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生育政策应全面放开了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09558180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02.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计划生育政策应全面放开了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计划生育政策应全面放开了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计划生育政策应全面放开了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计划生育政策应全面放开了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计划生育政策应全面放开了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计划生育政策应全面放开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划生育政策应全面放开了(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计划生育政策应全面放开了2015 年 02 月 28 日 10:38梁建章李建新访谈嘉宾:梁建章 携程网董事会主席兼CEO,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经济学研究教授。 李建新 人口问题研究学者,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凤凰评论时事访谈员熊志怎样评估“单独二孩”的实施效果?放开“二孩”还有多远? 3月3日,出席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北京团代表报到,全国人大代表、国家卫计委科学技术研究所所长马旭表示,今年不会搞全面放开二胎的区域性试点,单独二孩政策效果还有待观察。人口政策千万别被数据误导凤凰评论:根据卫计委提供的数据,截至2014年底,全国共有106.9万对单独夫妇申请再生育,可以说,“单独二孩”在现

2、实层面严重遇冷。客观上看,申请人中,多少是符合条 件,又有多少通过审核,多少最终成功生育,这些数据都还无法准确知晓。它至少说明对于 人口的增长,决策层面一直保持着过高的判断,这对人口政策有何影响?梁建章:从历史经验来看,计生部门一向高估人口数据。比如,“十五”期间,计生委规 划的人口增长为6257万人,比实际增长的4013万人高出55.9%;在“十一五”期间,规划 的人口增量为5244万人,比实际增长的3418万人高出53.4%。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显示 当年生育率仅有1.22,但却被调高到1.8,根据2010年人口普查核实,当年的生育率不到 1.4。事实上,中国人口政策在几十年前就被夸大的

3、人口数据所误导。比如,1980年2月, 新华社公布了“中国人口百年预测报告”,该报告称,如果1979年的生育水平延续下去,中 国的人口到2000年将达到14亿,2050年将达到40亿。这一消息的发布,引起极大震动。 正是在这种离谱的人口恐吓下,一胎政策才得以启动。李建新:远的不说,以至今还有影响力的2006年底通过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 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为例。在有关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重 要性和紧迫性一节中,有这样的判断,“今后十几年,人口惯性增长的势头依然强劲,总人 口每年仍将净增800万一1000万人”。但事实上,从那时至今,我国每年人口的净增长连 700万都

4、不到,显然,这种过高的误判严重地影响了我们的人口决策。开放二胎的紧迫性怎么强调也不为过凤凰评论:有不少传言称二胎政策全面开放在即,但如上所述,马旭明确表示今年不会 搞全面放开二胎的区域性试点,那么,从现实的角度讲,全面开放的紧迫性又到底有多大?梁建章:我个人认为,全面放开二胎是不够的,应该全面放开生育。由于堆积效应,全 面放开生育后的头几年,出生人数会反弹,但幅度有限。根据最宽松的估计,全面放开生育 后,反弹最高峰的出生人数也将低于上世纪90年代初期水平。即便应对反弹需要付出,但 未来的回报将远远超过这些付出,短期内可促进内需,长期更有利于缓解中国人口老化和锐 减所带来的危害。中国的生育率低于

5、更替水平已超过20年,所以,真正需要担心的不是全面放开后出生 人数的短暂反弹,而是生育旺盛期的女性数量的急剧萎缩,导致几年后新生儿数量再现1990 年代那样的雪崩。因此,应趁着生育旺盛期女性数量还未开始锐减,放开生育甚至鼓励生育。李建新:实际上,在上世纪80、90年代以及21世纪初,我们已经错过了开放二胎的 时机,要说紧迫性说破天也不为过。因为人口形势严峻,我所担心的不是放开生育政策之后 的生育反弹,而是放开政策之后生育水平无法回升,起不到调整人口结构的作用。所以我不断呼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可以不动摇,但要与时俱进,重新思考一下这个基 本国策的任务和目标,根据当下的人口形势,变控制人口数量的计

6、生政策为鼓励生育、调整 结构的计生政策,并着手制定各项有利于生育水平回升的政策。资源环境的人口承载极限是伪命题凤凰评论:在反思计生政策时,权利问题被广泛提及,不少人质疑,是否该为了国家的 宏观层面的利益,来牺牲部分个体的生育权利?但这种质疑,有个前提,即资源是有限度的, 即便在这块号称资源丰富的广袤土地上,人口的承载也有极限,它是计划生育的理论基础。 不过在一些偏市场调节的学者看来,这其实是个伪问题,人口会自动调节,完成资源的配置。 这种声音,是把讨论拉回了问题的起点:行政力量强制介入的计划生育是不是一定必要?梁建章:其实,生活和生产方式对资源消耗的影响远超人口政策。三十年控制人口所缓 解的压

7、力,两年经济增长就会抵消。如果没有计划生育,即使按最夸张的多生4亿人来估 算,相对幅度也仅30%。中国2011年的能源消耗量与1980年相比增长了 400%以上,如 果为了经济发展能够接受能源消耗增长400%多,那限制生育来避免人口多出不到30%消 耗增长,又有何意义?如果用与限制生育同样的力度来提高能源使用效率,能够节省的程度 可能远大于30%。在现代经济史中,几乎没有哪个国家是由于资源瓶颈而使经济发展受阻。有很多资源贫 乏的国家如德国、英国、日本、韩国、以色列,都发展得很好。相对来看,却有不少资源 诅咒”的例子,如一些拉美和非洲国家,有丰富的石油和矿产资源,但政府腐败无能,人民 不思进取,

8、经济发展反倒不如资源贫乏的国家。所以,人力资源才是一个国家发展最根本性 的资源,其重要性其实胜过自然资源。李建新:我国1980年以来的生育政策,实际上是以马尔萨斯人口论为基础的,它把人 口数量及人口增长当作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问题的主要因素看待。不过从过往历史 看,人类人口突破资源环境极限的假说从未得到验证。我们必须清楚,第一,人口因素是影响资源环境问题的因素,但不是主因。主因是一国 一地的生产、生活方式、制度法规以及观念等因素;第二,许多资源环境系统是开放的,其 人口承载力是变化的、相对的,所谓不控制人口就逼近资源环境承载力极限是个伪命题;第 三,人口不会无限增长下去。目前我国人口增长

9、已经处于低于更替水平的惯性低速增长,人 口增长不久之后就会走向衰退。所以,继续以生存资源有限、人口对环境有压力为由限制生 育站不住脚。计生部门在人口决策中当回避凤凰评论:人口政策的放开,伴随着的是计生话题在公共领域的脱敏。以前,那种耸动 的标语遍布城乡,计生执法引发的问题比较多,但公共领域还是有谈论的禁忌,现在政策开 始放开,全面开放的呼声强大,算是不小进步。但反过来,它说明作为一项重大的公共政策, 计生政策在论证和制定之初,存在着一些问题,未来的人口政策调整,又该吸取什么教训?梁建章:很多人觉得,制定人口政策是人口学家和计生部门的职责,但这是一个误区。 严格来说,人口学研究的是人口自身和其他

10、变量对人口的影响。但人口政策得关心的却是人 口对经济、社会、国防、环境、文明兴衰的影响,这些问题不是人口学,而是经济学、社会 学、国防战略、环境科学和历史学的研究对象。因此,人口政策的方向性,并不是人口学应该或有能力回答的问题。但在中国,某些人 口学家却被赋予为人口政策决策方向提供建议的职责,这完全超出他们的专业范围。计生部 门是执行人口政策的职能部门,其利益直接受到人口政策的影响,在核心人口政策的决策过 程中本应回避,但在实际操作中却是中国人口政策的主要制定者,这种角色混乱在今后都应 该避免。李建新:1980年公开信是个标志,这是我国认识人口问题的分水岭,对人口问题 的认识判断由“人多力量大”转向了“人多是负担”,这也是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前三十年与后三 十年的分水岭。我们反思这段历史,不是要清算过去,而是吸取经验教训。人口是基础,人 口如何变化,将深刻地影响到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文明兴衰、国力强大等方方面面,因此, 我国的人口发展战略首先是要实现人口自身长期均衡发展,唯有这样,才能保证人口与社会 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