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信息系统应急预案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09597370 上传时间:2022-09-30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1.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网络信息系统应急预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网络信息系统应急预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网络信息系统应急预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网络信息系统应急预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网络信息系统应急预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网络信息系统应急预案一、总则(一)目的为科学应对网络与信息安全(以下简称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建立健全信息安全应急响应 机制,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最大限度地消除信息安全各类突发事件的危害和影响,制订本 应急预案。(二)工作原则1. 统一领导,协同配合。全局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工作由省局统一领导和协调,相关 部门按照“统一领导、归口负责、综合协调、各司其职”的原则协同配合,具体实施。2. 明确责任,依法规范。各单位各部门按照“属地管理、分级响应、及时发现、及时报 告、及时救治、及时控制的要求,依法对信息安全突发事件进行防范、监测、预警、报告、 响应、协调和控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运营、谁负责的

2、原则,实行责任分工制和责 任追究制。3. 条块结合,整合资源。充分利用现有信息安全应急支援服务设施,整合我局所属信息 安全工作力量。充分依靠局各有关部门在地方的信息安全工作力量,进一步完善应急响应服 务体系,形成局域信息安全保障工作合力。4. 防范为主,加强监控。宣传普及信息安全防范知识,牢固树立预防为主、常抓不懈” 的意识,经常性地做好应对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的思想准备、预案准备、机制准备和工作准备, 提高公共防范意识以及基础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的信息安全综合保障水平。加强对信息安全 隐患的日常监测,发现和防范重大信息安全突发性事件,及时采取有效的可控措施,迅速控 制事件影响范围,力争将损失降到最

3、低程度。二、预警和预防机制(一)预警省保障中心接到信息安全突发事件报告后,在经初步核实后,将有关情况及时向上级 主管部门报告。在进一步综合情况,研究分析可能造成损害程度的基础上,提出初步行动对 策,视情况召集协调会,并根据应急委的决策实施行动方案,发布指示和命令。(二)预防机制积极推行信息安全等级保护,逐步实行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各基础信息网络和重要信 息系统建设要充分考虑抗毁性与灾难恢复,制定完善信息安全应急处理预案。针对基础信息 网络的突发性、大规模安全事件,各相关部门建立制度化、程序化的处理流程。三、应急处理程序(一)级别的确定根据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报告确定信息安全事件等级。(二)预

4、案启动根据网络信息安全事件等级的不同,相关部门启动相应预案,并负责应急处理工作。(三)现场应急处理事件发生单位和现场应急处理工作组尽最大可能收集事件相关信息,判别事件类别, 确定事件来源,保护证据,以便缩短应急响应时间。检查威胁造成的结果,评估事件带来的影响和损害:如检查系统、服务、数据的完整 性、保密性或可用性;检查攻击者是否侵入了系统;以后是否能再次随意进入;损失的程度; 确定暴露出的主要危险等。抑制事件的影响进一步扩大,限制潜在的损失与破坏。可能的抑制策略一般包括:关闭服务或关闭所有的系统,从网络上断开相关系统的物理链接,修改防火墙和路由器的过滤 规则;封锁或删除被攻破的登录账号,阻断可

5、疑用户得以进入网络的通路;提高系统或网络 行为的监控级别;设置陷阱;启用紧急事件下的接管系统;实行特殊防卫状态”安全警戒; 反击攻击者的系统等。在事件被抑制之后,通过对有关恶意代码或行为的分析结果,找出事件根源,明确相 应的补救措施并彻底清除。与此同时,执法部门和其他相关机构对攻击源进行准确定位并采 取合适的措施将其中断。清理系统、恢复数据、程序、服务。把所有被攻破的系统和网络设备彻底还原到正常 的任务状态。恢复工作应十分小心,避免出现操作失误而导致数据丢失。另外,恢复工作中 如果涉及机密数据,需要额外按照机密系统的恢复要求。如果攻击者获得了超级用户的访问 权,一次完整的恢复应强制性地修改所有

6、的口令。(四)报告和总结回顾并整理发生事件的各种相关信息,尽可能地把所有情况记录到文档中。发生重大 信息安全事件的单位应当在事件处理完毕后将处理结果报上级主管部门备案。(五)应急行动结束根据信息安全事件的处置进展情况和现场应急处理工作组意见,省局组织相关部门及 专家组对信息安全事件处置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并提出应急行动结束建议,报相关部门审批。 应急行动是否结束,相关主管部门决定。四、保障措施(一)技术支撑保障省局建立预警与应急处理的技术平台,进一步提高安全事件的发现和分析能力:从技 术上逐步实现发现、预警、处置、通报等多个环节和不同的网络、系统、部门之间应急处理 的联动机制。(二)应急队伍保障

7、加强信息安全人才培养,强化信息安全宣传教育,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技术的信息安 全核心人才和管理队伍,提高全社会信息安全防御意识。大力发展信息安全服务业,增强社 会应急支援能力。(三)物资条件保障安排信息化建设专项资金用于预防或应对信息安全突发事件,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 强化信息安全应急处理工作的物资保障条件。(四)技术储备保障省局组织有关专家和科研力量,开展应急运作机制、应急处理技术、预警和控制等研 究,组织参加相关培训,推广和普及新的应急技术。五、宣传、培训和演习(一)公众信息交流省局在应急预案修订、演练的前后,应利用各种新闻媒介开展宣传;不定期地利用各 种安全活动向社会大众宣传信息安全应急法律、法规和预防、应急的常识。(二)人员培训为确保信息安全应急预案有效运行,定期或不定期举办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培训班 或研讨会,以便不同岗位的应急人员都能全面熟悉并掌握信息安全应急处理的知识和技能。(三)应急演习为提高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响应水平,定期或不定期组织预案演练;检验应急预案 各环节之间的通信、协调、指挥等是否符合快速、高效的要求。通过演习,进一步明确应急 响应各岗位责任,对预案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补充、完善。计算机系统或网络系统。依据计算机系统和网络系统的特点,信息安全事件的客体可 分为信息系统、信息内容和网络基础设施三大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