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数学必修4教案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09565281 上传时间:2023-11-05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8.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数学必修4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一数学必修4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一数学必修4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一数学必修4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一数学必修4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数学必修4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数学必修4教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一数学必修4教案 高一数学必修4教案1一、教材分析(一)地位与作用数列是高中数学重要内容之一,它不仅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而且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一方面数列作为一种特殊的函数与函数思想密不可分;另一方面学习数列也为进一步学习数列的极限等内容做好准备。而等差数列是在学生学习了数列的有关概念和给出数列的两种方法通项公式和递推公式的基础上,对数列的知识进一步深入和拓广。同时等差数列也为今后学习等比数列提供了学习对比的依据。(二)学情分析(1)学生已熟练掌握_。(2)学生的知识经验较为丰富,具备了教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3)学生思维活泼,积极性高,已初步形成对数学问题的合作探究能力。(4)

2、学生层次参次不齐,个体差异比较明显。二、目标分析新课标指出“三维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应该以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正确价值观。这要求我们在教学中以知识技能的培养为主线,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把这两者充分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新课标指出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因此目标的制定和设计必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根据_在教材内容中的地位与作用,结合学情分析,本节课教学应实现如下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函数单调性的概念,初步掌握判别函数单调性的方法;。(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归纳、抽象、概括,自主建构单调增函数、单调减函数等概念;能运用函数单调性概念解决简

3、单的问题;使学生领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函数单调性的学习过程中,使学生体验数学的科学价值和应用价值,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勇于探索的良好习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二)重点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_,教学难点是_。三、教法、学法分析(一)教法基于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高二学生的年龄特征,按照临沂市高中数学“三五四”课堂教学策略,采用探究体验教学法为主来完成教学,为了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在教法上我采取了:1、通过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问题引入课题,为概念学习创设情境,拉近数学与现实的距离,激发学生求知欲,调动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2、在形成

4、概念的过程中,紧扣概念中的关键语句,通过学生的主体参与,正确地形成概念.3、在鼓励学生主体参与的同时,不可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要教会学生清晰的思维、严谨的推理,并顺利地完成书面表达.(二)学法在学法上我重视了:1、让学生利用图形直观启迪思维,并通过正、反例的构造,来完成从感性认识到理性思维的质的飞跃。2、让学生从问题中质疑、尝试、归纳、总结、运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四、教学过程分析(一)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是一个教师的“导”,学生的“学”以及教学过程中的“悟”构成的和谐整体。教师的“导”也就是教师启发、诱导、激励、评价等为学生的学习搭建支架,把学习的任务转移给学生,学

5、生就是接受任务,探究问题、完成任务。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把“教与学”完美的结合也就是以“问题”为核心,通过对知识的发生、发展和运用过程的演绎、解释和探究来组织和推动教学。(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新课标指出:“应该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从我们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提出问题,问题的设计改变了传统目的明确的设计方式,给学生的思考空间,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2)引导探究,建构概念。数学概念的形成来自解决实际问题和数学自身发展的需要.但概念的高度抽象,造成了难懂、难教和难学,这就需要让学生置身于符合自身实际的学习活动中去,从自己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基础出发,经历“数学化”、“再创

6、造”的活动过过程.(3)自我尝试,初步应用。有效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的模仿与记忆,数学思想的领悟和学习过程更是如此。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亲身经历和实践体验,师生互动学习,生生合作交流,共同探究.(4)当堂训练,巩固深化。通过学生的主体参与,使学生深切体会到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方法,从而实现对知识识的再次深化。(5)小结归纳,回顾反思。小结归纳不仅是对知识的简单回顾,还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从知识、方法、经验等方面进行总结。我设计了三个问题:(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的体验是什么?(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技能?(二)作业设计作业分为必做题

7、和选做题,必做题对本节课学生知识水平的反馈,选做题是对本节课内容的延伸与,注重知识的延伸与连贯,强调学以致用。通过作业设置,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获得成功的喜悦,看到自己的潜能,从而激发学生饱满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的形成.高一数学必修4教案2重点难点教学:1.正确理解映射的概念;2.函数相等的两个条件;3.求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一.教学过程:1.使学生熟练掌握函数的概念和映射的定义;2.使学生能够根据已知条件求出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3.使学生掌握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二.教学内容:1.函数的定义设A、B是两个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种确定的对应关系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

8、意一个数x,在集合B中都有确定的数()fx和它对应,那么称:fAB?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function),记作:(),yf-A其中,x叫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A叫作定义域(domain),与x的值对应的y值叫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f-A?叫值域(range)。显然,值域是集合B的子集。注意:“y=f(x)”是函数符号,可以用任意的字母表示,如“y=g(x)”;函数符号“y=f(x)”中的f(x)表示与x对应的函数值,一个数,而不是f乘x.2.构成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对应关系和值域。3、映射的定义设A、B是两个非空的集合,如果按某一个确定的对应关系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元素x

9、,在集合B中都有确定的元素y与之对应,那么就称对应f:AB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映射。4.区间及写法:设a、b是两个实数,且a(1)满足不等式axb?的实数x的集合叫做闭区间,表示为a,b;(2)满足不等式axb?的实数x的集合叫做开区间,表示为(a,b);5.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解析法列表法图像法高一数学必修4教案3教学目标:(1)了解集合、元素的概念,体会集合中元素的三个特征;(2)理解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和不属于关系;(3)掌握常用数集及其记法;教学重点:掌握集合的基本概念;教学难点: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军训前学校通知:8月15日8点,高一年级在体育馆集合进行军训动员;试

10、问这个通知的对象是全体的高一学生还是个别学生?在这里,集合是我们常用的一个词语,我们感兴趣的是问题中某些特定(是高一而不是高二、高三)对象的总体,而不是个别的对象,为此,我们将学习一个新的概念-集合(宣布课题),即是一些研究对象的总体。阅读课本P2-P3内容二、新课教学(一)集合的有关概念1.集合理论创始人康托尔称集合为一些确定的、不同的东西的全体,人们能意识到这些东西,并且能判断一个给定的东西是否属于这个总体。2.一般地,我们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element),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集合(set),也简称集。3.思考1:判断以下元素的全体是否组成集合,并说明理由:(1)大于3小于11的偶数

11、;(2)我国的小河流;(3)非负奇数;(4)方程的解;(5)某校20XX级新生;(6)血压很高的人;(7)的数学家;(8)平面直角坐标系内所有第三象限的点(9)全班成绩好的学生。对学生的解答予以讨论、点评,进而讲解下面的问题。4.关于集合的元素的特征(1)确定性:设A是一个给定的集合,x是某一个具体对象,则或者是A的元素,或者不是A的元素,两种情况必有一种且只有一种成立。(2)互异性:一个给定集合中的元素,指属于这个集合的互不相同的个体(对象),因此,同一集合中不应重复出现同一元素。(3)无序性:给定一个集合与集合里面元素的顺序无关。(4)集合相等: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完全一样。5.元素与集合的

12、关系;(1)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belongto)A,记作:aA(2)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不属于(notbelongto)A,记作:aA例如,我们A表示120以内的所有质数组成的集合,则有3A4A,等等。6.集合与元素的字母表示:集合通常用大写的拉丁字母A,B,C.表示,集合的元素用小写的拉丁字母a,b,c,.表示。7.常用的数集及记法:非负整数集(或自然数集),记作N;正整数集,记作N-或N+;整数集,记作Z;有理数集,记作Q;实数集,记作R;(二)例题讲解:例1.用或符号填空:(1)8N;(2)0N;(3)-3Z;(4)Q;(5)设A为所有亚洲国家组成的集合,则中国A,美国A,印度A,英国A。例2.已知集合P的元素为,若3P且-1P,求实数m的值。(三)课堂练习:课本P5练习1;归纳小结:本节课从实例入手,非常自然贴切地引出集合与集合的概念,并且结合实例对集合的概念作了说明,然后介绍了常用集合及其记法。作业布置:1.习题1.1,第1-2题;2.预习集合的表示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