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课如何从生活开始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09596291 上传时间:2023-10-0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课如何从生活开始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化学课如何从生活开始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化学课如何从生活开始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化学课如何从生活开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课如何从生活开始(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化学课如何从生活开始?方案一:扩广学生的视野进入初三的学生,其知识面仍是比较狭窄,视野仍不广阔,为了使这种状况有所改变,推出了课堂正式教学前的海阔天空3分钟:要求每个小组每星期推荐一名同学代表全体同学为大家作演讲,时间为3分钟。演讲的内容必须与化学学科有关,可以是来自化学史,如化学发现小故事,化学家的轶事、化学史上的趣事、重大化学事件等;也可以来自人们的实际生活,如一些生活中的化学常识、化学保健小知识等,甚至可以是学生自己无法解释,但认为可以用化学知识来解答的各种问题,交由大家共同探讨。以观众的掌声判定演讲内容的优劣,并要求不合格者必须再选择主题重新演讲。这项活动地开展,引起了学生的一致关注,

2、得到了他们的普遍欢迎,他们积极地争取并投入了极大的热情,一学期以后,挖掘了大量很好的素材,如医用酒精为什么能杀毒而纯酒精不能杀毒、盐的功过、奇特的燃烧现象、电池家族、水果催熟等等,通过这些,不仅极大拓展了学生的化学生活视野,引起了学生化学学习的兴趣,也使得他们逐渐学会用化学的视角观察问题,用化学的方法思考问题。方案二:生活化的新课引入吸引了更多学生的眼球新课引入是一节课的开始,良好的引入可更快地吸引学生的眼球,可更好地抓住学生的思维,可最大量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教学研究表明,当以一个学生感兴趣的生活话题开始时,就连那些对学习极其缺乏兴趣,处于全面“罢工”状态的学生也会向你投以询问的眼光,甚至

3、也会尝试给出答案。因此在新课引入时,应尽量把学习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或者与学生已有认知结构中相关的知识结合起来、或者与学生的认知冲突联系起来,列举一些或生动有趣、或悬念丛生、或严重冲击和违反学生常识的生活实例。例如,在讲授“燃烧的条件”时,可以这样引入:“火是什么,怎样才能获得火,又怎样使火熄灭呢?燃烧、爆炸与自行车生锈以及食物腐烂这些现象之间是否有有什么联系还是风马牛不相及的呢?”学生对这些现象是熟悉的,但又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对其中包含的道理并不清楚,就产生揭开谜底的心理。这样自然引入新课,学生带着问题听课,情绪和思维处于高度兴奋状态,可充分调动其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

4、再如元素与人体健康教学时,可以通过两则奇异故事引入。一则是罗马帝国亡于铅,:最早用铅的古罗马人,用铅制成器皿贮存糖浆和酒,贵族们用铅制成管子引水,但怪事发生了:罗马帝国的贵族的出生率很低,而且经常出现死胎、流产、不育和弱智儿,因此许多罗马的名门望族由此走向了没落,而罗马帝国也由此而走向了灭亡。另有一则是神秘的“水妖湖”。在原苏联卡顿山区曾经发现过一个神奇的湖泊。那湖水明亮如镜,四周风光秀丽,湖面还会不断冒出微蓝色的蒸气,如临仙境一般。可当地人发现,怎么只见有人去,不见有人归!于是人们传说,湖中人妖怪专门杀害游人。最后一位画家与一位地质学家揭开了这个不解之迷:,在卡顿深山里有一个巨大的硫化汞矿,

5、天长日久,硫化汞已分解成几千吨的金属汞并汇集成所谓的“水妖湖”,游人在湖上莫名其妙地死去,并非是水妖在作怪,而是被水银湖上散发的高浓度的水银蒸气所毒死的。两则故事设置的类似侦探小说的悬疑情节,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好奇欲,从而使“元素与人体健康”这一主题被接受与理解得更为透彻。方案三:生活化的问题情景提供了更多学生的创造空间生活处处有化学,这自然也使得其成为化学教学的技术与手段之一 运用真实的生活情景创设教学情境,在氧化物、酸、碱、盐知识的专题复习课利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中,就利用生活实际问题创设了三组有特色的情景。问题情景一:某男孩在厨房里学烧菜,要放盐,可是厨房的调味盒里有两种白色

6、的固体:纯碱和食盐,怎样才能鉴别出哪个是食盐,哪个是纯碱呢?问题情景二:路人在一小贩的兜售下,购买了一个“金戒指”,它真是24K纯金的吗?问题情景三:一些中学生路过某拆迁工地,从地上捡起一块“老石灰”,产生疑问:陈年石灰的主要成分还是原来的熟石灰吗?通过这些似曾相识的题材可以唤起学生对该问题的一些印象,发掘他们深层记忆中与之相关的想法,使其产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尤其是创新解决问题的欲望。其二,正因为这些问题是学生所熟悉的、曾经思考过的问题,所以任何一个层次的学生对这些问题都已经有自己的想法、认识与见解,有了一定的基础,现在让其再次进行深入的思考,学生就都能按照自己原有一些想法来进行尝试、分析与探

7、讨,以达到对原有经验的改造与重新构建。方案四:生活化的教学意识提高了更多学生的学习效果第一,把教学内容有意识地与人们的生产生活、与人们的衣食住行有机地结合起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提升学生的理性内化,增加学生实践创造的机会。例如,在讲铜绿时,可以让学生在自己的周围寻找该物质,引导他们自己去思考,铜为什么会生成铜绿?什么条件下容易生成铜绿?怎样防止铜生成铜绿?等一系列的问题,从而加深对这部分知识的认识与理解。再如,讲授氢氧化钠的有关知识时,可以让学生先看实验室是如何保存氢氧化钠的,然后,让学生观察长期暴露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的状况以及与盐酸、石灰水反应的情况,最后让学生针对以上这些事实,进行猜测、

8、总结与归纳。第二,授课过程中有针对性的选用与化学概念、原理有密切联系的实例,减少理论知识的枯燥感,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在讲物质是由各种微粒构成的,可以结合生物学上讲的人体器官是由各种组织构成的,而各种组织又是由各种细胞组成的来进行类比,在讲分子间有间隔时,可讲这样一个故事,有半袋小米和一袋黄豆,只用一个同样大小的袋子能否装得下?借助于宏观的现象来理解某些看不见摸不到的微观世界,这样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学生实际,有利于知识的接受和深化。第三,讲授重点和难点知识时,联系生活实际可使知识深入浅出,变难为易,以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例如在讲授一氧化碳时,它的化学性质是重点,但由于有些实验不易完成,就可联

9、系煤炉燃烧的过程来讲述,底层的碳与氧气充分接触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气体向上与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再与氧气接触燃烧,发出蓝色火焰,验证了一氧化碳的可燃性,同时二氧化碳与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也得到了巩固。此外,一氧化碳是煤气的主要成分,学生大多都知道煤气中毒,联系此例可讲解中毒的原理和如何防止煤气中毒。这样重点难点在联系生活实例中就迎刃而解了。再如,在讲质量受恒定律时,则可用两个生活实例:“蜡炬成灰泪始干”蜡烛燃烧之后什么都没有剩下以及铁生锈越锈越重来帮助学生进行分析与理解。第四,课后小结时,也可有意识的穿插生活实例,可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也可使所学知识得到灵活应用。例如在总结硫酸铜的性质与用途时,可结合农药波尔多液,提问该液体能否用铁制容器或铝制容器来盛放?为什么工人师傅通常会用硫酸铜溶液在钢板上画线等。5生活化的习题设计舒缓了更多学生的枯燥乏味感。学生进行习题训练、进行知识巩固的同时,也应当是学生再学习、获得新知的时机。因此对于以往教学中为训练而训练,为掌握而掌握的机械练习是违背学生的认知规律的,这只是把学生培养成大机器工业时代的熟练操作工,而不是知识时代所需要的会学习、会思考的复合型人才。所以如果可以把生产、生活、社会溶入到习题教学中,也可以收到相当好的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