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环境监测工理论知识试卷试卷答案解析操作题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09591450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35.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壤环境监测工理论知识试卷试卷答案解析操作题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土壤环境监测工理论知识试卷试卷答案解析操作题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土壤环境监测工理论知识试卷试卷答案解析操作题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土壤环境监测工理论知识试卷试卷答案解析操作题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土壤环境监测工理论知识试卷试卷答案解析操作题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土壤环境监测工理论知识试卷试卷答案解析操作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壤环境监测工理论知识试卷试卷答案解析操作题(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称 名 位 单:职业技能鉴定国家题库I土壤环境监测工高级理论知识试卷II线注 意事项I1、考试时间:60分钟。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标封处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和所在单位的名称。3、此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规定的位置填写您的答案。4、不要在试卷上乱写乱画,不要在标封区填写无关的内容。名姓1、单项选择(第1题第50题。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将相应的字母填入题内的括号中。每题150 分。)根据土壤监测目的,土壤环境监测有()种主要类型。,满分3.4号5.证考准67.8:A、 5 1B、 3C、 4I、2. 土壤环境监测项目一般分为()类。IA、 3 :B、 7C、 2采样区差异愈小,样品

2、的代表性(D、 6D、 5)。D、愈差)个体组成C、 5 个以上区1地A、不一定B、愈好C、无所谓在一组需要相互之间进行比较的样品应当有(A、不同的B、同样的一般环境土壤样品采集,样点布设方法有(A、4 题B、6C、 3 :D、 8采样单元的划分,全国土壤环境背景值监测一般以(A、土种B、气候C、母质丨答区域环境背景土壤采样,采样点离铁路、公路至少以上(A、 300m B、 3km C、 30mD、 100mI区域环境背景土壤采样,一般监测采集()样品。A、底生层土B、视情况 C、心土D、表层土9. 土壤剖面样品的采集应()进行。A、自上而下B、从中间位置C、随机 D、自下而上测量重金属的样品

3、尽量用()去除与金属采样器接触的部分土壤,再用其取样。A、不锈钢刀B、竹刀C、手剖面每层样品采集()左右。A、0.5kgB、1kgC、1.5kg12. 土壤湿度的野外估测,一般可分为()。IA、四级B、五级C、六级13. 一般农田土壤环境监测采集()土样。D、 10 个以上)种。)为主。D、土类)。D、水D、 2kgD、八级A、表土层B、耕作层C、心土层D、任意土层14. 样品采回后,为便于分析和保存,需干燥、处理,样品干燥方法是 ()。A、风干B、晒干C、烘干D、焐干15. 城市土壤采样,每样点,一般()采取。A、分三层B、分两层C、分四层D、全层16. 城市土壤监测点以网距()的网格布设为

4、主,每个网格设一个采样点。A、100mB、 500mC、 2000 mD、 5000m17. 污染事故不可预料,接到举报后()组织采样。A、首先调查真相,然后决定是否B、立即向上级汇报,等待指示,研究如何C、根据事件影响决定是否D、立即18. 污染监测项目确定应()。A、根据污染物及其对土壤的影响B、根据受影响人的要求C、根据监测单位具体条件D、根据上级部门的指示19. 固体污染物抛洒污染型,等打扫后采集()土样,采样点数不少于 3 个。A、表层 1 2cmB、表层 5 cmC、10cmD、020cm20. 液体倾翻污染型,污染物向低洼处流动的同时向深度方向渗透并向两侧横向方向扩散,每个点分层

5、采样 事故发生点样品点较密,采样深度较深,离事故发生点相对远处样品点较疏,采样深度较浅。采样点不少于 ( ) 。A、5 个B、 10 个C、 10 个D、 20 个21. 爆炸污染型,爆炸中心采分层样,样点不少于(),周围采表层土( )。A、5 个;02cmB、10 个;010cmC、 10 个; 025cmD、 5 个; 020 cm22. 事故土壤监测, ()。A、可以与公布的背景值资料比较,确定其影响B、要设定23个背景对照点C、根据现场状况,当场确定其影响D、根据分析手段确定监测项目23. 采样的同时,由专人填写样品标签、采样记录,标签一式( )。A、三份B、两份C、四份D、一份24.

6、 含易分解有机物的待测定样品, ()。A、宜现场采样、分析B、采集后置于低温(冰箱)中,直至运送、移交到分析室C、应立即用电风扇吹干,防止有机物分解D、与普通土壤样品采集、处理方法相同。25. 样品干燥与处理过程()。A、应分室进行B、应避免光照C、应同时进行 D、应避免污染环境26. 样品交接时, ()。A、送样者应向样品管理员打招呼,确保样品交接顺利完成B、送样者应电话通知样品管理员核实清点,方式样品丟失C、送样者应要求样品管理员核实清点,方式样品丟失D、送样者与样品管理员同时核实清点,交接样品,在样品交接单上双方签字确认27. 样品过多时,可采用四分法取舍,四分法的正确做法是 ()。A

7、、用分析天平,随机称取样品总重的四分之一B 、将土壤掰碎、混匀,摊成厚薄一致正方形,划对角线,任意留取两份C 、将土壤掰碎、混匀,摊成厚薄一致正方形,划对角线,留取对角的两份D、将土壤掰碎、混匀,摊成厚薄一致正方形,划对角线,留取相邻的两份28. 用于农药或土壤有机质、土壤全氮量等项目分析的样品,应全部过孔径( )筛A、 0.25mm B、 0.15mmC、 1.0mmD、 0.10mm29. 测试项目需要新鲜样品的土样,采集后用可密封的聚乙烯或玻璃容器在()避光保存,样品要充满容器。A、一4C 0CB、210CC、4C 10CD、4C以下30. 土壤环境分析中的“第一方法”是指()。A、权威

8、部门规定或推荐的方法B、常规分析方法C、根据各地实情,自选等效方法D、标准方法31. ICP-AES 法为()。A、荧光光谱分析B、火焰原子吸收C、等离子发射光谱D、石墨炉原子吸收32. 记录测量数据,要采用法定计量单位,只保留 ()可疑数字。A、四位B、两位33.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涉及 ()A、评价因子、评价标准C、评价标准、评价模式34. 当平行双样测定合格率低于(C、小数点后四位D、一位B、评价因子、评价标准和评价模式D、评价因子、评价标准、评价模式、测定结果)时,除对当批样品重新测定外再增加样品数10%20%的平行样,直 至平行双样测定合格率符合要求为止。A、 99%B、 100%C、

9、 90%D、 95%35. 质控样测定值必须落在质控样保证值( )范围之内,否则,结果无效。A、 99%的置信水平B、 100%的置信水平C、 95%的置信水平D、 85%的置信水平36. 例行分析中,要带测质控平行双样。A、每批B、每天C、两天D、一个星期37. 在一批试样中,( )试样进行加标回收测定。A、应选择50%B、随机抽取10%20%C、应随机抽取1%D、根据实验情况确定是否取38. 土壤环境样品检测正常的结果应该是( )。A、每批所带质控样的测定值落在上下警告线和上下控制线之间B、每批所带质控样的测定值与保证值完全一样C、每批所带质控样的测定值落在上下控制线之外D、每批所带质控样

10、的测定值落在中心附近、上下警告线之内39. 土壤环境监测的误差由( )等部分组成。A、采样误差、制样误差B、采样误差、分析误差C、采样误差、制样误差和分析误差D、采样误差、制样误差、分析误差、经验误差40. 样品采集的三个阶段分别为( )A、采样准备、样品采样、样品制备B、前期采样、正式采样、补充采样C、样区划分、边界确定、样品采集D、调查分析、野外定点、样品采集41. 剖面样品,每层样品采集数量一般( )左右。A、1kgB、5kgC、0.5kgD、2.5kg42. 农田土壤采样,土壤环境监测单元按土壤主要接纳污染物途径可划分为( )。A、6 种B、8 种C、4 种D、10 种43. 一般农田

11、土壤环境监测,单个采样区可以是自然分割的一个田块,也可以由多个田块所构成,其范围以 ( )左右为宜。A、20mX20mB、1000mX1000mC、200mX200mD、500mX500m44. 农田土壤混合样的采集,主要有( )方法。A、两种B、八种C、六种D、四种45. 除特殊说明,一般区域背景值调查和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中重金属测定的是土壤中的重金属( )A、有效含量B、全量C、交换、吸附形态的数量D、有毒有害形态的数量46.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中的一级标准是指( )。A、为保障农林业生产和植物正常生长的土壤临界值B、为保障农业生产,维护人体健康的土壤限制值C、为保护区域自然生态,维持自然背景

12、的土壤环境质量的限制值D、联合国规定的土壤限制值47. 萃取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金属镉的检出限为 ()mg/kg。A、20.025B、W0.025C、 1.0D、20.548. 土壤环境质量根据土壤应用功能和保护目标,分为()。A、五类B、二类C、六类D、三类49. 索氏提取法适用于从土壤中提取( )。A、非挥发及半挥发有机污染物B、重金属污染物质C、土壤中的硝酸盐D、砷化合物污染物50. 碳酸钠熔融法适合测定 ()。A、氮、磷、钾B、氟、钼、钨C、钙、镁、硫D、汞、砷、硒得分评分人二、判断题(第51题第70题。将判断结果填入括号中。正确的填“V”,错误的填“X”。每题1分,满 分20分。)51

13、. ()土壤是指连续覆被于地球表面具有肥力的疏松物质。52. ()如果建设工程或生产没有翻动土层,则中下层土壤不会受污染物影响。53. ()因城区大部分土壤被道路和建筑物覆盖,其质量对城市生态系统影响很小。54. ()分析取用后的剩余样品,待测定全部完成数据报出后,即可丢弃。55. ()测定有机污染物用的土壤样品要选用玻璃容器保存。56. ()分析记录一般要设计成记录本格式,页码、内容齐全。57. ()记录要更正时,应在错误数据上划一横线,在其下方写上正确内容。58. ()低于分析方法检出限的测定结果以“未检出”报出,参加统计时按二分之一最低检出限计算。59. ()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一般以单项

14、污染指数为主,指数小污染轻,指数大污染则重。60. () 每批样品每个项目分析时均须做 20%平行样品;当5 个样品以下时,平行样不少于1 个。61. () 加标浓度宜高,体积应小,不应超过原试样体积的1%,否则需进行体积校正。62. () 采样区域面积越大,样品的代表性愈好。63. ( ) 区域环境背景土壤采样,必须选在地形相对平坦、稳定、植被良好的地点布点。64. ()土壤剖面样品观察、记载、采样完成后,必须将土坑填平,才可离开现场。65. () 如果建设工程或生产没有翻动土层,则表层土受污染的可能性最大,中下层土壤没有影响。66. () 采样完成后,在采样现场,样品必须逐件与样品登记表、样品标签和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