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分税制度完整在于财权事权的一致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09567356 上传时间:2023-04-0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分税制度完整在于财权事权的一致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2年分税制度完整在于财权事权的一致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2年分税制度完整在于财权事权的一致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22年分税制度完整在于财权事权的一致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22年分税制度完整在于财权事权的一致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分税制度完整在于财权事权的一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分税制度完整在于财权事权的一致(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年分税制度完整在于财权事权的一致_年分税制实施之后,我国以极快的速度确立了中央财政的主导地位,走出了中央和地方就财政收入的再分配不断讨价还价的困境,传统的财政包干体制被废止,初步规范了中央和地方财政分配的关系。在此基础上,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进入了快速增长的轨道,并一直保持至今。可以说,_年的分税制较好地调整了中央与省级财政之间收入与支出的关系,但对省级以下财政体制的改革却未作出明确规定。省以下各级政府的收入划分由省政府自行决定,这就在制度上留下了一个缺口。在利益驱动下,分税制造成的收入上收的效应就难免在各级政府间层层传递,省级政府的财力集中程度不断增大,从_年到_年的_年时间中,由_%

2、上升到_%每年上升一个百分点。市级政府也在效仿,财政收入占到_%。_年地方财政收支相抵,净结余_亿元,而县、乡财政赤字增加。到_年,省级财政收入占_%.地(市)占_%,两者相加占_%。说明实际上财力是在向省、市级集中。在财权越来越集中的同时.政府的基本事权却在下移。地方财政收入在总财政收入中的比重,_年为_%,_年实行分税制后,即迅速下降,仅为_%,此后的十年间一直在这个水平徘徊。而地方财政支出的比重变化很小甚至增大,_年为_%左右,_年则微升至_%左右。可以看出,通过分税制改革,中央集中了大量的财政收入,约占财政总收入的_%-_%左右,与此同时,中央和地方的支出划分几乎没有发生显著变化,即分

3、税制没有改变中央和地方的事权划分格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义务教育、社会保障、公共卫生是政府必须承担的最重要的职责,带有非常强的外溢性特征,全国性的公共产品和服务理应由中央政府提供,政府的基本职能也必须依此来确定。如果由财力严重匮乏的基层政府来承担,必然会导致这些基本公共服务的不足或严重不均等,并由此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正是由于各级政府财权与事权严重背离,分税制就无法起到平衡地区差异的作用,更导致了地_府财源缩减,促使其从预算外寻找收入来源.城市财政主要以出卖土地为自己筹集财政收入,越是东部地区.卖地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例越高,据周天勇先生的估计,_年,全国各地的土地出让金加起来有_亿元左右,

4、大部分没有进入预算。而县乡财政则只能靠收费和罚款来维持。由此,一种新的“二元财政”的格局开始形成。这是近年来我国地_府行为出现的一个令人瞩目的新变化。越是在农村,越是在农业地区.越是在经济不发达地区,越是基层的小集镇和小城镇,对个体、中小企业的收费、罚款就越严重,甚至让路政、交管、城管等上路收费和罚款,搜刮过路的汽车司机。_年,地_府各部门所收的预算外收费和罚款估计高达_亿元左右。而越是这样做,县乡经济就越是萧条,投资少、创业难、就业机会少,甚至失去了吸收附近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功能,出现了近年来剩余劳动力过度向大中城市转移和流动的现象。财政部有关人士向凤凰周刊透露,地方各级政府积累的显性和隐性债

5、务,目前已达到_多亿元。有一种说法,认为分税制确实把超过半数的财政收入集中到了中央政府的手里,但这并不能说明这些钱都被中央政府自己花了,实际上,其中_%到_%的钱是由地_府支出的。地_府的收入占整个财政收入约_%,其支出却占到整个财政支出的_%到_%,中间的差额是由中央政府的转移支付解决的。问题在于,现行转移支付存在着体制缺陷,转移支付到了县乡这一级政府很难做到透明、规范。转移支付中有相当一部分是通过专项补助进行的,至于补给谁、不补给谁,补助量的多少,既缺乏严格明确的规定,也不是严格依据事权而定;既没有公开的预算,也不受人大的监督检查,完全由官员个人负责操作,这就难以避免拨款的随意性,也极容易

6、造成县乡财政收入的不稳定、不公正。应当明确,基层财政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并不是分税制造成的,恰恰相反,是由于分税制不到位。只有完全、彻底的分税制才是我国财税改革的科学与理想的模式。理顺中央财政和各级地方财政的事权和财权关系,至少应遵循以下三个原则:第一,合理划分中央政府和地_府的事权范围,应该由中央负责的事(职责)就全部收归中央,应该由地方负责的事(职责)就全部下放地方,真正做到各行其是,各负其责。这个问题许多学者都谈过,笔者则强调它的法治性,即在科学划分之后,要由_委会审议通过,成为国家的一项法律,不管是哪一级政府,决不能“越界”。第二,根据各级政府的事权,划分各级政府的财政支出,再根据各级政

7、府的财政支出,确定各级政府的财政收入。应按照公共产品的层次性来合理划分各级政府的支出责任和范围,国防、外交等全国性公共产品和服务由中央财政负责;跨地区大型基础设施、环境保护等兼有全国性和地方性公共产品特征的事项,由中央和地方财政共同承担,并按具体项目确定分担的比例;基础教育、计划生育、公共卫生等中央负有直接或间接责任。第三,合理配置中央与地方的税种。中央与地方都应拥有只属于自己的主体税种、税收征收管理权、完善的税收征管体系,以及相应的充足的税源和财力。为做到这一点,可考虑适当提高共享税中的增值税的地方_比例(如从_%提高至_%),而酝酿中的不动产税、遗产税与赠与税、社会保障税等新税种,都应该划

8、为地方税种。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各级政府都有相应的财权和财力保证,实现该中央办的事由中央财政承担、该地方办的事由地方财政承担的目标。这些虽是老生常谈,却不得不一谈再谈,因为这是实行分税制最应该具备的先决条件。完善分税制的最为关键之点是“一个降低、一个规范”。一是降低财权的集中度。中央应果断放权,坚定不移地走“分权”之路,将税收管理权包括税收立法权、解释权、税基税率选择确定权、税种开征停征权、减免权、调整权等在中央与地方之间进行合理划分,不应全部集中在中央。中央税与共享税的立法权、征收权、管理权可集中在中央:对于不在全国统一开征、具有明显地域特征的地方税的立法权、解释权、征管权可全部划给地方;对于

9、全国统一开征、对宏观经济有较大影响的地方税如营业税、个人所得税等可由中央制定基本法规和征收办法,相应给予地方一定的征管权、税率确定权和政策调整权等。二是建立规范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应充分考虑影响地方财政收支的人、自然环境、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和人均财政收入、教育卫生与市政建设、特殊性等因素,细致测算各地的标准收入能力和标准支出需求,建立起地方各级政府的标准预算。中央财政分配应倾向于不发达地区,对不发达地区,在拨款比例、专门项目、各种补贴等方面,实行特殊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人均收入越低,人均建设转移支付也就应越多,即“吃饭钱”要大体相同,达不到基本标准就应该实施重点转移支付。笔者建议,全国和地方各级

10、人大应介入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构建和监督过程。如有必要,可考虑制定“转移支付法”。应当向社会公开资金的分配办法、资金规模、申请条件、资金分配去向、使用结果和效果。一定规模以上的项目,应纳入发展计划和预算,须经人大审核,并接受人大监督。各部委_的分配和使用,也必须随时接受人大和新闻舆论的质询和监督。中央和地方的财政税收与事权体制,既是经济_,也是一个政治_,涉及中央和地方在动员、支配经济资源上的权责划分以及中央与地方之间_与分权关系依据何种原则处理。而政治体制改革在中国是一件关系“全局稳定”的大事,采取的是慎之又慎的态度,但现在至少有一件事不可再拖:改革政府行政体制,减少政府层级和财政层级。这不仅

11、是政府运行的高效、便利的问题,更是由于它关系到分税制的未来。十多年的实践表明,在同一个政治体制框架下,构建一个分布于广大区域的、条件差异显著的、多级政府层次的财政体制,难度何其大也。怎样把_多个税种在五级半政府之间按分税制要求切分。如何确定各级政府间的财政支出结构。且不说欠发达地区,即使是在发达区域,省以下的四级如何分税。数得着的大的税种已经全部共享,省以下的分税制财政体制则五花八门,有的安排了复杂易变的_办法,有的则干脆实行包干制,各级政府间“扯皮”、“讨价还价”的现象更是难于消除,而这都不是分税制体制下应该出现的情形。地方基层财政困难的加剧,在一定程度上正是由于五级财政框架与分税分级财政逐

12、渐到位之间的不相适应性日渐突出所致。“_五”规划要求“理顺省级以下财政管理体制,有条件的地方可实行省级直接对县的管理体制”。2022年分税制度完整在于财权事权的一致(二)(1)受总监委托对所负责分站的工程施工承担安全监理责任。(2)按照法规、法规、规章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实施安全生产监理,编制安全生产监理细则,制定针对施工单位安全技术措施的检查方案,按照安全生产监理细则实施安全监理。(3)检查监督分站监理人员对施工安全监理情况。(4)审定施工单位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中安全管理措施、安全防护方案、应急处理预案。检查施工单位安全保证体系的运行情况,安全保证措施的落实情况。审核、审批施工单位编制的安全专项施工组织设计方案。(5)每月不少于_次到施工工地进行安全监理,遇有影响营业线线行车安全的施工和安全关键施工,进行旁站安全监理。(6)发现问题及时签发安全隐患通知单和安全预防警示单。(7)定期组织召开分站安全监理会议,针对现场出现的影响安全问题,组织专题分析会,或临时工地会议,及时解决施工中的安全问题。(8)检查监督分站监理人员对施工安全的监理情况。(9)组织对监理人员进行安全监理培训教育。(10)施工中出现的较大问题,及时向总监报告,以便于总监掌握情况和进一步采取措施,确保安全施工。(11)完成总监交给的临时性安全监理任务。第页共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