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伤害及起重伤害原因与预防措施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09557986 上传时间:2022-12-2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1.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大伤害及起重伤害原因与预防措施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五大伤害及起重伤害原因与预防措施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五大伤害及起重伤害原因与预防措施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五大伤害及起重伤害原因与预防措施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五大伤害及起重伤害原因与预防措施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五大伤害及起重伤害原因与预防措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大伤害及起重伤害原因与预防措施(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五大伤害及起重伤害原因预防措施一、高处坠落事故(一)高处坠落事故发生的原因人不安全行为:1、施工人员患有不适合高处作业的疾病,如高血压、心脏病、贫血等。 2、施工人员不注意自我保护,坐在防护栏上休息,在脚手架上睡觉。 3、安全防护用品和材料不按规定正确安装和使用 4、井架吊蓝载人上下;人货升降机超载运行。 物的不安全状态: 1、安全防护用品和材料质量不好,不符合安装和使用要求。2、气候原因造成的事故,如突遇大风、暴雨,夏季高温中暑晕倒坠落,冬季、雨季、霜冻打滑摔倒坠落。 3、提升机具限位保险装置失灵或“带病”工作。 4、洞口、临边防护措施不到位。 (二)预防高处坠落事故的措施 1、对高处作业的

2、人员上岗前必须进行体检,并定期检查。2、遇有六级以上强风、浓雾时,不得进行高处作业:雨天和雪天必须采取可靠的防滑、防寒和防冻措施。凡水、冰、霜、雪、应及时清除。3、对施工人员进行加强自我保护教育,自觉遵守施工规范。4、危险地段或坑井边,陡坎处增设警示、警灯、维护栏杆,夜间增加施工照明亮度。5、购进符合规范的“三宝”、围护杆、栅栏、架杆、扣件、梯材等,并按规定安装和使用。6、洞口、临边、交叉作业、攀登作业悬空作业,必须按规范使用安全帽、安全网、安全带,并严格加强防护措施。7、提升机具要经常维修保养、检查,禁止超载和违章作业。二、触电事故(一)触电事故发生的原因 人的不安全行为:1、电工不按规定穿

3、戴劳动保护用品。 2、作业人员无证操作,私自接电或拆除设备电源线。物的不安全状态:1、建筑物或脚手架与户外高压线距离太近,不设置防护网。 2、电气设备、电气材料不符合规范要求,绝缘受到磨损破坏。 3、机电设备的电气开关无防雨、防潮设施。 4、施工现场电线架设不当、拖地、与金属物接触、高度不够。 5、电箱不装门、锁,电箱门出线混乱,随意加保险丝,并一闸控制多机。 6、电动机械设备不按规定接地接零。 7、手持电动工具无漏电保护装置。 8、不按规定高度搭建设备和安装防雷装置。(二)预防触电事故的措施1、加强劳动保护用品的使用管理和用电知识的宣传教育。2、建筑物或脚手架与户外高压线距离太近的,应按规范

4、增设保护网。3、在潮湿、粉尘或有爆炸危险气体的施工现场要分别使用密闭式和防爆型电气设备。4、经常开展电气安全检查工作,对电线老化或绝缘降低的机电设备进行更换和维修。5、电箱门要装锁,保持内部线路整齐,按规定配置保险丝,严格一机一箱一闸一漏配置。6、根据不同的施工环境正确选择和使用安全电压。7、电动机械设备按规定接地接零。8、手持电动工具应增设漏电保护装置。9、施工现场应按规范要求高度搭建机械设备,并安装相应的防雷装置。三、物体打击事故(一)物体打击事故发生的原因 人不安全行为:1、交叉作业劳动组织不合理。 2、起重吊装未按“十不吊”规定执行。 3、从高处往下抛掷建筑材料、杂物、垃圾或向上递工具

5、、小材料。物的不安全状态:1、拆除工程未设置警示,周围未设置护栏和搭防护隔离栅。 2、揽风绳、地锚埋设不牢或揽风绳不符合规范要求。 3、脚手架上材料堆放不稳、过多、过高。(二)预防物体打击的措施1、拆除工程应有施工方案,并按要求搭设防护隔离棚和护栏,设置警示标志和搭设围网。2、安全防护用品要保证质量,及时调换、更新。3、经常检查地锚埋设的牢固程度和揽风绳的使用情况。4、严格按照吊装技术操作规程作业。5、改正不良作业习惯,严禁往下或向上抛掷建筑材料、杂物、垃圾和工具。6、清理脚手架上堆放的材料,做到不超重、不超高、不乱堆乱放。四、机械伤害事故(一)机械伤害事故发生的原因人的不安全行为:1、机械工

6、作时,将头手伸入机械行程范围内。 2、不按操作规程正确操作机械,违章操作。物的不安全状态:1、机械设备超负荷运作或带病工作。 2、传动带、砂轮、电锯以及接近地面的联轴节、皮带轮和飞轮等,未设安全防护装置。 3、平刨无护手安全装置,电锯无防护挡板,手持电动工无断电保安器。4、起重设备未设置卷扬限制器、起重量控制、联锁开关等安全装置。(二)预防机械伤害事故的措施 1、机械设备要安装固定牢靠。2、增设机械安全防护装置和断电保护装置。3、对机械设备要定期保养、维修,保持良好运行状态4、经常进行安全检查和调试,消除机械设备的不安因素。5、操作人员要按规定操作,严禁违章作业。五、坍塌事故(一)坍塌事故发生

7、的原因人的不安全行为:1、施工人员缺乏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冒险蛮干。 2、挖土作业时,有人员在挖土机施工半径内作业。 物的不安全状态:1、基坑施工未设置有效的排水措施。 2、在基坑(槽)、边坡和基础桩孔边不按规定随意堆放建筑材料。 3、模板支撑系统失稳,搭建不牢。 4、拆除作业未设置禁区围栏、警示标志等安全措施。 5、施工机械不按规定作业和停放,距基坑(槽)边坡和基础桩孔太近。 6、雨季和冬季解冻期施工缺乏对施工现场的检查和维护。(二)预防坍塌事故的措施1、按照建筑施工安全技术标准、规范编制施工方案,制定专项安全技术措施。2、基坑开挖前必须做好降(排)水工作,并采取保护措施。3、基坑(槽)

8、、边坡和基础桩孔边堆置各类建筑材料的,应按规定距离堆置。4、为保证模板的稳定性,除按照规定加设立柱外,还应沿立柱的纵向及横向加设水平支撑和剪刀撑。5、拆除作业现场周围应设禁区围栏、警戒标志,派专人监护,禁止非拆除人员进入施工现场,拆除建筑物应该自上而下依次进行,禁止数层同时拆除,禁止掏挖。6、各类施工机械距基坑(槽)、边坡和基础桩孔的距离,应根据设备重量、基坑(槽)、边坡和基础桩的支护、土质情况确定,并不得小于1.5m。7、雨季和冬季解冻期施工时,施工现场要进行全面检查和维护,保证排水畅通和无异常情况后方可施工。8、机械开挖土方时,作业人员不得进入机械作业范围内进行清理和找坡作业。六、起重伤害

9、事故(一)起重伤害事故发生原因: 人的不安全行为:1、吊装人员违反起重吊装“十不吊”原则。 2、作业人员穿越或进入吊装区域。 物的不安全状态:1、起重机械超负荷或带病工作。 2、吊装辅助机具存在缺陷。 3、吊装区域没有设置警示范围。(二)预防起重伤害事故的措施: (1)起重作业人员须经有资格的培训单位培训并考试合格,才能持证上岗。(2)起重机械必须设有安全装置,如起重量限制器、行程限制器、过卷扬限制器、电气防护性接零装置、端部止挡、缓冲器、联锁装置、夹轨钳、信号装置等。(3)严格检验和修理起重机机件,如钢丝绳、链条、吊钩、吊环和滚筒等,报废的应立即更换。(4)建立健全维护保养、定期检验、交接班

10、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5)起重机运行时,禁止任何人上下,也不能在运行中检修。上下吊车要走专用梯子。(6)起重机的悬臂能够伸到的区域不得站人,电磁起重机的工作范围内不得有人。(7)吊运物品时,不得从有人的区域上空经过;吊装区域要拉设好安全警示线;吊物上不准站人;不能对吊挂着的物品进行加工。(8)起吊的物品不能在空中长时间停留,特殊情况下应采取安全保护措施。(9)起重机驾驶人员接班时,应对制动器、吊钩、钢丝绳和安全装置进行检查,发现异常时,应在操作前将故障排除。(10)开车前必须先打铃或报警。操作中接近人时,也应给予持续铃声或报警。(11)按指挥信号操作。对紧急停车信号,不论任何人发出都应立即执行。(12)确认起重机上无人时,才能闭合主电源进行操作。(13)工作中突然断电,应将所有控制器手柄扳回零位;重新工作前,应检查起重机是否工作正常。(14)轨道上露天作业的起重机,在工作结束时,应将起重机锚定;当风力大于6级时,一般应停止工作,并将起重机锚定;对于在沿海工作的起重机,当风力大于7级时,应停止工作,并将起重机锚定好。(15)当司机维护保养时,应切断主电源,并挂上标志牌或加锁。如有未消除的故障,应通知接班的司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