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语文专项练习12.29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09579375 上传时间:2023-03-2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二语文专项练习12.29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初二语文专项练习12.29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初二语文专项练习12.29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初二语文专项练习12.29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初二语文专项练习12.29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二语文专项练习12.29》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二语文专项练习12.29(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二语文专项练习 12.29 出卷人:好记星教育中学 何老师一、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金钗 徜徉 惩罚 辍学 雌雄 伺候 雏形 阔绰 骀荡 玷污 咄咄逼人 真谛 掂量 句读 踮着脚 嫉妒 打盹 跺脚2.(2012 淮安)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没有什么比拥有青春更令人献慕,因为青春盛满了自信,洋溢着激情。你可以对狂妄的成功者宣战:我一定能超越你;可以对暂时的失败理直气状地说:我一定能成功。这就是我们的青春。给文段中加点字注音。盛: 暂: 找出_文段中的两个错别字并加以改正。 改为 改为 2.(2011 重庆)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3分)A.仰慕 凛

2、洌 鞠躬尽瘁 一代天娇B 阴诲 嬉闹 眼花潦乱 夜色苍茫C 取缔 笼罩 重峦叠嶂 抑扬顿挫D 迁徙 羁拌 脍灸人口 锋芒毕露3.(2011 北京)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捕获(p) 单薄(b) 情不自禁(jn)B翘首(qio) 脂肪(zh) 追本溯源(shu)C诘责(ji) 鸟瞰(kn) 谆谆教诲(zhn)D惬意(xi) 机械(ji) 惩恶扬善(chng)4.(2012连云港)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3分) A自今年4月依赖,菲律宾在黄岩岛问题上所表现出的狭隘认知和低劣手段,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B目前,我市正在兴建城市快速公交。每天晚上,工地机

3、器轰鸣,人声嘈杂,各种声响不绝如缕,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C北洋军阀之一的张宗昌,原本胸无点墨,却偏好附庸风雅,以致常常闹出各种丑剧,贻笑大方。 D“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折射出的是中国知识分子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襟。5.(2009 扬州)下列文字依次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让我们对所有的苦难心存感激,因为生命_,思想_,意志_。总是在徘徊和失意中成熟 总是在挫折和磨难中茁壮 总是在残酷和无情中坚强A B C D6.(2012 连云港)下列各句中,表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A2012年4月2日,连云港市民航开通了直飞西安的航班。这一航

4、线的开辟,意味着从我市到西安的航行时间比原来缩短了一倍。 B母亲节,她瞒着妈妈和爸爸买了一大束康乃馨,准备以此作为礼物,给母亲一份惊喜。 C4月22日,中国矿业联合会在连云港市东海县组织召开了“全国地热(温泉)尾水回灌与弃水处理应用技术研讨会”,以期解决当前我国地热水位快速下降的问题。 D伴随3D版泰坦尼克号在全国公映,让国民在享受视觉盛宴、重温美好剧情的同时,也深深地纠结于国产影视作品的质量问题。7.(2010无锡) 对下面这段话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 )(2分) 人生旅程中有无数的月台,生命旅途中有无数的驿站。所有的台和站,只是供中途小 憩,只是供转车再出发。 A人生是个不断前进的过程。

5、 B人生途中可稍作休息,但不能长期滞留。 C人生旅途可以有多种路径到达目的地。 D人生的目标常常可以发生方向性的逆转。8.(2012苏州张家港一模)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3分) 地震,虽然目前人类还不能完全避免和控制,但是只要能掌握自救技能,就有可能使灾害降到最低限度。当地震发生时,不管我们处在任何恶劣的环境中,都要始终保持镇静,分析所处环境,寻找出路,等待救援。要保证呼吸畅通,挪开头部、胸部的杂物;闻到煤气、毒气时,用湿衣服等物捂住口、鼻。如果被埋在废墟下的时间较长,救援人员未到,或者没有听到搜救信号,就要想办法维持自己的生命,尽量寻找食品和饮用水,必要时自己的尿液也能起到解渴作用。以上

6、文字告诉我们,在遭遇地震灾害时要特别注意三点,请从文中提取主要信息。每点不超过6个字。_ _ _二、 阅读理解(一)(2012 杭州)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2)两小题。(5分)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元好问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1)一、二两句写出了“海棠树”怎样的特点?答:_(2)“借花说理”是这首诗的一大特色,请就此作赏析。答:_(二)古文阅读古镜 (宋)沈括甲古人铸鉴,鉴大则平,鉴小则凸。凡鉴凹则照人而大,凸则照人面小。小鉴不能全视人面,故令微凸,收人面令小,则鉴虽小而能全纳人面。此工之巧智,后人不能造。 乙世有透光鉴,鉴背有铭文,凡二十字,字极

7、古,莫能读。以鉴承日光,则背文及二十字皆透在屋壁上,了了分明。人有原其理,以谓铸时薄处先冷,唯背文上差厚,后冷而铜缩多;文虽在背,而鉴面隐然有迹,所以于光中现。予观之,理诚如是。然予家有三鉴,又见他家所藏,皆是一样,文画铭字无纤异者,形制甚古,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意古人别自有术。(选自梦溪笔谈,有删节)注释鉴:镜子。原:推究。差:略微。9.下列给【乙】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所加标点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B.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C.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D.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10.下列加点字意思

8、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收人而今小 令初下,群臣进谏(邹忌讽秦王纳谏) B.予观之 同予者何人(爱莲说) C.又见他家所藏 才美不外见(马说) D.文画铭字无纤异者 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文虽在背,而鉴面隐然有迹,所以于光中现。 译文: 12.根据文段内容,完成下面题目(4分) (1)古人制镜,使镜面略凸,能收到“ ”的效果(用文中原句填空,1分);制造的透光镜,能在日光下透射出背面的花纹和文字。由此可见古代铸镜技艺很 (用一个词语概括,1分) (2)有人推究透光镜能透光的原因,作者原先赞同,后来产生了怀疑。他怀疑的依据是什么?(2分) (三)(2

9、012苏州)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16题。(7分)谈礼貌季羡林 眼下.即使不是百分之百的人.也是绝大多数的人.都抱怨现在社会上不讲礼貌。这是完全有事实做根据的。前许多年.当时我腿脚尚称灵便.出门乘公共汽车的时候多.几乎每一次我都看到在车上吵架的人.甚至动武的人。起因都是微不足道的:你碰了我一下.我殊了你的脚.如此等等。试想.在拥拥挤挤的公共汽车上.谁能不碰谁呢?这样的事情也值得大动干戈吗? 曾经有一段时间,有关机关号召大家学习几句话:“谢谢!”对不起!”等等。就是针对上述的情况而发的。其用心良苦.然而我心里却觉得不是滋味。一个有五千年文明的堂堂大国竞要学习幼儿园孩子们学说的话.岂不大可哀哉!

10、 有人把不讲礼貌的行为归咎于新人类。我并无资格成为新人类的同党.我已经是属于博物馆的人物了。但是.我却要为他们打抱不平。在他们诞生以前.有人早着了先鞭【注】。不过.话又要说了回来。新人类确实在不讲礼貌方面有所创造.有所前进.他们发扬光大了这种并不美妙的传统.他们(往往是一双男女)在光天化日之下.车水马龙之中.拥抱接吻.旁若无人.洋洋自得.连在这方面比较不构细节的老外看了都目瞪口呆.惊诧不已。古人说:闺房之内.有甚于画眉者。”这是两口子的私事.谁也管不着。但这是在闺房之内的事.现在竞几乎要搬到大街上来.虽然还没有到“甚于画眉”的水平.可是已经很可观了。新人类还要新到什么程度呢? 如果一个人孤身住

11、在深山老林中.你愿意怎样都行。可我们是处在社会中.这就要讲究点人际关系。人必自爱而后人爱之。没有礼貌是目中无人的一种表现.是自私自利的一种表现.如果这样的人多了.必然产生与社会不协调的后果。千万不要认为这是个人小事而掉以轻心。 现在国际交往日益频繁.不讲礼貌的恶习所产生的恶劣影响已经不局限于国内.而是会流布全世界。前几年.我看到过一个什么电视片.是由一个意大利著名摄影家拍摄的.主题是介绍北京情况的。北京的名胜古迹当然都包罗无遗.但是.我的眼前忽然一亮:一个光着膀子的胖大汉子骑自行车双手撒把做打太极拳状.飞驰在天安门前宽广的大马路上。给人的形象是野蛮无礼。这样的形象并不多见。然而却没有逃过一个老

12、外的眼光。我相信.这个电视片是会在全世界都放映的。它在外国人心目中会产生什么影响.不是一清二楚了吗? 最后.我想当一个文抄公.抄一段香港报纸上的话:富者有礼高质.贫者有礼免辱.父子有礼慈孝.兄弟有礼和睦.夫妻有礼情长.朋友有礼义笃.社会有礼祥和。 注着先鞭:比喻先人一步。14.联系上下文.说说第段中作者为什么对有关部门的“用心良苦”感到“不是滋味”?(2分)_15.作者对“有人把不讲礼貌的行为归咎于新人类”持什么态度?为什么?(3分)_16.第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2分)_(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题。(15分)雪地烤红薯周海亮 男人缩在高中校园门口,守着一个烤红薯的老式铁炉。他不断地把烤熟的红薯挑出来,把没烤的红薯放进去,十几个红薯,让他手忙脚乱。第一次做这种营生,男人的心里有点慌。 (A)天空平飘着雪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