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访矛盾纠纷频发的根源及对策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09584227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4.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访矛盾纠纷频发的根源及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信访矛盾纠纷频发的根源及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信访矛盾纠纷频发的根源及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信访矛盾纠纷频发的根源及对策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信访矛盾纠纷频发的根源及对策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信访矛盾纠纷频发的根源及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访矛盾纠纷频发的根源及对策(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信访矛盾纠纷频发的根源及对策-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调研报告甘浚镇司法所长 王举仁二 00 九年十月二十八日日前,举国上下掀起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热潮。 9 月份以来,我按照区委、镇党委的统一安排部署,积极投身到 学习科学实践活动中来,通过深入学习理论,全面落实实践, 为求更好更快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努力实践创新。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总结现代化建设的实践 经验得出的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认识的成果;是在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 化建设、社会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根本指导方针,是马克思 主义中国化的最新

2、成果。科学发展观是完整的科学体系,其 理论体系内涵丰富,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的各 个领域,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科学回答了什么是发展、为谁 发展、靠谁发展、怎样发展等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在这一 科学体系中,第一要义是发展,以人为本是核心,全面协调 可持续发展是基本要求,这三个方面相互联系、有机统一, 实质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 是党带领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升华,从统筹协调发 展、“发展是硬道理” ,到“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再到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又好又快”发展,党坚持发展的信 念是承前启后的。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加强党 的执政

3、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社会 主义新农村、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走和平发展道路以及构 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是对科学发展 观的丰富和发展。思想是行动的灵魂。实践上的自觉性与坚定性,来自思 想认识。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越深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就会越自觉、愈坚定。一、信访矛盾纠纷频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信访,本来是老百姓反映问题、寻求救助的重要渠道, 同时也是各级人民政府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桥梁。但 目前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各种新的社会矛盾不断产 生,不同利益群体在其利益受到损害或者不能得到满足时, 常采用缠访闹访、越级访及群体性上访等不正当方式解决问 题,

4、从而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危害性。现阶段发生的各类信访 矛盾纠纷,虽然表现形式不一,但可以归纳为权益受侵害型 和不同群体利益冲突型两类,其中以权益受侵害型的信访案 件居多,特别是因农村土地征用、承包、边界纠纷、制种款 兑付、村务财务公开、移民安置、水权、资源开发、刑事案 件伤害赔偿以及环境污染等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占多数。当前 信访案件频发,形式上常呈现出以下特点:1、动辄纠集众人上访政府或其职能部门,堵塞交通、 占据办公场所,影响办公。闹事者往往法制观念淡薄,错误 地认为“法不责从”,奉行“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 解决”“爱哭的孩子有奶吃”的错误观念,一旦认为他们的利益 受到侵犯,就置国家法律

5、、社会秩序、社会公道以及人们公 共利益不顾,纠集一帮人上门冲击政府或其部门,以人多势 从和把事情闹大来迫使有关部门解决问题,其行为往往造成 社会秩序混乱和政府办公受影响等局面。2、有着首要份子、骨干份子在明里组织或暗中操纵。 一般群众为了某种利益通常都是找主管部门反映,要自发去 闹事可能性不大。群体性事件往往都是背后有组织者煽动、 组织,并有骨干份子带头,抛头露面,表现积极,而群众也 会觉得反正别人去我也就可以去,从而酿成集体闹事事件。3、道听途说、不明真相,受谣言蛊惑而闹事。在农村, 由于人口居住较为分散,消息的来源往往是一传十、十传百, 由于口误或人为的认识角度等因素容易造成群众错误的理

6、解,从而激发群体性的闹事事件。4、无关群众裹入的多,看热闹、起哄围观的多。人民 群众多有看热闹的习惯,从多起群体性上访事件看,真正涉 及其自身利益而闹事的大多数是组织者和骨干份子,但事情 闹起来后,看热闹的人来了,围观的人来了,无形中助长了带头闹事者的嚣张气焰,加之在围观者中极少数人抱着“唯恐 天下不乱”的心态,起哄、喝倒彩甚至参与闹事,进一步激化 了矛盾,扩大了事态。5、群体性上访事件规模较大,影响坏,持续时间较长 过去群众上访大多情绪比较温和,多数控制在本单位、本系 统、本地方,现在则出现了动不动就集体上访、越级上访的 现象。闹事事件由突发性、临时性向有人串联和组织、专人 负责指挥方向发展

7、,呈现出自发性逐渐向有组织性的发展趋 势,矛盾的对抗性有所增强,突发性强,串联性强,升级快, 处置难度大。这样群体性上访事件往往就规模较大,聚集人 数多,持续时间长,有的群体性上访专门在各级重大政治活 动期间进行,有意制造不良影响。二、产生问题的根源。当前我镇农村出现多起信访案件的原因主要有:一是群 策,把党和政府体现的爱民思想理解为政府的妥协,错误认众对政策理解发生偏激。有些信访群众不全面知晓党的政为无论有理无理只要上访就能解决问题,“小闹小解决,大闹 大解决,不闹不解决”。个别信访者不讲政策胡搅蛮缠,不顾 实际讲实惠,把政府作为发泄情绪的场所;二是信访工作体 制还需完善。一些本应由政法部门

8、解决的问题,变为行政直 接干预,存在以信访代诉讼、以行政代司法解决的现象,留下了矛盾隐患,信访责任主体不明确。在实际工作中有些群 众要求解决的问题,通过正当途径得不到解决或不能及时解 决,他们一旦上访,有关部门立刻特事特办,很快得到了解 决,这就产生了一定的误导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信访 的不良风气。三是基层工作不扎实、不规范。有的干部认为 群众反映的事情都是小事,采取置之不理的态度。还有部分 干部工作主动性差,责任意识不强,对信访矛盾纠纷排查调 处不及时,相互推诿扯皮,致使小矛盾拖成大问题。四是部 分镇村干部解决问题能力缺乏。个别干部开展工作时,解答 群众疑问时,信口开河,解决矛盾时不注意

9、压火,反而火上 浇油,甚至鼓动煽动。对有些事情政策性强不能解释时,不 懂装懂,给群众乱解释、歪解释,造成群众误解进而出现上 访。而从现阶段发生的群体性上访事件看,其性质可以从两 个角度加以分析:一是从马克思主义阶段分析的观点来看, 现阶段发生的群体性事件,绝大多数都属于人民内部矛盾, 是局部的和非对抗性的矛盾,而不是对抗性的矛盾。其二是 从法律的角度看,依照我国现行法律规定,大部分群体性事 件本身形式上具有违法性。有的群体性事件构成了一般的治 安违法行为,有的甚至已经转化为刑事犯罪行为。现阶段发生的群体性事件,具有复杂性、诉求具有一定 的合理性、延展性、组织性、社会危害性和反复性等特征。 诱发

10、群体事件的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有体制、机制上 的原因,也有工作方法等方面的原因。主要有:社会转型期 出现的各种矛盾,是引发群体事件的社会因素;部分干部官 僚主义作风严重,不作为或者以权谋私,是引发群体性件的 作风因素;群众的民主法制意识不断增强,是引发群体性事 件的文化因素;基层组织社会控制弱化,威信降低,权威结 构失衡,是引发群体性事件的体制性因素;各类敌对分子和 有政治图谋的别有用心者为了激化矛盾,扩大事态,进行煽 风点火,是引发群体性事件的政治因素;各种具体的利益冲 突,是引发群体性事件的直接诱因。三、解决的办法及对策 信访矛盾纠纷作为社会矛盾冲突的集中体现,我们应当 以“三个代表”

11、重要思想为指导,在科学发展观的正确指引下, 树立“防范是基础、处置是关键、善后是保障”的观念,科学 应对,并建立相应的防范机制、处置机制和善后机制。1、抓好村级班子建设,维护农村和谐稳定。要加强对 新当选的村两委干部培训,提高他们驾驭农村工作的本领。 对那些原则性差、群众意见大的村干部及时调整和更换。将 责任心强、干实事、群众口碑好的干部提拔重用。2、强化矛盾排查调处,从源头上消除社会不稳定因素。 第一,做到隐患早排查。镇包村干部要继续进村与村干部一 起,深入排查矛盾隐患,像以前因为种种原因未能彻底解决 的旧案,近期群众反映的一些看似简单的小事,都要及时掌 握动向。很多案件都是由小变大、由简单

12、变复杂,最后到难 以解决的地步。第二,做到矛盾早调处。由于排查不到位造 成矛盾出现,应及时协调各方关系(当事人双方、长辈、村 干部以及有关职能部门等),尽快将矛盾调解处理。第三, 做到问题早解决。排查不及时,调解处理不当,问题摆在面 前,出现上访告状。这时应尽最大的努力进行稳控,24 小时 看守,同时积极帮助给予妥善解决。该解决的即刻解决,需 要时限的说明情况,不符合政策的做好解释工作。带着感情 做好群众工作,最大程度的减少信访案件的发生,营造和谐 稳定的社会环境。3、完善信访工作长效机制,有力遏制信访案件发生。 一要强化责任,做到“三定一包(” 包案领导,定承办人、定责 任、定办理时限),并

13、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包案,谁督 办”的原则,明确各自责任,加大督办力度,直至信访问题彻 底解决。二要做好初信初访工作。做好初信初访工作是解决 越级上访、缠诉缠访等信访问题的有效措施。在信访人初信 初访后,对信访问题不能当场办结答复的,包案领导、包村 干部要变上访为下访、回访、约访等多种形式,定期不定期 地与当事人沟通。按照首问责任制和“问题不查清不放过,问 题不解决不放过,信访人不停访息诉不放过”的原则,切实把 群众信访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况,决不能“踢皮球”, 久拖不决,把小事拖成大事,把小责任拖成大责任,把小赔 偿拖成大赔偿。三要建立信访工作目标考核制度。要把信访 工作纳入

14、到全年工作目标考核考评范畴,对工作不到位,造 成越级上访的,取消评先选优资格。4、关注民生,切实解决群众的问题。认真落实各项惠 农政策,切实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抓好为民办实事,关注 群众的急需,维护群众的利益。扎实做好村务公开,规范村 务管理,给群众一个明确的答复。重视特困群众的生产生活, 保证其起码的生存条件。强化干部信访责任,畅通信访渠道。 要树立群众信访无小事的观念意识,对待群众反映的问题, 不能压制和置之不理,不能让事情久拖不决。而群体性上访事件一旦发生,就要妥善予以处置。总处 置原则是,坚持依法办事,依政策办事,既要维护群众的正 当权益,又要坚决维护社会稳定。在具体处置过程中,应当

15、坚持“快、稳、化、活、公”五字方针。所谓“快”,就是要及早 发现,及早介入。一要快速发现,快速报告;二要快速出动, 快速到位;三要快速展开,快速介入,以便抓住先机,争取 主动。所谓“稳”,就是要稳定群众情绪。必须一方面揭露谣言, 控制信息的混乱传播,另一方面及时披露事实真相,正确引 导公众的注意力,防止事态的进一步扩大。所谓“化”就是在 处理突发群体性事件时,要坚持协调和化解矛盾的原则。对 群众的工作一时难以做通的,也要始终立足于团结,争取大 多数群众,孤立、打击少数敌人。所谓“活,” 就是要弄清事件 起因,分类处置,灵活施策。处置群体性事件时,务心要弄 清事件发生的原因、群众心态和现场情况,

16、慎重决策。要注 意方法的灵活性和策略的多样性,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所谓 “公,” 就是要分清是非,秉公处理。要正确区分参与者的身份, 准确定位其行为性质,弄清是否是首要骨干分子,行为是否 构成违法犯罪。要严格把握治安或刑事处罚的条件,在证据 确凿的前提下,确保处罚的准确性。同时做好处置群体上访 的善后工作,对有效防止事件的反弹具有重要作用。善后工 作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切实依法解决群众反映的具 体问题,使相关群体的合法权益真正得到维护。对于群众的 不合理要求,应该向他们讲清楚相关的政策和法律,做好思 想工作,使他们心服口服。二是坚持回访,在群众反映的问 题解决后,要及时到群众中了解情况,摸清相关群体的思想 动向,及时发现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早做工作。三是 依法追究相关责任者的责任。要依法严肃处理对事件发生负 有责任的相关人员,以息民怨、顺民意,更有利于惩前毖后。 四是要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举一反三,从中探求具有规律性 的东西,以避免类似事件的重复发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