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环境下的企业战略管理探讨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09555778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43.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动态环境下的企业战略管理探讨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动态环境下的企业战略管理探讨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动态环境下的企业战略管理探讨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动态环境下的企业战略管理探讨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动态环境下的企业战略管理探讨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动态环境下的企业战略管理探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动态环境下的企业战略管理探讨(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动态环境下的企业战略管理前言 战略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那么动态环境下的战略管理的问题也就相应成为非常关键的问题,尤其在企业经营环境变得更加动态化和复杂化的情况下。因为企业制定和实施战略的目的就是要达到企业内部条件与外部环境的一致性。战略管理本身就是对动态环境下各种环境变化时应采取对策的管理和通过变化进行动态的战略管理,其核心就是环境变化和组织适应问题。战略管理者就是变化寻求者,他不但要自己适应变化,还要向其他的组织成员传达如何变化才能使组织适应环境的变化,这样就形成变化是不可避免的经营理念。企业的战略变化问题,以及与其相关的组织变化问题、战略创新等问题一直是西方战略管理研究领域的热

2、点问题。尤其在需求变化迅速、竞争博弈复杂的现代市场环境下,战略变化就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国内学术界对“战略变化”问题的系统研究还不多见,但有关企业改革、集团化、重组等问题的研究说明学者们已经认识到战略变化问题的重要性。动态环境下的企业战略管理是现代企业战略管理研究的一个比较热门的东西。西方国家研究的较中国深入。由于环境的动态性,复杂多变性,随着时间推移未来因素的不稳定性,都使得企业的战略管理变得更加困难,而战略管理的重中之重是建立起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只有具备了强有力的核心竞争能力企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在我国中小企业是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稳定器”,协调市场机制的“平衡器”,出口创汇的“输出器”

3、,解决劳动力就业的“吸水器”。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如何发展壮大我国的中小企业,是摆在我们面前迫在眉睫的课题。本文将就我国中小企业如何打造核心竞争能力加以论述。以期对我国现有的中小企业在发展提供一些有用的建议。一、动态环境的定义及动态环境下企业战略管理的现状(一)动态环境的定义动态环境是指企业所处的宏观经济环境、产业环境、企业内部环境、政治环境、社会环境等环境的一致性随着时间的变化在形式、内涵、状态上所表现出来的差异,其中各种环境是处于变化的,不稳定的一种复杂多变的状态。其主要特征是变化。(二)动态环境下企业战略管理的现状战略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那么动态环境下战略变化的

4、问题也就相应成为非常关键的问题,尤其在企业经营环境变得更加动态化和复杂化的情况下。因为企业制定和实施战略的目的就是要达到企业内部条件与外部环境的一致性。战略管理本身就是对变化的管理和通过变化进行管理,其核心就是环境变化和组织适应问题。战略管理者就是变化寻求者,他不但要自己适应变化,还要向其他的组织成员传达这样一种信息,就是变化是不可避免的。企业的战略变化问题,以及与其相关的组织变化问题、战略创新等问题一直是西方战略管理领域的热点问题。尤其在需求变化迅速、竞争博弈复杂的现代市场环境下,战略变化就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国内对“战略变化”问题的系统研究还不多见,但有关企业改革、集团化、重组等问题的研究

5、说明学者们已经认识到战略变化问题的重要性。从1979年改革开放起,中国就进入了全面的经济转型时期。经济转型不但意味着经济环境,包括宏观经济环境、产业环境、企业内部环境的变化,同时也意味着政治、社会等环境的综合变化,从而对企业的经济行为产生直接而重要的影响,会带来企业生产、经营中的运作方式在这一过程变中的重大化,其心问题之一就是企业生存、发展和业务、竞争战略的变化。而这些变化的应对核心问题就是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中国企业体制的集团化、技术的大量引进,这都是企业战略变化的具体体现。经济转型对企业战略变化的重要意义不仅在于转型所带来的环境变化会导致企业战略的变化,更重要的是经济转型会带来企业战略

6、同其生存环境的关系的本质变化。在计划经济条件下,企业中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影响。而在市场经济经济环境是决定企业战略的基本力量,由此在经济转型过程中,环境战略的一致性关系的本质也在发生重要变化。因此,研究现阶段我国企业的战略变化问题中核心竞争能力的打造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当然,战略变化的问题对处于任何经济背景企业而言都具有重要价值。在完全市场环境下,“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企业还需要经常面对行业的整体衰退、管制政策的变化等特殊问题,企业战略的有效调整对企业适应变化、扭转危机、提高绩效具有决定性意义。而企业战略管理目标的制定对打造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则是企业生存与发展

7、的基石。战略变化是指企业同其环境的一致性随着时间的变化在形式、内涵、状态上所表现出来的差异。所谓组织与其环境的一致性是企业用于达到其基本目标的最基本的资源分配以及同环境交互作用的方式。这种一致性的变化包含两方面的内容:首先企业战略内容的变化,也就是其经营范围、资源分配、竞争优势的变化;再者带来企业战略变化的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战略要解决业务界定的问题;在业务界定的问题基础上需要解决业务运作的问题。前者就是公司战略的问题,后者就是业务战略也就是竞争战略的问题。也就是说战略变化两个层次是公司的变化和业务战略的变化。在不同战略学派的背景下战略变化的概念和特征具有非常大的差异,相应的战略变化的内涵具

8、有很大的差异。而描述性学派的战略内容基本上是建立在说明性学派基础上的,只是在战略形成过程上的认识有差异,那么战略变化的差异也就主要表现在变化的动因上。设计学派、企业家学派、认识学派、环境学派和结构学派在战略变化的特征上基本是一致的,即强调变化的偶然性。而计划学派、定位学派、学习学派、权力学派、文化学派则认为战略是经常、渐进的发生的。从战略变化所存在的环境来看,说明性学派所认识的环境都比较简单,而描述性学派所面对的环境都比较复杂。不同流派背景下战略变化概念、特征、适应环境的差异性说明战略变化管理应该以明确战略内涵为基本前提。这些学派的观点给我们企业战略管理提供有力的思想利器。从而为打造出企业的核

9、心竞争能力提供坚实的思想基础。二、核心能力观的动态性内涵解析20世纪80年代以来,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及市场环境不确定性的加剧,商战赢家必须具备迅速的市场反应能力、灵活的产品创新能力和高效的资源管理能力。在此背景下,企业资源观获得全面复兴,并逐渐发展成为主流战略管理思想之一。其中,能力观始终是这一领域的研究焦点,其内涵也获得极大丰富。下面将以能力观的主线核心能力观为研究对象,介绍核心能力的产生与发展,探讨该领域备受关注的“动态能力观”的内涵,对动态核心能力观与传统核心能力观进行比较分析,以期从理论上阐明核心能力的动态性内涵。从而为动态环境下的企业战略管理中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打好理论基础。

10、随着企业战略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的不断深入,“产业内不同企业所获利润的差异往往大于产业间的利润差异”的事实,引发了人们对于传统战略理论将竞争优势完全归功于行业结构和市场力量的质疑,战略分析重点开始由企业外部向企业内部转移,资源和能力也相应成为重要课题。其中,核心能力更是受到普遍关注。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量有关核心能力的学术成果纷纷涌现,但由于不同学者的研究角度不同,所以对核心能力的界定也不一致,这很容易引起概念的混淆,更不利于在实际操作领域中的运用。因此,为了更深入地认识动态环境下核心能力的内涵,有必要将动态核心能力观与传统核心能力观进行分析和比较。(一)核心能力的产生与发展溯其渊源,以企

11、业的资源和能力作为企业战略出发点并不是一个全新的观点。早在1959年,潘罗斯(Panrose)在其出版的企业成长论中就谈到“企业能更有效地利用自身拥有的资源和能力”是使企业区别于竞争对手的核心所在,这也是有关能力最早的论述。时至80年代,对企业内部资源和能力的研究进入了繁荣时期,能力观体系逐渐得到完善,主要研究方向是能力的产生、能力的构成、企业内部的能力层次划分,能力的特点等等,它们都是紧紧围绕企业如何才能建立持续竞争优势这个主题展开。其中,核心能力观作为解释持续竞争优势的重要概念,受到广泛关注并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焦点,而对核心能力产生与发展的研究也就成为理解能力观最关键的一步。不同学者给核心能

12、力赋予的称谓及定义不同。例如:独特的能力(distinctivecompetences)、核心能力或组织能力(coreororganizationalcompetences)、企业专有能力(firm- Specificcompetence)和无形资产(invisibleassets)。这些名称从字面上看有所不同,但从内涵上讲,都是指相对于竞争对手创造了战略性差异的内部资源。1990年,普拉哈拉德(Parahalad)和哈默(Hamel)在公司的核心能力一文中将核心能力明确为“组织对企业拥有的资源、技能、知识的整合能力,即组织的学习能力”。此文在当时引起了强烈反响,是对核心能力认识上的一次飞跃。

13、另一位学者利奥纳多巴顿(LeonardBarton)认为,核心能力是“企业内部的知识集合,包括员工的知识和技能、技术系统、管理系统和价值规范四个方面,主要发挥协调各种生产技能和整合不同技术的作用”。在当时,持以上观点的学者所举例证多以生产技能和技术知识的形态出现,可以说他们是将核心能力定位于生产性职能层次,强调战略业务单位之间对生产性知识或技能的综合管理能力。 此后诸如此类的定义层出不穷,它们之间或多或少都有所不同。如柯利斯(Collis)称“核心能力是企业资产投资的简短总结(shorthandsummary)”,而这些资产投资的总和决定了企业的战略地位。费欧(Fiol)则认识到核心能力无形的

14、一面,因而指出:“核心能力不仅仅包括企业有形资产存量,还包括对这种有形资产的认识过程、以及如何将之转化为行动的理解”。提斯(Teece)则将“企业内部带来竞争优势的一系列不同技能、互补性资产和惯例”统称为核心能力。进入信息时代后,市场变化和技术进步迅速改变着整个经济结构,环境迫使企业对能力存量不断进行质的改变,建立起重新配置企业内部能力的新能力。反过来讲,企业重新搭建能力结构和寻求能力配置新方式的努力,又进一步导致产业竞争动态性,所以说,能力更新构成了产业动态性的驱动力。新环境有力地推动了核心能力观的发展。Quot“动态核心能力观”正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提出的。 (二)动态核心能力观的内涵作为核

15、心能力观的发展,提斯、皮萨罗(Pisano)和肖恩(Shuen)提出“动态核心能力观”。“动态核心能力观”认为,动态核心能力已不局限于前边提到的任何一种核心能力,而是处于企业能力结构的最高层,更具抽象性,它使企业在面对变化的市场环境时,能够迅速整合、建立和重构其内外部资源、技能和能力,形成新的竞争优势。作者认为,动态核心能力观对“动态性”的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说明:“动态核心能力观”的惯例和流程构成企业核心能力的一种。“动态核心能力观”特别强调蕴藏在组织规则中、深受企业资产地位和路径影响的惯例和流程(企业内部活动得以完成的方式、行为模式、惯例和学习机制),这是组织特有的能力。惯例和流程代表

16、的组织能力是企业具备的核心能力之一,它与企业内其他核心能力,包括联合采购能力、技能整合能力、市场营销能力及协调客户关系的能力等,共同建立起竞争优势。与其他类型核心能力相比,惯例和流程反映出的组织能力并不用于定义企业产品范围,也不属于企业价值链的某一具体环节,而是贯穿了整个经营活动,实现了内外部资源、组织技能和管理技能的整合、建立和重构。“动态核心能力观”所指的惯例和流程比一般意义上的惯例与流程内涵更丰富。平常所说的组织惯例和流程可以概括为:组织运行其业务的任何独特方式和方法,有助于企业提高生产效率,但是,没有提及惯例和流程是如何帮助企业适应环境变化的。动态核心能力观则特别强调:惯例和流程除了提高效率,更重要的是,它所包含的协调整合能力(静态的观点)、学习能力(动态的观点)和重构能力(变化的观点)可以用来研究企业如何适应变化。协调能力是企业运营效率的动力,协调能力所表现的内在一致性和互补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销售管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