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了解和处理患者用药与治疗反应的制度与流程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09597330 上传时间:2022-09-1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观察了解和处理患者用药与治疗反应的制度与流程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观察了解和处理患者用药与治疗反应的制度与流程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观察了解和处理患者用药与治疗反应的制度与流程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观察了解和处理患者用药与治疗反应的制度与流程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观察了解和处理患者用药与治疗反应的制度与流程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观察了解和处理患者用药与治疗反应的制度与流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观察了解和处理患者用药与治疗反应的制度与流程(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术前准备及术后护理术前护理:心理护理:患者不了解检查治疗过程,加上手术费用高,担心手术能否成功,出现紧张、焦虑等心理问题,由此可导致患者心率增快、血压升高。责任护士应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性格及文化背景等特点,讲解手术的方法及其重要性、必要性、安全性和可能出现的问题,并请手术成功的患者与之交谈,缓解患者紧张焦虑的情绪,并嘱其充分休息,在身心两方面达到最佳状态,从而更好地配合手术。术前准备:协助完善各项常规和相关检查。如心电图、彩色超声心动图、出凝血时间、血常规、病毒三项等检查,做碘过敏试验;常规右侧手掌和腕关节上10cm处清洁备皮,为防止桡动脉穿刺失败改为股动脉

2、穿刺,腹股沟区也应备皮,并告知家属准备1000g的盐及干燥毛巾一条;更换清洁床单被服;训练患者有效的咳嗽、吸气、呼气和屏气动作,解释术中造影完毕应立即用力咳嗽,以促使冠状动脉内的造影剂尽快排空,恢复心肌供血;术前禁食46小时;平诊拟行PTCA+支架置入术的患者术前常规服用抗凝药物波力维75mg/日,阿司匹林100mg/日,够三天的量,急诊拟行PTCA+支架置入术的患者常规服用抗凝药物波力维600mg,阿司匹林300mg,术前以防术后形成血栓;对高度紧张的患者术前给予镇静剂有助于防止术中发生桡动脉痉挛(术前30分钟肌肉注射地西泮10mg);进入导管室前排空大小便。术后护理:一般护理。严密观察生命

3、体征,术后做12导心电图,及早发现出血、低血压、心律失常等并发症。拔除鞘管的护理:桡动脉压力较股动脉压力低,穿刺后出血机会少,一般手术结束后即可拔除鞘管,拔管须在心电监护下进行,防止发生血管迷走反射,引起心率下降;护士协助术者将鞘管缓慢拔出,压迫止血30分钟后用绷带加压抱扎,注意局部有无渗血,并嘱患者手指活动。如患者上肢、手指颜色发紫,并诉手部发麻,提示压迫过紧,影响静脉血液循环,适当放松。如局部渗血,提示压迫不到位或过松,需再加压止血。术肢护理:注意穿刺肢体略高勿下垂。术后第1小时每15分钟观察1次指体的色泽、指温、毛细血管回充盈试验、指腹张力等;术后2小时内避免做屈腕动作,腕关节制动46小

4、时,可活动手指;术后每2小时拆除一条绷带以利静脉回流,直至8小时拆除完毕,手背轻度水肿者应抬高患肢;24小时内观察桡动脉搏动情况,皮肤温度及色泽的改变;13天禁止术肢测血压及输液等,并保持干燥、清洁;护士注意观察有无皮下瘀点、瘀斑,肿胀或感觉异常,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必要时行进一步的血管超声。术后饮食及体位:术后即可进食,并多饮水促进造影剂的排出,保证术后4小时内尿量在800ml以上。术后无需绝对卧床24小时,以避免平卧时间长致腰酸、腹胀、尿潴留等一些不良反应。出院健康指导:嘱患者在3天内保持保持穿刺部位干燥、清洁,1周内勿揉抓穿刺点,穿刺侧上肢在半年内不能提取过1015kg重物以防

5、出血,如手部感觉异常,肿胀,及时就医,戒烟酒,低盐低脂饮食,继续服用抗凝、降脂药物,定期门诊复查,控制冠心病危险因素。二、病毒性心肌炎的护理1、减轻心脏负荷强调卧床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减少心肌耗氧量,促进心肌功能恢复,在急性期至少应休息到热退后34周。有心功能不全及心脏扩大者应绝对卧床休息,一般总休息时间36个月。直至心脏大小回复正常和心功能恢复后,根据具体情况逐渐增加活动量。2、严密观察病情密切观察并记录心率、脉搏的强弱和节律,注意血压、体温、呼吸及精神状态的变化,以便对病情的发展作出正确的估计。对严重心律失常者应持续进行心电监护。发现多源性早搏、心动过速、心动过缓、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或扑

6、动、颤动,需立即通知医师并采取紧急措施。3对症及用药护理(1)有胸闷、气促、心律失常者应给予供氧。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时应了解所用药物的性能、特点和副作用。(2)烦躁不安者应给予必要的解释及安慰,保持病室环境安静,必要时适当使用镇静剂。(3)需要静脉输液治疗时,应注意控制输液速度,防止发生心力衰竭。(4)应用洋地黄类药物治疗心力衰竭时,应注意由于心肌炎导致对洋地黄制剂较敏感,容易中毒,在用药期间应密切观察心率、心律。若心率过缓或其他副作用出现时,应及时报告医师妥善处理。(5)对心源性休克应积极做好输液准备,及时有效的扩充血容量,改善微循环。4健康教育最根本的是加强锻炼、增强体质,预防呼吸道、消化

7、道等病毒感染,流行期少到公共场所,一旦发病及时就诊治疗。注意营养,严格按心功能状况保证休息。接受医务人员的康复指导,防止复发。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置入术是疏通狭窄甚至闭塞的冠状动脉管腔,从而改善心肌血流灌注的方法。以往多采用股动脉穿刺途径,随着心导管器械的小型化,国内外开始采用经桡动脉穿刺,其具有损伤小,恢复快,卧床时间短,住院时间短,周围血管并发症少等优点。三、冠脉支架术后的健康教育一、术前教育1、心理护理由于手术费用高,患者不了解检查治疗过程,担心手术能否成功而出现紧张、焦虑、恐惧不安等不良情绪,由此可导致患者心率增快、血压升高。因此,术前应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手术的过程、效果及可能

8、出现的并发症,并请手术成功的患者与之交谈,消除其紧张恐惧心理,增强信心,使患者对手术有正确认识。2、一般准备患者准备包括术前指导和健康教育,术前3d遵医嘱服用抗凝剂,碘过敏试验,皮肤准备,训练其床上大小便,更换清洁被服。协助完善各项常规和相关检查,如心电图、心脏彩超、出凝血时间、血常规、血生化等。术前禁饮食46h,对老年患者尽可能缩短术前禁食、禁水时间,防止虚脱及低血压3。术前半小时肌肉注射地西泮10mg,检查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并记录,便于手术后对照,备好术中药品及物品。进导管室前排空大小便。3、桡动脉准备桡动脉路径血管、皮肤的护理。入院时即采取保护措施,严防桡动脉路径皮下出血、肿胀、机械性或化

9、学性静脉炎、血管或皮肤破损、炎症等;禁止在术肢及其手部穿刺、注射、置管、输液;仔细清洁双手至腋下区域皮肤,防止受伤及感染等。桡动脉至尺动脉吻合支循环功能监测。经桡动脉介入术后无症状性桡动脉闭塞发生率为50,且桡动脉至尺动脉的侧支循环不良者,一旦桡动脉至尺动脉闭塞可能导致手部缺血情况发生,故术前根据Allen试验结果决定患者能否经桡动脉手术4,Allen试验15s,桡动脉搏动微弱,尺动脉闭塞,桡动脉极度迂曲或走行异常者,禁忌经桡动脉手术。二、术中、术后并发症的教育1、造影剂反应的护理造影剂反应常见原因为术前未行碘过敏试验和术后未及时排尿,主要表现为恶心、荨麻疹、红斑、头晕、心前区不适、心率及血压

10、下降。本组术前常规做碘过敏试验,术后嘱患者多饮水及流质清淡饮食,忌油腻与胀气食物,如牛奶、甜食等,以增加尿量,促进造影剂排出,本组均未发生造影剂反应。2、穿刺部位及术肢的护理术侧前臂置于软枕上以保持静脉回流通畅,腕部制动46h,手指稍活动,以免出现手指酸胀、麻木,24h内观察穿刺部位敷料是否干燥,有无渗血、渗液,皮肤温度、色泽和感觉变化,肢体是否出现触痛、发绀或苍白等,3d内勿在穿刺侧行穿刺、测量血压等增加肢体压力的操作,1w内勿揉搓穿刺点,并保持干燥、清洁,6个月内术侧肢体勿提重物。对肢端出现浮肿、发绀等预示加压过度,需及时减压处理,应重新包扎和抬高患肢等处理。本组有1例术后3h发生术侧手部

11、肿胀、疼痛、发绀、感觉异常,考虑回流受阻,行重新包扎,并嘱患者用力握拳数次,抬高手及前臂,尽量减少患侧卧位,以减少组织液潴留量和促进回流,防止术肢被压,经处理1h后好转。3、心律失常严重的心律失常是支架置入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持续心电监护对预防和发现心律失常至关重要,监护24h,严密观察心电图波形变化及血压,心律的动态变化,备好多种抢救物品和抗心律失常药物,加强巡视病房,不断询问患者主诉。4、急性心肌缺血发生原因与导管刺激引起冠状动脉痉挛或急性血栓形成有关,患者出现急性心肌缺血、表现为胸闷、胸痛、出汗、心慌等不适,心电图示ST段下移,立即报告医生,并指导患者放松、缓慢深呼吸,消除其紧张、恐惧

12、心理,并吸氧治疗,硝酸甘油05mg舌下含服及静脉应用硝酸酯类药物治疗处理,30min后症状缓解。5、出血术后有效地抗凝治疗可防止血栓形成,常规使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12h1次,遵医嘱连用45d,波立维75mg,阿司匹林100mg口服,连服3个月。同时加强抗凝治疗并发症的护理。护理措施:严密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活动性出血及血肿形成,皮肤和各穿刺部位有无淤斑,牙龈有无出血等低凝状态的表现。观察大小便颜色、血压、神志及瞳孔的改变,尽早发现可能的出血并发症,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术前、术后严格监测血常规、出凝血时间,发现异常及时处理。三、出院指导嘱患者出院后遵医嘱服药,戒烟,低盐低脂饮食,进食不可过

13、饱,宜少量多餐,用软毛刷刷牙,出院后1、3、6个月来院复查心电图、血常规、出凝血时间等,讲解戒烟、降低胆固醇、坚持服药及定期复查的重要性,避免剧烈活动,保持情绪稳定。四、洋地黄中毒临床表现及处理(1)胃肠道反应:通常为洋地黄中毒的最早期表现,表现为恶心、呕吐、食欲下降,其中首先出现的多为食欲下降,有时可有腹泻。通常判断这些症状是否为洋地黄中毒所引较为困难,需认真仔细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排除其它可能的原因,如右心衰竭时体循环静脉系统淤血,胃肠道缺氧,也可引起这些胃肠道症状。洋地黄中毒时的胃肠道反应被认为不是洋地黄类药物对胃肠道粘膜直接刺激的结果,而是洋地黄类作用于延髓后极区的催吐化学感受器,反射

14、性引起呕吐的结果。老年病人由于反应迟钝,洋地黄中毒首先出现的症状可能不是恶心、呕吐,应予注意。(2)神经系统症状:可有头晕、头痛、倦怠、神志改变、精神异常、黄视、绿视等。倦怠、嗜睡及神志改变可出现较早,特别是老年高龄病人。心衰病人在治疗过程中,由于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也可出现这些症状,应注意鉴别。(3)心脏毒性反应:心脏毒性反应易于引起临床医生重视并被识别,往往与此种毒性反应较为严重有关。心脏毒性反应主要是心律失常,包括冲动形成和传导的异常。洋地黄引起心律失常的机制:缩短心房肌、心室肌的有效不应期,加快其动作电位4相舒张期自动除极化速度,导致心房、心室肌异位兴奋性增加,特别是室性异位兴

15、奋性增加,可出现频发室性早搏,室性二联律、三联律,多源性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及室颤等。增高迷走神经张力,同时可以直接抑制房室结传导,并可增加窦房结与房室结对迷走神经及乙酰胆碱的反应性,因而可出现窦性停搏、窦房传导阻滞、高度甚至于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临床上地高辛较为常用且用量较大,在服用洋地黄期间,出现任何类型的心律失常均应按地高辛中毒处理。如果发生室性早搏,应特别注意鉴别室性早搏是否来自原有心肌损害,然后再进行处理。此外,口服地高辛的吸收率为50%一70%,个体差异较大,且与地高辛的赋形剂、崩解度,甚至生产批号均有关。毒性反应与病人身体状况、心功能、电解质、风湿活动、血浆蛋白结合率(

16、通常为25%)、肾功能(85%的药物以原形从肾脏排出)等亦有关。还应注意,心电图上常有ST-T呈鱼钩样改变,称为洋地黄影响,这是由于洋地黄类药物缩短了动作电位1、2、3时相所引起的,而不是洋地黄中毒的表现。编辑本段过量处理若出现中毒反应,应立即停用洋地黄,补充钾盐,停用排钾利尿药,纠正心律失常。轻度中毒者,停用本品及利尿治疗,如有低钾血症而肾功能尚好,可给以钾盐。心律失常者可用: 氯化钾静脉滴注,对消除异位心律往往有效。 苯妥英纳,该药能与强心甙竞争性争夺NaKATP 酶,因而有解毒效应。成人用100200加注射用水20ml缓慢静注,如情况不紧急,亦可口服,每次0.1,每日34次。利多卡因,对消除室性心律失常有效,成人用50 100加入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注射,必要时可重复。 阿托品,对缓慢性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