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基础知识-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09581743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汉语基础知识-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现代汉语基础知识-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现代汉语基础知识-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现代汉语基础知识-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现代汉语基础知识-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现代汉语基础知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汉语基础知识-(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几种常用句式(一)“把”字句(处置式)在谓语动词前用介词“把”受事,对受事加以处置的一种主动句。例如:我把水喝了。四个特点:1、 动词前后常常有别的成分,动词一般不能单独出现,尤其不能出现单音节动词。通常后面有补语、宾语、动态助词、动词的重叠式。例如:把书放在桌子上 把水喝了 把情况谈谈2、“把”的宾语一般说在意念上是有定的、已知的人或事,因此前面常带上“这、那”一类修饰语。例如:把那本书拿来把这杯水喝了把那只笔带上3、 谓语动词一般都有处置性,就是动词对受事要有积极影响。因此,不及物动词、能愿动词、判断动词、趋向动词和“有、没有”等不能用来做谓语动词。4、 “把”字短语和动词之间一般不能加能

2、愿动词、否定词,这些词只能置于“把”字前。 例如:他愿意把笔借给你。我没有把书弄坏。为什么不把这消息告诉他。(二)“被”字句是指在谓语动词前面,用介词“被(给、叫、让)”引出施事或单用“被”的被动句。例如:水被我喝了。他被同学打了。在书面语,还有“被、所”的格式,口语里有“让(叫)、给”的格式。例如: 一切困难都将被全国人民所战胜。 他让人家给撵走了。 杯子叫我给打碎了。其中“所、给”是助词。(ps:“被”字句表示受事主语“被处置”,被处置的结果多数带有遭受、不如意的语用色彩,少数是如意的和中性的。例如:他被批评了。他被表扬了。他被调走了。中性)“被”字句构成特点:(1) 动词一般都是处置性的

3、,跟“把”字句里的动词差不多。动词后面多有补语或别的成分。如果只用一个双音节动词,前面就要有能愿动词、时间词语等状语。例如:自行车叫我弟弟骑了。这句话可能被人误解。(2) 主语所表示的受事必须是有定的。例如:这本书被他撕破了。(3) 能愿动词和表否定、时间等等副词只能置于“被”字前。例如:一切丑恶的现象应该被消灭。他没有被困难吓倒。这件事已经被人传出去了。他大概让朋友留下吃午饭了。(三)“比”字句指有“比”字介词短语做状语的句子。(如“甲比乙好”。)其中心语是谓词或谓词短语,用来表示甲乙两无或两事在数量、性质、程度的差别,又叫差比句。1、 A+B+形容词他比我高。 比书本贵。上海比昆明大。(p

4、s:形容词不受程度副词的修饰,不能说上海比昆明很大。)2、 A比B+动词+宾语他比我喜欢音乐。我比他爱看书。(四)存现句存现句表示什么地方存在、出现或消失了什么人或物,是用来描写环境或景物的一种特定句式。可以细分为三种:1、 存在句式表示何处存在何人或何物的句式。例如:山上有个庙。台上坐着主席团。2、 出现句式表示何处出现何物的句式。老师的脸上露出了一丝笑意。烟囱里飘出一阵黑烟。3、 消失句式表示何处消失了何物的句式。昨天村里死了两头牛。(ps:存现句句式:处所段+动作段着、了、趋向补语+存现宾语段)(五)疑问句具有疑问句调、表示提问的句子叫疑问句。(句调是不可或缺的。)1、 是非问(去掉疑问

5、词,则为陈述句)它的结构像陈述句,只是要用疑问语调或兼用语气词“吧、吗”等不能用“呢”。回答时用“是、对、恩”或“不、没有”等作答复,或用点头、摇头来回答,例如:你真要带我走?你明天能来吧?你要丢掉这本书,是吗?2、 特指问(就疑问代词来回答,常用语气词“呢、啊”但是不能用“吗”)用疑问代词(如“谁、什么、怎样”等)和由它组成的短语(如“为什么”)来表示 疑问点,说话者希望对方就疑问点做出答复,句子往往用升调。例如:谁叫你来的?你明天什么时候出发啊?这是谁的书?3、 选择问(是、还是)用复句调结构提出不止一种看法供对方选择,用“是、还是”连接分句。常用语气词“呢、啊”。例如:打篮球,还是打排球

6、?你喜欢学汉语还是法语?4、 正反问()由谓语中的肯定形式和否定形式并列的格式构成。(1) v不v(来不来)你明天来不来?他吃不吃苹果?(2) v不(来不),省去后一谓词明天他来不?(3) 先把一句话说出,再后加“是不是、行不行、好不好”一类问话格式,常带语气词“呢、啊”等。他是你的中文老师,是不是?(六)祈使句要求对方做或不要做某事的句子叫祈使句。它可分为两大类:1、 表示命令、禁止。(无主语)一般带有强制性,口气强硬、坚决。这种句子经常不用主语,结构简单,语调急降而且很短促,不大用语气词。例如:快去上课!带他们走!2、 表示请求、劝阻的祈使句包括请求、督促、商请、建议和劝阻等等。您喝吧,赵

7、大爷!您请坐。不用来了,信写好了!别客气,自己人嘛!词汇教学展示一、 根据意义归类同义词反义词近义词二、 根据语素归类(同一语素)抽烟吸烟 艰苦吃苦个性性格三、 根据词性归类(一) 名词表示人或事物和时地点名称。1、 表示人或事物、时间、处所、方位2、 语法特征:(1) 经常坐主语和宾语(牛吃草);多数能作定语和带定语(柳树梢头、河边柳树)不能作补语。(2) 名词前面一般能够加上表示物量的数量短语,一般不能加副词。(一个人)(3) 名词不能用重叠式表示某种共同的语法意义。“妈妈、哥哥、星星”是语素的 重叠 ,不算构型的形态变化。(4) 汉语名词单数、复数同行。部分可以加“们”(朋友们)(二)

8、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或存在、变化、消失等。分类:1、 动作行为:走、听、看2、 心理活动:爱、怕、喜欢、希望(可以用“很”修饰)3、 存在、变化、消失:在、存在、有、发生、演变、发展、生长、死亡4、 判断动词:是5、 能愿动词:能、会、愿意、敢、应该、要6、 趋向动词:来、去、上、下、进、出、回、开、过、起、上来下去、起来7、形式动词:进行、予以、加以语法特征:1、 动词常作谓语或谓语中心,多数能带宾语(他来了)2、 动词能够受副词“不”修饰,(不走、不听、不学习)多数不能受程度副词修饰。(心理活动动词除外:很喜欢、很怕)3、 动词多数可以带“着、了、过”等表示动态。(这本书我看过了。

9、)4、 有些动词可以重叠:AA式:想想,看看ABAB式:打扫打扫AAB式:散散步、洗洗澡、睡睡觉判断动词“是”1、 判断句:表示事物等于什么或属于什么。鲁迅是伟大的革命作家。2、 表示事物的特征、质料、情况。这孩子是双眼皮。3、 表示事物的存在。(存现句)遍地是牛羊。4、 要注意副词“是”常用在谓语动词、形容词前,表示肯定。 (副词+谓语+语气词“的”)他说走了今天是很冷5、 是、的(v+助词)他是个卖粽子的(人)。(三) 形容词形容词表示性质、状态。1、 性质形容词:软、硬、甜、优秀、聪明、大方2、 状态形容词:雪白、笔直、绿油油、水灵灵、黑不溜秋3、 不定量形容词:多、少、全语法特征:1、

10、 形容词常作谓语或谓语中心语和定语,多数能够直接修饰名词:红太阳,黑衣服2、 形容词不带宾语:兼属动词的,做动词时可以带宾语(端正态度、纯洁队伍)3、 性质形容词大都可以受程度副词修饰:很大,很、(状态形容词如“雪白、漆黑、血红”等,本身已表示特定状态和程度,不能加“很”修饰)4、 重叠:表示性状程度的加深,重叠后不加副词“很”AA式:早早、簌簌ABB式:毛茸茸、蓬松松AABB式:清清楚楚、高高兴兴(四) 量词分类1、 物量词:表示人和事物的计算单位:一个人2、 动量词:表示动作次数和发生的时间总量:看三次、听三天语法特征:1、 量词总是出现在数次后,组成数量短语:一个人、一把拉住、看一次2、

11、 单音量词大都可以重叠:条条大路3、 量词有时单独作句法成分:我想有个家4、 量词的固定用法:一头猪(五) 副词:常限制、修饰动词、形容词,表示程度、范围、时间等意义。 分类1、 表程度:很、最、非常2、 表示范围:都、总、只、净3、 表示时间、频率:已经、曾、曾经、才、刚刚、刚4、 表示处所:四处、随处5、 表示肯定、否定:必须、必、的确、不、没有6、 表示情态、方式:大肆、肆意、猛然、忽然7、 表示语气:难道、岂、究竟、偏偏语法特征1、 副词都能作状语(程度副词“很、极”还可以作补语:好得很、好极了)2、 副词一般不能单说,只有“不、没有、也许、有点儿、当然、马上、何必、刚好、刚刚、的确”

12、等在省略句中可以单说喝水不?不。3、 部分副词能兼有关联作用。越说越快,又说又笑突然(突然事件、很突然、形容词)他突然来了、忽然(副词)他忽然走了。复合趋向补语(“ V 进来”、“ V 进去”、“ V 出来”、“ V 出去”、“ V 回来”等)关于复合趋向补语的课堂教学,在吕必松先生的华语教学讲习(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1992 年版)和崔永华先生的汉语课堂教学技巧(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2002 年版中提到语法教学时都以此为例。就汉语教学的现状来看,语法教学是与其他技能的教学相辅相成的,这里从语法教学的角度讨论语法教学的课堂技巧。( 1 )展示语法点的技巧展示语法点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出”或“

13、引入”语法点,展示语法点是语法教学的第一步。展示语法点的方法有许多,可以根据不同条件灵活选择。常用的展示语法点的方法有:听写、提问、对话、实物、道具、地图、图片、利用动作演示等。复合趋向补语就可以利用动作演示出语法点。老师可以通过动作来演示,边做动作边说出带复合趋向补语的句子:我进来了。我出去了。我回来了。进一步,可以老师边做动作,边让学生说出下面的句子:老师进来了。老师出去了。老师回来了。( 2 )解释语法点的技巧解释语法点就是对语法点的形式、意义、功能三个方面加以解释。对语法点的形式加以解释,一般包括结构本身、相关结构(如一个结构的肯定式、否定式、疑问式)、必要成分(如“被”字句的补语)、

14、语法成分的排列顺序(如时量补语)和虚词的位置等。对意义的解释是告诉学生语法点的语义特点。在功能上主要是告诉学生所教语法点的功能和使用环境。常见的解释语法点的技巧有:列出公式、使用符号、借助图片、简笔画、道具、情景、表演、以旧释新、内部对比、汉语与学生母语对比、翻译、由学生自己解释等。( 3 )练习语法点的技巧所谓练习语法点,即在学生对所学习的语法点已有初步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大量练习最终学会所学语法点。练习语法点是语法教学的最主要环节,大体可分为三类:机械练习、有意义的练习、交际练习。机械练习是指模仿、重复、替换、扩展等不大需要理解参加的练习项目。有意义的练习包括交换练习、句型变换练习、复述练习

15、、翻译练习等。( 4 )语法点的归纳。所谓归纳语法点,就是把前面零散出现的对语法点的说明集中起来,使学生有一个比较系统的了解。归纳语法点应当包含以下内容:形式特点、语义特点、语用特点、与学过的相关、相近的易混淆语法点的对比、与学生母语中相同语法点的对比、指出常见错误和避免方法。归纳方法有:系统归纳、对比归纳、提问归纳、实例归纳趋向补语趋向补语表示动作的趋向,由趋向动词充当。例如:走过来跑进(教室)爬上去送回家爱上(他)想起来(一)趋向动词趋向动词是表示趋向(方向性)的一种动词。分为单纯和合成两类。单纯的由一个趋向动词表示,合成的由两个趋向动词合成。见下表:进出上下回过起来进来出来上来下来回来过来起来去进去出去上去下去回去过去趋向动词可以直接作谓语。例如:(1)我家来了一位客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模板/表格 > 财务表格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