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简介(简本)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09579223 上传时间:2022-12-1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2.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项目简介(简本)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项目简介(简本)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项目简介(简本)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项目简介(简本)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项目简介(简本)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项目简介(简本)》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项目简介(简本)(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华南优质稻良种繁育与产业化示范基地项目简介申报单位:广东省茂名市金信米业有限公司编制时间:二零零八年一月二十五日一、项目意义和必要性1.1 国内外现状首先进行水稻超高产育种的是日本,其次是国际水稻研究所1989年 启动了“超级稻”育种计划,但至今未实现。我国超级稻发展始终处于世界 领先水平,在育种理论探索、种质材料创制以及新品种选育和应用等方面 都有新突破,目前已进入推广运用超级杂交稻技术三期育种计划阶段。1.2 项目意义加大力度支持发展超级稻意义重大,这既是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的 具体体现,也是农业自身发展的根本需要。通过示范推广超级稻,可提高 单产,增强总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利用项目建设

2、单位的产业化能力和 强大辐射带动能力,促进广东乃至华南地区优质稻(超级稻)良种的繁育 与产业化项目的“产学研”有机结合。项目建设可以解决人增地减矛盾,腾 出面积深化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还可以推动技术创新, 带动其他作物品种向超级育种方向迈进,从而促进我国粮食产业升级。这 不仅仅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更有利于城乡和谐发展。 项目建设促进超级稻推广体系进程不断深化。1.3 项目必要性项目建设有利于发挥企业优势,加快优质稻良种推广应用,推进优质 大米加工生产,实现优质大米产业化、规模化发展,进一步挖掘粤西地区 水稻生产潜力,提高大米产量和质量,保证广东粮食安全。项目将立足

3、于 自主创新,辅以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技术支持,加快优质稻新品种科技成果 的转化速度和力度,重点将超级稻和功能性水稻迅速纳入产业化进程。项目通过引进国际国内先进的大米加工生产设备,形成先进的优质大米加工自动化生产体系,以增强企业综合实力,更重要的是为粮食应急加工动员 中心提供更雄厚的产能支持。项目建设有利于加强优质大米加工生产,加强水稻特别是优质超级稻品种种植、大米精深加工和综合开发利用,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提高产品质量和品质,开发多元化大米产品,实现优质 稻加工的规模化、产业化生产,推进广东大米产业的现代化进程。二、项目技术基础2.1成果来源及知识产权情况项目成果来源于于申报企业建立了科研合作关

4、系的广东省农科院水 稻研究所,主要品种为天优122、桂农占,其成果是广东省农科院水稻所 数年来在超级稻研究方面的精品。2.2 成果中试及鉴定情况广东省农科院水稻所育成的天优122(粤审稻 2005022)、桂农占(粤 审稻 2005006)被农业部确认为超级稻示范推广品种,也是农业部第一批 超级稻示范推广确认品种。该两项成果已经于20032005年参加早造参 加省区试,中试成果已经通过广东省品审会审定。2.3 技术或工艺特点天优122属感温型三系杂交稻组合。 2003、2004年早造参加省区试, 平均亩产分别为 482.5kg 和 525.6kg,2003 年比对照组合优优 4480 增产 1

5、2.53%,增产极显著,2004年早造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91.6kg。桂农占是广东省农科院水稻所以稳定品系广农占/新澳占为母本与高 产优质软性米品种 “金桂占”杂交,经多代系谱选育而成的广适性优质超级 稻新品种。经专家实割测产验收,最高亩产787.5kg,平均亩产分别为750.2 和753.7kg。达到国家超级稻华南稻区的第二阶段产量指标。2.4 技术应用的意义和作用项目通过前期引进超级稻品种和后期的良种自主创新,大力发展超级 稻,有利于早日实现我国水稻发展的第三次飞跃,这是缓解人口增长对环 境和自然资源的压力的需要,是确保粮食安全有效供给的重要途径。项目通过产业化方式运作,将“产学研”、“产

6、加销”的机制和运营模 式有机的结合,有利于促进广东乃至华南地区的水稻科技创新和产业化进 程,对申报单位扩大粮食应急加工能力具有积极作用。三、项目建设方案3.1 项目建设基础情况建设地点位于茂名市茂南区公馆镇。华南优质稻科技创新中心占地面积2000亩;超级稻机械化生产示范基地核心区面积3500亩,辐射区面积6500亩;优质稻自动化加工生产基地占地40亩,新建一条年加工生产10 万 t 优质大米。华南优质稻良种繁育与产业化基地建设项目计划建设期限3年3.2 主要建设内容3.2.1 华南优质稻科技创新中心华南优质稻科技创新中心科研楼建筑面积2100m2;华南优质稻良种 扩繁基地总面积 2580亩,主

7、要建设优质稻科研设施、繁育基地生产设施及机械库和农资库;田间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主要包括田间排灌渠系、田 间机耕路、繁育隔离墙、锅炉房、停车场、电力设施及环境绿化。 华南优质稻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需购置配套仪器设备392 台/套,其中 科研实验及配套设备233台/套,优质稻、特种稻良种扩繁设备82 台/套, 质量检测设备 32台/套,网络信息、科技培训及配套设备45台/套。3.2.2 超级稻机械化生产示范基地核心区:位于茂南区公馆镇甘底村。建设5000 m2高标准育秧车间(温室大棚7座);修建和改造机耕路4.7km;修建和改造排灌渠道4.7km; 整治3200亩机械化标准稻田;修建200 m2管理用

8、房;修建1300 m2仓库 和机械停放维修用房。辐射区:位于茂南区公馆镇下山村,新坡镇上新田坡村、下新田坡村。修建和改造机耕路15.5km;修建和改造排灌渠道15.5km;整治6000 亩机械化标准稻田,配置专用机耕道路及排灌系统。购置水稻生产机器设备173台/套,实现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3.2.3 优质稻自动化加工生产基地 优质稻自动化加工生产基地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新建大米加工车间6000m2,原料库12000m2,产品库3000m2;科技服务中心400m2;辅助 设施建设350m2;环保设施废弃物处理场300m2,道路绿化2000m,园区 绿化 1000m2。优质稻自动化加工生产基地需新购设

9、备275台/套,其中优质稻种植示范基地种植设备购置9台/套, 10万t优质大米等级自动化生产线加工设备234台/套,质检设备14台/套,科技培训设备31台/套。3.3 工艺技术路线与技术特点3.3.1 华南优质稻科技创新中心超级稻育种技术路线(1)两系、三系并举,形态改良与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相结合。(2)针对华南地区,构建具“高冠层、矮穗层、重心低、库大而匀、 高度抗倒”的优良株型的杂交稻组合。(3)选育具有籼粳混合亲缘的亲本,利用亚种间杂种优势。(4)借助生物技术,利用远缘有利基因。(5)针对超级杂交稻的特点,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超高产栽培技术。 3.3.2超级稻机械化生产示范基地技术路线超级稻

10、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路线详见申报材料图3-1 所示。3.3.3 优质稻自动化加工生产基地技术路线优质稻自动化加工生产技术路线详见申报材料图3-2 所示。3.4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华南优质稻科技创新中心计划建成 2000亩良种扩繁生产基地,年 产 600t 优质稻种子生产能力,形成 30 万亩优质稻辐射带动区。超级稻机械化生产示范基地计划 引进高性能的农业机械和先进的水 稻机械化种植技术,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基地内综合机械化生产水平 90,基地计划辐射带动4 万亩水稻实现机械化插秧和机械化收割作业, 使辐射带动区内水稻机械化生产率达到 72%。优质稻自动化加工生产基地计划年加工水稻16万t以上,生产

11、优质 大米10万t,并利用生产副产品开展多项综合利用工程。项目实施完成 后,通过“公司+基地+协会+农户”的联结模式,推进粤西地区乃至广东水稻的种植,促进大米加工业的发展。项目实施将辐射带动茂名地区及周边地区农户 50000 户进行水稻种植,辐射带动水稻种植16 万亩。3.5 建设工期进度安排将其划分华南优质稻科技创新中心、超级稻机械化生产示范基地和优 质稻自动化加工生产基地三个部分交叉或独立施工,具体实施进度安排详 见申报材料。Ui项目投资华南优质稻良种繁育与产业化基地项目总投资规模7500 万元。华南优质稻科技创新中心土建工程投资960 万元。购置科研仪器设 备、良种扩繁设备、科技信息设备

12、及其配套设备投资780 万元。华南优质 稻科技创新中心其他投资260 万元。超级稻生产机械化示范基地土建工程投资 800 万元,设备投资 850 万元,其它费用 350 万元。优质稻自动化加工生产基地投资 3500 万元,其中土建工程 1500 万元,设备购置及安装 1300 万元,其他费用(含流动资金)700 万元。华南优质稻良种繁育与产业化基地项目总投资规模7500 万元,计划 申请国家发改委生物质材料高技术产业化项目财政专项资金 2000 万 元,企业自筹 5500。五、节能环保与资源利用5.1 环境评价本项目建设地点位于茂名市茂南区公馆镇, 建设地点 环境优良,大 气、土壤、水质等质量

13、均符合国家要求。项目的自动化加工生产基地已经获得环保部门的环评批复。5.2资源综合利用与原材料供应 超级稻生产机械化示范基地和华南优质稻科技创新中心所产生的秸 秆等主要依靠秸秆粉碎还田技术、稻草饲料处理技术以及工业处理技术 米糠用途很多。其中米糠油加工已列入公司发展规划。项目所购农户稻谷占原粮购置总量的 85%以上,包装材料及其他辅 助材料主要由生产厂家订购或来自批发市场。项目所需燃料动力供应主要 为电力和煤炭。5.3 外部配套条件 外部配套条件包括电气工程、给排水工程、道路绿化等多个系统, 进行统筹考虑。六、项目法人基本情况6.1 项目法人概况单位名称:茂名市金信米业有限公司企业性质:民营

14、主要业务范围:金信米业是一家涉及大米加工、粮食和饲料批发、铁 路物流的企业,也是目前粤西地区集生产、储备、运输、贸易、销售为一 体的大型农副产品加工企业。6.2 项目法人经济状况表 6-1 项目法人经济状况表经济技术指标单位2007资产总额万元21927.65固定资产万元8484.52流动资产万元8818.2负债总额万元7394.15所有者权益万元14533.5实收资本万元4030营业收入万元34001.52净利润万元759.16资产负债率%33.72税金万元374银行信用AA6.3 项目负责人基本情况 张远钦,男,高级经济师,现任茂名市金信米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党 支部书记,茂南区政协委员、广

15、东省粮食行业协会理事。无不良社会形象 和诚信问题。6.4 项目法人主要股东概况 茂名市金信米业有限公司有股东两名:张金旺和张远钦,其中张金旺 拥有公司 75%股权,张远钦拥有公司25%股权。张金旺,男,汉族,1962 年生,大专文化,茂名市茂南区公馆镇人 现任茂名市金信米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茂名市第五届工商联副会长。七、项目财务与经济分析7.1 财务分析经初步测算,项目建成后年产优质稻种子600t,年产优质大米10万 t,年实现营业收入60000万元,年利润总额1500万元,税后利润1125 万元,所得税为375万元。投资利润率20%,基准收益率为8%时,税后 内部收益率 25%,动态投资回收期5.8年。7.2 风险分析项目所采用技术属国内领先,具有较强可操作性;项目承建单位经济 实力较强,自筹资金有保证;项目产品质量高,信誉度好,适应市场需求, 有较强市场竞争力,完善的销售网络使产品畅销全国;项目经济效益显著, 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明显。7.3 社会效益项目建成后,将利用创新中心完善的基础设施、标准化的种植示范基 地、优质水稻良种、先进的机械化生产、高产高效强化栽培技术和全自动 化精加工技术、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等实现优质稻种子生产、水稻机械化种 植、稻米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