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情绪的心理咨询个案报告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09582984 上传时间:2022-08-19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5.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焦虑情绪的心理咨询个案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焦虑情绪的心理咨询个案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焦虑情绪的心理咨询个案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焦虑情绪的心理咨询个案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焦虑情绪的心理咨询个案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焦虑情绪的心理咨询个案报告(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例焦虑情绪的心理咨询个案报告摘要:本例是应用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创立的合理情绪疗法的理论和方法, 针对一例焦虑情绪的个案进行咨询。通过对求助者不合理信念的分析辩论,使求 助者认识到非理性思维方式是导致其情绪困扰的根源,从而用理性思维方式代替 非理性思维方式,使求助者的焦虑情绪得到了基本的解决,基本上达到了咨询效 果。经过咨询,提示了合理情绪疗法对焦虑情绪进行咨询与治疗是有效的。一、一般资料(一)人口学资料求助者李某,女,31岁,身高1.69米,体重67公斤,汉族,未婚,职 业为警察。(二)个人成长史求助者于1986年出生,因母亲怀其时属于高龄产妇,因此足月后剖腹生 产,虽获母乳不足,但发育正

2、常。父亲为镇政府一名干部,母亲为电厂工人。在 家排行第二,上有一哥哥,大其8岁。家庭经济状况良好,父母感情和睦。幼 年时期活泼开朗,能与同龄朋友相处。求助者7岁入学,学习成绩优异,小学 毕业后顺利考入县城重点中学,寄宿在县城的哥哥家,哥哥和嫂子对其比较照顾, 但求助者觉得不是很方便,就在初中毕业升入高中时,从哥哥家搬出,住到学校 集体宿舍里。高中毕业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一所大学。大学毕业后不愿意 回老家工作,孤身一人来到异地工作。通过公务员考试进入公安队伍。工作9年 多,工作积极努力,但始终没有合适的恋爱对象。最近自己买了房子,原以为会 对自己找对象有所帮助,可是还是毫无进展,眼看自己30多

3、岁了,不免有些着 急,所以情绪变得有些焦虑,伴有一些抑郁。来访者从未谈过恋爱,只是上学 期间有一暗恋对象,但表白后却遭到拒绝。二、主诉和个人陈述(一)主诉焦虑,有轻微抑郁持续近1个月,入睡困难近半个月。(二)个人陈述求助者最近自己买了房子,可是住在自己的房子里却感觉不到快乐,反而 觉得越来越孤独,无助。一想到自己都30多岁了,还孤单一人,被人们称之 为“剩女”,就难以入睡。求助者表示不想再这样下去了,觉得很痛苦,所以来 寻求一些心理上的帮助。(三)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焦虑情绪,失眠。三、观察和他人反应(一)一般印象年貌相符,身材高大、体壮,衣着适时整洁,未化妆。言语流畅,眉头紧 皱,面带愁容。(

4、二)精神状态求助者感知觉、注意品质、思维状态未发现异常,但情绪低落,意志活动 无明显增强或减退,焦虑以来一直都能坚持工作、学习,自知力存在,主动求治; 人格相对完整和稳定,性格外向。(三)身体状态近半个月来睡眠差,常常难以入睡,有时半夜醒来就无法入睡,觉得乏力。近 期体检报告均正常。无家族精神病史及遗传病史。(四)社会工作与社会交往最近1个月觉得孤独、烦闷。工作学习未见明显影响。觉得和已婚的女同 事接触不自然,她们闲暇之余不是谈论自己的老公就是孩子,让自己无话可说, 但是尚未造成交往障碍。(五)心理测验结果焦虑自评量表(SAS):标准分57分。抑郁自评量表(SDS): 标准分54分。四、评估与

5、诊断(一)对该求助者的诊断该求职者可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一焦虑情绪。心理状态的评估:求助者近一个月表现出焦虑情绪,有失眠,但未泛化,反 应强度不太强烈,具有良好的自知力及求助愿望。(二)诊断依据1. 根据病与非病三原则,该求助者的知情意协调一致,个性稳定,有自 知力,主动就医,并且没有表现出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的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 神病。2. 对照症状学标准,该求助者表现出焦虑、烦躁、睡眠障碍等症状。从 严重程度标准看,该求助者反应强度不甚强烈,反应也只是局限在择偶问题上, 没有影响逻辑思维等,无泛化,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从病程标准看, 只有1个月,证明求助者的心理问题不严重,时间也较短

6、,因此可以排除严重 心理问题和神经症性心、理问题。心、理测量结果支持本诊断。以上依据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三)鉴别诊断和依据与精神病相鉴别: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精神病的特点是患者的知情意不 统一,没有自知力,一般也不主动,常常表现出幻觉、妄想、逻辑思维紊乱及行 为异常等。而该求助者的知情意协调、一致,有自知力,主动求治,无幻觉、 妄想等精神病的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与焦虑性神经症相鉴别:焦虑性神经症在症状表现上主要是焦虑,有持久的 痛苦不能解决,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的影响,出现泛化和回避,反应也与初始 事件本身不相关,持续时间长,大于3个月或半年。而该求助者虽然也以焦虑 为主要症状,但未

7、严重影响社会功能和逻辑思维,没有泛化和回避,而且持续时 间只有1个月,因此可以排除焦虑性神经症。与抑郁性神经症相鉴别:抑郁性神经症表现为兴趣减退甚至丧失,对前途 悲观,感到生活或生命本身没有意义,并且以上症状持续两年,且至少有三分 之二的时间处于抑郁状态。而求助者不具备以上症状。与严重心理问题相鉴别:严重心、理问题的反应强度强烈,反应已泛化,对社 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病程大于2个月。而该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并不严重,没 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持续的时间也较短,因此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五、咨询目标(一)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降低焦虑、抑郁情绪;改善睡眠状况。(二)最终目标与长期目标完善求助者的个

8、性,帮助其建立健全的人格。要让求助者在今后的生活中, 能运用建立起来的合理认知模式,克服遇到的困难,并以此促进求助者心理的健 康和发展。六、咨询方案的制定(一)咨询方法。合理情绪疗法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埃利斯于20世纪50年 代首创的一种心、理治疗理论和方法。该疗法最核心的就是ABC理论。A是诱发 性事件,B是个体在遇到诱发事件之后相应而生的信念,即他/她对这一事件的 看法、解释和评价;C是个体在特定情景下情绪及行为的结果。本案来访者问 题的诱发因素(A)是至今没有合适的恋爱对象;情绪和行为后果(0是心情烦 躁,焦虑,失眠;不合理的信念(B)是我不可爱,没有人喜欢我,我一定会孤 独一辈子等。(

9、二)双方各自的特定责任与义务1. 咨询过程中求助者的责任和义务。责任:(1)向咨询师提供与心理问题有关的真实资料;(2)积极主动地与咨询师一起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3)完成双方商定的作业。义务:(1)遵守咨询机构的有关规定;(2)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3)尊重咨询师,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通知咨询师。2. 咨询过程中咨询师的责任义务。责任:(1)遵守职业道德,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2)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3)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并说明保密例外。义务:(1)向求助者介绍自己的受训背景,出示营业执照和执业资格等相关证件;(2)遵守咨询机构的有关规定;(3)遵守

10、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4)尊重求助者,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求助者。(三)咨询时间和费用每周1次,每次50分钟左右,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费用:每次 200 元。七、咨询过程(一)咨询过程阶段划分第一阶段:建立良好咨询关系与诊断阶段(第一、二次咨询);第二阶段:心、理帮助和改变阶段(第三次至第五次咨询);第三阶段:巩固提高与结束阶段(第六次咨询)。(二)具体咨询过程1. 第一、二次咨询:咨询任务:了解基本情况,收集相关信息;建立良好咨询关系;进行心理诊 断;学会放松方法。本次咨询小结:通过摄入性会谈,运用倾听等相关技术与求助者建立了良 好的咨询关系,收集了求助者的

11、一般资料、个人成长史资料和求助者目前精神、 身体和社会工作与社会交往状态。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后,确定了求助者的问 题属于一般心、理问题。2. 第三、四次咨询:咨询任务:根据ABC理论对求助者的问题进行初步分析和诊断。本次咨询小结:求助者能够接受ABC理论并可以运用这种理论对自己问题 的解释。3. 第五次咨询:咨询任务:运用多种技术使求助者修正或者放弃原有的非理性观念,并代 之以合理的信念,从而使症状得以减轻或消除。本次咨询小结:求助者努力修正或放弃不合理的信念,代之以合理的信念。4. 第六次咨询:咨询任务:巩固前几个阶段治疗所取得的效果,帮助求助者进一步摆脱原有 的不合理信念及思维方式,使新的

12、观念得以强化。本次咨询小结:求助者认识到要运用建立起来的合理认知模式,克服遇到 的困难,并以此促进其心、理的健康和发展。同时愉快地与求助者结束咨询关系,八、咨询效果评估(一)求助者自我评估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咨询,心情平静了许多,失眠现象消失了,对未来和婚姻 有了新的认识,对自己的评价趋于合理,自信心得到恢复,工作热情高,生活态 度积极。现在准备参加单位的竞争上岗,还说生活就像一面镜子,你笑它就笑。(二)咨询师的评估咨询的具体和近期目标基本实现,来访者基本消除或缓解了焦虑情绪,自 信心、睡眠等问题基本解决。最终目标方面:来访者基本了解了合理情绪疗法 的基本思想,并可以用来分析自己的问题。(三)心理

13、测验的前后评估焦虑自评量表(SAS):标准分40分。抑郁自 评量表(SDS):标准分为39分。前后对比,说明来访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明 显得到缓解。九、咨询总结与反思本案例是一例成人焦虑情绪,引发失眠而做的咨询,根本根本原因是她的不 合理认知造成的。通过使合理情况疗法,帮助求助者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改变 其不正确的认知,树立正确的认知,使来访者问题得到解决。咨询不足之处,该 求助者对自己的未来存在很大的误区,家庭的变故造成对求助者造成很大,虽然 在短期内得到改变,长期的成长需要来访者坚持。参考文献:1、郭念峰主编,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北京:民族出版社,2015年, 第3版,第441-445页.(找到正确页码进行修改)2、郭念峰主编,心理咨询师(三级),北京:民族出版社,2015年,第3 版,第132-142页。(找到正确页码进行修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