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让我们荡起双桨(2课时)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09575231 上传时间:2023-04-1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让我们荡起双桨(2课时)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1、让我们荡起双桨(2课时)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1、让我们荡起双桨(2课时)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1、让我们荡起双桨(2课时)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1、让我们荡起双桨(2课时)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让我们荡起双桨(2课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让我们荡起双桨(2课时)(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让我们荡起双桨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首著名的儿童歌曲的歌词,作者是著名的词作家乔羽。题目让我们荡起双桨,既是对生活在新中国的少年儿童幸福生活的真实描绘,同时也是对少年儿童未来更美好的生活的憧憬。这首歌词描述了少年儿童泛舟北海欣赏美丽的自然风光的情景,抒发了少年儿童热爱生活、热爱党、热爱祖国的真挚感情。诗由少年儿童荡起双桨泛舟北海写起,先写北海的迷人美景,然后写荡舟湖上的喜悦心情,第三小节则以一个问题将诗歌立意进一步拓展升华。第一小节描述少年儿童泛舟北海欣赏美丽宜人的自然风光。清澈的湖水,美丽的白塔,绿树红墙,色彩鲜艳和谐,令人陶醉。第二小节抒发少年儿童荡舟北海的喜悦心情。置身景色迷人的北海公

2、园,“我们愉快歌唱”,尽情欢乐,引来水中的鱼儿望着我们泛舟,听我们歌唱。歌词用拟人的手法,表达出少年儿童对幸福生活感到无比愉悦的真切感受,同时又充满童趣。第三小节则由尽情欢乐中的少年儿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表达了少先队员对党、对祖国、对人民真挚的感激之情。“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在诗歌三个小节的末尾重复出现,丰富了诗歌意境,读来亲切感人,这也是本课结构上的一个特色。教学目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理解诗句,体会“让我们荡起双桨”中儿童的欢乐心情,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激发自豪感和上进心

3、。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理解诗句,体会“让我们荡起双桨”中儿童的欢乐心情,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激发自豪感和上进心。教学准备:小黑板教学时间: 两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读通读顺课文,理清课文结构层次。教学过程:一、音乐导入1、音乐导入,整体感知导语:同学们,今天的语文课,老师带了一首旋律优美的儿童歌曲来跟大家分享。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听完后谈谈你们的感受。这首歌好听吗?你们想学着唱吗?(想)如果我们把课文读熟了相信你们一定就学会唱了,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让我们荡起双桨这一课吧!2、板书课题:1、让我们荡起双桨

4、齐读课题3、教学生字:桨(jing)正音设计意图:由孩子们熟悉的歌曲导入,意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二、初读课文1、借助书后拼音自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及结构。在难读难理解的字词上做记号2、指名读全文,检查生字和课文的认读情况3、同学交流,正音双桨jing 白塔t 四周zhu 环hun绕 红墙qing 轻轻qng 洒s 悄悄qio 愉y快 安排pi 开火车读,齐读,去掉拼音开火车读( “桨”“墙”“轻”为后鼻音;“周”是翘舌音;“环”是前鼻音; “洒”是平舌音),学生质疑难理解的生词友情提醒:你认为哪些字在书写时需要注意的,提醒一下你的小伙伴们a、“土”“王”“车”作左偏旁时,最后一笔横改

5、为提b、 注意“轻”字的右上部分c、“竖心旁”中间的竖是第三笔,而不是第二笔。d、桨:右上角是夕;周:里面是土;洒:右半部分是西齐读生词钢笔描红,教师巡视4、 整体感知课文(1)认了字,读了词,又写了字,把他们放到课文中,你们还读得准吗?试着一起来把这篇课文读一读。读完后同桌讨论:这篇课文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情景?(描述了红领巾们在北海上荡舟游玩的欢乐情景)(2)你是从文中哪里看出他们很快乐的呢?设计意图:从二年级升入三年级,在这一过渡时间来还是注重一下生字词的教学。让孩子们会写,写好每一个生字词。三、小结今天我们看到了红领巾们在美丽的北海公园上荡起双桨,划着小船,尽情欢乐的场面。在下一节语文课上

6、就让我们跟随他们的步伐,也荡起双桨,与他们一起畅游在美丽的北海公园。设计意图:通过老师的小结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主要内容。四、作业布置课内:抄写生词课外:熟读课文设计意图:巩固新学会的生字词。板书: 1、让我们荡起双桨 荡起双桨 推开波浪 我们(红领巾) 迎着太阳 愉快歌唱 做完功课 尽情欢乐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巩固课后田字格中的5个生字以及双横线中的1个字,会正确书写5个字。2、继续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通过学习课文,感受我们现在的生活是多么的幸福,要好好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1、出示生字卡片,认读双桨 推开 白塔 四周 环绕 绿树 红墙 轻轻 飘荡 凉爽

7、洒 悄悄 愉快 尽情欢乐 安排2、听写生字,用钢笔正确书写,当场点评3、指名朗读课文4、根据所给的卡片的顺序,背诵课文设计意图:复习巩固练习,努力做到堂堂清。二、精读感悟(出示教学挂图)1、学习第一小节(1)自由朗读第一小节,结合图想一想这节主要讲了什么?(这一节写了“我们”看到的美丽景色,怎样美丽?指名读有关句子,其他小朋友划出美丽的事物白塔、绿树红墙) 教师讲解“北海”是北京的旅游胜地,它并非海而是湖(2) 图上同学们在湖面荡起双桨,你划过船吗?船儿飘荡在水面上会有什么感受?说一说。(3) “小船儿推开波浪”与“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有什么不同吗?动作演示来理解。板书:荡起双桨 推开波浪(

8、4)自由朗读第一节,想一想:小朋友们在悠闲自在地欣赏北海的美丽景色,我们应该怎样朗读?指名感情朗读。设计意图:引领学生抓住关键词句,体会景色的美。体会“推开波浪”与“飘荡在水中”的不同及内在原因。进一步体会景色之美及孩子们陶醉其中的感觉。2、学习第二小节(1)小组朗读,想一想:这一节写的什么?读了“水中鱼儿望着我们,悄悄地听我们愉快歌唱”后,你有什么疑问吗?(指导拟人句的了解)这是把鱼儿当作人来写的,好象鱼儿也理解小朋友的愉快心情,听到他们高歌情不自禁被吸引过来,来分享小朋友的快乐。(板书:红领巾 迎着太阳 愉快歌唱)(2)边看图边读,说说如果是你迎着太阳在海面上荡起双桨,你会有什么感受?体会

9、当时小作者的心情。(3)小朋友的心情是多么愉快,我们应该怎样读?自由练习朗读,指名当众朗读,读后评议。(4)齐读第二小节,说说这节讲的主要内容。设计意图:引领学生体会“红领巾”与“太阳”的寓意。3、学习第三小节(1)齐读第三小节(2)文中哪些地方写了“我们”的幸福生活?说一说做完了一天的功课,尽情欢乐,来到北海,划着小船,欣赏美景,唱着歌儿,消除一天的疲劳,这是多么幸福的生活!板书:做完功课 尽情欢乐(3)作者问: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课文有没有回答?板书:谁 安排 幸福生活?讨论:A作了回答,从“红领巾迎着太阳,阳光洒在海面上”可以想到,因为人们常常把党比作太阳;B没有回答,这是作者留

10、给小朋友思考的,让小朋友从现实生活中去体会,是伟大的中国*给我们带来了幸福生活。两种都应予以肯定。(4)我们这样幸福的生活不是谁安排的,是我们人民用辛勤劳动换来的,但是没有祖国的安定团结,当然不会有我们小朋友的幸福生活。(5) “小船儿轻轻飘荡凉爽的风”在文中出现了三次,这在歌词中叫副歌,在语文写法上叫反复,三次出现,突出表现了红领巾的欢乐心情,功课做完了,来到北海划船玩,望着眼前的美丽景色,唱着歌儿,尽情欢乐,多么惬意!划船的动作也停下来了,就这么任小船在湖面上晃啊晃。设计意图:了解歌词中的反复这一修辞手法,并能体会其中的作用。(6)范读,指名读,自由读,同时做出泛舟湖面的样子来。4、欣赏配

11、乐读课文5、背诵全文设计意图:当堂练习背诵课文。并做相应的背诵指导。三、作业1、正确流利感情地朗读课文。2、熟练背诵课文。设计意图:巩固所学。板书:1、让我们荡起双桨 荡起双桨 推开波浪红领巾 迎着太阳 愉快歌唱做完功课 尽情欢乐谁 安排 幸福生活?教学反思: 开始的时候我让学生理解“尽情”的词义,学生的回答是“很开心”、“很快乐”。通过了解一个词的意思来理解“做完了一天的功课,让我们尽情欢乐”着这句话。在理解的同时,让学生自己联想,如果是自己置身于课文描述的内容中,一起来体验欢乐。紧接着思考“是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的生活”?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式来回答问题。此时,学生因为感情层次尚属于浅层次的,

12、加上生活的时代与课文所描述的已经有相当长的间隔了。学生的理解不到深深地体会了党的伟大、党对少年儿童的关心爱护,感受到文中的“我们”对党的无比热爱之情。这时,我的引导应该起很大的作用了。因为经验有限,当时的处理不是很妥当,只是把这些强行灌输给学生。课后,觉得这样的教育失去了意义。当时应该举些实实在在的例子来让学生理解。如:一是体会文中“我们”的情感,与之产生共鸣。可以动情地描述了旧社会孩子们穷困潦倒的生活窘态与新社会孩子们成为小主人的幸福生活,两种状态的强烈对比,让孩子们的心灵受到震撼,深深地体会了党的伟大、党对少年儿童的关心爱护,感受到文中的“我们”对党的无比热爱之情。二是联系实际,说说现在的我们感受到了党的哪些关怀?孩子们在讨论交流中,联系自己在花园式的学校里学习、免费享受义务教育等事例,切实感受到了党的伟大与恩情,由衷地产生了对党的感激之情和热爱之情。两种情感牵引,使得难点进一步突破,孩子们的情感水到渠成地被激发,再来读文时,孩子们更能声情并茂了。这样一来,不仅让学生体会到了课文所表达的感情,还能让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课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