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调研报告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09590209 上传时间:2023-08-01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调研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调研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调研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调研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调研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调研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调研报告(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调研报告 一、一九九八年以来我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情况 一九九八以来,县委、政府切实加强对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领导,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围绕增收调结构,突出特色闯市场,依靠科技增效益”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我县根据腾冲的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以市场为导向,重点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依靠科技进步,大力组织实施“种子工程”、“畜禽良种工程”等工程,改善农产品品种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扶持龙头企业发展,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引导农民从事二、三产业,提高农民人均资源占有率。五年来,我们克服了自然灾害频繁等不

2、利因素的影响,农业和农村经济保持了持续、协调发展的态势。 一是农村经济总量增加,农业产业结构渐趋合理。202X年全县农村经济总收入12961万元,比7年增30249万元,增长66;实现农业总产值96473万元;比97年增2185万元,增长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07元,比9年增4元,增长39.7。02X年全县农村经济总收入中一、二、三产业的比重为63: 14.: 21,与97年相比,第一产业下降2.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下降.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上升了3.3个百分点。 二是种植业结构调整有了较大进展,培植出一批骨干产业。粮经比例有所调整,202X年,粮经比例为69:3,经济作物比例比97年上升了

3、1.5个百分点,优质特色作物品种面积进一步扩大,无公害农业产品生产逐步扩大。主导产业得到巩固发展,到202X年,全县粮食总产量为22733万公斤,比97年增122;油菜籽总产1900万公斤,增80万公斤,增长2.7;林业社会产总值实现4亿元,增09.2;烤烟产业实现产值646万元,税收1160万元,烟农收入0万元;茶叶总产329万公斤、产值4万元、茶农收入2419万元,分别增52、15.、105。 特色产业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以冬早包谷、冬早季菜等为主的冬季农业开发和热区开发取得新进展,到202年,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达到9万亩,总产万吨,加大了大棚菜、无公害菜和野菜的开发力度;干(水)果总面积达到

4、4.14万亩,比97年增19.,新植银杏10万亩,培植了北部地区乌梨、白花木瓜等水果产业,扩大南部地区桔子和晚柑种植面积,积极探索柯子等野生水果栽培技术;香料种植面积达到4.2万亩,比97年增4,形成了以草果、花椒、八角等为主的香料种植格局;药材、花卉等特色产业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种植面积达到2200亩。 三是畜牧养殖结构进一步优化,培育出一批特色畜禽产品。到202X年,全县肉类总产量达到32万吨,比7年增长62;奶产量71吨,增20.7,畜牧业产值实现12亿元(90不变价),增60,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23,比9年提高个百分点;水产品产量达到565吨,扩大了稻田养鱼养殖面积。 四是农产

5、品加工业有了新的发展,涌现出一批涉农龙头企业。全县共有粮油加厂(作坊)240多家,具有一定规模上档次的加工专业大户有17户,开发出一批食用油系列产品,如菜籽油、草果油、八角油、花椒油、红花油茶茶油等。古林实业、云腾快餐、太极果脯、清凉山茶业、高黎贡山生态茶厂等龙头企业的带动力逐步增强。以蔬菜为原料的加工企业有了一定规模,如寸师傅干腌菜、绮罗腌腊制品等。 五是科技应用水平进一步提高,农产品质量有一定改善。2X年全县优质稻种植面积12.5万亩,其中饵丝专用米万亩,双低油菜面积16万亩,杂交包谷面积4万亩;建成无公害茶叶27万亩。 六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步伐加快,农民增收渠道有新的拓展。通过发展加工

6、业和旅游业,开展境外劳务输出,逐步把农民引导到二、三产业上来,改变了农民就业结构,增加了农民收入。 二、当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调研报告从总体上看,我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确迈出了新的步伐,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但农业基础设施脆弱、城镇化程度低、农村经济结构不尽合理、农产品流通不畅、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和劳动者素质不高等,仍然制约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在新形势下,腾冲同全国、全省一样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面临加入世贸组织、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与挑战,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处于重要的转型时期:农业生产目标已从主要追求农产品数量向稳定总量、优化品种质量转变,但“资源型、原料

7、型、趋同性”的状况还未根本改变;生产方式已从小农生产向产业化生产转变,但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生产经营格局还未根本改变;增长方式已从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逐步转变,但农业综合素质低、总体效益差的状况还未根本改变;资源开发方式已从掠夺型逐步向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可持续发展转变,但农业基础设施脆弱、生态环境仍不容乐观、人口增长对经济和环境的压力继续增大的状况还未根本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问题仍然存在,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滞后的状况还未根本改变。主要表现在: 一是结构调整的方向和重点还不够突出,品种结构和生产布局还没有大的变化,农业的质量和效益提高不大。我县虽加大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但在调整过程中过于强

8、调粮经结构,种养结构比例的改变,重视面积和数量的扩张,面对提高农业质量,培育品牌,忽视质量和效益的提高,对一些具有市场竞争能力的优质、珍稀、特色农产品扶持开发不够,形不成规模经济。对农业结构调整的认识还不够全面,还没有从根本上跳出就农业调农业的小圈子,农村一、二、三产业结构仍不合理。 二是农业基础设施和物质技术条件总体水平低,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比较滞后,特别是信息和技术服务还不能满足广大农民调整结构的需要。我县经过“八五”和“九五”期间的高稳农田建设和中低产田改造,农田基础条件得到了一定改善,土地综合生产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但目前仍有5的农田属中低产田,这部分农田仍处于“靠天吃饭”的现状,

9、特别是坡耕旱地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更弱,基本上处于“雨养农业”的状况。另外,我县虽已形XX县区级以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和畜牧技术推广中心牵头,乡镇农科站和畜牧兽医站为载体,科技示范户为触点的农业服务体系,但在服务过程中仍于产中指导为主,对产前的市场预测和产后的流通指导较少,无法提供给农民超前市场信息,农户难于围绕市场需求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三是农村市场发育不全,农产品交易市场建设滞后,农产品流通渠道仍不顺畅。改革开放以来,我县虽着力建设了一批农村集贸市场,但这些市场布局分散,规模较小,设施简陋,功能落后,无信息服务网络,大部分农产品仍在露天下交易;没有贮藏、冷冻、周转条件,交易完全处于自然成交,同

10、时据调查我县70左右的农产品无固定的交易场所,均为占道经营或市场外零星交易,已无法适应当前大市场、大流通的需要,致使农产品转化成商品率较低。由于市场体系建设不适应当前结构调整需要,对农民起不到引导的作用。 四是农民科技素质较低,农业科技推广力度不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低。据农业普查,全县农民初中文化程度以下占97.9,对新科技、新技术的接受能力有限,阻碍了农业科技推广的进程;农业科技人员占农业从业人员的0.16,低于全省019的平均水平,同时现有的农业科技人员中,大部分属于产中服务型人才,缺乏综合性、多学科方面的知识,难于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另外农技服务机构设备简陋,服务手段

11、落后,特别是乡镇农科部门的办公条件和服务手段更为简陋和落后,难于适应新时期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五是农产品的品质和质量亟须提高。近几年来,我县着力实施“无公害行动计划”,但农民和农产品加工企业业主认识不到位,仍以增加农产品产量为重点,忽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同时,由于人民群众消费观念尚未改变,优质优价难于体现,致使农产品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农业的质量和效益提高不大。农产品质量标准监测体系和市场信息体系建设滞后。 六是涉农龙头企业数量不多,规模不大,市场开拓能力和带动能力弱。我县虽扶持建设了一批粮油、茶叶、木材、果品、畜产品、药材等涉农龙头企业,但这些企业多数体制不活,经营管理不善,部分面临破

12、产倒闭,无法有效拉动农业产业的发展,一些新兴的涉农民营企业,由于规模较小,资金短缺,设备简陋,生产技术落后,市场开拓能力较弱,还无法有效拉动农业产业的发展。 七是农业投融资体制不畅,结构调整的资金不足。农业结构调整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引进优良品种、发展名优特新产品、农产品加工业和开拓农产品市场等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特别是一些种养大户资金短缺的问题比较突出。 八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水平低。由于我县耕地相对短缺和劳动力严重过剩,使得农业的人均劳动生产率难以提高,出现了增产不增收的现象,成为阻碍农业结构调整的关键问题。 三、今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对策和措施 (一)进一步认识农业产业结构调

13、整的深刻内涵 我们认为,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有必要进行客观的分析,获得一个全面正确的认识。第一,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不仅涉及到区域布局、农业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还涉及到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和农业经营机制的转变,这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第二,目前整个国民经济正处于结构调整的重要时期,居民的就业、收入和消费结构发生较大变化,农产品尤其是食品的需求增长缓慢,对农业发展的制约越来越明显;城市就业压力加大,增加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难度;乡镇企业进行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实现节约资源、减少污染和安全生产,提高发展水平,需要一个过程。第三,当前的农业结构调整与前几次调整相比有很大不同。一是农产品供需形势不同

14、。前几次结构调整是在农产品供求总体上偏紧的背景下进行的,整个农产品市场是卖方市场。这次调整是在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农产品供求关系发生根本变化,绝大部分农产品供大于求的背景下进行的;二是城乡居民对农产品的需求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过去主要是解决温饱,而现在人们对农产品消费提出了优质化和多样化要求;三是调整的主体不同。过去结构调整的主体主要是政府,采取层层下达指标和运用行政手段进行,而现在结构调整的主体是农民;四是调整的内容不同。过去主要是通过面积增减和规定粮经比例,局限在种植业内部进行平面调整,而现在是依靠科技进步,优化农产品品种和品质结构,发展多种经营,向生产的广度和深度进军,是一种立体式的调整。

15、因此,这次农业结构调整的目标是复合型的,要求比过去更高。 (二)今后我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工作重点 工作思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十六大精神为指导,坚持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充分发挥区位、资源、侨乡、品牌优势,走“农业稳县”之路,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依托,以发展农村经济和技术创新为动力,以调优、调特、调名、调强为突破口,以工业化的理念、产业化的思路、市场化的思维、科技化的手段、城镇化的战略为出发点,积极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及产业化发展。进一步巩固粮、油两大基础产业,提升烟、林(果)两大支柱产业,拓宽畜牧、茶叶两大骨干产业,培植

16、药材、香料、野菜等新兴后续产业。扶优扶强一批专业批发市场,突破加工业,打造品牌,完善服务体系,增加投入,努力把腾冲建成绿色农业经济强县,确保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加快小康社会建设步伐。 工作原则。一是坚持解放思想先行,在全县树立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观念,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发展工业、旅游业、实施城镇化战略等结合起来。二是坚持市场引导,结构调整要做到市场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不能盲目调整,造成新的积压和卖难。三是坚持因地制宜,把市场需要和本地的优势结合起来,注重发展有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和拳头产品,突出特色,发挥优势。四是坚持品质第一,从种子开始一直到加工、销售,层层严格把关,确保我县生产出优质农业产品。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