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I886-1工作面防治煤层自然发火设计及安全技术措施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09571112 上传时间:2023-11-1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4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II886-1工作面防治煤层自然发火设计及安全技术措施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II886-1工作面防治煤层自然发火设计及安全技术措施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II886-1工作面防治煤层自然发火设计及安全技术措施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II886-1工作面防治煤层自然发火设计及安全技术措施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II886-1工作面防治煤层自然发火设计及安全技术措施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II886-1工作面防治煤层自然发火设计及安全技术措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II886-1工作面防治煤层自然发火设计及安全技术措施(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淮北矿业股份有限公司 芦岭煤矿886-1工作面防治煤层自然发火设计及安全技术措施通 风 区编制日期:2015年10月886-1工作面防治煤层自然发火设计及安全技术措施厚煤层分层开采,当开采下分层时,上分层采空区遗煤易造成煤炭自燃,对开采层带来较大危害。886-1工作面为上分层开采工作面,为加强掘进、回采、收作期间防火管理工作,防止煤层自然发火事故,特编制886-1工作面防治煤层自然发火设计及安全技术措施。一、开采煤层自然发火情况886-1工作面为8煤层一分层开采,由重庆煤科院对8煤层所做自然发火实验结果,得出以下结论: 8煤层为容易自燃煤层,煤尘具有爆炸性。根据研究和现场实际确定煤层自然发火标

2、志气体是CO气体,辅助指标为C2H4。二、886-1工作面开采源头设计1、开采程序将8煤层分成若干与煤层层面平行的分层,然后逐层开采。先采上分层(886-1工作面),依次按下行顺序回采各分层,垮落法处理采空区。上分层开采后,以下的各分层在已经垮落的顶板下开采。为确保下分层开采安全,上分层要铺设人工假顶或形成再生顶板。2、回采巷道布置目前分层开采沿用保留护巷煤柱,下分层内错式布置。3、始采线、停采线位置886-1工作面和下分层工作面之间,始采线、停采线的位置要统筹兼顾,合理安排。采用内错式布置,下分层始采线要避开上分层始采位置垮落应力集中区,同时停采线位置不能超过上分层停采线位置以及避开高负压地

3、带。始采线、停采线位置确定之后不能随意调整。4、减少小眼个数工作面设计时,减少小眼个数,使回采结束后减少漏风通道。886工作面机、风巷各使用一个小眼。做好小眼的封堵工作,复用的小眼将遗煤清理干净,用工字钢密排并用阻燃皮带铺实,不复用的小眼用水泥浆灌实。三、886-1工作面掘进期间防治煤层自然发火技术措施1、超前探查巷道掘进过程中要进行超前地质探查,既能掌握前方煤层赋存状况,又能控制巷道与上区段煤柱距离。地质探查孔可以兼做防火观测点及措施孔。作为防火观测点时应在钻孔施工完毕后,先下套管,后下束管,对束管进行保护。作为措施孔时,若温度或CO浓度出现异常,及时采取注水、注浆(胶)等措施。连通采空区的

4、放水孔、观察孔、注浆孔等各类孔管打开期间必须有人看管,工作完毕及时关闭或封堵严实。连通采空区的瓦斯治理、探放水钻孔停用时必须及时有效封堵。2、喷注浆及注凝胶886-4#风巷沿空掘进期间,采空区一侧顶、帮采取喷浆或注浆措施,喷浆厚度不小于100mm,无明显孔洞,保证封堵严密不漏风,注浆(胶)时不漏浆(胶),处理措施滞后迎头不大于15m,由安监处严格监督,否则严禁进尺。石门见煤段前后15m、过老空(巷)、过断层前后10m范围必须立即进行全断面喷浆处理,保证严密不漏风。886-4#风巷沿空掘进小煤柱必要时利用钻孔向采空区侧注胶(粉煤灰)充填封堵。3、加强顶帮管理掘进工作面要及时掌握煤层变化情况,加强

5、顶帮管理,遇冒顶区、松顶带要提前使用铁撞楔、木撞楔、超前护帮网等防片漏措施。工作面遇断层或煤层变厚等特殊地质构造期间要严格控制顶板,加强煤体注水等防漏顶措施;凡发生冒顶,由矿调度所组织追查处理,煤层冒高及松顶区必须注浆(胶)充满填实。4、预测预报(1)监测监控886-4#风巷沿空掘进期间,掘进工作面回风流中(T2位置)安设CO传感器,在线连续监测CO变化情况,严禁CO超限作业,对传感器定期维护以确保其灵敏可靠。(2)防火观测点布置巷道掘进过程中对抬棚处、过煤段、过断层、过老空(巷)、漏冒及松顶区布置防火观测点。风巷沿空掘进时,每隔50m对采空区插管检查并布置一个防火观测点。其他出现异常的地点(

6、3)检查及化验分析防火观测点实行挂牌三班检测汇报制度。测气员每班对回风流中及防火观测点的CH4 、CO、O2、温度等参数进行巡回检查,每班三次,做到检查、记录、台账“三对口”。现场检查必须采用CO便携仪和比长式CO鉴定管两种手段对CO进行测定。通风区根据实际需要对可疑地点取气化验分析,发现异常要及时汇报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5、设置防火门墙巷道掘进时掘进单位提前设好防火门墙,具体位置在886-3#溜煤上山立眼向上3m处和886-4#材料上山立眼向上3m处,防火门墙基础要符合淮矿通地便2015162号 关于印发淮北矿业煤矿井下防火门墙构筑标准的通知的规定,并储备足够数量的封闭防火门墙的材料。四、8

7、86-1工作面回采期间防治煤层自然发火设计方案及安全技术措施1、灌浆(1)灌浆管路灌浆管路干管管径不小于4吋,支管管径不小于2吋。工作面灌浆系统要与回采工作面生产同时移交使用。灌浆路线为:西部井灌浆站西部井-320西大巷8进风上山88辅助轨道882轨道巷884瓦斯道884轨道巷884-4#联巷886-1风巷回采时,在工作面风巷铺设两趟2吋的管路,进行迈步交替埋管灌浆,压茬距离不大于20m,采用38mm高压胶管甩入支架后部采空区向下5m,保证上隅角附近不跑浆。收作前,风巷要形成不少于4趟不少于2寸的灌浆管路(管口分别距收作线20m,40m,60m,80m)并编号标记、挂牌管理。(2)浆液参数浆液

8、的水固比为5:1,每配制一立方的浆液添加0.5kg的阻化剂、0.4kg的粘稠剂、1kg的发泡剂。工作面每天早班灌浆,一般情况下时间不低于2小时。灌浆量依据(煤矿注浆防灭火技术规范MT/T 7021997)得:其中,工作面注浆量; k,灌浆系数,一般0.03-0.12,本设计取0.03;G,工作面日产煤量,t;,土水比的倒数;M,浆液制成率,取090;rc,煤的密度,t/m3;t,工作面日灌浆时间,h。(3)灌浆方法该面采取随采随灌和采后集中灌浆相结合的方式,回采期间进行随采随灌并在架间洒浆,收作后进行采后集中灌浆。(4)对灌浆要有防治溃浆透水的措施,主要是:灌浆材料应满足相关规定的要求,严格控

9、制浆液泥水比,并控制灌浆量不使过大。机巷设有水沟和集水坑,并配备小水泵,能够满足工作面俯斜开采时的涌水和浆液析水的排放要求。加强水情观测,对采空区的灌浆量进行观测记录。排水量过少,灌浆区内可能有泥浆水积存;排水中含泥量较大,采空区可能形成了泥浆通路。处理方法有: 立即停止灌浆,采用间断灌浆;在泥浆中加入砂子填塞通路; 提高泥浆浓度。图1 886-1工作面回采期间防火灌浆措施示意图2、预留注氮管路备用注氮管路在工作面回采前要敷设好,机巷预留两趟2吋管路,间隔20m迈步压茬,管路敷设要满足“双注”的条件,可同时满足注N2和液态CO2的需要。注氮管路由生产单位负责保护,通风区管子工负责进行检查,以防

10、漏气,如有漏气必须立即进行处理。3、上下隅角封堵工作面上、下隅角是采空区漏风的主要通道,采用袋装碎矸封堵漏风通道,从而减少采空区漏风供氧,减缓采空区遗煤的氧化速度,达到防灭火的目的。坚持“超前管理,及时回收,充满填实”原则,上、下隅角连续封堵时,需将底板上的浮煤清理干净,用塑料编织袋装矸石进行充填,严禁采用杂物充填,编织袋堆放要整齐,且竖逢要错开,必要时采取注凝胶措施减少采空区漏风。4、确保通风系统合理、稳定和可靠(1)通风区要确保工作面通风系统的合理、稳定和可靠,充分利用均压技术减小采空区漏风。(2)通风区要加强通风设施巡查工作,及时修复损坏的通风设施,工作面上、下限联巷风门要确保闭锁,风门

11、周边严实减少漏风。(3)采煤单位要加强工作面两巷的维护,保证工作面机风巷断面不小于设计断面的75%。(4)当工作面推进至停采线10m时,在确保风量满足风排瓦斯和机电设备散热的前提下,适时降低工作面配风量,降低收作面的负压以减小采空区漏风。5、加强预测预报加强自然发火预测预报,利用监测监控系统和人工观测,一旦发现CO浓度变化幅度异常、温度有升高趋势等自然发火征兆,立即采取措施处理。(1)监测监控系统886-1工作面回风流中(T2位置)安设CO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实时监测CO和温度等参数的变化,严禁CO超限作业,对传感器定期维护以确保探头灵敏可靠。(2)防火观测点布置巷道掘进过程中布置的防火观测点

12、。在工作面机、风巷各布置两趟束管,测定采空区40m范围内的气体,间隔20m迈步。抽放泵口及其他出现异常的地点(3)检查及化验分析防火观测点实行挂牌三班检测汇报制度。测气员每班对回风流中及防火观测点的CH4 、CO、O2、温度等参数进行巡回检查,每班三次,做到检查、记录、台账“三对口”。现场检查必须采用CO便携仪和比长式CO鉴定管两种手段对CO进行测定。工作面上隅角或采空区、抽放泵口等地点每周至少取样化验一次,重要地点每小班取样化验一次,发现异常要及时汇报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6、加强顶帮管理加强工作面及两巷超前抹帽顶帮管理,防止冒顶片帮事故的发生,高冒处必须采用不燃性材料充填。回采过程中严禁任意

13、留设设计外煤柱和顶煤。886-1工作面巷帮钻场(硐室)要超前工作面煤壁10m前进行充填处理,并压注凝胶。7、控制老塘抽采负压强化老塘抽采控制,利用人工检查和监控系统,合理调整抽采负压,兼顾防火和瓦斯管理需要,发现可疑情况时,控制瓦斯涌出的同时减小抽采负压,确保防火第一。8、控制采煤两个指标生产单位要加强顶煤工序管理,不留顶煤,减少采空区遗煤,回采中严禁任意留设设计外煤柱和顶煤。合理安排劳动组织,加快工作面推进度,月推进度不小于30m。当月推进度小于30m时,必须强化防火措施(如增加灌浆量、增加取气化验频率)的落实。五、886-1工作面收作期间防治煤层自然发火技术措施1、铺网结束后,上隅角及以下

14、15架、下隅角及以上15架后必须注凝胶充满填实,封堵向上分层停采线的漏风通道,减少采空区漏风。2、保证收作封闭时间和质量从停采到封闭结束时间不得超过45天,严格把控收作线封闭质量,收作线附近的封闭墙必须是防爆墙结构,确保严密不漏风。收作封闭时,要分别在上、下限采空区、封闭墙内预埋束管,并定期取样化验分析,所有结果要存档备查。3、工作面收作后布置一趟针对收作线的灌浆管路,用于收作线灌浆、注粉煤灰。风巷、收作线灌浆管路要留到封闭墙以外,保证采后集中灌浆需要。4、优化系统,均压通风。合理优化系统,降低进回风端压差,减小采空区漏风。封闭墙执行周检查制度,利用U型压差计观测封闭墙内外压差,发现气体异常及

15、时采取封闭墙复喷,注氮置换采空区气体等措施,确保管理到位。5、监控管理。井下生产区域内的密闭墙内瓦斯浓度超过3%的,应在墙外安设CH4传感器,其报警值设为0.8%。采空区密闭墙内出现CO的墙外,必须安设CO传感器。封闭墙栅栏外5米范围内,不得摆放电气设备,不得作为临时车场和贮物场所。6、收作期间加强顶煤管理,做到工作面遗煤最少,在支架回收期间做到落煤清理干净,减少遗留可燃物。7、距离收作线100m前、过构造100m前,编制专项防火措施报集团公司审批,未尽事宜严格按照集团公司批复意见执行。六、煤炭自然发火后的处理措施1、煤炭自燃的征兆煤炭自燃的征兆主要有:(1)巷道中空气温度升高,出现雾气或者巷道壁“挂汗”;(2)能够闻到煤油、汽油、松节油的气味,如果闻到焦油味,表明自燃已经发展到相当程度;(3)从煤炭自燃点流出的水温或空气温度较高;(4)人体不舒适。如头晕、闷热、精神疲乏等。这是自燃使氧气浓度降低,同时产生有毒气体的缘故;2、煤炭自燃后的处理措施(1)井下作业人员发现上述煤炭自燃征兆后,必须先在第一时间停产撤人,并及时向调度所汇报。调度所立即通知其他可能受威胁区域停产撤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