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寄生虫学和寄生虫检验教学大纲最新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09597435 上传时间:2022-08-2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床寄生虫学和寄生虫检验教学大纲最新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临床寄生虫学和寄生虫检验教学大纲最新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临床寄生虫学和寄生虫检验教学大纲最新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临床寄生虫学和寄生虫检验教学大纲最新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临床寄生虫学和寄生虫检验教学大纲最新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临床寄生虫学和寄生虫检验教学大纲最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床寄生虫学和寄生虫检验教学大纲最新(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临床寄生虫学和寄生虫检验教学大纲学 时: 总学时72 (理论学时:36 实验学时:36)学 分: 3.0适用专业: 医学检验本科教 材:沈继龙主编,临床寄生虫学和寄生虫检验,第一版人民卫生出版社一、 课程的性质与任务临床寄生虫学(clinical parasitology)是医学检验专业主要的专业课程之一。是研究与疾病有关的寄生虫与人体之间相互作用以及寄生虫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规律的科学,是临床医学的重要课程之一。学习寄生虫检验的目的是根据寄生虫的形态、生活史(生态)、致病机制、流行规律和免疫遗传特征等,利用各种检测技术,对寄生虫感染进行病原的或者辅助的诊断,从而使患者得以及时准确的治疗,有效

2、地控制寄生虫病的流行,保护人类健康。学习临床寄生虫学和寄生虫检验的基本任务是:1、掌握寄生虫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2、掌握寄生虫病的病原体形态特征和临床特点;3、掌握病原学诊断的途径和基本技能与方法;4、熟悉寄生虫检验新技术和新方法。通过本课程学习,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临床实践技能,为学生以后从事临床检验工作并对临床检验结果的正确分析打下坚实基础,使学生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思维分析能力和对寄生虫病诊断及防治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一定的科研能力。二、考核方式:理论考试:期末考试,笔试,闭卷, 100 分记,占总成绩 70% ;实验考试:期末考试,动手操作, 100 分记,

3、占总成绩 20% ;平时考核:以平时上实验课次数及实验效果记分,以10分记(每次1分),占总成绩 10%。三、教学课时分配:在编写教学大纲时,充分注意加强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加强临床动手能力的培养。在教学内容上合理选择和安排了讲授和实验内容。课程总学时72学时,3学分,理论课(36)与实验课(36)之比为1:1。人体寄生虫学教学学时分配章 节授课内 容学 时1总 论32寄生虫检验和培养技术23蛔、鞭、蛲、钩、旋、丝84肝、姜、肺、血85带绦虫26杜、蓝、阴、疟原虫、机会原虫97昆虫概述、蚊、蝇、疥螨4合计36第一章 总 论目的要求熟悉和了解临床寄生虫学基本概念,临床寄生虫学在医学中的地位

4、,学习医学寄生虫的目的和任务。了解寄生虫对人类的危害,寄生虫病在世界范围内的流行状况,热带病特别规划防治的7类寄生虫病。寄生虫病对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我国寄生虫病防治所取得的成就,我国寄生虫病的现状及所存在的问题。教学难点我国寄生虫病的现状及存在问题,食源性寄生虫病。教学内容理论讲授:寄生虫对人类的危害,寄生虫病在世界范围内的流行状况,寄生虫病对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我国寄生虫病防治所取得的成就,我国寄生虫病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第一节 寄生现象与寄生虫病目的和要求掌握:寄生现象,寄生虫与宿主类别,寄生虫生活史。了解:寄生虫的分类。寄生虫对寄生生活的适应性变化。教学难点寄生现象,寄生虫与宿主

5、的概念。寄生虫类型:机会致病寄生虫;宿主的类型:转续宿主。生活史类型:直接型和间接型。教学内容理论讲授:互利共生、片利共生、寄生生活。寄生虫类型:体外、体内寄生虫,专性寄生虫,兼性寄生虫,偶尔寄生虫,机会致病寄生虫等,宿主类型:中间宿主、终宿主、储蓄宿主、转续宿主的概念。寄生虫的分类。寄生虫生活史类型:直接型和间接型。寄生虫对寄生生活的适应性变化:形态变化、幼体增殖现象。第二节 寄生虫的基本特征及分类目的和要求了解寄生虫的分类命名规则。第三节 寄生虫和宿主的相互作用目的和要求掌握:寄生虫对宿主的作用、宿主对寄生虫的影响;寄生虫和宿主的相互作用的转归。熟悉、了解寄生虫感染免疫的特点。教学难点寄生

6、虫对宿主的影响:毒性作用,免疫病理;寄生虫和宿主的相互作用的转归。带虫免疫,伴随免疫;免疫逃避。教学内容理论讲授:寄生虫对宿主的影响:夺取营养、机械性损害、毒性作用、免疫病理。宿主对寄生虫的影响。寄生虫和宿主的相互作用的转归。寄生虫感染免疫的特点:先天性免疫、获得性免疫(带虫免疫,伴随免疫);寄生虫抗原:抗原种类、循环抗原;免疫逃避:抗原改变、抗原伪装、免疫抑制、组织学隔离;免疫致病:型、型、型、型。第四节寄生虫病的流行与防治目的和要求掌握:寄生虫病的特点及临床表现;寄生虫病流行的基本条件和特点。了解:我国寄生虫病的流行趋势和防治对策。教学难点寄生虫病的特点及临床表现;寄生虫病流行的基本条件和

7、特点。教学内容理论讲授:寄生虫病的特征:慢性感染和再感染;急性感染的特殊性;多寄生现象;过敏反应;幼虫移行症、异位寄生。隐性感染和机会性致病。临床表现:发热、腹泻、贫血、营养不良和发育障碍、过敏反应、肝肿大、脾肿大、嗜酸粒细胞增多等。传染源(人或动物),传播途径(经土壤传播,经水传播,经食物传播,经人体接触传播,经媒介昆虫传播,经空气传播,经动物传播),易感人群。寄生虫病的流行因素:自然因素、社会因素。流行特点:地方性、季节性、自然疫源性(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寄生虫病的流行趋势和寄生虫病的防治对策: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第五节 寄生虫感染的诊断目的和要求掌握:寄生虫感染的实验

8、室诊断的方法。熟悉:寄生虫感染的临床诊断思路。第二章 消化道寄生虫第一节 似蚓蛔线虫 (Ascaris lumbricoides)目的要求掌握:蛔虫成虫的基本外形特征及虫卵的形态结构,生活史、致病机制与临床表现、实验诊断。熟悉:流行与防治。教学难点受精与未受精蛔虫卵的形态区别,蛔虫生活史及其致病(并发症)。教学内容理论讲授:形态:成虫、虫卵(受精卵、未受精卵、脱蛋白质膜卵的形态结构)。生活史:成虫寄生部位,感染方式,感染阶段,幼虫移行过程。幼虫致病作用;成虫致病作用:夺取营养及毒素作用,异位寄生所致并发症。实验诊断:直接涂片法,浮集法,沉淀法。流行与防治:分布,流行因素;卫生宣教,粪便管理,饮

9、食卫生,治疗患者。实验观察并掌握:蛔虫成虫、虫卵及相关标本;病原学诊断方法。第二节 毛首鞭形线虫 (Trichuris trichiura)目的要求掌握:鞭虫成虫、虫卵的形态结构。生活史及致病,病原学诊断。熟悉:鞭虫流行与防治。教学难点鞭虫生活史及致病。教学内容理论讲授:鞭虫成虫、虫卵的形态。生活史:成虫寄生部位,感染方式,感染阶段。致病,诊断:直接涂片法。流行与防治同蛔虫。实验观察并掌握:鞭虫成虫、虫卵及相关标本;诊断方法同蛔虫。第三节 蠕形住肠线虫 (Enterobius vermicularis)目的要求掌握:蛲虫成虫、虫卵的形态、生活史、致病机制与临床表现、实验诊断。熟悉:其流行情况、

10、防治原则。教学难点生活史与致病的关系,实验诊断,传播与流行特点。教学内容理论讲授:蛲虫成虫、虫卵的形态,生活史:成虫寄生部位、生活时间、产卵方式、感染方式。致病:肛门搔痒,消化道症状,女性生殖器官炎症。实验诊断:肛门周围检查虫卵(透明胶纸法,棉纤拭子法)及检查成虫。传播与流行特点:分布,感染方式。防治原则。实验观察并掌握:蛲虫成虫及虫卵形态;病原学诊断方法。第四节 钩虫 (Hookworm)目的要求掌握:钩虫种类,十二指肠钩虫和美洲钩虫成虫的形态特征,虫卵的形态结构,生活史基本发育过程,生活史与致病的关系,特别是成虫期致病。熟悉:病原学诊断,流行及其防治。教学难点两种钩虫成虫形态(体形、口囊比

11、较),虫卵形态结构。钩虫生活史,幼虫、成虫所致病变及症状。教学内容理论讲授:钩虫种类,两种钩虫成虫形态比较及虫卵的形态,生活史:成虫寄生部位,虫卵、幼虫外界发育的条件,感染阶段和感染方式,幼虫人体内的移行。幼虫所致病变及症状,成虫所致病变及症状(贫血及其机理),异嗜症,消化道症状。实验诊断:粪便检查虫卵(饱和盐水浮集法,钩蚴培养法)。流行与防治:分布,流行因素,粪便管理,个人防护,治疗患者。实验观察并掌握:钩虫成虫,两种钩虫口囊,钩虫卵形态;病原学诊断。第五节 溶组织内阿米巴原虫(Entamoeba histolytica)目的和要求掌握:溶组织内阿米巴形态、生活史、致病机制与临床表现、实验诊

12、断。熟悉:溶组织内阿米巴病的流行与防治。教学难点生活史:寄生部位、感染阶段和发育过程。病理(溃疡特点)、主要症状。病原诊断方法及其注意事项。教学内容理论讲授: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包囊形态。生活史:寄生部位、感染阶段和在人体内发育基本过程。致病:致病机制、溃疡特点、组织损害,临床表现:无症状带虫者、肠阿米巴病、肠外阿米巴病。实验诊断:粪便检查滋养体、包囊及其注意事项。免疫诊断。流行和防治:分布,流行因素,感染方式;饮食饮水安全教育,灭蝇,治疗患者、带虫者。实验观察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和包囊形态,掌握滋养体和包囊的检查方法。第六节 蓝氏贾第鞭毛虫(Giardia lamblia)目的和要求掌握:

13、蓝氏贾第鞭毛虫形态、生活史、致病机制与临床表现、实验诊断。熟悉:蓝氏贾第鞭毛虫流行及防治原则。教学难点蓝氏贾第鞭毛虫形态与生活史、致病机制与临床表现、实验诊断。教学内容理论讲授:蓝氏贾第鞭毛虫滋养体和包囊形态。生活史:寄生部位,感染方式。致病、腹泻机制。粪便检查滋养体、包囊。流行和防治原则。实验观察蓝氏贾第鞭毛虫滋养体和包囊形态,掌握滋养体和包囊检查方法。第七节 布氏姜片吸虫 (Fasciolopsis buski)目的要求掌握:布氏姜片吸虫成虫、虫卵形态,生活史、致病机制与临床表现、实验诊断。熟悉:流行情况、防治原则。教学难点布氏姜片吸虫生活史、致病机制与临床表现、实验诊断。教学内容理论讲授

14、:成虫外形,口、腹吸盘,消化及生殖器官特点。虫卵形态结构。生活史:成虫寄生部位,幼虫在第一中间宿主(扁卷螺)体内的发育,在水生植物荸荠、茭白等体表形成囊蚴;人体感染。致病机制:成虫所致消化道症状。实验诊断:粪便直接涂片法,沉淀法。流行和防治:分布,流行因素,保虫宿主,饮食安全教育,治疗患者。实验观察并掌握布氏姜片吸虫成虫、虫卵,认识传播媒介等标本。第八节 链状带绦虫 (Taenia solium)肥胖带绦虫 (Taenia saginata)目的要求掌握:两种带绦虫的形态、生活史、致病机制与临床表现、实验诊断。熟悉:流行与防治。教学难点两种绦虫的生活史、猪囊尾蚴的致病作用、实验诊断。教学内容理

15、论讲授:两种带绦虫(外形,头节、成节、孕节),虫卵、囊尾蚴的形态。生活史的异同点:成虫及囊尾蚴寄生部位,虫卵和孕节排出,不同的中间宿主。致病:成虫致病作用,消化道症状;猪囊尾蚴对人体的严重危害,囊虫病的感染方式,寄生部位,分类及临床表现。绦虫病的病原学诊断:粪便查虫卵及孕节、活组织检查囊尾蚴;免疫诊断及其它辅助诊断。流行和防治:分布,流行因素,饮食习惯,养猪方式及粪便管理;饮食安全教育,严格肉类食品检查,治疗患者。实验观察并掌握两种带绦虫成虫、孕节、虫卵、猪囊尾蚴形态。掌握绦虫病和囊虫病的诊断方法。认识两种带绦虫头节、成节及其它标本。 第三章 阴道毛滴虫(Trichomnos vagiinalia)目的和要求掌握:阴道毛滴虫的形态与生活史、致病机制与临床表现、实验诊断。熟悉:流行及防治原则。教学难点阴道毛滴虫生活史、致病机制与临床表现、实验诊断。教学内容理论讲授:阴道毛滴虫滋养体形态。生活史:寄生部位,传播方式。致病机制;临床表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