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心理学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09554707 上传时间:2022-08-0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2.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心理学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大学心理学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大学心理学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大学心理学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大学心理学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大学心理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心理学(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学心理学 -我是谁论文资料一个人只有美好的愿望,却不了解自己,则是个迷惘的人;只有优异的成绩,却不懂 得怎样与人交往,则是个寂寞的人;只有过人的智商,却不懂得怎样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情 感,则是个危险的人。学会心理健康自我调适的方法,可以帮助同学们成为一个具有自知 之明的人,一个善于适应环境的人,一个能够把握自己的人,一个健康的人,一个幸福快 乐的人。早在古希腊时期,“认识你自己”这句话就镌刻在阿波罗的神庙上警示后人。德国著 名作家约翰 保罗说:“一个人真正伟大之处,就在于他能够认识自己。”我是谁?我是 怎样的人?我想做什么?我能做什么?我应该做什么?这些经常萦绕在大学生心头的问题 都和自我意识

2、有关。客观地认识自我,正确地评价自我,积极地悦纳自我,有效地控制自 我,科学地发展自我,建立健康的自我形象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表现。自我意识是意识活动的一种形式,也称自我或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己存在状态的认 知。也可称为是人对自己的身心活动以及自己同客观世界的关系的意识和觉察。包括对自 己生理状态、心理状态、人际关系及社会角色的认知。自我认知:是自我意识的认知部分,是主体我对客体我的认知和评价。自我体验:是自我意识的情绪部分,以情绪体验的形式表现出人对自己的态 度,也就是主体我对客体我所持的一种态度。 自我调节: 是自我意识中的意志部分,是自己对自身行为和思想言行的控制 也就是主体我客体我的制约

3、作用。自我主要有五个层面,即物质自我,心理自我,社会自我,理想自我和反思自我。1、物质自我是个体在躯体和物质条件的基础上对自己的认识,体验和调节。最早形成的自我意识 层面。包括对自己身体、外貌、衣着、风度、家庭、所有物等的认识;以此为基础产生的自豪感、自卑感;为追求自己身体的外表、满足物质欲望、维持家庭利益等而进 行的自我调节与控制等。 2、心理自我是个体如何看待自己心理世界的层面。即个体对自己内在的精神活动和心理特点的认 识。如对自己气质、性格、智力、情绪、情感、态度、信念、价值观、理想等的认识;以 此为基础产生的自豪感、自卑感;为了追求信仰、遵守行为规范、要求发展智慧和能力的 自我调节与控

4、制等。3、社会自我处于社会关系、社会身份与社会资格中的自我,即对个体扮演的社会角色的意识。是 自我意识的核心,是社会如何看待个体同时被个体意识到的层面。包括自己在团体中的名望、地位、自己拥有的亲友及经济条件等的认识;以此为基础 产生的自豪感、自卑感;为追求名誉地位、与他人竞争、争取得到他人好感等而进行自我 调节与控制等。 4、理想自我个体期待自己是怎样的人,即在理想中“我”该是怎样的人。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 差距往往是个体所希望的自我形象。 5、反思自我镜我。个体如何评价他人和社会对自己的看法,这是自我概念中的反馈层面。四、自我意识的特性1、自我意识内容的多重性 2、自我意识发展的矛盾性自我意

5、识的矛盾运动是个体进取、发展的动力。当然,判断二者统一的积极与消极意 义与否,还在于自我发展的方向是否正确。 3、自我意识整体的形象性心理学家柯里认为,自我意识的形象包括三个因素: ( 1)关于被他人看到自己的 姿态的自我觉察; (2)关于他人对自己所做的评价与判断的自我想象; (3) 关于对自己怀有的某种感情自尊或自卑等。4、自我意识个体的独特性 两层含义:(1)自我意识是个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自我意识的形成、发展、完善和成熟是一 个由他律 走向自律的过程。 5、自我意识形成的统合性一个成熟且心理健康的个体,应对“自我”有一个清晰、完整、持续、相对稳定的概 念。、自我意识的作用 保持

6、个体行为的一致性个体行为的稳定性和一致性的关键是个体怎样认识自己。通过维持内在一致性,自我 概念实际引导着个体行为。如一个长期以来一直认为是一个好学生的学生,就可能会自觉不自觉的按照好学生的 标准来一贯要求自己。补充:认知失调 影响个体对事物的看法解释经验。某种经验对个体的意义是由其自我概念决定的。不同个体对相同的经验有 不同解释,这可能是因为他们的自我概念不同。如:与领导街上碰面,领导没和你打招呼,你如何解释? 影响个体的期望水平 决定期待。在不同情境中个体对事物的期 待,对自己行为的解释与自我期待取决于自我概念。自验预言:即由一定的自我意识引发的与其相一致或自我支持性的期望,并使人们倾 向

7、于运用可以导致这种期望得以实现的行为方式的心理现象。 心理学研究发 现:学生个体学习成绩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与学生本人的期望水平有很大关系,个体的学 习成绩都是自我期待的结果,而学生自我期待的水平与自我概念一致.这种自我概念对期望 水平的作用,心理学上称之为自验预言。 补充:皮格马林翁效应:期望对人的行为的巨大影响。自尊的意义当我们体验成功或者受到表扬时,自尊水平就会上升。高自尊的人总是很自信、自豪 和自重。他们的行为动机主要来自对自己的高度关注,总是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欣赏和 尊重; 而低自尊的人则常常感到不安,缺乏自信以及不停地自我批评,因此感到焦虑和 不快乐。他们的行为动机主要来自对“自

8、我保护”的关注,他们总是担心自己做不好而丢 脸,常常使自己变的孤立。我们一定不要做低自尊的人。我们应该对自己做出积极的评价。在生活中,根据自己 的实际能力和外部环境来确定适宜的理想,则有助于我们高自尊的形成。那么,高自尊的人就一定好吗?也不见得。如果你认为自己很优秀,但实际上你不是 那又会怎么样呢?过分乐观的自我评价未必是好事,自我感觉良好的人看起来显得很自信 他们也乐于让人知道他的自信,但他们的自高自大很快就会让人厌烦。一、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规律(一)自我意识的分化自我意识的分化是自我意识开始走向成熟的标志。伴随着主我和客我的分化,“理想我”和“现实我”开始分化,使大学生开始把关注的重点转

9、向自身内部,开始去发现、体现自己的内心世界,并迫切要求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与独特的理解方式。由此而来的种种激动、不安、焦虑、喜悦增加,自我 沉思增多起来,渴望被理解、被关注。(二)自我意识的矛盾 归纳起来,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矛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主观我与客观我的矛盾(2)理想我与现实我的矛盾(3)独立意向与依附心理的冲突(4)交往需求与自我闭锁的冲突 自我意识的矛盾使大学生在心理上和行为上出现某些不适应, 或适应困难,感到苦恼焦虑、痛苦不安,也可能影响其心理发展和 健康,但这都是迈向成熟的必须一步,是个体逐步获得自我内在力 量的必要丧失。(三)自我意识的统一 自我意识的统一,即自我

10、同一性。 消除矛盾,获得自我统一的途径有三条: (1)努力改善现实自我,使之逐渐接近理想自我; (2)修正理想自我中某些不切实际的过高标准,使之与现实自我趋近;(3)放弃理想自我而迁就现实自我。 按照心理健康的标准,不管哪种途径达到自我意识统一,只要统一后的自 我是完整的、协调的、充实的、有力的,就是积极和健康的统一。二、 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特点(一)强烈关心自己的发展(二)自我评价能力趋于客观三)自我体验丰富而复杂(四)自我控制的能力提高(五)自我意识水平存在年级差异 小结: 衡量大学生的自我意识是否健全很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参照:能够 自我肯定 、自我统合;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调节协调一致;独立的,同 时又与外界保持协调;主动发展自我,且自我具有灵活性;不仅自己能健康发 展,而且能促进社会文明和发展。当一个人的公开领域扩大,则其生活的更加真实,不论是与人交往还是自 处,都会显得轻松愉快而有效率,盲目领域变小,人对自己 的认识越清楚,越能在生活中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潜能。够“为了了解自己,人应该有勇气寻找自我,同时也应该虚心去接纳寻找出来的自我。”当我们深入到自己的内心世界去探索,我们自己才可能变得更和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