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和印度两国制药工业的对比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09586394 上传时间:2022-11-03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29.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和印度两国制药工业的对比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中国和印度两国制药工业的对比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国和印度两国制药工业的对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和印度两国制药工业的对比(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年第 $! 卷第 % 期药业纵横中国和印度两国制药工业的对比!陈素红!#$%&!#$%$()*+,&-.%,#( ) *+/,#+0# ) #,- ) #,近年来,我们不断地听到关于印度药品冲击我国制药企业的有 关报道。业内不少人士惊呼:印度制药业已成为我国最强劲的竞争对 手。笔者最近收集了印度制药工业的有关资料,并对中印两国制药业 进行比较,期望从对比中找准我国制药工业的定位,更重要的是从对 比中借鉴印度制药工业发展的有益经验,进一步促进我国制药工业 的健康发展。一、中印两国制药工业发展的社会经济基础比较 制药工业是一国国民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世界各国经验都证明,制药工业的发展既离不开

2、一国整体经济基础,也在一定程度上映 射一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水平。中国与印度同处亚洲大陆,人口都超过!*亿(中国!)-1亿,印度!*)3亿),是世界上两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人类文明史上,中印曾 创造了辉煌灿烂的黄河文明与印度文明,在近代也都曾被沦为西方 列强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在现代两国都走过了*多年独立自主的 奋斗历程(印度!40-年独立,中国!404年解放),也都先后开始了经济体制改革(中国从!4-4年开始,印度从!44!年开始)。近年来,中印两 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成为世界瞩目的亮点,被称为“驶入亚太经济快车 道”。印度!44!年以来,国内生产总值($5&)年增长率达3#。)* )*!财政年

3、度,印度全国$5&总量为0 41亿美元,人均$5&约0*美 元。中国自!4-4年以来,$5&年均增长率达到4#,)*!年$5&达到! 3*亿美元,人均$5&约4*3美元。)*年印度人均药品消费2美元,中 国为1)元人民币,接近!*美元。另外,中印两国均拥有充足的廉价劳动力和大量具有管理才能和技术专长的高素质人才。从人口、经济发 展历程等方面看,中印两国国情十分相似,这些为两国制药工业的发 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使两国制药工业趋同,竞争更激烈。二、中印两国制药工业对比中印两国的制药工业在制造能力上都已进入世界大国行列,尤 其是大宗抗生素的生产,两国基本能左右国际市场行情。但两国的药品研发能力均较

4、弱,均是世界上非专利药物的主要生产者,其药品的 生产技术、质量在第三世界国家名列前茅。中国能生产! 0*多种原 料药,0 *余种制剂产品,1 *余种中药,并且在维生素 、解 热镇痛药物、激素类药物、青霉 素及其!6内酰胺类药物等方面具有比较优 势。印度能生产的原料药超过0*种,印度的民族药总数也超过! * 种,从简单的头痛丸到高级的抗生素和复杂的心血管药物,几乎能生 产各种各样的药品,印度在磺胺类药物(如新诺明)、部分大环内脂类 药物(如罗红霉素、克拉霉素)、喹诺酮类药物(如环丙沙星)、部分解 热镇痛药物(如布洛芬)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中国在全面推行$7&, 有! *余家企业通过了$7&认证。

5、印度医药工业也拥有良好的设 施,有)*多家制药商得到美国859的合格认定。#从企业方面看: 据印度制药商组织公布的数字,印度目前有)万余家制药企业,是中国制药企业数的2倍。印度制药企业两极分化严重,4*#以上是作 坊式小企业 ,以 私营为主 ,布 局分散 ,但 也不乏像:;?,ABC;+%D&E;FG;HIDJAH;C+5F :IKK?这样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大型制药企业。这 些公司已不满足于印度国内市场,他们正在把重点转向美国市场。中 国也是以中小企业为主,按现行的标准,中国中小企业所占比例 131#,在国际上能与跨国公司相抗衡的大型企业很少,中国最大的 制药企业三九集团)*!年销售收入-14

6、亿元(合4亿美元);印度最大 的制药企业:;?公司)*!年销售收入超过3亿美元,它在美国分公 司的销售收入达!亿美元。尽管它的规模不及我国企业,但是它在国 际上的影响力大于中国企业,是世界上第!大非专利药制造商。!从生产规模上看:由于起点不一样,中国制药工业生产规模明显大于印度。)*! 年,中国制药工业产值) 3*亿元(合2)!亿美元),印度制药工业产值) )11-亿卢比(合0-亿美元)。但是发展速度基本相近。自!44!年以 来,中国制药工业年均增长!4#,印度为!-#,均快于各自国民经! 医药批发企业的发展策略!# 横向一体化的规模扩张促进跨地区的兼并、重 组 、培 育一 批大规模医药批发企

7、业。兼并、重组是资源整合的一种重要模式。发 达地区的大型企业具有人才、管理、规模、信息方面的优势。欠发达 地区的小型企业具有覆盖范围 、销 售渠道方面的优势 ,两 者兼并重 组有利于优势互补 、减 少不必要的竞争。具体操作上 ,大 型企业兼 并、重组小型企业后,可把小企业改制为配送中心,由总部负责统一 经营 、统 一管理 ,这 一种模式尤其适用于对各地县级医药批发企业 的兼并。规模较大的医药批发企业之间的重组则可通过产权制度的 改革 ,促 进企业形成多元化的投资主体和法人治理结构 ,并 使医药 批发企业向集约化、集团化发展。! 纵向一体化的规模扩张鼓励科研、生产、销售 企业间进行 战略合作,积

8、极推进代理、总代理制度。美国的医药批发企业走的是 一条物流配送的路子,医药生产企业负责市场推广和销售的工作, 医药批发企业则主要发挥物流配送的功能。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 有相当多的医药生产企业在市场推广、市场营销方面的力量是相当 弱的,很多生产企业甚至没有能力在全国各地设置办事处进行产品推广工作。生产企业和批发企业的联合可有效地发挥批发企业的网络优势 ,对 生产企业的产品进行策划 、推 广和销售方面的全过程代 理。这种模式既有利于形成医药批发企业间的产品差别化,同时也 有利于提高医药批发企业的赢利水平。!% 经营转向部分小型批发企业向零售企业转 换。和批发企 业相对过剩形成对比的是 ,零 售网

9、点还相对不足 ,而 且目前医药零 售行业的营利水平还稍高一些,毛利率一般会 超过!#。一些小型 批发企业由于具有医药行业的相关经验和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因此 进军医药零售业具有一定的优势。!& 淘汰部分企业强化$%&管理,对部分长期亏损又不具备兼 并或转向的批发企业应该尽早淘汰出局。参考文献:! 昌 家 令 医 药 商 业 企 业 的 策 略 分 析 与 选 择( 经 济 导 报 ,)*)+)!+,-./ 01) 王锦霞医药商业现状及改革思路的探 索(经 济导报 ,)*!,)*(2):)*02 冯变玲我国医药商业的现状及发展趋 势(中 国药房 ,)*!,!)():)3)中国药业 !#$% &%(

10、%)*+,#)%-. )药业纵横济的增长速度。两国制药工业的发展速度都远远高于世界制药工业的发展速 度,可谓是“风景这边独好”。高速增长的原因有二:一是两国人口众 多,市场潜力巨大,随着两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内 对药品的需求大大增加。二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发达国家调整 产业结构,纷纷将一些环保治理成本较高、附加值相对较低的原料药 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而中印两国均具有劳动力充裕、廉价、资源丰富、药品制造成本低的比较优势,在上世纪!年代的这一轮全球分工中, 中印变成了名副其实的“亚洲药品制造中心”。 表#近#年 来 中 印 两 国 制 药 工 业 产 值 比 较 年 份 #!#

11、#!$ #!G #! #!( #!F #!% #! $ $# 中国 E(F& F!&$ !#&! #G#&$ #E #%&E $#G $(FG$# 印 度 !&E #&! #&! #F&# $&% $(& G&( GE&E &# F&F(注:美元兑人民币按#K%&$F,美元 兑卢比按#K%,资 料来源 :中 国医药 统计年鉴,印度制药商组织网站)!从国际化水平上看: 印度制药业的国际化程度较高,印度生产的药品可以销售到世界上#多个国家,$#年的出口额为#%&$亿美元,其中制剂达&(亿美元。 印度的)*+,*-.,/012*345+ 67*89*:;50:*2,);=.等大型知名企业还在欧 美等

12、国建立了合资企业,#!(年,45+ 67*89*:;5公司收购了美国 底特律的/*8*:? 制药公司,进入了美国市场;)*+,*-.收购了拜耳的非 专利药子公司*.;8*0:,进入了德国市场,该公司在海外(个国家建 有制造厂。这些印度公司在世界医药市场上的影响力高于我国企业。据有关资料,目前印度已在中国建立了家合资企业:即A510+有限公 司(位于广州)、)*+,*-.广州中国有限公司(位于广州)、昆山)?*9制药 有限公司(位于江苏)、B58?,0+=? C?+D20+D大同制药有限公司。中国的药品也可以销售到世界上#多个国家和地区,$#年药 品出口额$E&F亿美 元(见 表$),主 要是附

13、加值较低的原料药 ,我 国的 制剂很难走出国门,多年来,西药制剂出口一直徘徊在#亿美元左右。 在国际资本市场的运作上,中国也落后于印度。中国虽然在非洲等发 展中国家建立了少数合资的制药企业,但是很少在资本市场收购或 兼并发达国家的制药企业,也很少直接投资于西方国家,我国甚至没 有在印度建立药品生产与经营企业。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中 国缺乏既懂技术、懂管理,又有良好外语基础的复合型人才,阻碍了 中国制药企业走向世界。而印度相对发达的教育事业已为印度储备 了数量巨大的科技人才,其 中有G E万英语熟练的人口 ,印 度制药 企业到海外兼并或收购当地企业,与当地人很容易沟通。而中国药品 企业若要

14、打入世界市场,往往是靠传统的出口贸易的方式。二是中国 缺乏对国际市场资本运作及法律法规的熟悉与了解。表$近#年来中印两国药品出口情况比较年份#!#!$#!G#!#!%#!$ $#年 增长率中国#&E#(&($&E$(&E$E&F$F&!$E&F%&GH印度#&($&F$&!G&%#&$#$&#G&%#%&$ $F&EH(注:美元兑人民币按#K%&$F,美元兑卢比按#K%,资料来源:中国医 药统 计年鉴,印度制药商组织网站)#从药品知识产权保护情况看:印度在独立以后的相当一段时间内 ,!H以 上印度制药业的市 场份额和所有权仍然掌握在外国公司手中。为了培育民族医药业,印 度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F年的印度专利法,确认了程序 专利(给予某一用以制造合成药物的程序以专利)。但并未确认产品 专利,即对于食品、药品的物质不授予专利,仅对制造方法授予专利。 这鼓励了印度制药企业仿造药品,促进医药的进口替代。中国在改革 开放后的#!%E年制定了第一 部专 利法 ,出 于同样的原因 ,中 国的!# 年第 $! 卷第 % 期专利法也只对药品的生产工艺进行保护,并没有对药品本身进行 专利保护。因此,使中国的制药工业在缺乏科研投入的情况下,靠仿 制逐步发展起来,基本满足了人民的临床用药需求。随着全球化的发 展,中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