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数学上册 6.1 平均数教案 苏教版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09591548 上传时间:2023-05-13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2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数学上册 6.1 平均数教案 苏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八年级数学上册 6.1 平均数教案 苏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八年级数学上册 6.1 平均数教案 苏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数学上册 6.1 平均数教案 苏教版(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章 数据的集中程度6.1 平均数(1)教学目标 1知道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组数据的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 2能说出“权”的差异对平均数的影响,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的联系与区别,并能利用它们解决,些实际问题,进一步增强统计意识和数学应用的能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1情境创设 除课本创设的情境外,也可以选取学生熟悉的其他材料作为问题情境 2探索活动 探索活动一: 引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一些判断的含义并组织讨论: 问题1 当你听到,“小明的身高在班上是中等偏上”,“甲球队队员比乙球队队员更年轻”你思考过这些话的含义吗?你知道人们是如何做出这些判断的吗? 问题2 在篮球比赛中,队员

2、的身高是反映球队实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如何反映两支球队队员的身高指标?怎样理解“甲球队队员的身高比乙球队队员更高?” 探索活动二: 根据创设的情境,引导学生思考相关的问题,并展开讨论 探索活动三: 对课本“思考”中小明和小丽的做法展开讨论目的是给学生搭建从算术平均数到加权平均数过渡的台阶 3例题教学 课本没有配置例题,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有必要时可自编例题在自编例题的教学中,要注意学生表达的条理,书写的规范 4小结通过问题情境,体会对数据进行加工处理与描述的必要性,思考日常生活中一些判断的含义与依据,掌握算术平均数的简化算法与公式,培养了计算能力、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发展了统计意识6.1 平均数

3、(2) 教学目标 1知道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组数据的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 2能说出“权”的差异对平均数的影响,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的联系与区别,并能利用它们解决,些实际问题,进一步增强统计意识和数学应用的能力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1情境创设 除了课本提供的情境外,也可以学生熟悉的计算学期总评成绩作为情境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与平均数打交道,但有时会发现通常计算平均数的方法并不是总是适用的 例如,每学期我们的总评成绩就不是简单地将平时成绩、期中成绩和期末成绩加起来除以3,一般是按3:3:4的比例来计算的 2探索活动 通过课本设计的“讨论”,使学生了解“权”的差异对平均数的影响

4、,认识到“权”的重要性,理解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的联系与区别 3例题教学 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除了课本上的例题外,可考虑选用如下例题: 小凯家上月用于伙食的费用为720元,用于教育的费用为240元,其他费用为1100元本月小凯家这三项的费用分别增长了9、30和6小凯家本月的总费用比上月增长的百分数是多少? 小明的算法: 小丽的算法: 小明和小丽的算法哪一个正确?为什么? 目的在于了解日常生活中很多的“平均”现象并非算术平均,大多数情况应视为加权平均教师还可以举一些这样的事例,例如,彩票的平均收益,不是各个等次奖金额的算术平均数,而应考虑不同等次奖金的获奖的比例 4小结 举例说明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的区别与联系? 引导学生理解算术平均数实质上是加权平均数的一种特殊情形,即各项的权相等 某班同学平均身高1.66m,小明身高1.68m,你认为他的身高是中等偏上吗?如果说小明的身高中等偏下,你相信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