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陶行知)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09562861 上传时间:2023-11-2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读书笔记(陶行知)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读书笔记(陶行知)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读书笔记(陶行知)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读书笔记(陶行知)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读书笔记(陶行知)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读书笔记(陶行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读书笔记(陶行知)(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心得教 师:王善飞日 期: 2009年 6月 24日曾经看过爱因斯坦的一句名言: “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 ” 在学校图书馆看到了陶行知先生的陶行知教育名篇这本书, 感觉很高兴。一直以来,我最喜欢的书籍中就有陶行知先生的著作。 借了这本书之后, 我就给自己制定了严格的阅读计划, 虽然班主任和 教学工作任务比较重,但是最近几周以来,我一直按照已定计划,坚 持阅读。由刚开始的完全应付, 到上一周及时记录阅读中引发真切的 随感,再到这周对阅读中难以理解的地方能一遍两遍的反复阅读, 乃 至于对还是存在的困惑,想到借助网络功能,查阅相关资料,或阅读 同行的心声,来帮助自己来进行消化

2、。这一切的一切,我隐隐约约感 觉到,我已开始对这本书有意思了。读了这本书,感觉最深的是陶行 知先生的“真”:中国乡村教育之根本改造中的“中国乡村教育走 错了路!”“我们教育界同志,应当有一个总反省,总忏悔,总自新” 。 师范教育之彻底改革中的“我所说的话,好象是责人,其实是责 已,我也是师范教育罪案中之一人, 纵有孙悟空的本领也是脱不掉的, 如今只有戴罪立功。”读完这些脑海中马上出现了他的至理名言: “千 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他是这样提倡的,也是这样 做的。对他的率真,勇敢由衷深深佩服。另外,在这一周阅读中,我 花时间最多的就是理解他所提出的“教学做合一”的思想。通过这周 内

3、容的阅读,再回过头来阅读这本书的第一章节教学合一 ,现在 我对这部分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但是我想如何运用这新思想指导我的 实践工作,或在我的实践工作中如何进行消化,这才是最关键的.我会努力的。陶行知先生对教育现象的深刻剖析,对教育现象的透彻研究, 对教育发展方向的正确指引, 让我们看到了老一辈人民教育家为人民 教育事业所付出的心血与努力, 更是为我们树立起了光辉的榜样, 就 如一盏明灯,始终照亮在我们的心田。 先生的思想源远流长,博大 精深,粗略的学习不能体会其思想的精髓,于是,认真地研读了先生 的教学合一。首先,关于“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 。 这一观点为我们新老师的教学

4、提供了方向。 它告诉我们在教学的过程 中老师要培养学生在学习中发现规律, 主动对知识体系进行归纳总结 的能力;要引导学生结合实际,积极思考,找到适合自己学习方法的 能力,要教会学生不断学习的精神以及刻苦努力的态度。 对于一个学 生来说,就如拿到了一把金矿的钥 ,只要你有不断进取的精神和不 怕困苦的态度, 配合上行之有效的采掘方法, 你就可以在这座金矿里 挖掘到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 而这笔财富, 对于一个学生的一生 来说,是多么的重要而又有意义呀!想必到了那时,学生一定会心存 感激因为当初的自己遇上了一位多么会教的老师。 而老师要教会 学生不断学习的精神, 就要做到以身作则, 以自己的实际行

5、动去影响 学生。而这也正符合了陶老前辈关于“做先生的应该一面教一面学” 的道理。作为老师,我们也是学生,学什么?像前辈学,向书本学, 向同事学,向学生学 要学习自身的专业知识,要总结有效的教学 方法,要研究正确的指导方向 而这学习的过程也是创新的过程。 教书如做学问一样,不进则退!不断学习,不断总结,不断思考,才 会不断创新,就像早晨乡间的空气一样,是受学生欢迎的,也是对学 生有益的。陶行知先生认为 “生活即教育”。生活与教育是同一过程,教育 不能脱离生活,生活也不能脱离教育。有什么样的生活就应有什么样 的教育,教育的内容应根据生活的需要。”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 育”把生活与教育联系起来的思

6、想,给了我无限的启发和思索。“一个活动对事说是做,对已说是学,对人说是教。”教师自身应该要不 断地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钻研符合学生口味的教材内容,创 设科学合理的教学手段,不断丰富优化课堂教学,让学生吸收更多的 知识,并把所学的知识用到生活中去,从而使学生快乐的上好课,提 高课堂的质量。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不是用一两句话就可以概括的,而 我从中学到的,也不是短短一篇文字就可以完全写出的。我想,每个 看过这本书的老师,也跟我有一样的体会。上大学的时候,我们学习 的,都是教书的方法,都是怎样教别人学习的方法。但是,作为一个 老师来说,我们应该先去研究一些学习的方法,先研究一下,怎样才 能变

7、成一个好的学生,陶行知先生的教育名篇中师范生的第一 变一一变孙悟空就是这样告诉我的。只有先知道怎样做一个好学生, 才能培养出来许多好学生。可是为什么是变成孙悟空呢?文章中, 陶 行知先生指出,孙悟空有目的、有远虑、有理想,它是抱着一种目的 去拜师的。这无形之中就是告诉了我们如何做一个好学生。做一个好学生,其实每个人都可以做到,在老师的心目中,自己 的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成为好学生。“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 教的先生。”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目的,我们要根据他的目的,他 的性格,来研究对他应该是采取怎样的措施。 我们学校的很多老师老 师,对于这点都把握得很好,值得我去学习,他们对于每一个学生都

8、很细心,去研究他们的思想,不仅做他们的师长,更重要的是去做他 们的朋友。他们兢兢业业的工作,对学生爱护有加,他们的这些精神, 值得我这个初生之犊好好学习。陶行知先生的师范生的第二变变孩子一文,正是告 诉我,要想真正管理好一个班级,就要融入这个班集体,和每一个学 生一样,知道学生在想什么,知道学生需要什么。就像葛苏杭老师那 样,他所教的班级,三年来,没有一个学生掉队,没有一个学生离开。 这样的老师,不正是和同学们融入一体,把每一个同学都当成是自己 的朋友。记得有次改卷,正好和葛老师一组,他一边改卷,一边还在 想着该给学生讲些什么,还想着学了这么久了,考了这么久了,再给 学生们做什么练习,他们只会

9、更累更辛苦。他正是一个知道如何“变 成孩子”的老师。这一段时间,陶行知先生的思想就一直在我的脑海中徘徊, 对我个人来说,这是一次思想的升华,他的思想,在我以后的人生旅 途中,将会是一份永远无法用尽的财富。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前苏联教育家马可连柯这句话道出了陶 行知教育的真谛。作为一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 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怀,倡导并实践了爱的教育,他爱教育, 爱学校,爱学生,称学生和学校为“爱人” ,令人耳目一新,也给我 很大的启示。 生活即教育 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什么是 生活教育 ?陶行知指出 : 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 所必需的教育。教育

10、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 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 既然生活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 那么是生活便是教育,所谓 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 ;过好的生 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 。他还指出, 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出世便是破蒙 ;进棺材才算毕业 。生 活教育强调的是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反对传统教育以书本为中心, 认为不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 生活教育是在批判传统教育 脱离生活实际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单纯知识教育的对立物。陶行知先生把生活教育提高到这么一个高度,是我前所未闻的, 更给了我一丝震撼,震撼于他的精辟和深刻,同时也有所不理解。按 照他

11、的思想, 生活即教育 不就是说 生活即教育 是人类社会原来就 有的,自有人类生活产生便有生活教育, 生活教育随着人类生活的变 化而变化。其次, 生活即教育 与人类社会现实中的种种生活是相应 的,生活教育就是在生活中受教育,教育在种种生活中进行。第三, 生活即教育 是一种终身教育,与人生共始终的教育。但这就是整个 教育的全部吗? 教学做合一 ,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论。 教学做合一 用陶行 知的话说,是生活现象之说明,即教育现象之说明,在生活里,对事 说是做,对己之长进说是学,对人之影响说是教,教学做只是一种生 活之三方面,不是三个各不相谋的过程。 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 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

12、做上学。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 是学生。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说: 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说: 做便是学。先生拿做来教,乃真教;学生拿做来穴,方是真学。 他 用种田为例,指出种田这件事,要在田里做的,便须在田里学,在田 里教。在陶行知看来, 教学做合一 是生活法,也是教育法,它的含 义是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方法, 事怎样做便 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 ;学而不做,不能 算是学。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 。由此他特别强调要亲自在 做 的活 动中获得知识。值得指出的是 :教学做合一 的做与杜威从做中学 的做是有区别的。首先,陶行知所说的 做是指 劳力上劳心

13、,反 对劳力与劳心脱节。“做字在晓庄有个特别定义。这定义便是在劳 力上劳心。单纯的劳力,只是蛮干,不能算做,单纯的劳心,只是空 想,也不能算做,真正的做只是在劳力上劳心。 ”其次这个 做亦是 行是知之始 的 行。陶行知指出 :教学做合一既以做为中心,便自然 而然地把阳明先生的见解颠倒过来,成为行是知之始 ,重知必先 重行,他认为有行的勇气才有知的收获 。可见陶行知的 做是建立 在行 的基础上,是以 行 求知,强调 行是获得知识的源泉。一位在美国受过多年教育的学者, 回国后却放弃高官厚禄毅然跑 到乡下办学, 并终身致力于平民教育, 这就是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 生。陶行知是中国现代教育界最早认识到

14、农民教育问题重要性的人, 是最早广泛提倡妇女也有平等受教育权利的人, 也是第一个开办乡村 幼儿园的人。他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等教育思想今 天仍在广泛推行。每次读到陶行知的话时,我总会感叹,他怎么那么先知先觉?他 怎么会总结出那么多精辟的话?“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仔细 辨辨,妙哉妙哉!真正让我了解了陶公“行知”名字的用意!记得前一阶段,看到一则介绍:“蜗牛喜欢吃什么呢?”过去, 孩子们要问爸爸妈妈、问老师,现在他们说:“喂喂就知道。”经过一 段时间的观察喂养,孩子们发现蜗牛喜欢吃甜食,如草莓、香蕉、橘 子等,而不喜欢吃芹菜、黄瓜等。孩子们把蜗牛喜欢吃的食物画出来 贴在墙上

15、,告诉全班同学。更有趣的是,孩子们发现蜗牛吃了草莓排 出红色的粪便,吃了橘子排出黄色的粪便。经过反复的实验观察,孩 子们得出结论,蜗牛粪便的颜色与吃的食物有关。 这种全新的学习方 式被称为“做中学”,受到孩子们的空前欢迎。这项教育改革实验有 着鲜明的特点,它强调学习方法、思维方法和学习态度的培养,注重 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和发现。这场教育改革实验虽然是科学家发动的,但在教学中起主要作用 的仍然是教师。在课堂里,教师不再是居高临下地对学生传授知识, 而是在学生面前说:“我也不太清楚,明天我再告诉你。” “我不知道, 让我们一起来做实验吧。”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亲知是一切知识之根本”这是做中

16、学活动中“做”的灵魂, 强调了 “做”是“行是知之始”的行,行以求知,是获得知识的源泉。在做中学活动中老师还会不经意地进入一个误区, 即有意无意地 将孩子的思想往自己设计的想法上引导。 结果往往会千遍一律, 没有 新的、有价值的发现。例:在“盐水让胡萝卜浮起来”的实验中,老 师为了让孩子观察到胡萝卜在盐水中可以浮起来这一现象, 于是让孩 子将胡萝卜放进调制好的盐水里,实验结果都一样,实验看似成功, 其实不然。但反之,如果让孩子自由尝试,往沉有胡萝卜的清水里一 点点地加盐, 孩子却有不一样的发现, 盐加少的孩子会发现胡萝卜仍 沉在水底, 加入量中等的孩子会发现胡萝卜悬在了中间, 加盐比较多 的孩子会发现胡萝卜浮起来了 , 于是孩子自信地得到结论: 盐一点 点的加入,胡萝卜会一点点地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