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1第3章第1讲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达标检测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09575809 上传时间:2022-08-1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1第3章第1讲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达标检测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必修1第3章第1讲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达标检测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必修1第3章第1讲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达标检测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必修1第3章第1讲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达标检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1第3章第1讲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达标检测(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读下列图表,据此回答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讲12题。导学号702920831980 年2019 年耕地55%40%林地20%44%草地5%7%荒地15%2%其他5%7%R河流域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表1 据资料可以推测,19802019年R河流域(C )A 径流季节变化增大B 土壤层变薄C 生物多样性增加D.下游泥沙沉积增多解析依据表格材料可知该地区耕地面积减少、林草面积增加,说明该地区实施退耕还林、还草,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因此径流量季节变化会减小;水土流失减弱,土层侵蚀减 弱,土层不应变薄;下游泥沙减少。故A选项正确。2 四位同学针对如何实现该区域可持续发展提出一些整治措施,其中较合理的是甲同学:T-R

2、河段西侧坡修建梯田,东侧坡植树种草(D )乙同学:T-R河段东侧坡修建梯田,西侧坡植树种草丙同学:大力治理低湿洼地和盐碱地,发展生态农业丁同学:实行治水、改土与绿化相结合,发展立体农业B 甲、丁同学D.乙、丁同学A .甲、丙同学C .乙、丙同学解析根据经纬度及等高线数值判断,图示地区为我国南方亚热带的山区,易出现水 土流失问题;T - R河段以西等高线密集,地势起伏大;以东等高线稀疏,地势起伏小,从 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对本区域进行治理,要防止水土流失,西侧适合植树种草,东侧适合 修建梯田;本地区不易出现盐碱地,基于地形地势特征适合因地制宜发展立体农业。乙、丁 两同学说法正确,答案选 D。(2

3、019江阴模拟)读水循环示意图(图中序号表示水循环环节)据此回答 34题。导学号702920843 有关各地区水循环的说法,正确的是(C )A .东亚地区:环节的水量 7月份较小B .南亚地区:环节的水量 1月份较大C .地中海沿岸:环节的水量7月份较小D .开普敦附近:环节的水量1月份较小解析读图可知,环节为蒸发,东亚地区7月气温高,蒸发量大;环节为降水,南亚地区为热带季风气候,7月降水量较大;环节为地表径流,地中海沿岸为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降水量少,地表径流量小;环节为植被蒸腾, 开普敦为南半球地中海气候, 1月为南半球夏季,此时开普敦蒸腾作用强。4关于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叙述正

4、确的是(D )A目前人类对环节施加的影响最大B .跨流域调水可以增加环节的水量C .修建水库可以减少环节的水量D .植树造林可以增加环节的水量解析目前人类对水循环影响最大的环节是地表径流,为环节;跨流域调水可以减 少环节的水量;修建水库可以增加环节的水量;植树造林可以涵养水源,增加地表水下 渗。5. (2019太原调研)下图是我国某条河流流量与气温的关系示意图,该地全年降水量比较 均匀。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 比较该河流甲、丙两个汛期形成原因的异同。(2) 分析乙时段河流流量较小的原因。(3) 归纳该河的主要水文特征。(4) 近几十年来该河水量明显减少,甚至夏季出现断流现象,请分析其原因。

5、答案(1)相同点:影响因素均为气温。不同点:甲汛期是春季季节性积雪融水所致; 丙汛期是夏季冰川融水所致。(2) 4、5月份,随着气温的升高,蒸发量增加,季节性积雪的融化量不断减少,补给河流 的水量减少;同期,农业用水量较大,致使河流流量较小。(3) 流量小;径流量季节变化大, 汛期出现在夏季和春季,冬季断流;径流量年际变化小。(4) 人类活动规模扩大,沿岸过度使用水资源;全球气候变暖,冰川退缩。解析第(1)题,该地全年降水量均匀,但图中显示径流量变化较大,图中甲、丙分别位于3月和8月,且径流量与气温呈正相关,则影响因素为气温。第(2)题,河流径流量减少与补给水源减少和人类用水多有关。第(3)题

6、,该河流补给水源主要是冰雪融水,则必然位于内陆地区,水文特征注意归纳图中信息,从水量及季节变化、 汛期等角度分析即可。 第(4)题,以冰川为补给水源的河流,若流量减少,必与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冰川减少有关,也与人类过 度用水有关。6. (2019 肥模拟)读 安徽省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导学号70292085(1) 分析甲湖泊上、下游河段水文特征的差异及原因。(2) 分析乙河流域洪涝灾害多发的原因。(3) 近年来,丙河下游河段径流量、含沙量有所减小,请简析其原因。答案 (1)差异:甲湖泊上游河段流量和水位变化大、含沙量大、流速快,下游河段流 量和水位变化小、含沙量小、流速慢。原因:甲湖泊下游河段受湖泊的调节作用,流量、水 位变化较小;河流经过湖泊时,流速减缓,泥沙沉积(含沙量小 );下游河段流经平原地区,落差小,流速较慢。(2)6、7 月间淮河流域降水强度大,时间长;淮河中下游地区地势低平,水流速度慢;上 中游支流多,下游河道淤塞,泄洪不畅。(3)上中游水利工程的修建,上中游水土保持工程的建设,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等。解析 第(1)题,水文特征的差异应从流量、含沙量、流速等方面进行分析;原因主要 从湖泊的调节作用、地形等方面分析。第(2) 题,从降水集中、地势平坦、支流多等角度回答。第 (3) 题,原因应从水利工程的建设、植被恢复、引水工程的实施等方面进行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