 基础顶面部分点或全部点的标高高于设计值,并超过10cm。(2)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