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的方法与技巧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09587779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朗读的方法与技巧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朗读的方法与技巧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朗读的方法与技巧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朗读的方法与技巧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朗读的方法与技巧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朗读的方法与技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朗读的方法与技巧(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朗读的方法与技巧(1)什么是朗读。朗读,是把诉诸视觉的文字语言转化为诉诸听觉的有声语言的再创活动,是一门自成体系的语言艺术。只要是能写成文字的,就是能读的,所以朗读具有广泛的活动领域和极大的实用价值,对于学习普通话,学习演讲和其他口语表达形式,也都有很重要的规范和借鉴意义。朗读不是一般的照文念字,而是要表情达意。朗读是教师必须熟练掌握的基本功。对于外语课堂来说,朗读又是一个重要的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2)朗读的准备。朗读必须在有准备的情况下实行。朗读的准备本身就是一项重要的备课内容。朗读的准备包括分析和理解作品,具体感受作品,了解对象,扫清文字障碍,对文章部分片断注上技巧符号,以作朗读提示。其

2、中分析理解作品,感受作品尤为重要。朗读的准备主要有:1)掌握作品的主题。主题就是作品的中心思想。归纳中心思想,有利于把握作品的精神实质。主题应归纳得明确、具体、有感染力。2)了解作品的背景。包括作品内容的历史背景、作品完成的写作背景和朗读所处的朗读背景,尤以朗读背景为分析和理解的重点。分析时,要紧密联系作品,注意针对性,抓主流,抓本质。3)分析作品结构层次。层次是作品的结构和布局。自然段是作品结构的基本单位。要从朗读出发对自然段做进一步的整理。整理的方法有归并和划分两种。归并是把内在联系比较紧的段落合为一个层次,或把内在联系比较紧的层次合为一个部分。划分是把一个自然段里的内容分成几个小层次。层

3、次的整理有利于对作品发展脉络的把握。归并利于把握整体,划分利于体味局部。4)掌握作品的重点。作品中最集中、最典型地表现主题的地方,最得力、最生动地体现目的的地方,最凝聚、最浓厚地抒发感情的地方,最直接、最恰当地感染听众的地方,都属于重点。5)明确朗读的目的。朗读目的指朗读一篇作品时在德、智、美三方面所要实现的社会意义和作用。明确、准确、富有感染力的目的,是贯串朗读全过程的一根红线,不可飘忽、失落。6)确定朗读作品的基调。基调是作品总的感情色彩和分量。基调是分析理解的结果,是思想感情与具体作品内容相融汇的结晶。基调是总体稳定和局部变化的统一。基调往往是复合的,如岳飞的满江红,是凝重的,也是豪放的

4、。基调也应该是理解与表达的统一。7)具体感受作品。为了使朗读更富有感情,教师应该通过想象,具体感受作品。朗读感受是把思维引向情感的桥梁。通过它,我们把文字词语还原成了客观事物,把作者的笔下物变成了我们的心中物。(3)朗读技巧。朗读的基本技巧包括停连、重音、语气、节奏。 1)停连。停连是指朗读语流中声音的中断和延续,是停顿和连接的合称。停连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依次是句逗顿歇停顿停连。无论从朗读者还是从听众哪一方面来看,停连都是传达或接受作品时生理和心理的双重需要,其中心理需要起主导作用。第一,停连的位置。停连位置恰当才能取得良好的朗读效果,一般停连位置有如下几种形式:区分性停连。这是对不按词语分

5、隔、只有线性连写的汉字按语义实行创造性的划分和组合的停连类型,它使语义更清晰、更准确,不出现歧义和误解。如“闯王一边一个亲兵持枪而立”这句话,如果在“一边”的后面安排一个停顿,说明是一个亲兵;如果在“亲兵”后面停,就有两个亲兵。呼应性停连。这是指增强语句内在联系(如主谓关系、动宾关系等,尤其是长句子中“呼”和“应”距离较远时)的停连类型。如“他 十六岁上大学,二十岁读研究生,二十三岁参加工作。”一句( 为停顿符号,为连接符号),“他”为呼,“十六岁”等是应。并列性停连。指在作品中属于同等位置、同等关系、同等样式的词语之间的停顿及各成分内部的连接。如“一切都象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 朗

6、润起来了,水 涨起来了,太阳的脸 红起来了”。分合性停连。指为突出内容综合和分述关系而作的停连。如“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象倾听水声, 千态万状,维妙维肖。”三个“有的”是分述,“千态万状”,“维妙维肖”的是综合,中间的停顿是分合性的。强调性停连。指为强调某一词语而在其前后安排的停顿和其他词语之间产生的连接。这其实是重音表达手段的一种。如“拂晓的时候,战斗“开始了。”判断性停连。指为表现思索和判断的内容、过程、状态等所作的停连。如“床前明月光,凝是 地上霜”。转换性停连。指为表现内容的转折和反差所安排的停连,停顿时间一般较长。如“你丢下自己的小孙孙,把伤员背进了防空洞。

7、当你再回去抢救小孙孙的时候, 房子已经炸平了。”生理性停连。表现因生理变化而引起的停连,象哽咽、语噎、垂危时的叮咛、气喘嘘嘘的报告、人物的口吃等。可不拘标点,灵活处理,并注意神似,点到为止。如“他蓦地抽回手去,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用尽所有的力气举起手来,直指着正北方向:好,好同志你你你把它 带给”。回味性停连。让听众品味词语特殊含义的停连。如“年轻时读向秀的思旧赋,很怪他为什么刚开头却又煞了尾,现在 我明白了。”二,停连的一般性处理方法。停连的处理对于出现在一句话说完的时候和出现在一句话还没有说完时,其方法是不同的:在一句话说完的时候,停顿要和句子的收势结合起来。这种收的具体形态有以下几类:急收

8、。收音音节实在、简短、干脆利落,显出果断、急促、迅速。如“这以后的路,卢进勇走得特别快。 天黑的时候,他追上了后卫部队。”缓收。收音舒缓、松驰,甚至可以字字延长,表现深厚隽永的情感。如“让你感到象是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强收。收音音节用力声大,一字千钧、坚定豪迈。如“我希望每个人都成为具有共产主义风格的人” 。弱收。收音音节用力小些,平稳而安适。如“我们乘着木船,荡舟漓江,来观赏桂林的山水” 。在一句话还没有说完时的句中出现了停连,既有上句的收,又有上句的起,具体形态有以下几类:停前扬收。停前音节上行,造成起伏和推进感。如“抬望眼,仰天长啸, 壮怀激烈”。停前徐收

9、。停前音节稍稍拖长,造成欲断还连的效果,使听者有所期待。如“记得楼前是一片园林,不是山。这到底是 什么幻景呢?”停后缓起。停顿以后,后半旬的开头音节慢慢出口。如“一口口的米酒干万句话,长江大河起浪花”一句中,“长江大河”缓缓送出,显出壮阔、旷远。停后突起。停后急吸气、急发声、快吐字。如“他下意识地把手插进裤袋里、 意外地,手指触到了一点粘粘的东西”一句中,“意外地”突起,显出突然性。与停顿时间长短密节相关的,还有个连接的缓急问题。有停顿,但时间很短,即使有标点也稍顿即走。句子之间、段落之间也可酌情使用,造成积极行进、一往无前的紧张气氛和较强的动作感,这称为“停而紧连”。如:“团长一声令下:团旗

10、!上!我跃出战壕,高举红旗,向敌人的阵地 冲上去”。有停顿,但在停顿的空隙里填上延长的音节、吸气声,也可屏息,与后面词语连为一体,产生一种震撼人心的深沉呼喊的效果,称为“停而缓连”。如:你的人民 世世代代想念你!想念你啊,想念你,想念你”其中的浪线,即是前一音节韵尾的延长和气声填充的“缓连”,然后是一个短暂的停顿。2)重音。朗读时句子中需要强调突出的重要的词或短语,甚至某个音节,叫重音。重音之重为“重要”之重,非“加重”之重。朗读的“重音”是语句重音,而非词重音(或轻重格式里的“重”)。词重音等是固定的,语句重音是不固定的。重音与朗读目的有密切的、直接的关系。重音的位置一般有如下几种:并列性重

11、音。如“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对比性重音。如:“骆驼说:长得高多好啊!羊说:不对,长得矮才好呢!”再如:“要从我这里发洋财,你们想错了!”对比与并列的区别,在于对比性重音的含义,情感是相反或相对的。呼应性重音。一种是问答式,如“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吗?不是。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后面的三个回答,不仅对“哪里”的呼有明确的应,而且分别否定了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的代表性谬论,亮明了唯物主义一元论的坚定立场。这样确定重音,抓住

12、了所问与所答的内在联系而不表面化,使作品论述层层深入。一种是线索式。经常有作品中用相同句子反复出现来烘托气氛,这些句子就成了贯串全文的线索,如西里西亚的纺织工人中的“我们织,我们织!”一种是领起综合式,如松树的风格中先说“希望青年同志能和松树一样,成长为具有松树风格,也就是共产主义风格的人”,然后分述见松树“油然而生敬意的原因之一”、“更重要的原因”、“自然,松树的风格中还包含着乐观主义精神”等,再引入共产主义风格与松树的风格相观照,最后再重复“我希望每个人都能象松树一样具有坚强的意志和崇高的品质,我希望每个人都成为具有共产主义风递进性重音。一种是连续性重音,如“一定是饿坏了!他想,连忙抢上一

13、步,搂住那同志的肩膀,把那点青稞面递到那同志的嘴边说:同志,快吃点吧!”一种是联珠性重音,如“竹叶烧了,还有竹枝;竹枝断了,还有竹鞭;竹鞭砍了,还有深埋在地下的竹根。”有时这种递进关系还表现在连词上,如“乌鸦看了狐狸一眼,还是不做声。”转折性重音。如“我常想:杨柳婀娜多姿,可谓抚媚极了;桃李绚烂多彩,可谓鲜艳极了,但它们只是给人一种外表好看的印象,不能给人以力量。”强调性重音。如“一曲完了,她激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啊!”比喻性重音。如“让你感到象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反义性重音。如“其间耳闻目睹的所谓国家大事,算起来也很不少”。拟声性重音。注意形似和神似的关系与分寸,如“一连几天

14、,雨总是哗哗地下着,快把人闷死了”和“河水哗哗唱山歌”。灵活性重音。如松树的风格的第三段有两个“只要有一粒种子”,是强调“只要”还是强调“一粒”,可以灵活处理,以变化显活泼,以灵活破呆滞。重音的表达方法有以下几种:弱中强。如“他狠狠啐了一口:呸!”快中显慢。如“天安门广场上,花堆成了山,人汇成了海”。低中见高。如“他举起矛,向人夸口说:我的矛锐利得很,不论是什么盾都戳得穿!”实中转虚。如“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连中有停。如“我的心 永远 跟你们在一起”。以上方法又可以在各自的相对方面衍生新的方法,如强中变弱(我忍住笑,轻轻走过去)、高中见低(长得矮才好呢)、虚中转实(胸口

15、呀莫这么厉害地跳)、停中有连(团长一声令下:“团旗!上!”)等,各种方法又往往是复合的,由此使重音的表达方式可以做“各种各样”的选择。3)语气。在朗读中,语气贯串于一句话的始终,在一句话里起作用,有语句的特殊性和具体性;同时,它还既有内在的思想感情,又有外在的声音气息的高低、强弱、快慢、虚实。这三方面构成了语气的基本内容,语气就是在朗读一句话时表现出一定思想感情的色彩和分量的语句的声音气息形式。第一,语气的色彩。朗读中,诉诸于声音气息的具体语句的思想感情,有质和量的规定性。质就是“是什么”,称为语气的分量。应该从这两方面来认识和把握思想感情。语气的色彩可分为多种类型:爱气徐声柔造成温和感,口腔宽松,气息深长。如“多可爱的小生灵啊!”憎气足声硬造成挤压感,口腔紧窄,气多阻塞,通常所说“咬牙切齿”就是类似状态。如 “大黄蜂这贼最恶,常常落在蜜蜂窝洞口,专干坏事”。喜气满声高有跳跃感,口腔积极轻快,气息顺畅。如“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悲气沉声缓,有迟滞感,口腔沉重,气息似渴。如“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惧气提声凝,有紧缩感,口如冰封,气象倒流。欲气多声放,有伸张感,口敞开,气畅达,用来表达希望、思念、憧憬一类情感。如“暴风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